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棗林和刺槐林,醫治現代人鬱悶抑鬱的好去處

2020-12-23 晴兒的旅行日記Vlog

陝西大荔沙苑,有一處十多萬畝的棗林和洋槐林,景色美輪美奐,一年四季變幻,成了關中人的打卡地。

我們在沙苑景區盡情遊覽,在金沙島騎了沙漠摩託,在金沙湖遇到了仙境美女,心情大爽。

駛出金沙湖,繼續向西前進。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在棗樹林和刺槐林中穿行。

棗樹林大多是被農民平整過了的沙梁,平坦如鏡。棗樹絕大多數都是水棗,是製作蜜棗和棗沫糊的原料。現在棗期已過,地裡滿是翠綠的香茅、扒地龍等野草和披滿綠葉的棗樹。站在地頭往棗林裡望去,清幽深邃。如果有時間,完全可以鑽進棗林裡,或躺或坐在草地上讀讀書,聽聽蟬鳴和鳥鳴,享受禪的靜幽。棗樹林旅遊的最佳季節是七八月份的雨季,最好一個人或者兩三知己,擎了傘,在棗林裡漫步,聆聽雨打棗葉的琴音,賞雨洗棗樹、花生的幻美。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能碰到披著雨披,抱著臉盆,在棗林間為花生施化肥的農婦。那種仙境,完全可以讓你忘卻世俗的煩憂,獲得靜虛與愉悅。

刺槐林生長在原始的連綿起伏的沙梁上。那裡除了在棗林裡可以享受到的清幽之外,還可以領略大荔沙漠的獨特韻味。尤其在五月初,幾萬畝刺槐開滿潔白的槐花,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各種鳥雀也為了歌頌刺槐林的美麗,爭相展開歌喉,競賽似地吟詠天籟之曲。那種美麗,那種愉悅,是你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

車行至槐林深處,忽聞有古琴樂聲在林下輕輕響起,徐歡悠揚。側耳細聽,又有清脆的打擊聲驟然響起,宛若湖面上濺起了雨花。是道情?是佛樂?全然是天籟之音了。入林中去看,有彩鋼瓦的農家樂數處,空曠處,數位老人在練習太極拳,怡然自得,物我兩忘,甚是陶醉,以致我們懷疑是誤入瑤池了,悄然自另一條沙路退出。忽然,一聲高亢的歌聲響起,只見一個男子漢在對面沙梁上忘情地搖頭吶喊,原來是在學唱電視新歌,推介沙漠旅遊呢。「華陰老腔一聲喊,喊得那巨靈劈華山,喊得那老龍出秦川,喊得那黃河拐了彎……」我們不由得跟著吼起來,極盡這次採風考察之樂。

棗林和刺槐林,隨著四季的變化,美景也相應地隨著變化。春天,嫩綠的葉芽從枝頭綻放,映襯著林間地面野草和野花的綻放,讓人的心都要融化了;尤其是五月前後,槐花盛開的時候,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甜香,蜂蝶從枝葉間洩下的光束中有美的穿過,在雪白淡碧的花朵上縈繞、駐留。各種鳥兒聞香而至,快樂地放聲歌唱。那種情景,完全可以讓人放下人間所有的苦和累,得到最大化的放鬆和解脫。夏季,碧綠的葉片掛滿了枝頭,整個林間就像一個幽深清涼的人間仙境,和外面的酷熱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候,與一二知己,拿本書,或瓶酒,淺斟慢飲,多麼浪漫與舒適?!秋季,黃葉滿地,蟬噪林間,秋陽溫煦,或獨自,或知交,靠在樹上,輕歌漫吟,多麼舒暢與愉悅!冬季,白雪茫茫,萬籟俱寂,置身其中,仿佛已經沒有了自身的存在,自我靈魂瞬間就得到了淨化和提升。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走出了棗林和刺槐林,最後參觀了港中旅皇家沙苑項目建設區。驅車爬上了三十餘米人工堆積的高高的沙臺,放目東望,過去裸露的沙漠已經全被棗林、刺槐林、速生楊、柏樹等樹木覆蓋了,碧綠一片,非常養眼。南面,一汪碧綠的沙湖碧波蕩漾,倒映著藍天白雲、岸邊林木。北面,是正在建設的塞外長城體驗區的大門及城牆,蔚為壯觀。一條沙溝裡,三臺推土機正在大挖大填,巨臂揚起,力量頓現,待明年再來,這裡的景觀將更加宏偉、粲爛!

