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烹飪離不開「食用油」,古代的「油」有哪些,又是怎來的

2021-02-12 歷史春秋網


【來源:歷史D學堂(ID:lishi1600)

作者:計白當黑】

中餐烹飪離不開食用油。通過高溫油脂的烹調,能夠縮短食物加工時間,保持新鮮口感,改善色澤和風味,提高營養價值。常見的食用油通常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兩種。食用油的歷史悠久,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形成了獨特的發展史。

食用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磷脂、維生素、游離脂肪酸等成分,能夠保持皮膚潤澤、發質光亮,提供充足的熱量和脂肪,此外,植物油中的固醇對心血管有保健作用。在食用油中,植物油比動物油熔點低、易吸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而動物油熱量高,結構穩定,加熱後產生的有害物質更少。

由於動物油獲取提煉更加便捷,在宋朝以前,是主要的食用油。

古代常用「民脂民膏」代表財富,這就與動物油有關。《釋名》有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舉例來說,牛羊油叫脂,豬油稱膏。宋元理學家陳澔有另外的解釋,他認為「肥凝者為脂,釋者為膏。」也就是說固體油是脂,液態油是膏。在烹飪方法上,脂膏也有不同。《禮記·內則》明確記載:去腥「脂用蔥,膏用韭。」

動物油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周禮》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八珍」中有一道名為「炮豚」的菜,需要「煎諸膏,膏必滅之,」就是用膏浸沒乳豬油炸。用動物油炸制的豬肉,吃貨們是否有興趣來一塊呢。

在「八珍」中,有一道名為肝膋(liáo)的菜,肝用的是狗肝,製作時用狼胸腔裡的網油包裹煎制。由此推斷,當時的動物油來源,不只是牛、羊、豬、雞、狗等家畜,還包括捕獲的野獸、魚、鳥等獵物。

周王作為當時最高統治者,享受的待遇自然不同。《周禮·天官冢宰》記載:「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羶。」簡單來說,諸侯要按照四季變幻,進貢不同的鳥獸和動物油。

動物油除了食用,還能照明。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暫且不論人魚膏是何種物質,以當時的條件,必定是某種動物油。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出土了長信宮燈,燈罩裡面殘留著蠟狀物質,據專家考證,確定為動物油脂。這一發現從側面印證了《史記》的記載。

漢朝時,植物油嶄露頭角。

最初大量食用的植物油,並不是大豆油、菜籽油或花生油,而是芝麻油。由於芝麻來自西域,民間習慣稱其為胡麻。東漢農書《四民月令》有云:「二月可種胡麻,謂之上時也。」說明胡麻的種植已經相當普及了。

儘管百姓已經意識到植物果實中含有油脂,主要靠壓榨取油,簡單原始,效率低下。當時的芝麻油主要用來照明和縱火。三國時期,魏國和東吳激戰合肥城下,魏將滿寵「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可見,芝麻油不僅是理想的縱火原料,而且數量龐大。

植物油的榨取提煉,有了新的進步。

《齊民要術》記載:「按今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南北朝文學家陶弘景在《本草》中提出:「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燈耳。」表明民間對榨取植物油,處於不斷摸索的階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南北朝時,植物油以芝麻油、亞麻油、大麻籽油為主。植物油的出現,催生了一種新的烹飪技巧。《齊民要術》中有這樣一道菜:「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這是首次出現的「炒菜」。儘管只是簡單的麻油炒蛋,蔥白豆豉一樣不能少,著實講究。

隨著芝麻油的普及,逐漸成為唐宋時期的主流植物油。

唐朝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宋朝時期,植物油的品種越來越多。北宋莊綽在《雞肋編》裡記載:「油通四方,可食與然者,惟胡麻為上,俗呼脂麻。河東食大麻油,陝西又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山東亦以蒼耳子作油,穎州亦食魚油。」值得一提的是,蔓菁子油就是現在常用的菜籽油。

在宋人的生活中,高熱量的油炸食品頗受歡迎。《夢溪筆談》:「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傳說,南宋民間痛恨奸相秦檜,將麵餅做成他和夫人王氏的樣子,背靠背粘著,放在滾油裡煎炸,將其取名為「油炸檜」,這就是「油條」的雛形。

對於植物油的榨取,歷史文獻語焉不詳。元朝農學家王禎在《王禎農書》記載:「凡欲造油,先用大鑊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輾碾令爛,上甑蒸過,理草為衣,貯之圈內,累積在槽;橫用枋桯相桚,復豎插長楔,高處舉碓或椎擊,擗之極緊,則油從槽出。此橫榨,謂之臥槽。立木為之者,謂之立槽,旁用擊楔,或上用壓梁,得油甚速。」王禎對榨油的器械和過程進行了詳盡的記載,民間將其稱為「木榨榨油法」,至今少數地方仍然沿用著這種榨油方法。

