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斷舍離」一詞,最先起源於日本。在這樣一群擅長整理家務的日本主婦手裡面,通過對房間斷舍離式的整理,從而實現品質舒適的家居生活。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遠非「扔東西」,清理物品,學會刪除,這麼簡單。
對於日本主婦而言,高階的「斷舍離」,是從清理內心需求開始的。
因為我們的生活裡,堆積了太多並不那麼需要的東西,既佔據外在空間,也消耗內在能量。
這些買回來,卻沒有用到的物品,既不能實現「物盡其用」,也白白地佔據了生活空間,把房間弄得亂糟糟。
因此,在日常的整理之中,只有先學會清理自己內心的需求,排除掉了那些並不合適的選項之後。
才能夠在生活的空間裡面,進行日常的留白,留出足夠的空間,來建立簡單、精緻、有品質的生活,讓生命得以回歸到舒適的狀態中。
而高階的斷舍離初衷,其實正是在於重塑你與物質世界的關係。
通過對眼前物品的斷舍離,從而對內心的欲望進行清理,刪除掉那些不需要的物件,也淘汰掉自己內心的膨脹欲望。
沒有攀比,物盡其用,弄明白真正需要的物件,然後留下生活空間中真正需要的東西。
從而,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
在高階的斷舍離裡面,扔東西不在是整理的重點,整理的重點成為了你和內心世界的對話。
通過對眼前物品的清理,從而更加明白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按照自己的期待,打理家居環境。
通過高階的斷舍離,更加走心地了解自己當下真正適合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許多讀者在後臺的留言:「這是一個與內心逐漸親近的過程」。
最後對此,不知諸位都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