柏拉圖的「分離學說」彰顯了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2020-12-21 77是只肥肥兔

柏拉圖式的世界觀是以理念為核心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柏拉圖認為在可感的個別事物組成的整體之外,還有一個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實的領域。因此根據認識的對象不同,認識的形式也不同,認識分為知識和意見。他用「四線段」的比喻形象的說明了兩種認識、兩個領域的區分。認識具有四種形式,兩種關於可感領域(暫時),兩種關於可知領域(永恆)。柏拉圖按照清晰程度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幻想、信念、數學知識和理性知識。前兩種屬於意見,後兩種屬於知識。

柏拉圖在說明人的認識過程中,把可感領域劃分為影像與自然物兩小部分。「影像」是可感事物的摹本,它把人對「影像」的認識叫做「幻想」,把對「自然物」的認識叫做信念。實際上,這兩者都屬於認識的感性階段。柏拉圖把可知領域則分成兩小部分:第一部分是指「數學型像」,把對這種認識叫做「數學知識」,也可以稱之為「知性」;另一部分是指「本原」,把這種認識就叫做「理性知識」,「理性」是對「本原」的認識能力。這樣,柏拉圖就把認識的理性階段劃分為知性和理性兩個部分,同時深化了理性範疇。

柏拉圖認為,幻想是個人的想像和印象,他們因人而異,一個可感對象向一個人的顯現可能不同於向另一個人的顯現,他認為適合文藝作品屬於一類。信念是關於可感事物的共同之舉,柏拉圖承認信念是真判斷,但仍把他排除在知識之外。他認為物理學屬於這一類。數學是低級的知識,柏拉圖說它「介乎意見和理智之間」。理性知識是純粹的知識,哲學就是這種知識。

