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星巴克的「壞」定位:只推品牌,不賣咖啡

2021-02-16 PRView

星巴克確定了許多非典型的定位,反推回去,卻覺得理所當然,無疑是把準了特定市場的脈。而面對咖啡市場不斷增長而門店卻難以維繫的尷尬局面,咖啡品牌們可能要先冷靜下來,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誰」。

星巴克人群定位:說一套做一套

星巴克把消費群圈定在白領族群

注意,在中國星巴克的定位中,白領是一種狀態,而非身份。都市白領中有相當一個群體是文藝青年,同樣也是咖啡店的重度消費者,但是星巴克絕不會把自己的定位落在「文藝青年」這種狀態上,儘管他們有很大的概率是同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請耐心看下文。

說起咖啡館,中國人腦子裡閃現的是陽光燦爛的午後,背靠舒適的椅子,手邊一杯咖啡,你在瀰漫著新鮮咖啡豆的香味的屋子裡消磨時光。

因此,一般的咖啡館傾向於選擇安靜的地方,即使在熱門地點也會選擇角落位置。星巴克卻偏愛商圈、寫字樓、商場,通常會在顯眼熱鬧的地方,甚至不避諱臨街。熱門地標是白領的典型領地,顯眼的位置讓他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立即到達店內。

星巴克明亮的白色門面也是讓它更容易被發現的原因之一。品牌採用白綠搭配色調,顯得簡潔、自然,摒棄繁複裝飾的思路實際上也是在迎合都市白領的品位,出現在整潔高效的寫字樓中毫不違和。這使星巴克少了一點「咖啡館」的感覺,更像是一家便利、快速的咖啡外賣店,也是它和其他咖啡店的一點重要區別。

為何要這樣定位呢?

市場對咖啡館的需求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場景下的休閒、放鬆之所,另一種是工作場景需求。白領們在工作時需要一間咖啡店,距離上隨時可達,提供品質不錯的咖啡,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略略歇腳即可。

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星巴克,顯然都是滿足工作場景需求,但這其實並不是星巴克最早的定位。

20世紀80年代末,霍華德·舒爾茨召集一批投資者買下星巴克,並借用美國社會學家雷·奧德伯格的話,提出要將星巴克定位為「第三空間」——除了辦公室跟家裡,你還可以去星巴克消磨時間。這一充滿義大利風情的概念迅速徵服了大部分的美國消費者,大家漸漸習慣了去星巴克喝咖啡,而非在家中製作。這讓星巴克得以快速擴張,不僅在美國本土,也逐漸布局全球。1992年,星巴克成功上市。

但問題是,如果星巴克堅持第三空間消磨時光的這個定位,就絕無可能成長為今天的這個巨無霸。

星巴克當然認識到了這一點。1994年,霍華德·舒爾茨聘請著名設計師萊特·梅西助力星巴克的全新連鎖店拓展計劃,這包括店面的設計、桌椅高低、櫃檯統一化,最重要的是這一次計劃將星巴克店內大部分產品的陶瓷咖啡杯,全部更換為更加節省人力的紙杯,這其實更像一個星巴克發出的訊號:我們要更加快速便捷。

如果說霍華德·舒爾茨口中的「第三空間」給人的放鬆感是100分的話,那實際上光臨星巴克只會讓你感覺到大概60分的程度,不過於舒適,又稍有鬆弛。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其核心消費者白領的心中,星巴克漸漸與隨處可見的麥當勞、漢堡王一樣,不再是一個可以「裝酷」的地方。星巴克不再是那個美國人心中充滿夢幻色彩的「第三空間」。試問一個可以讓顧客「一杯咖啡一下午」的店,拿什麼支付租金,還怎能在全球到處開花呢?

正是快餐化,才有星巴克的今天。但是舒爾茨重回星巴克後,高調地來了一番反省,「快速擴張讓星巴克更加商業化」「一成不變的方式讓顧客對咖啡的熱情正在消失」「找回失去的傳統文化」……而我們看到中國星巴克卻依然沿著舊有的方式前進著。

舒爾茨為什麼要喊這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口號呢?

因為星巴克仍在擴張啊!因為80年代全美擴張時使用的招數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奏效啊!

