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系統具有追蹤、聚集、辨位、辨色、記憶等能力,視覺系統和手部動作是人類依賴最多的兩個部位。
常見的視覺不良表現
1. 眯著眼睛看東西:腦部無法快速過濾掉不重要的視覺訊息,因此看東西的時候常常眯著眼睛來幫忙減少不必要的視覺輸入。
2. 無法順著一個方向:看書容易跳行跳字。
3. 不喜歡閱讀:通常不愛閱讀,或是很快就失去耐性。
4. 視覺區辨不良:玩「找不同」這種遊戲時,有明顯的的障礙,總是找不出兩張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5. 耐力差:在學校看黑板上課時,很容易就感到疲累。
6. 寫字漏東漏西:寫字時常常會漏掉筆畫,寫一串數字時也會少掉幾個。
7. 寫字不整齊:通常很難把一行字寫整齊,不是越寫越高,就是越寫越低。
8. 經常撞到東西:常誤判周圍環境中物品的相對距離,所以常常會不小心一頭撞上家具。
9. 容易迷路:方向感很差,常會迷路
聽覺功能統合不良
表現為大腦感知耳朵聽到的信息接受不良
常見的聽覺不良表現
聲音來源分辨困難:沒辦法單純藉由聽覺來辨識聲音的來源和方向,總是要轉頭到處看來看去,才能找出聲音是從哪裡來的。
難以專註:上課時只要教室裡有其他聲音,就無法專注於老師的上課內容。
聽覺理解力差:沒辦法了解或記憶他所聽到的訊息。
表達想法困難:對於要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有困難。例如,想表達「我覺得今天學校的午餐中,玉米濃湯很美味」可能會說成「那個湯我愛吃」。
抓不到談話的主題:有時無法感受他人談話的重點,例如,當別人正在討論畢業旅行事項,他會自顧自的說起他的寵物。
回答不切題:和別人說話時,無法針對別人的問題做出適應的反應,例如當被問到「你早餐吃些什麼?」他會回答「我平常最愛吃薯條」。
語言學習不良:懂得詞彙偏少,有時沒辦法使用正確的文法,語句,例如,「因為今天下雨,所以要帶雨傘」說成「要帶傘,所以下雨」。
觸覺失調
觸覺是孩子從在媽媽的子宮裡,一直到出生、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運用的最基本的感覺。我們能感受到冷、熱、痛、癢等,都是來自觸覺。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感受衣服的材質、感覺書本的材料、通過擁抱建立和同伴的信任,這些都是通過觸覺來實現的。
常見的觸覺過度敏感表現
1. 不愛洗臉或洗頭:不喜歡臉或是頭被觸碰,例如洗頭或洗臉。
2. 不愛洗澡:不喜歡洗澡,或是堅持洗澡水一定要是熱的或是冷的。
3. 不愛穿襪:光是穿襪子這件事就可以搞得一個頭兩個大。他們總是 儘可能的把襪子脫掉。有些小朋友會無法忍受襪子的縫隙,有些小 朋友則無法忍受襪子穿著的時候有點歪掉。
4. 不愛刷牙:拒絕刷牙,非常討厭看牙醫。
5. 不喜歡剪指甲:找盡理由逃避剪指甲,每次都哇哇叫甚至大哭。
6. 拒絕梳發或剪髮:如果要動到他的頭髮,不是激烈反抗就是大哭。 梳頭髮,剪頭髮,洗頭髮,甚至是拍拍他的頭髮也會引起他很大的反 應。
7. 情緒起伏大:在高高興興玩遊戲時,常常會突然生氣,讓人難以對 付。
8. 對衣服材質挑剔:對衣服的材質挑三揀四,不喜歡新衣服,粗糙的 花紋,襯衫的領子,套頭衫,毛衣,帽子或圍巾等。
9. 挑剔食物:不願意接受新口味。有些小朋友會拒絕熱食,有些則排 斥冷掉的食物。
10. 拒絕陌生人的觸碰:除了父母家人與熟悉的人之外,會拒絕別人善 意的拍肩關懷等觸碰到身體的動作。
11. 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對於會產生觸碰行為的狀況,會感到不舒服或 有情緒化的反應。
12. 排斥輕微觸碰:對於他人不小心輕微的觸碰,也會產生不舒服與情 緒化的反應,因為表現出焦急,敵意或攻擊性。
13. 不喜歡會弄髒的遊戲:不喜歡髒髒的感覺,因此排斥如玩沙,手指 畫,黏貼,塗料,泥巴還有粘土等遊戲,就算只有沾到一點點上也 要立刻洗掉。
14. 疼痛反應過度:對於身體上的疼痛經驗反應過度,即便是一點小刮 傷也會大驚小怪。
15. 墊腳尖走:常可以看到他踮著腳尖走路,以減少跟地面的接觸的機 會。
觸覺反應遲鈍表現
1. 反應遲鈍:除非是很強烈的刺激,否則好像對觸碰沒什麼反應。
2. 對於疼痛沒有反應:對於刮傷,挫傷,被切割到或是被射擊到所引 起的疼痛,似乎沒什麼反應。
前庭覺主要是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的信息,並做過濾及辨別,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
特別是長大以後視聽性質的學習,前庭覺影響最大。
常見的前庭發展不良
1.寫反字:很容易會把某些字寫反,如b與d、6與9、p與q等。
2.常常喜歡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
3.不停的動來動去,才能夠維持身體的動作:搖來搖去,不停的抖動身體,根本沒辦法好好的坐下來。
4.對於加速以及旋轉的動作有很大的需求:喜歡在轉彎處追逐競速,做再多也不會覺得頭暈。
5.平衡感很差,常常跌倒。
6.左右分不清楚:這樣的孩子常常會分不清左右邊,尤其是在沒時間可以細想的時候。
7.無法暢通地把一行字從左到右讀完:中途一定會停頓,眨眨眼然後才重新聚焦。
8.沒辦法盯著一個正在移動的物體,常常跟丟。
本體感失調
本體感是我們對於身體的一種感覺,影響我們對身體的控制。
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對筆的控制,需要用到手部的肌肉、保持坐姿需要運用腰部的肌力、說話時需要口腔肌肉的配合,所以本體感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
常見的本體覺失調
1.怕高:對於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高度也無法忍受;下樓梯的時候會異常的緊張,雙手緊握扶手。
2.不喜歡參加體能性的活動:例如跑步,騎腳踏車,滑雪橇或是跳舞等。
3.不喜歡爬樓梯:一上樓梯就覺得不舒服,常常貼著牆走或是緊抓著扶手。
4.容易覺得暈眩:不管是乘車,坐船,搭火車還是搭飛機,都很容易眩暈。平時被轉幾個圈就會失去平衡,頭暈甚至想吐。
5.不敢往下跳:儘可能的避免做從上面往下跳的動作。
6.不敢爬高:即使是雙手可以抓牢的簡單攀爬動作,他都不願意做。
7.擔心墜落:上下樓梯的時候,比別的孩子還常緊緊抓住扶手。
8.較偏好靜態活動:不喜歡玩會移動的玩具,喜歡可以在固定位置玩的東西。
以上就是3-12歲孩子常見的感統失調表現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表現來對照一下,看看自家的小朋友是否有以上現象呢?
有時間可以帶孩子進行簡單的測評,感統失調並不是病,但是可以及時預防和發現、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