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澱粉樣蛋白A作為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誘導2型免疫

2020-12-26 科學網

血清澱粉樣蛋白A作為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誘導2型免疫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3 15:01:26

血清澱粉樣蛋白A是可誘導2型免疫的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這一成果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arsha Wills-Karp和Ursula Smole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該研究於2020年6月22號發表於《自然-免疫學》雜誌。

研究人員發現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家族的蟎蟲第13組過敏原是由在進化保守的急性期蛋白-血清澱粉樣蛋白A1(SAA1)識別的,該蛋白可促進2型肺免疫。從機理上講,SAA1與過敏性蟎蟲FABP直接相互作用(Der p 13和Blo t 13)。蟎蟲FABPs與SAA1之間的相互作用激活了SAA1結合受體-甲醯基肽受體2(FPR2),從而以SAA1依賴性的方式加速促2型細胞因子白介素(IL)-33從上皮釋放。

重要的是,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鼻上皮細胞中,SAA1-FPR2-IL-33通路上調。這些發現揭示了在常見蟎蟲過敏原中,SAA1作為已知保守FABP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的不可識別作用,這些抗原在黏膜表面引發2型免疫。

據悉,很大程度上,部分環境蛋白引起過敏反應的分子基礎是未知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Serum amyloid A is a solubl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that drives type 2 immunity

Author: Ursula Smole, Naina Gour, Jordan Phelan, Gerhard Hofer, Cordula Khler, Bernhard Kratzer, Peter A. Tauber, Xiao Xiao, Nu Yao, Jan Dvorak, Luis Caraballo, Leonardo Puerta, Sandra Rosskopf, Jamila Chakir, Ernst Malle, Andrew P. Lane, Winfried F. Pickl, Stephane Lajoie, Marsha Wills-Karp

Issue&Volume: 2020-06-22

Abstract: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propensity of a small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ins to provoke allergic responses is largely unknown. Herein, we report that mite group 13 allergens of th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ABP) family are sensed by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cute-phase protein, serum amyloid A1 (SAA1), that promotes pulmonary type 2 immunity. Mechanistically, SAA1 interacted directly with allergenic mite FABPs (Der p 13 and Blo t 1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te FABPs and SAA1 activated the SAA1-binding receptor,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FPR2), which drove the epithelial release of the type-2-promoting cytokine interleukin (IL)-33 in a SAA1-dependent manner. Importantly, the SAA1–FPR2–IL-33 axis was upregulated in nas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an unrecognized role for SAA1 as a solubl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for conserved FABPs found in common mite allergens that initiate type 2 immunity at mucosal surfaces.

DOI: 10.1038/s41590-020-0698-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698-1