在今天的美國,隨處可見的星巴克已經與「第三空間」毫無關係,但在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時,這仍是一個最好的營銷引爆點。中國星巴克的店址一般在寫字樓或商業區,消費者在工作日午休、購物小息、三五好友相約等等時刻非常容易受到星巴克的「蠱惑」,進去買一杯,但是星巴克的店內設置,絕不鼓勵你坐上一下午。

正如《經濟學人》所說,「舒爾茨提出的重歸星巴克根源的願望,看來將與公司全球範圍增長到40000家的既定目標相衝突。」這一針見血的評論,將舒爾茨的這番反省襯託得十分矯情,十足的得了便宜還賣乖。

而第三空間的理念,卻把中國其他受星巴克啟蒙的咖啡店主給帶到溝裡了。他們盡力讓自己的店「慢」下來,也致力於將自己的店打造成「第三空間」。但是按照消磨時光理念打造的那些文藝氣息濃烈也成功吸引文藝青年的咖啡店,無不慘澹經營,過低的翻臺率根本無法支撐租金等成本壓力,想提價,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卻被星巴克錨定在30元左右,在商務區的咖啡店甚至要靠中午的簡餐才能勉強支撐,最後無不草草收場。

無數懷有一顆文藝青年心的女白領(也正是星巴克的典型顧客),將「坐在自己開的咖啡館裡與三兩閨蜜一起喝下午茶」視為人生理想,我們要鄭重告訴你:你開的將是一個燒錢機器。

所以,星巴克看似在和整個咖啡店行業競爭,實際上卻處於一個細分市場的藍海中,牢牢把握這樣的需求,並成功將這種需求推向全球,成為白領消費的代表性品牌之一。

服務定位:你知道星巴克在趕你走嗎?

儘管白領們在咖啡行業被無情地忽視了,並源源不斷地為星巴克掏出大把金錢,但是星巴克卻沒有因此對他們心慈手軟,而是出於利益驅動,定製了一套特殊的服務標準,目的就是把白領們從店裡「趕走」。

這是為了餐飲企業的盈利關鍵點——提升翻臺率。從一進門起,星巴克就設置了各種環節縮短顧客在店內的逗留時間。

在購買階段,門店需要為顧客挑選商品的時間付出代價。好在對咖啡飲品來說,白領本來就不會花大量時間做選擇。而星巴克咖啡飲品種類設置上也儘量精簡,將同品類咖啡不同製法去重後,飲品不超過30種,食物僅10種左右,也沒有什麼組合、套餐之類的繁複搭配,顧客做起選擇非常容易。

來到使用階段。一般咖啡店的做法是儘量滿足顧客「舒適、溫馨」的要求,於是不少顧客一杯咖啡進店,坐到天荒地老,非但沒有提升翻臺率,還擠佔了其他銷售機會。為此,很多咖啡店選擇提升客單價的思路,搭售周邊商品等手段曲線救國,效果卻因店、因地而異。

星巴克的做法是,讓顧客感到不舒服。店內的裝修一改咖啡館深沉溫暖的色調,而是簡單清爽、線條硬朗,不會讓人覺得是舒適的休閒場景。座位安排別有用心,專門使用一些木質椅、高腳凳、牆邊桌等等不甚舒適的家具,讓人無法久坐。細心的話,還能感覺到,星巴克的冷氣通常比其附近的店鋪溫度要更低些,以為這是福利?大錯特錯,其實是讓人不舒服,催你買完咖啡快走。美國的星巴克甚至為汽車族新添了外賣窗口,你乾脆別進店,完全麥當勞化了。

一般咖啡館的堂食會給顧客提供瓷杯,不喝完也帶不走,顧客在店時間自然變長。而無論即食還是外帶,星巴克一律採用紙杯包裝,顧客可以隨時將咖啡帶走。

所以與其把星巴克定義成咖啡館,倒不如說它是個咖啡便利店,選擇買完就走的顧客遠比在店內享用的多。相較之下,同為大型連鎖品牌的COSTA、太平洋等,在店內悠閒地上網、閱讀的人們都要更多。

推廣定位:只推品牌,不賣咖啡

當然它是賣咖啡的,不過在營銷上,卻和市面上所見的咖啡品牌營銷有很大不同。這種不同體現在兩個層面。

首先,星巴克在人們視野中的出鏡率其實相當高,在電影、電視、營銷活動、社交網絡中都經常露臉。再加上全平臺的自媒體宣傳與互動,在宣傳體量上,星巴克就比其他品牌高出許多個等級。

