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本山料和外山料的區別,我們從泥料的質地上去區分本山料和外山料。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什麼是本山,什麼是外山。
目前來講說到本山紫砂泥料,大家都一直認為是黃龍山紫砂泥料,其實這是不精確的說法,本山礦料實際上指的是宜興範圍內傳統礦區的紫砂礦料,如黃龍山,湖洑、趙莊等紫砂泥料的統稱,而並非獨指黃龍山紫砂泥料。
為什麼說本山料要比外山料要好呢,好在哪裡,外山料又指什麼呢,首先我們來聊一聊什麼是外山料,外山料指的是除宜興以外其他地區的紫砂泥料或者是跟紫砂類似的陶土。
浙江長興紫砂礦
紫砂並不是只存在於宜興,只不過本山的紫砂料品種特別豐富,黃龍山礦區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僅書本有所記載的紫泥種類就多達19種,還不算其他種類的泥料。
但外山料的品種就相對比較單一,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紫砂的成因,紫砂實際是一種沉積巖,很早以前海水的漲潮和退潮把很多有機物或者沉積物堆積起來形成的現在的紫砂礦層。
安徽紫砂礦
很多人都說黃龍山紫砂泥料純,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黃龍山本山紫砂它的伴生礦是非常豐富的,紫砂純不純其實都是後期提煉泥料決定的,而並非紫砂礦決定的。
像很多以前的老壺,由於工藝手法和技術的限制他們所提煉的泥料不是很純,所以在它們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礦點。這就是提煉泥料不純所造成的。
而且黃龍山紫砂料的溫度範圍很廣,不容易結晶,例如底槽清燒制溫度達到1200左右依舊可以加溫燒制而不結晶,只不過色澤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深。
外山料及燒成
如果是外山料燒制到這個溫度很容易就會起泡。提到燒制溫度就不得不說到一個詞「玻璃相」,相信很多壺友都聽說過。玻璃相併不是指我們對紫砂泡養之後形成的包漿狀態,而是燒製成品未泡養之前呈現出像玻璃一樣反光的的自然狀態。
它主要是由於燒制溫度低而造成的狀態。而我們本山的紫砂由於溫度高,所以燒制出來之後表面呈現的是一種亞光的狀態。
原礦底槽青
而且本山料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泡養的過渡,它的色澤會慢慢發生變化,而外山料的變化是極其微小的。紫砂壺的泡養從開壺到養包漿,一步步經過自己的泡養和呵護,慢慢的見證紫砂壺的蛻變也是一種享受,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至今好多文人志士獨愛紫砂壺的原因。
本山的紫砂透氣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為什麼宜興紫砂壺作為茶具之首的一個重要特性,夏天泡茶隔夜不餿,茶湯無異味,依然可以入口而不變味。這也證實了紫砂壺透氣性這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