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評估一種食品酶葡聚糖酶的安全性

2021-01-15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9日,

歐盟食品安全局

就一種食品酶

葡聚糖

酶(dextranase)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Collariella gracilis 菌株ATCC‐16153生產的,旨在用於糖的生產和加工中。

 

  經過評估,專家小組認為,在預期的使用條件下,不能排除飲食暴露引起過敏和誘發反應的風險,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低。根據提供的數據,小組得出結論,該食品酶在預期的使用條件下不會引起安全隱患。部分原文報導如下:

 

  The food enzyme dextranase (6‐α‐d‐glucan 6‐glucanohydrolase, EC 3.2.1.11) is produced with the non‐genetically modified Collariella gracilis strain ATCC‐16153 by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The food enzyme is free from viable cells of the production organism. The food enzyme is intended to be used in suga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As residual amounts of total organic solids (TOS) are remov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refined sugars, dietary exposure was calculated only for unrefined sugar products. based on the maximum use levels, dietary exposure to the food enzyme TOS was estimated to be up to 15 μg TOS/kg body weight (bw) per day in European populations. Genotoxicity tests did not raise a safety concern. The systemic toxicity was assessed by means of a repeated dose 90‐day oral toxicity study in rats. The Panel identified a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 of 110 mg TOS/kg bw per day, the highest dose tested, which,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ed dietary exposure, results in a sufficiently high margin of exposure (MoE) of at least 7,300. Similarity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food enzyme to those of known allergens was searched and no match was found. The Panel considered that, under the intended conditions of use, the risk of allergic sensitisation and elicitation reactions by dietary exposure cannot be excluded, but the likelihood is considered to be low. 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the Panel concluded that this food enzyme does not give rise to safety concerns under the intended conditions of use.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歐盟評估一種具有β-葡聚糖酶和-β-木聚糖酶活性食品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5月29日,歐盟食品安全局發布關於一種具有β-葡聚糖酶(β-lysophospholipase)和-β-木聚糖酶(β‐xylanase)活性的食品酶的安全性評估結果。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DuPont公司用非轉基因裡氏木黴(Trichoderma reesei)菌株DP ‐Nya67生產的。這種食品酶旨在用於釀造過程、生產澱粉和麩質的穀物處理以及蒸餾酒精生產中。經過評估,由於缺乏足夠的成分數據,專家小組完成對這種食品酶安全性的評估。
  • 歐盟評估一種磷脂酶A2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7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種食品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AB Enzymes GmbH公司用轉基因裡氏木黴(Trichoderma reesei)菌株 RF8793生產的,旨在用於油脂的脫膠和雞蛋改性卵磷脂的生產中。   經過評估,專家小組認為,在預期的使用條件下,不能排除通過飲食接觸引起過敏和誘發反應的風險,但可能性被認為很低。
  • 歐盟評估一種α-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0月1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種α-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α‐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Wacker Chemie GmbH公司用轉基因大腸肝菌(Escherichia coli )菌株WCM105xpCM703生產的。由於缺乏關於這種α-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與已知過敏原的序列同源性的信息,專家小組無法完成對這種食物酶過敏原性的評估。因此該食品酶不能被認為是安全的。
  • 歐盟評估一種內切-1,4-β-木聚糖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6月3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一種內切-β-1,4木聚糖酶(endo‐1,4‐β‐xylanase)安全性的評估結果。經過評估,在預期使用條件下,這種食品酶不會引起安全問題。
  • 歐盟評估一種內切-1,4-β-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關於食品酶內切-1,4-β-木聚糖酶(endo‐1,4‐β‐xylanase)和β-葡聚糖酶(β‐glucanase)的安全性評估結果。
  • 歐盟評估一種轉基因大豆用於食品和飼料中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20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GMO)專家組就轉基因抗蟲和耐除草劑大豆DAS-81419-2×DAS-44406-6用於食品和飼料中的安全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評估一種L-半胱氨酸鹽酸鹽一水物作為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2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一種L-半胱氨酸鹽酸鹽一水物(L-cystein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
  • 歐盟評估維生素B12作為所有動物營養添加劑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4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維生素B12(vitamin B12 )作為所有動物營養添加劑的安全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評估乳糖-N-新四糖作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9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營養、新型食品和食物過敏源(NDA)研究小組就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作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發表科學意見。   據了解,乳糖-N-新四糖是由大腸桿菌BL21的衍生菌株生產的。
  • 歐盟評估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7月31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評估L-組氨酸鹽酸鹽-水合物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L-組氨酸鹽酸鹽-水合物(L-histidine monohydrochloride
  • 歐盟評估伏馬菌素酯酶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7月2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伏馬菌素酯酶(fumonisin esterase)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評估二苯甲酮-3,3′,4,4′-四羧酸二酐用於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7月17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食品接觸材料、酶和加工助劑(CEP)研究小組就二苯甲酮-3,3′,4,4′-四羧酸二酐(benzophenone‐3,3′,4,4′‐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 歐盟評估一種L-賴氨酸鹽酸鹽和L-賴氨酸濃縮液體作為所有動物飼料...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7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L-賴氨酸鹽酸鹽(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和L-賴氨酸濃縮液體(concentrated liquid L‐lysine (ba
  • 歐盟評估一種L-賴氨酸濃縮液體和L-賴氨酸鹽酸鹽作為所有動物飼料...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6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L-賴氨酸濃縮液體(concentrated liquid L‐lysine (base))和L-賴氨酸鹽酸鹽(L‐lysine
  • 歐盟評估一種L-色氨酸作為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過評估,小組認為,這種添加劑對消費者和環境是安全的。由於缺乏數據,專家小組無法得出添加劑對皮膚和眼睛有刺激性或對皮膚有致敏性的結論。
  • 國外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管理措施概覽
    原標題:國外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管理措施概覽歐盟 歐盟具有較完善的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管理體系。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發布的化妝品安全性評價指南被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部門借鑑學習。根據歐盟《化妝品法規1223/2009》規定,上市化妝品必須在正常、合理、可預見條件下,對消費者是安全的。同時,該法規明確,保證化妝品安全是化妝品責任人的義務,化妝品責任人應委託專業安全評估人員對產品及其原料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責任人需對產品及其原料的安全性負責並留存相關安全風險評估資料。
  • 歐盟評估大腸桿菌CGMCC 13325生產的L-蘇氨酸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8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大腸桿菌CGMCC 13325生產的L-蘇氨酸(L‐threonine)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重新評估聚乙烯吡咯烷酮(E1201)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E1202...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8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食品添加劑和調味劑小組( FAF )重新評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E1201)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
  • 歐盟就活性物質代森錳鋅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2020年12月16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活性物質代森錳鋅(mancozeb)的農藥風險評估發布同行評審。   經過評估,將代森錳鋅作為殺菌劑用在小麥(冬/春季)、葡萄、土豆和西紅柿的基礎上,歐盟食品安全局提出了適用於監管風險評估的可靠端點,列出了監管框架要求的缺失信息,問題已經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