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衝突打碎歐俄脆弱關係 俄羅斯中了「西方奧運詛咒」?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近幾天來,俄羅斯與西方關係越來越緊張。北約近來舉行了自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軍事演習,日前又決定向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派遣4000名士兵,將於2017年部署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波蘭。與此同時,俄羅斯也開始了為期一周的系列警戒演練。在這一緊張時刻,一場球迷騷亂意味著什麼?

「球迷衝突打碎歐俄脆弱的關係」,德國新聞電視臺16日稱,歐洲杯場外的球迷騷亂正上升為一場政治危機。報導稱,自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以來,俄羅斯和歐盟的關係一直處於冰凍期。本來,歐洲杯是拉近俄羅斯和歐盟關係的機會。但顯然,雙方還沒有做好準備,至少雙方球迷藉助球賽來宣洩長久以來對對方的不滿。衝突後,法國警方和歐足聯的處理方式,又讓莫斯科受傷,打碎了歐俄本已脆弱的關係。

德國《柏林日報》16日稱,在索契冬奧會後,俄羅斯就跌進了「西方的奧運詛咒」之中。日前,德國電視一臺的紀錄片首先曝光了俄羅斯田徑界大規模興奮劑醜聞。如果俄羅斯田徑被禁止參加裡約奧運會,將是「歷史性的恥辱」。近年來,俄羅斯對體育事業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包括申辦冬季奧運會、足球世界盃等。如果俄真的不能參加裡約奧運會田徑比賽,將是對俄羅斯重歸超級大國雄心的一記重擊。

俄新社16日稱,針對西方企圖以興奮劑為由阻止俄田徑隊參加裡約奧運會,俄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發出公開信,請求維護那些從未違反規則的運動員的權利,讓他們參加裡約奧運會。

俄《商業諮詢日報》16日題為「國際反興奮劑機構反俄」的報導稱,按照原定計劃,國際田聯將於17日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決定是否允許部分「清白的」俄田徑運動員參加裡約奧運會。但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稱,他們正在進行的反興奮劑檢測,受到來自俄聯邦安全局等諸多部門的幹擾,有員工甚至遭到來自俄特工的人身威脅。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江時學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俄羅斯的足球流氓素來聲名狼藉,法國打擊足球流氓應該主要出於對東道國的體育盛事遭破壞後的惱怒。「目前歐洲還不存在普遍的反俄情緒,但是足球流氓事件迅速傳遞到了政治外交層面,這表明在俄歐關係遇冷的大環境下,小的刺激性事件會迅速擴大,進一步傷害大的關係」。

江時學稱,現在的俄歐關係看不出會發生根本性改善的因子。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3年,「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說還處在下行道,還沒有到底」。