而更深的層面,身處餐飲業的星巴克在營銷上並不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以產品為主角,營銷重點不是口感、原料,而是放在品牌形象上,通過產品情境教育,和對特定人群的強關聯,讓品牌與潮流、前衛、高端、品位等感性概念產生聯繫,提升品牌溢價。

比如在時尚題材電影《穿Prada的惡魔》中植入產品,高端時尚雜誌的主編曾點名要在早上到辦公室的時候,桌上擺放好一杯星巴克咖啡。品牌形象立刻被打上「時尚」「高端」的標籤,雖然真實世界裡的時尚主編可能根本覺得星巴克是廉價咖啡的代表,但鬼才知道他們真正喝什麼。對消費者來說,看到越多類似的品牌關聯,星巴克的「潮流」屬性就越被強化,這也是追求潮流的白領對星巴克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也非一日之功。起源於美國的星巴克始終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這種打造時尚潮流特性的品牌塑造活動由來已久,所以出現在時尚電影中才自然不跳戲,起到正面作用。

比如2013年星巴克在微信平臺做了一個名為「微信星巴克自然醒音樂電臺」的互動活動,參與者給星巴克公眾帳號發送一個心情符號,即會得到一首心情專屬音樂,極具文青小資情調的活動有效提升了品牌的「逼格」。

看似與咖啡產品毫無關聯,沒錯,也確實沒有。但活動的立意、形式卻與品牌的主體消費群情感相通,白領們的消費特徵就是十分注重品牌,有了好的品牌定位與形象,價格甚至產品反倒排名靠後。

本文轉載自《銷售與市場》渠道版,特此聲明。

PRView作為一家具有全球視野的前沿商業傳播媒體,致力於整合海內外的廣告公關案例資源,搭建學界與業界的溝通社區。我們服務那些希望在國際市場獲得成功的品牌主和國際公關、廣告、營銷代理商,以及希望與海外的公關學者及學生進行交流訪問的研究機構和院校。

