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啥意思?老農民識天有妙招

2020-12-13 膠東鄉村

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作為指導農事和生活的準則。這些俗語和農諺,雖然帶有時代的印跡,但很多農民依然非常喜歡。隨著冬季來臨,霧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在煙臺,早晨出門,今天又見濃霧瀰漫。農村中的老農民經常通過霧來識別天氣,「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就是其中的一句。朋友們,您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是,出現大霧天,一般不會超過三天,特殊情況超過三天,那後面就要看十八天。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知道,霧是靠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凝結,它至少需要兩個條件,首先,地面中的水蒸氣含量要豐富。其次,地面的氣溫要低。所以,深秋及冬春時節,更容易出現大霧。

霧的類型有很多,無論是鋒面霧、蒸汽霧、輻射霧或者平流霧,至少包含了水蒸氣與低溫兩者起碼的條件,實際上,它反應的是環境中氣溫與水分的關係,因而用來預測天氣是有著科學道理的,農村俗語中「春霧見晴天,夏霧會降雨」,「秋霧要颳風,冬霧要降雪」也是同樣有道理的。

至於為什麼說「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這是因為老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十次大霧一般會有九次晴天,而大霧之後會經常出現三天的晴天。倘若沒出現,一般就將出現特殊天氣,面臨下雨或旱情等災害。於是,也有了「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以及「過三十八天,過十八一冬幹」的農諺,基本都是經驗所得。

在農村,農民看霧識天氣,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通過霧的時間、顏色以及形態,都產生了不同的預測俗語。像「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說的是不同季節霧之後的不同天氣;「霧帶白,天將晴。霧帶黑,大雨降」,通過霧的顏色,來判斷是雨還是晴,指導出行和勞作;「有雨山戴帽,無雨河起罩」,反應的是霧升騰山頂或散落大地河流的不同天氣,都是有著較高的靈驗。

在古代,農民靠天吃飯,這些農諺有著較高的指導作用,但如今隨著氣象科學的進步,這些寶典越來越失去意義,僅僅作為一種借鑑,很少有人再取過分依戀,但作為一項優良的傳統文化,仍然值得我們研究和繼承。

朋友們,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怎麼看?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

相關焦點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摘要: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我們這個小縣城又要降雨降溫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秋天就要結束了。每年霜降節氣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都是在10月23日或者是24日。
  • 農村俗語:「三樣鎮宅,神鬼不來」是啥意思?
    與老農閒聊,不知不覺聊到了家庭問題上,老農突然說:一個家庭的長盛不衰必須得有「三樣」,只要有了「三樣」,就不用擔心家庭會走向衰敗,否則,家道早晚都會
  •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其中還有一些是關於農村生活的俗語,雖然是一言半語卻飽含了很多人生活的無奈,活靈活現地展現了這些人的困窘狀態。
  • 農村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都有一些歷史淵源,比如「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它是《黃帝內經》中黃帝和當時的名醫岐伯對話中的一句:岐伯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然後歧伯把女子每七年為一階段進行了論述當岐伯說到七七(49歲)時:【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翻譯過來就是:女人到了49歲時,身體衰弱,輸卵管萎縮,這時就不能生育了。其實岐伯說的就是女人到49歲也就到了更年期(絕經期),女人在這時候也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說法頗多,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講究,像這幾天成為熱點的貴州不發親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當地的習俗所致,當地要求男方給女方全身上下都買一套新的,殊不料就是因為內衣買的小了,導致第二天女方不發親,男方宴席已擺好,親朋好友也都到場,沒有接來新娘子,這樣的婚禮無論如何都是讓人覺得雙方都會有損失。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農村俗語「一日得辛,二人分六丙」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農民說,2021年「一日得辛,二人分六丙」,屬於千載難逢的好年景。那麼,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科技技術發達的今天,這些老話還留有存在意義嗎?下面,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一:何為「一日得辛」呢?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辛」的含義。在十天幹中,辛者,新也,表示萬物更改,結實新成,具有新收穫的意思。由於辛在五行屬金,屬於金銀飾品等精細之金,區別於刀斧之類的粗金。
  • 農村俗語「前怕牛欄後怕倉」是什麼意思?農民們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經常可以聽到老農民們口中的各種俗語,雖然他們自己也說不出來有什麼依據,但是對此卻深信不疑。農村的俗語包含了農民生活的各方面,有些也蘊含了一定的風水理論,表達了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一句是說農民建房子的風水問題的,「前怕牛欄後怕倉」,不知道農民們聽說過沒有?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早起了有三光,晚起了要三慌」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像農忙的時候,農村的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早起三光,晚期三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有很多的土地,那麼一家人的口糧都是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來維持生活,那麼對於農民來說,自然對土地是不能怠慢的,那麼對於農民來說,早上幹農活的時候就要早起,因為土地比較多,如果要是不叫懶惰的話,嚴重的就可能要耽誤農時,對於說早起三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早起幹農活的話,我們需要早起,那麼一旦早起的話,早上起來迎著曙光去幹活
  • 老農民常說「男怕三十,女怕十八」啥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農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不少經典的老話,這些話都是老農民智慧的結晶,通過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雖然有不少的農村老話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已經不太適用了,但還有很多的農村老話歷經歲月的洗禮,到如今依舊被不少人奉為「金科玉律」,成為老農民們教育小一輩的準則。
  • 農村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是啥意思?
    但在民間卻有這麼一句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因為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所以,只好向一位農村老人進行請教,老人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飈」,是指「形勢浩大」的意思,而「飈」大雪的意思就是「下大雪」。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啥意思?「穿靴戴帽」指的啥?
    文/惜談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啥意思?「穿靴戴帽」指的啥?有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說農村人生活講究吧,他們好像過日子也沒有那麼細緻。說農村人生活不講究吧,老一輩口中又常說著許多農村俗語,不斷的向晚輩們傳輸著、告誡著。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
    一說起農村人,很多城裡人都會豎大拇指:農村人是真的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甭管什麼天氣什麼日子,每天早上天一亮,準時起來開始一天的勞碌。這點在小編每回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深有體會。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村人的勤勞和質樸。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下吧!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