相關焦點

  • 大荔沙苑的棗林和刺槐林,境幽景美,醫治現代人鬱悶抑鬱的好去處
    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在棗樹林和刺槐林中穿行。棗樹林大多是被農民平整過了的沙梁,平坦如鏡。棗樹絕大多數都是水棗,是製作蜜棗和棗沫糊的原料。現在棗期已過,地裡滿是翠綠的香茅、扒地龍等野草和披滿綠葉的棗樹。站在地頭往棗林裡望去,清幽深邃。如果有時間,完全可以鑽進棗林裡,或躺或坐在草地上讀讀書,聽聽蟬鳴和鳥鳴,享受禪的靜幽。
  • 中國首個沙即將消失,80%被綠洲覆蓋,沙漠腹地還有個旅遊好去處
    換言之,「毛烏素沙漠」其實不是沙漠,而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沙漠和沙地的形成原因有所不同。沙漠的形成以自然原因為主導,而沙土的成因多是人為因素為首要的。但長期以來,毛烏素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沙漠」。
  • 五本沙漠綠洲小說,漫天黃沙終成綠洲,領略別樣的沙海種田修仙!
    五本沙漠綠洲小說,漫天黃沙終成綠洲,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沙海種田修仙!一、《綠洲中的領主》濟府老趙,遊戲簡介:成袋的鹽、香料還有糖從商店裡一直堆到街上,滿載的商人們趕著馬車來來往往。空氣中瀰漫著各式香料糅合而成的芬芳。這是綠洲旁的繁華城市,捶打聲和織布機聲此起彼伏,工匠們的作坊裡生意熱火朝天。
  • 如果地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會發生什麼?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了這樣一條建議,如果把海水運送到沙漠,增加沙漠地區的溼度,促進空氣流通,增加降雨量,久而久之沙漠會不會變成一片綠洲? 首先我們要知道沙漠是如何形成的,除了人為活動之外,最重要的是受到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在地球板塊運動的過程當中,讓環境發生了微妙變化,沙漠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只不過人類活動的出現加劇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而已,在陸地上,生物出現之前,地球上的沙漠就已經存在了。
  • 沙漠裡的綠洲,亮眼!
    現在天氣太熱,正是女孩子展現身材的時節,路上有很多小妹妹打扮非常時尚,令人眼前一亮,仿若沙漠裡發現了一片綠洲!白月姣姣,朦朧月色,盡在朦朧中
  • 全球唯一「被保護」的沙漠,為防止沙漠變綠洲,還特地往裡填沙子
    說到沙漠,小編每次腦子裡都會浮現出巨大的孤煙,在漫長的河流和雪海中行走,用平沙無槍進入黃天的畫面,土地沙漠化對全人類來說,地球的生態環境是巨大的災難,治理沙漠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也相信小編,去欣賞沙漠的廣大壯麗,有的東西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沙漠。
  • 傳說中的「塞北江南」:儘管沙漠居多,卻還是片生態綠洲
    今天來說說賀蘭山,賀蘭山是中國西北一座傳說中的山,半江南半塞北。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和青銅峽。山勢雄偉,馬若馳騁,蒙古語稱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奇怪的是,西邊是騰格里沙漠,東邊是富饒的寧夏平原,號稱「塞北江南」。
  • 從突尼西亞這三大沙漠綠洲,窺視5000年前還是沃土叢林的撒哈拉容顏
    從北部濱海的首都,一路向南深入內陸腹地,慢慢逼近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的邊緣,託澤爾,一個明顯不同於突尼西亞其他城市的沙漠小城,人煙稀少,略顯蕭條,市區距離西邊的阿爾及利亞40幾公裡。2018年2月18號清晨,我們分了幾輛吉普車,向茫茫沙漠開去,目的地,三個神奇的沙漠綠洲。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就算是一篇普通的沙漠,我們也能想像到沙漠裡有多「乾渴」,更不要說這個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沙漠了,氣候條件可想而知。但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真的從古至今都是一片荒漠嗎?
  • 沙漠變綠洲好不好?假如塔裡木盆地變成湖,結果會怎樣?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全世界的沙漠都能夠變成綠洲」,這樣的句式,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因為在充滿幻想的童年,我們大多寫下過這樣的童話。然而現實與童話可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童話世界中,我們可以盡情放飛夢想,而在現實世界之中,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律。
  • 中國耗時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被他們「毀了」,治沙人:心寒!