相關焦點

  • B肝模式識別受體,如Toll樣受體,均屬於外源性傳感器
    B肝模式識別受體,如Toll樣受體,均屬於外源性傳感器然而,大多數病毒已經進化出有效機制,進而逃避固有免疫系統並建立感染。目前,基於這項研究發現而開發靶點包括Toll樣受體(TLRs)、維甲酸誘導基因I(RIG-I)、核苷酸寡聚結構域(NOD)樣受體(NLRs)和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MAD5),它們都是模式識別受體(PRRs),均屬於外源性病原體的主要傳感器。
  • 科學家發現血清澱粉樣蛋白A促進炎性疾病發生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Serum Amyloid A Proteins Induce Pathogenic Th17 Cells and Promote Inflammatory Disease」的文章,發現了血清澱粉樣蛋白
  • C型凝集素在感染免疫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病原微生物通過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激活機體免疫系統,PAMPs主要是其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如脂多糖、肽聚糖、甘露糖、酵母多糖等。CTLs作為一種重要的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在識別微生物PAMPs、抵禦微生物感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 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58:44 清華大學柴繼傑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 尼羅羅非魚IL-6受體(IL-6R)和糖蛋白130(Gp130)的分子功能研究
    在OnIL-6R的胞外區中發現了IL-6R的保守結構特徵,包括一個免疫球蛋白樣(Ig-like)結構域和兩個纖維連接蛋白Ⅲ(FNIII)結構域,其中第一個FNIII結構域包含WSXWS序列基序。四個半胱氨酸殘基從硬骨魚到哺乳動物都保存得很好。Ongp130全長2679bp,編碼892aa的蛋白質,分子量為100.21&nbspkDa,理論等電點為5.63。
  • 雙歧桿菌的免疫調節作用研究進展(下)
    微 生物通過激活一種進化上保守的原始譜型識別系統來啟動宿主的保護性應答。對這些病原 相關分子譜(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 •PAM P)的一類譜型識別受體是最初 從果蠅發現的Toll受體,是抗真菌免疫的關鍵。一些哺乳動物也具有相應物質,即Toll樣受體(Toll—likereceptor.TLR)。在人類已發現至少10種TLR。
  • 你了解胎牛血清有多少?
    檢測項目細菌和真菌 -- 無菌檢測支原體細胞病變誘導劑 -- 病毒檢測血細胞吸附劑 -- 病毒檢測牛病毒性腹瀉 -- 病毒檢測pH檢測滲透壓檢測總蛋白量,由 雙縮脲法檢測內毒素檢測血紅素檢測電泳模式檢測其它特性檢測,如幹細胞培養表一:最低血清試驗的要求。
  • 幹擾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抗病毒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IL-15 的分子結構與IL-2有許多相似之外,因此可以利用IL-2受體的B鏈和Y鏈與靶細胞結合,發揮類似IL-2的生物學活性。IL-15可誘導B細胞增殖和分化,是唯一能部分取代 IL-2誘導初期抗體產生的細胞因子: 1L-15 能夠刺激T細胞和NK細胞增殖,誘導LAK細胞活性,還能與IL-12協同刺激NK細胞產生IFNY.
  • 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偏向配體
    根據「GRAFS」分類系統,GPCR可分為五個家族:穀氨酸,視紫紅質,粘附,捲曲/味2和分泌素,而視紫紅質樣受體也稱為A類,分泌素為B類和穀氨酸作為C類。GPCR是所有已批准藥物的30%以上的靶標,並且它們仍然是用於藥物發現的最成功和最有希望的靶蛋白類別。作為膜蛋白,GPCR負責將細胞外信號轉移至胞質溶膠。
  • 菌群左右下的免疫力天平——免疫失衡疾病背後的新機制
    進化保守的模式識別受體識別表面以及內質體配體。核苷酸結合寡聚結構域(NOD)樣受體進化上保守的模式識別受體傳感細胞內配體,如細菌肽聚糖。原始防禦反應依賴於生殖細胞編碼的模式識別受體,如Toll樣受體(TLRs)來識別和響應保守的微生物模式,如脂多糖(LPs),這些系統是先天免疫的組成部分。隨著多細胞真核生物的進化,選擇性壓力推動了二次反應的發展,通過體細胞重組和突變,理論上可以識別任何形式的非自身;這些系統統稱為適應性免疫。
  • 降低受體與蛋白結合力!我國科學家開發重組ACE2-Ig抗體,或可中和新...
    一般而言,冠狀病毒(包括SARS和SARS-CoV-2)的棘突蛋白(S)與細胞受體結合,介導其靶細胞的感染。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是新冠病毒的有效受體——這種肽酶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5中也起著關鍵作用。
  • ...Rep: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調節受體機體移植組織的免疫排斥反應
    2020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調節機體對移植器官的免疫反應。研究者發現,衍生自小鼠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胸腺上皮細胞能調節機體對皮膚移植物的免疫反應,並延長移植物的壽命。
  • 什麼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是什麼?
    免疫球蛋白是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清,淋巴液,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的一種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
  • 【綜述】氣管支氣管澱粉樣變的診治研究進展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TBA)是一種罕見的局限性澱粉樣變,以澱粉樣纖維蛋白異常沉積於呼吸道黏膜下及肌層為特徵,發病機制不明。根據其分布範圍可以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全身性累及多個系統,瀰漫性侵犯全身皮下脂肪、血清及骨髓等,局限性常累及心臟、腎臟和肝臟,以心肌最為多見[3],較少侵犯呼吸道,而累及呼吸道時常侵犯氣管、支氣管及肺實質,主要有3類[4]:肺實質結節型澱粉樣變、肺間質瀰漫型澱粉樣變、氣管支氣管澱粉樣變(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TBA),不同類型可同時存在,其中TBA最為常見。
  • 從免疫打擊到免疫出擊,我們離新冠免疫還有多久?
    但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對新冠病毒(SARS-CoV-2)先天免疫感應的理解仍極其有限。一般而言,在RNA病毒如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先天免疫感應是通過病毒單鏈RNA(SSRNA)和雙鏈RNA(DSRNA),並藉助胞漿RIG-1樣受體(LRs)和胞外和內體Tollike受體(TLRs)參與模式識別受體(PRRs)啟動的。在PRR激活後,下遊信號級聯觸發細胞因子的分泌。
  • Toll樣受體誘導巨噬細胞脂質組重編程
    Toll樣受體誘導巨噬細胞脂質組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9 14:56:45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teven J.
  • ...Toll樣受體和特殊自噬蛋白之間的串擾或能調節鍛鍊期間骨骼肌...
    2020年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TLR9 and beclin 1 crosstalk regulates muscle AMPK activation in exerci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鍛鍊期間Toll樣受體9(Toll-like
  • 抗病毒天然免疫與HSV-1免疫逃逸的博弈
    主要從事人類I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和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的研究。TLRs和RLRs信號通路研究發現,HSV-1 gB作為模式識別分子(PAMPs)可被宿主的模式識別受體(PRRs)TLR2識別,gB和TLR2、TLR1及TLR6結合,在MyD88和TRAF6存在時,能激活NF-kB,並分泌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