明朝時期,植物油在品種和榨油技術上有了新的進展。

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提出:「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萊菔子、黃豆、菘菜子為上。」簡單來說,芝麻油、蘿蔔籽油、豆油、白菜籽油是最好的植物油。宋應星不但對各種油料進行等級分類,還測算了各種油料的出油率。除了木榨法,他還記錄了水代法、磨法、舂法等榨油方法。用明朝的榨油方法,油料殘油率控制在15%以下,這在當時屬於最高水平了。

花生油是最晚出現的植物油。清朝官員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有云:「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若乃海濱滋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花生油。」可見東南沿岸早已習慣食用花生油了。19世紀中期,西方國家發明了「浸出榨油法」,油料殘油率降低到1%以下,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西方商人在中國陸續建立了很多新式榨油廠,榨油業迎來了新生。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無論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在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油炸食品,外脆裡酥,香氣撲鼻,圈粉無數。不過,在油的使用上,應該遵循少吃油、吃好油、吃多種油的原則,畢竟均衡營養、保持健康才是美食的王道。

參考資料:《釋名》《禮記•內則》《周禮》《史記》《四民月令》《齊民要術》《食療本草》《雞肋編》《夢溪筆談》《王禎農書》《天工開物》

本文轉載自歷史D學堂(ID:lishi1600),作者:計白當黑,如需轉載請聯繫"歷史D學堂"。

相關焦點

  • 如何在烹飪時選擇食用油?無油烹飪?
    常見食用油的類型就有很多,包括:橄欖油,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南瓜籽油,玉米油,向日葵油,紅花油,葡萄籽油,摩洛哥堅果油,米糠油等其他植物油,以及黃油,豬油等動物油,不同油脂可以用於多種不同方式的烹飪和烘烤中。
  • 橄欖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嗎?美國各種油類大比拼!原來還有這樣的好油
    如果你錯買了老美拌沙拉的油來做了宮保雞丁不僅會油煙四起而且還會產生有害物質!美國超市五花八門的食用油該怎麼選呢?傳說中健康無比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適合炒中國菜麼?哪些油是轉基因的呢?這些連老移民都困惑的問題今天小編幫你一一解答!
  • 原來做中餐不能選這種油!美國超市食用油,你真的選對了嗎?
    美國超市五花八門的食用油該怎麼選呢?傳說中健康無比的橄欖油、亞麻籽油真的適合炒中國菜麼?哪些油是轉基因的呢?這些連老移民都困惑的問題今天城市君幫你一一解答!亞麻籽中含有大量多糖,多糖有抗腫瘤,抗病毒, 抗血栓, 降血脂的作用。亞麻籽油中還含有VE, VE 是一種強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 有延緩衰老和抗氧化的作用。冒煙點:107℃。冒煙點非常低,不適合烹飪。建議涼拌菜食用缺點:亞麻籽油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有哪些?在烹飪方面都有哪些講究?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有哪些?在烹飪方面都有哪些講究?03常見的西餐有哪些?口味清淡少油,數量少而質精。一般的調味品(如鹽、胡椒粉、醋、辣醬油、色拉油、芥末沙司、番茄沙司等)都放在桌上,讓客人就餐時自由取用。典型菜餚有:皇后雞、英式羊排、燒牛肉、糖油火腿、飛達司魚、謝魚色拉、奶油蘑菇湯等。
  • 健康春節·油 | 各種食用油的烹飪方法,你都知道嗎
    葡萄籽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除此之外還富含80%~85%的原花青素和葡萄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保護血管彈性、阻滯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壁上及減少血液凝固的作用,有助於降血脂、降血壓,防止白內障,防止血栓形成等,還具有潤膚美白之功效。葡萄籽油可用於製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米糠油是從米糠中用壓榨或浸出法製取的食用油。
  • 買食用油時,不管價格多便宜,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都是健康好油
    懂行的人從不買這4種食用油,再便宜也不要,老闆:遇到行家了。老百姓的日常飲食離不開「油鹽醬醋茶」,其中油排在第一位。我們每天做飯都會用到食用油,在所有調味品中,食鹽可以被醬油,大醬替代,醋可以被檸檬汁替代,而食用油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
  • 做肉饞人離不開烹趣烹飪油,美女心動的廚房高科技
    油脂是人體七大營養之一,每天煎炒烹煮都要用到食用油,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作用,不同年紀和身體狀況的人需要不同的食用油,食用油的品質安全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通常來說,大家選擇食用油都覺得貴的、進口的就是好的,其實不然,食用油的選擇,可是一門學問啊,對於食用油,我們有很多不知道的事。 關於食用油的種類,分為動物油、草本植物油、木本植物油。像我們經常提到的豬油、牛油、羊油等,屬於動物油;像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屬於草本植物油;像橄欖油、核桃油等屬於木本植物油。
  • 色拉油是什麼油?它和食用油,調和油有什麼區別?看完就明白了