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

contact.prview@prviewchina.com

相關焦點

  • 星巴克賣茶,網紅茶店賣咖啡
    喜茶、奈雪の茶(以下簡稱奈雪)在新茶飲的領域裡打出名氣後,又「默契」地跨界一起賣咖啡。眼看著後輩烈火烹油,星巴克也坐不住了。最新的消息是,星巴克將在本月底推出8款茶飲,這些產品無論是外觀還是用料都更像上面兩家網紅品牌。空氣中已經隱約嗅得出一絲焦灼,飲品界的新老交替會上演嗎?
  • 繼貓爪杯後,星巴克又推「狗糧杯」網友:星巴克是賣杯子還是咖啡
    說起星巴克的話,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覺得比較熟悉吧,其實這也是很多上班族比較喜歡去的地方,星巴克裡邊的咖啡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就是現在星巴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特別重要的,它裡面不僅賣一些口味比較好喝的咖啡,而且讓人比較印象深刻的也是他們家的創意杯,也是成為了很多女生比較嚮往的
  • 星巴克:「做咖啡是副業,做杯子我們是認真的!」
    星巴克誕生於美國西雅圖,靠咖啡豆起家,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來,從不打廣告,卻在近20年時間裡一躍成為巨型連鎖咖啡集團,其飛速發展的傳奇讓全球矚目。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一個其實以做咖啡而聞名世界的零售品牌,是如何做到將品牌的杯子也賣的如此火熱的呢?
  • 【品牌動態】星巴克人群定位:說一套做一套
    白領們在工作時需要一間咖啡店,距離上隨時可達,提供品質不錯的咖啡,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略略歇腳即可。  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星巴克,顯然都是滿足工作場景需求,但這其實並不是星巴克最早的定位。  20世紀80年代末,霍華德·舒爾茨召集一批投資者買下星巴克,並借用美國社會學家雷·奧德伯格的話,提出要將星巴克定位為「第三空間」——除了辦 公室跟家裡,你還可以去星巴克消磨時間。
  • 是咖啡不好賣了 還是網紅貓爪杯太火了 699元一隻的星巴克萌熊遭冷遇
    星巴克官方微信公眾號推文截圖商報訊(記者祝雲燕)嘗到貓爪杯甜頭的星巴克,似乎加快了推衍生品的速度——貓爪杯熱潮剛過去不久,星巴克就「趁熱打鐵」推出了新款周邊,單價699元的玩具「萌熊」。從199元的貓爪杯到699元的萌熊,星巴克衍生品不僅更新速度變快,價格也在節節攀升。以往消費者看到最多的星巴克衍生品是咖啡杯和保溫杯,天貓旗艦店的杯子產品中,最便宜的馬克杯售價99元,最貴的保溫杯399元。而此次萌熊公仔,一改往日衍生品的套路,不僅和賣咖啡沒什麼太大關係,價格也遠遠高出其他周邊。
  • 繼貓爪杯後,星巴克又推「情侶杯」,顧客:賣的是杯子還是咖啡?
    下文轉載自作者:大骨頭燉起來說起星巴克,相信很多人對它都是有做一定的了解,特別是一些學生黨或者上班族人來說就特別的喜歡去這種地方,因為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咖啡,只要是我們想喝的,就沒有喝不到的,星巴克在全世界也是佔著很重要的地位,裡面有非常好喝的咖啡,而且他們的一些杯子也是特別有創意的,深得很多女生的喜歡。
  • 為什麼肯德基咖啡只賣10來塊,星巴克卻最少30?網友:真相扎心了
    為什麼肯德基咖啡只賣10來塊,星巴克卻最少30?網友:真相扎心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湧入了很多西餐廳的連鎖餐飲品牌,肯德基和星巴克就是其中的代表,相信這兩個餐廳對我們很多朋友來說都非常熟悉了,肯德基是賣炸雞漢堡這些快餐類的,而星巴克則是賣一些咖啡的飲品。
  • 生意經 跟星巴克學學產品定位!
    下文從人群定位、服務定位、推廣定位三個方面幫你了解星巴克品牌成功背後的故事。星巴克把消費群圈定在白領族群。在中國星巴克的定位中,白領是一種狀態,而非身份。說起咖啡館,中國人腦子裡閃現的是陽光燦爛的午後,背靠舒適的椅子,手邊一杯咖啡,你在瀰漫著新鮮咖啡豆的香味的屋子裡消磨時光。因此,一般的咖啡館傾向於選擇安靜的地方,即使在熱門地點也會選擇角落位置。
  • 除了雀巢、星巴克,超市咖啡還能怎麼賣?
    作者:陳紅杏來源:靈獸 ID:lingshouke
  • 星巴克再加碼即飲咖啡,三隻松鼠推黑科技發酵肉,薄荷健康發布產後...
    2、關注產後媽媽瘦身需求,薄荷健康推產後體重管理餐 3、Kelly One推新國潮氣泡水,主打0糖0卡高纖維 4、伊利穀粒多玩轉「谷法滋養」,融合東方傳統養生食材 5、星巴克再加碼即飲咖啡,連推兩款新品 6、統一首次進軍煮麵市場,全面布局生活面
  • 星巴克不止賣一杯咖啡,尚客優精選酒店也不僅只能「睡」
    隨著消費升級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酒店品牌開始尋求除了「睡覺」之外的升級體驗之路。就比如星巴克,它賣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延伸營造出的不一樣體驗。霍華德·舒爾茨說過,「Retail is Detail.」,吧檯前「家屬區」的設置以及橫向排隊的動線設計等細節,讓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咖啡店成為人們除了辦公室和家之外,最想去的「第三生活空間」。