【環球時報駐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姚蒙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柳玉鵬 陳一】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馮紹雷:中俄歐在歐亞大陸的互動——兼論「一帶一路」對三方關係的...
    在此時刻,中、俄、歐三大板塊間能否避免誤解、分歧與衝突,在各不相同的制度、觀念、實力、戰略取向下,走向互相接近、互相協作、互聯互通的新形態?新形勢之下,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歐亞大陸中、俄、歐三方的互動?如何判斷與這一話題相關聯的種種內部和外部複雜動態與深層趨勢?在這一複雜又蘊含諸多合作機會的進程中,「一帶一路」面臨著怎樣的發展空間與挑戰?
  • 西方與俄羅斯才沒結下仇!恢復俄方歐委會成員國地位,稱只是遏制
    也許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非常的緊張,整個西方矛頭一致對準俄羅斯!雙方幾乎在所有的領域都存在著爭鬥現象,可是讓人有點意外的是,西方對於這種對抗的定義似乎不是敵對,只是叫喊的競爭,關係被定位為:對手。
  • 西方視野下的俄羅斯形象:歷史嬗變與現實定位
    西方對俄羅斯的認知包括:開明的君主制,好戰的亞洲國家,緊隨歐洲步伐進行現代化的國家,非理性和崇尚內心的國家。  在不同時期,西方對俄羅斯的認知均受到俄與西方之間的政治和文化親近度以及與歐洲和亞洲關係的影響。這種模式在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的早期階段就已形成。
  • 俄日關係重回冷淡 俄看不起日本「軟骨頭」外交
    由於日本追隨美國追加對俄制裁,俄日關係重回冷淡。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屈從美國、沒有主見的軟弱外交,令俄羅斯感到蔑視。  日本政府5日上午舉行內閣會議,圍繞烏克蘭局勢問題,正式決定實施對俄羅斯的追加經濟制裁。
  • 為什麼西方一直把俄羅斯視為最大的威脅,而不是讓俄羅斯加入西方?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5年4月的一次電視直播中,引用了沙俄皇帝亞歷山大三世曾經的名言: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一個是海軍一個是陸軍。 普京在2019年新年賀詞上說:「俄羅斯從沒有過幫手,未來也不會有。」
  • 俄土劍拔弩張,歐盟開出「藥方」,埃爾多安喜出望外,俄:算你狠
    一旦俄敘聯軍在伊德利普過度行動,無辜平民將被恐怖分子裹挾湧向鄰國,土耳其之前已接納了約300萬敘難民。如果土耳其趁機打開通往歐洲的邊界,夾雜著恐怖分子的難民將大量湧現歐洲,給西方的社會秩序造成嚴重衝擊。如果歐洲不想出現被動局面,代表歐盟的法德就得做出選擇。
  • ...俄衝撞美軍艦施以警告|維諾格拉多夫|俄羅斯_軍事|軍艦|美國...
    【編輯/作者 每天十點快報 INU/不辣】導語:近年來,美俄之間的軍事較量有增無減,美國軍艦軍機時常在俄國家門口挑釁,對此俄羅斯軍隊堅決予以強硬回擊,捍衛俄領海領空主權。據中國新聞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海軍一艘宙斯盾級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從日本海進入俄國領海,俄羅斯方面宣稱俄海軍一艘大型反潛艦成功對其進行了驅逐。有報導稱,俄軍艦在驅逐過程中險些直接衝撞"麥凱恩"號。
  • 「俄中與德國在安理會激烈『交鋒』」
    「俄中與德國在安理會激烈『交鋒』」,綜合德國《世界報》、「德國之聲」17日報導,即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之際,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當地時間16日無理批評俄羅斯和中國阻礙為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對此,俄中代表作出尖銳抨擊。
  • 外媒稱俄羅斯特種部隊2018年10月以來一直在利比亞,俄專家說造謠
    報告特別指出,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正在協助哈夫塔爾部隊進行裝備維護和修理技術,並參與戰鬥行動:作為炮兵和航空兵、狙擊手和電子戰鬥專家提供支持。據報導,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隊自2018年10月以來一直在利比亞,據說他們的存在大大加強了哈夫塔的軍隊。
  • 亞美尼亞討好西方吃大虧,俄:戰敗是咎由自取
    在俄羅斯的調停下,納卡地區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戰火終於平息,而該地區的後續情況也依然被外界所關注。據俄羅斯媒體11月17日報導,俄國防部於16日公布了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納卡的新進展。據悉,目前有18架俄空天軍伊爾-76大型運輸機和2架安-124重型運輸機抵達亞美尼亞葉里溫機場,這些大型運輸機載著的俄維和部隊隨後乘坐作戰車輛前往納卡地區進行部署。一名俄軍維和部隊指揮官表示,自俄維和部隊進駐納卡以來,亞阿兩軍沒有再發生交火事件。據悉,截至目前,俄軍精銳部隊已經在納卡地區建設了25個哨所和檢查站,完全控制住了納卡地區的局勢。
  • ​富景筠:商業理念還是地緣政治——歐美在歐洲對俄天然氣進口...