哲學的方法是辯證法,它是由假設上升到原則,最後達到確定的定義。

相關焦點

  • 唯心主義哲學大師柏拉圖,《理想國》中烏託邦概念對現實的作用
    哲學的兩大體系分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唯心主義哲學鼻祖柏拉圖曾提出過關於「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觀念。我們後來經過了成百上千你按的研究基本知曉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這兩大概念。主觀的世界史人為的,這一派別的人認為是思考決定了世界萬物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
  • 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的思想早在原始社會就已萌芽,是原始人的矇昧無知的產物。唯心主義哲學,是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分離和對立、社會產生階級過程中形成的,它同宗教有著密切聯繫。唯心主義是剝削階級的世界觀,也是一切機會主義、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理論基礎。唯心主義一般是代表反動階級的利益。反動階級對勞動人民除了用武裝鎮壓外,還用唯心主義從精神上進行奴役。唯心主義是反動階級的工具,這是唯心主義的階級根源。
  • 柏拉圖《斐德羅篇》:「理念論」與「唯心主義」的真實含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斐德羅篇》,在昨天內容的最後我們留下一個思考題:柏拉圖的「理念論」算不算是「唯心主義」?答案貌似很簡單:「理念論」肯定算是「唯心主義」,如果您把這個問題想得如此簡單,那麼就錯了。
  • 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前427—前347年)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畫像自稱古雅典國王之後的柏拉圖出身富裕的雅典奴隸主貴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七歲入學聽荷馬詩作,十八歲如騎兵,參加過三次戰役,二十歲師從蘇格拉底學習,二十八歲時其師蘇格拉底受審被處死
  • 老子和莊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也有人認為,老莊說的「道」是唯心主義。因為「道」看不見、摸不著,是思維超驗的對象,是萬事萬物的總綱領,所以「道」是唯心主義的。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沒有形狀,沒有具體性質,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狀態。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幾乎都是錯誤的,為何還統治了西方1500多年?
    你可以看出,亞里斯多德這套理論學說,其實是有他自己的邏輯的,也有論證的過程的,並非強加給你的一套學說觀點。所以,雖然是錯誤的,但是這種思辨和論證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繼續哲學家波普爾說,科學和非科學直接的一條分界線,就是:可證偽性。如果一個學說可以被證偽,那麼才是真正的科學,就像牛頓的力學體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其實都是在不斷證明前人是錯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柏拉圖與他的理想國
    柏拉圖是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出身於貴族家庭,有著富裕的家境,堂堂的儀表和健全的身體。因為他頭大,肩寬而得了柏拉圖的綽號。柏拉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歲時,他拜62歲的大思想家蘇格拉底為師。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衷心敬佩,唯命是從,像眾星捧月一樣。
  • 理想主義,靈魂理論,柏拉圖愛情,烏託邦-你能理解柏拉圖嗎?
    希臘史7:思想世界,靈魂理論,柏拉圖立體,柏拉圖愛情,烏託邦-你能理解柏拉圖?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古希臘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稱為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和巴門尼德本體論,建立了以思想理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
  • 他不反對柏拉圖的理性經驗,並從事實歸納形成普遍規律
    尤其是與所有希臘哲學家中最出名的一位——雅典的柏拉圖(Plato)有關的一個例子。柏拉圖出身貴族,但卻厭惡他曾經希望參與其中的事務,對雅典的民主政治大失所望,這一政治曾以瀆神罪判處他最敬仰的老師蘇格拉底(Socrates)以死刑。他從蘇格拉底那裡學到了研究道德問題的「唯心主義」方法,以及進行哲學研究的方法。
  • 通過王守仁心學思想,解決柏拉圖哲學中一個難題
    伯特蘭·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羅素這句論述中,只說對了一半,柏拉圖對西方哲學的影響的確很大,在他之後,整個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主要是基於他的思想延展的。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關於柏拉圖的思想總結
    柏拉圖一生都在對政治抱有很高的熱情。他的三次西西里之行表明他已經深深捲入政治的漩渦之中。但是其在政治方向沒有好的機遇,他不得不退而著書,開始探討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的學問,並將其反映在《理想國》、《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一、柏拉圖政治學說的出發點是尋求正義國家的三個階層,即統治者、武士和生產者各自的德行應該是智慧、勇敢和節制。
  • 柏拉圖式戀愛?別做夢了!
    ,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你怕是躲都來不及。別急眼,我這不是歧視這個姑娘長得不好看,也不是嫌棄他靈魂不豐滿。而是柏拉圖式戀愛,本身,就不是給女性準備的。柏拉圖式戀愛,起源於古希臘,用於形容脫離了肉慾和情慾的戀愛。看起來很美好對不對?
  • 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我的世界觀,是從偏向唯心主義,漸漸轉變到今天偏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涵蓋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是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時對身邊事物產生的認識年輕的時候,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和追求,做的夢比實際行動多。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是帶著非常美好的心態去看的,堅守道德和正義之心,甚至只差了點武功要去行俠仗義一番。
  • 40句柏拉圖的經典語錄,對愛情最好詮釋的哲學家,值得收藏
    柏拉圖,出生於雅典,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古希臘偉大的教育家、數學家,和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同時受到許多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如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等。柏拉圖的思想主張是唯心主義。
  • 不,桂妮薇兒跟蘭斯洛特只是柏拉圖式戀愛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柏拉圖式戀愛」。「柏拉圖式戀愛」指只有精神上的相戀,沒有肉體上的歡愉。桂妮薇兒跟蘭斯洛特雖然相愛,但他們並沒有肉體上的關係。而NTR強調配偶被其他人睡走,所以亞瑟並沒有被NTR。根據原典,桂妮薇兒起初是深愛著亞瑟的,她也對一直追求自己的蘭斯洛特保持著距離,但是,在得知亞瑟私生子莫德雷德的存在後她就對亞瑟心灰意冷,選擇接受蘭斯洛特的愛意,試圖報復亞瑟王。不過,她也有著最後的矜持,只進行「柏拉圖式戀愛「。
  • 世界史上10大文化偉人,孔子和柏拉圖領銜,牛頓和達爾文也上榜
    儒家學說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2、柏拉圖: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
  • 散文隨筆/再見羅曼蒂克之愛,再見柏拉圖式之戀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前者是一種幻想的、超現實的愛情。後者是一種精神愛戀。脫離現實的基石,都是難以企及的,卻又是人們往往樂於追求的愛情層次。
  • 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故事
    柏拉圖還寫下了老師臨死時的情景:蘇格拉底告訴他傷心的朋友說「快點高高興興,這樣想,你們僅僅埋了我的軀殼呀」。他以最安閒最溫和的態度,沒有些許恐怖,沒有變色改容,接過杯子,將杯子放到唇邊,十分從容,欣然把毒藥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