  • 星巴克 還能不能好好的賣咖啡了
    據外媒《吃貨》報導,咖啡巨頭星巴克推出了與希臘酸奶和冷榨果汁搭配的三種沙冰:草莓,芒果-胡蘿蔔,和素食者偏愛的甜蔬菜沙冰。酸奶採購自Dannon,冷榨果汁則由Evolution Fresh供應,新產品馬上就要在聖何塞,加州,聖路易斯和密蘇裡州的星巴克上架。有公司說全線推出沙冰系列可能要等到明年了。還記得當年星巴克店裡只有卡布奇諾的味道的時候嗎,現在聞起來真是複雜許多。
  • 星巴克要賣酸奶沙冰,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聯商網前言:星巴克一直在擴充自己的產品線,而在其大本營美國,星巴克的產品系列選超過我們想像,從老早的麥芬、烤三明治、到後來的茶飲、啤酒,甚至是紅酒,現在又要上新品了!星巴克你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星巴克又在測試新產品了,喂,喂,這種消息出自他們家的話應該不算新鮮事兒了,據《Eater》報導這家咖啡連鎖巨頭即將推出希臘酸奶沙冰。  這次新推的產品是基於星巴克與達能的「組隊合作」,這款新飲品雨9月在美國加州聖何塞市及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200家星巴克連鎖店測試售賣。公司稱,新飲品全球分店上市的時間估計會推遲到2015年。
  • 世界咖啡連鎖品牌Top10,別就只知道星巴克
    它價位很低,環境不那麼浮華考究,店裡允許顧客吸菸。在經濟蕭條、收入不景氣的形勢下,人們都被羅多倫的低價位所吸引。  一家咖啡店,除了賣咖啡,還賣1800種時尚產品。痴迷的顧客每周必光顧一次,來追逐它精心推出的「全新體驗」。它每周推出獨有品牌的30種貨品,一個星期內將全部撤換。
  • 以後的咖啡將分為兩種:瑞幸和星巴克
    要知道,瑞幸的主要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耕耘了整整20年的星巴克,其門店規模也就3千多家。根據瑞幸咖啡下一步的運營規劃,其全國門店總數將在今年底達到4500家。一旦計劃完成,瑞幸就將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從成立到登陸納斯達克,瑞幸還創造了最快IPO速度。這個「最快速度」有兩層含義:一是瑞幸咖啡從公司創立到完成納斯達克IPO,前後總共只花了一年零7個月時間。
  • 奈雪在深圳首推PRO店,出圈賣咖啡,要搶星巴克生意?
    繼烘焙、茶飲、紅酒之後,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開始賣咖啡了。 11月25日,奈雪的茶全新店型「奈雪PRO」在深圳首發亮相,並在南山金地威新科技園和福田天安數碼城「雙店齊開」,記者看到,現場推出多款咖啡。
  • 全網談瑞幸咖啡最深度的一篇——Luckin咖啡戰略模擬推演及定位解析
    根據咖啡行業歷史,揚言超過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幾十個,最後基本都倒掉了;  (2)也有人指出星巴克賣的根本不是咖啡,而是環境、服務和社交;星巴克前職員則表示,瑞幸咖啡不僅不能超越星巴克,TA打出的「大師咖啡」概念,分分鐘可能被星巴克通過併購秒掉;  (3)定位界連續發出兩篇文章,指出:瑞幸咖啡違背定位,10個億投入註定是黃粱一夢
  • 牽手成功,雀巢要幫星巴克賣咖啡了
    雀巢要幫星巴克賣咖啡了。5 月 7 日,雀巢宣布與星巴克達成協議,獲得星巴克全球的咖啡零售業務授權。(圖片來自:Reuters)雀巢將以現金形式向星巴克預先支付 71.5 億美元。本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固定資產的轉讓,也不包括任何即飲型產品以及星巴克門店內的任何產品的銷售,換句話說,雀巢只負責星巴克門店以外的咖啡零售業務,比如超市、餐館等,明年你還會在 Nespresso 和 Dolce Gusto 系列膠囊咖啡中見到星巴克產品的身影。生產方面,北美地區的咖啡產品將由星巴克繼續產生,全球其他地區則由雀巢負責。
  • 為何星巴克咖啡價格要三四十,而肯德基只需要十幾,星巴克貴在哪
    為何星巴克咖啡價格要三四十,而肯德基只需要十幾,星巴克貴在哪。對於飲料大家都肯定很喜歡喝吧,飲料在咱們日常的生活中那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市面上的飲料豐富多彩,什麼種類的飲料都有,每個人所喜歡的飲料口味都會有所不同。
  • 瑞幸咖啡:告星巴克壟斷就能對標星巴克了嗎?
    儘管他們燒這麼多錢,造出了這麼大的聲音,但整個市場中的咖啡銷量變化不明顯,這說明瑞幸只是搶到了星巴克、連咖啡或者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仍然是停留在存量市場中的博弈。想拿十億迅速燒出國人的咖啡胃,恐怕錢不是問題。一杯咖啡 還是一杯星巴克在星巴克之前,咖啡並沒有普遍地以今天這種快捷的方式佔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