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承山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通過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按壓此穴可通腿腳經絡而緩解症狀
承山穴又叫魚腹、玉柱,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運化水溼、固化脾土」的功用。俯臥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腸肌部出現人字形陷紋,從其尖下取穴。
取穴方法:
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主治疾病:
承山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位的療法有:穴道指壓療法治療小腿痙攣。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承山穴Chéngshān(BL57)
承山的準確位置圖〖取穴方法〗人體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解剖〗在腓腸肌兩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隱靜脈,深層為股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腓神經。
〖主治疾病〗痔疾,腳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體穴位配伍〗配大腸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直刺1—2寸。
〖別名〗魚腹,肉柱,傷山,魚腸,腸山,魚腹山,玉柱,魚腰穴。
〖穴義〗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名解〗
承山穴(1)承山。承,承受、承託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脾土。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後,水液氣化而乾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
(2)魚腹。此是從類象的角度來言穴內氣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內為堆積之狀,如同魚之腹部豐滿的肌肉,故名魚腹。魚腹山、魚腸、魚腰穴名意與魚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經氣血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乾燥,在穴內為堆積之狀,有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與肉柱同。
(4)傷山。傷,傷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傷山名意指膀胱經上行的陽熱風氣對穴內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較大的傷害。本穴物質為乾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經上行的陽熱風氣又從本穴經過,脾土微粒中水溼不足則將被上行的風氣吹散傷害,故名傷山。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風氣。
〖運行規律〗風氣循膀胱經上行,脾土則屯固於穴周。
〖功能作用〗運化水溼,固化脾土。
〖治法〗寒溼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風熱則瀉之或水針。
通經脈、止疼痛的要穴
承山穴具有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消痔的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肩周炎、落枕、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膝蓋勞累、便秘、痔瘡、脫肛、痛經、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下肢癱瘓、腓腸肌痙攣、腓腸肌勞損、足部勞累、小兒驚風等症。
點按承山,治療肩周炎
承山穴配合條口穴,治療肩周炎有奇效。條口穴屬足陽明胃經,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二者經氣上行,同時相交於肩部,所以能有效治療肩周炎。經常點擊這兩個穴位,還可清除腿部毒素,勻稱腿部線條,消除長久站立或行走所造成的疼痛。
按壓承山,治療落枕
中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落枕,是膀胱經經氣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經上的要穴,具有「運化水溼」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調節膀胱經絡,疏通經氣,消除症狀。治療時,應讓患者俯臥在床上,用拇指腹部用力按壓承山穴.
點按承山,治療腿抽筋
承山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通過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按壓此穴可通腿腳經絡而緩解症狀。具體方法如下:用拇指用力點按承山穴,並堅持點住不放鬆,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
圖文來源於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