    色拉油是什麼油?它和食用油,調和油有什麼區別,應該怎麼用?看完就明白了!下廚做菜,基本是都離不開食用油。食用油的種類很多,目前絕大多數用的都是植物油,和少量動物油脂(豬油為主)。關於油的名稱也很多樣化,比如說食用油、色拉油、調和油等等之類的,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 買食用油時,不是等級越高越好!看準這3點,輕鬆挑到優質好油
    日常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就是一日三餐,而一日三餐中又避免不了與「米麵糧油醬醋茶」打交道,在小小看來,食用油是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每天都會用到,市面上也有各種品牌和各種類目的食用油,有的幾十元一桶,有的卻要上百塊,那食用油是越貴越好嗎?如何挑選到適合自己的食用油呢?下面小小就跟大家分享3個挑選小技巧,學會了以後保準一眼分辨出優質好油!
  • 橄欖油竟然有這麼多健康好處!烹飪大師教你用橄欖油做出中餐,美味更營養!
    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王興國教授說:「作為中國食用油的高端油種,橄欖油富含橄欖多酚、角鯊烯、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多種活性營養物質,單不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高達78%。」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橄欖油通過降低高半胱氨酸(一種能損傷冠狀動脈血管壁的胺基酸)防止炎症發生,減少對動脈壁的損傷,保護心腦血管。
  • 烹飪的過程中,為什麼要給菜淋油,淋油有什麼好處呢?
    烹飪的過程中,為什麼要給菜淋油,淋油有什麼好處呢?不管是西餐還是中餐,如果想要這道美食做到色香味俱全,必須要掌握一定的烹飪技巧。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種烹飪技巧叫做淋油,從字面上大家就能夠知道什麼是淋油,就是將熱油淋在菜上,那什麼樣的菜才可以用到淋油呢?是所有的菜都可以淋油嘛?
  • 食用油有哪些種類?
    食用油的種類按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動物油、植物油和微生物油。 動物油顧名思義就是來源於動物的油。
  • 美國化的中餐與正宗的中餐之間有哪些主要區別?
    多數美國人喜歡中國菜,無論是在飯店用餐還是那些白色外賣小包裝盒的中餐。但是,在美國大多數休閒中餐館中發現的中餐與大多數居住在中國的人們每天食用的地道美食相去甚遠。 正宗的中國菜和美國的中國菜有很多區別。從配料到烹飪方法再到流行菜,其差異是巨大的。
  • 最適合油炸的食用油原來是這四種,之前都用錯了
    很多人並不知道適合油炸的食用油到底是哪些油,今天就著重這一點給大家分享一下,最適合油炸的食用油,了解了以下幾點你一定會非常的清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了解一下
  • 你認為什麼樣的食用油是好油?
    有朋友問:什麼樣的食用油才是好油呢?我想,最主要的還是看食用油的品質,好品質的食用油我覺得應該是好油。我以前選購食用油,主要是認品牌,再者看價格。遇上不熟悉的品牌,會很茫然,就只會看油的色澤了,不過這個好似也看不出來什麼。其實辨別食用油是有方法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辨別食用油的好壞:第一、看包裝。對小包裝油要認真查看商標。特別要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日期,無廠名、無廠址、無質量標準代號的不要隨便購買。第二、看色澤。
  • 2020中餐烹飪世界錦標賽巴南收官
    中國烹飪協會供圖   中餐烹飪世界錦標賽由中國烹飪協會創辦,旨在加強全球中餐烹飪技藝交流,弘揚中餐工匠精神,持續提升中餐飲食文化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世界範圍的中西餐文化交流。2020中餐烹飪世界錦標賽以「中餐的世界 世界的中餐」為主題,以線上、線下兩種形式進行。
  • Costco所有食用油今天統統秒殺,油鹽醬醋我只吃最健康的
    與市面上的其它食用油相比,菜籽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7%),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62%),略低於橄欖油。冒煙點:240℃有較高冒煙點,可以用於高溫烹飪。提示:不適合烹飪,但可以有許多其他方式食用。冒煙點:160℃冒煙點很低。劃重點!選用食用油秘訣看了上面那麼多,你八成也暈了。
  • 「重油重味」是不少中餐的一大健康隱患
    但相比洋快餐,某些中餐不但同樣不健康,烹飪過程還存在環保問題,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久前,一位政府官員在介紹北京市的城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時,也提到了中國人的烹飪習慣,認為中式烹飪習慣對空氣汙染影響不小,並引起一定的爭議。總結來看,中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不論在營養上,還是烹飪過程的不環保上。二、為什麼說某些中餐是「垃圾食品」?
  • 食用油分為哪些種類?這些食用油知識你都知道麼?
    超市裡的食用油種類很多,花生豆、大豆油、調和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色拉油……其實,可以根據不同的烹調方式來選擇使用哪種油。
  • 解密品質健康生活的「油」來 福匯食品發布烹飪油新品「烹趣」
    高品質的健康生活,與食用油密不可分。11月5日,廣州福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匯食品)舉辦新品發布會。會上,福匯食品主打C端的「烹趣」烹飪油全新上市。該款產品細分為煎炒、蒸煮、涼拌新鮮品類,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烹飪體驗,開啟用油3.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