    中國耗時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被他們「毀了」,治沙人:心寒!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很多人選擇在自己的休閒中去旅行, 其中有些人選擇去繁華的城市旅行,有些人去富有民俗文化的旅遊勝地玩,有些人喜歡新鮮的東西,有些人去沙漠這樣危險的地方冒險。
  • 如果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會對自然生態有什麼影響嗎?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地球上陸地的面積本身就只佔地球總面積的29%(約1.49億)平方公裡,而就是在這為數不多的陸地上,卻有超過20%的被沙漠覆蓋,而且由於人為的對植被的破壞和氣候的變化下,現在沙漠的面積正在逐漸的擴大,因此,沙漠綠化成為了人類迫在眉睫的事情。那麼,如果世界上的沙漠都被綠化,會不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呢?
  •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如果改造成綠洲,會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建的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年蒸發量3000mm左右,平時風力達5-6級,這樣的環境,變成草原可能性不是很大,假設能變成草原,我國西部邊緣從此再也沒有沙漠,會對我國氣候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 守護綠洲!民勤沙漠長出的南瓜,粉中帶糯、味似板慄!秋冬滋補好物!
    身處於城市的燈火闌珊中,我們很難想像,中國的另一邊沙漠化究竟有多嚴重!更想不到民勤板慄南瓜竟然是防治風沙的重要植被。為守護家園,當地果農利用民勤特殊的氣候環境,大面積種植板慄南瓜和梭梭樹以抵抗風沙,綠化家園。
  • 你走在全是人的沙漠,何時才能遇見綠洲
    「不知會不會有天后悔」走在全是人的沙漠,究竟何時我才能遇到綠洲和水源,究竟我會不會有天反悔,放棄一切。其實這個世界總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地方,予你生存。沙漠很空曠,就算堆滿了人,只要你方向不變,肯定很快就能找到屬於你的綠洲。
  • 沿著黃河看小康②丨古棗林中是我家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宋朝 劉景華 實習生 康梓涵有文化的黃河好像也懂英文一樣,在靈寶市與陝州區交界的地方拐成了一個大大的「A」字,「A」字中間是被黃河三面包圍的一大片千年古棗林,古棗林中藏了一個村子:靈寶市大王鎮後地村。
  • 沙漠裡的精神綠洲:在毛利坦尼亞遇見圖書館
    攝影師David Sauveur將他的時間一分為二,一方面他渴望見證這個世界的混亂,另一方面他致力於記錄各地的城市和風景。 他可能同時從事兩個對象和風險截然不同的項目,但它們往往主題內核是相通的。無論什麼項目,David Sauveur總是在不斷探索攝影的職責和作用。
  • 「八步沙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之地,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對於出生在沙漠邊緣,並且長期從事林草工作的我,幾乎能體會到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近40年如一日堅持治沙造林、還原綠色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他們以身示範,創造了綠色奇蹟,展示了新時代「最美奮鬥者」的精神面貌,他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造福了一方人民,造福了子孫後代。「八步沙精神」需要廣泛宣傳、弘揚、學習和傳承。
  • 張朝陽:沙漠裡的掘井人 創「媒體平臺」新綠洲
    張朝陽:沙漠裡的掘井人 創「媒體平臺」新綠洲 危機之年,搜狐做的一切在這盤棋戰中叫做有「立」有「拆」。當然,張朝陽,這位MIT(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才生、《數位化生存》作者尼葛洛龐帝的得意門生,更願意用一個略帶西化味道的短語——沙漠裡的播種機——形容這一切。在他看來,網際網路企業的生存之術就是在沙漠裡播種,水源有限,物種競爭激烈,你要不斷尋找新水源,埋下新種子,然後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才能生存。
  •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我們常開玩笑說深圳是一片「文化沙漠」,卻很少意識到在沙漠中跋涉的自己,審美力逐漸喪失,想像力也逐漸匱乏。 試問,在家和公司兩點一線間奔走的你,嘆著氣感慨生活真無聊的你,埋頭鑽進手機屏幕的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觀察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 生活的樂趣不是不存在,只是常常沒來及深挖就被埋葬。 事實上,深圳也早已在沙漠之上,培植起一片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