    引子俄歐天然氣關係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中極具爭議的議題。歐洲對俄天然氣的商業理念之核心,是通過制度設計約束俄羅斯行為的不確定性,同時通過器物層面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進口多元化,降低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給的潛在威脅,最終使俄羅斯成為安全可靠的天然氣供給來源。
  • 俄羅斯明明鼓勵「中俄通婚」,為何留俄學生很少會娶俄羅斯少女?
    俄羅斯明明鼓勵「中俄通婚」,為何留俄學生很少會娶俄羅斯少女? 「地球村」時代到來後,留學生群體便逐步多了起來,除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外,中國也有不少學生會選擇留學俄羅斯。據很多留俄學生回憶,自己當初之所以選擇俄羅斯留學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看俄羅斯美女。
  • 土耳其一句話讓西方炸鍋!英法意準備集結軍艦,埃爾多安向俄求助
    土耳其外長這些話引起西方國家的不滿。自從全球殖民時代結束後,西方不再軍事殖民,但仍然採用經濟掠奪的方式。西方國家表面上是很多國家的保護者,在一些國家有駐軍等,但是在經濟上完全控制了一些國家。土耳其想要保護落後國家,豈不是搶西方強國的飯碗。
  • 俄傳奇僱傭兵遇襲身亡,美海豹突擊隊長立功,克宮派出格魯烏復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2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記者近日分析了西方國家在爭奪烏克蘭的問題上不敵俄羅斯的原因。文章稱,由於受到「外部操控」,西方顧問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以及包括澤連斯基在內的領導層採取的政策缺乏遠見,導致「親俄」黨派「反對派平臺-為了生活」黨成為烏克蘭最受歡迎的政治團體。
  • 普京在年度記者會上高度評價俄中關係
    這是12月1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普京年度記者會直播畫面。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新華社莫斯科12月17日電(記者魯金博 吳剛)俄羅斯總統普京17日在年度記者會上高度評價俄中關係。他說,兩國在眾多領域有著共同利益,兩國領導人保持著互信和務實的關係,雙方之間各層面的關係也都在穩步發展。   受疫情影響,普京當天是在自己莫斯科郊區的官邸以視頻方式與記者進行交流。他還回答了涉及俄經濟、社會、外交等方面的問題。
  • 亞美尼亞與美國關係不錯,為何美國在納卡衝突中卻啥也不幹?
    這些亞美尼亞僑民在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具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影響力。以美國為例,有名的「卡戴珊家族」就是亞美尼亞裔的移民,美國國會中也有很多親亞美尼亞的議員,他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美國對亞美尼亞的政策的。 但是,在九月份爆發的納卡衝突中,亞美尼亞為什麼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呢?這裡面的原因很多,咱們從頭說起。
  • 前腳剛背叛俄羅斯,後腳被鄰國暴打!如今又厚臉皮向俄羅斯求助!
    如果你仔細觀察歐洲的情況,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些原本與俄羅斯非常接近的鄰國,在與西方接觸後總是轉向西方陣營。只要西方給一點甜頭,這些國家就會趨之若鶩,願意充當反俄先鋒,一起針對俄羅斯。這樣一來,他們和俄羅斯關係破裂之後,就會相應地被俄羅斯制裁,而經過俄羅斯對這些小國的制裁,這些國家輕則經濟倒退,重則面臨國內動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烏克蘭危機,如果烏克蘭沒有堅持加入北約,俄羅斯也就不會奪回克裡米亞,烏克蘭東部也不會出現交火。而與之相反的是當烏克蘭陷入困境時,西方陣營統統選擇無視,除了一點點的口頭支持外,完全沒有出兵幫助烏克蘭的想法。
  • 烏克蘭稱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俄強勢回應:希望烏克蘭認清現實
    據新華網消息,烏克蘭此前宣稱要與俄羅斯進行全面對抗,近日,俄羅斯方面終於做出了回應,稱希望烏方能夠認清現實。在此之前,烏克蘭海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內茲帕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打算重返克裡米亞半島,軍隊正在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
  • 俄羅斯籍僱傭兵入境事件凸顯俄白矛盾
    在當天晚間的新聞中,白方還公布了逮捕行動視頻以及這批人的護照信息。白方此舉雖打著穩定國內局勢,保障選舉順利進行的旗號,但無疑將對俄白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兩國關係惡化將至少持續至大選後。各方說法不一,真相難有定論。據稱,這些僱傭兵7月25日入住了明斯克一家賓館,並計劃當天離開,但隨後又前往郊外一處療養院。
  • 亞美尼亞怒指俄羅斯拉偏架,亞塞拜然:大功告成
    事實上,亞美尼亞是這場衝突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方。不僅要失去已被亞塞拜然攻佔的納卡地區領土,還將從11月15日起向阿方移交克爾巴賈爾地區、阿格達姆地區、拉欽地區,僅僅可以保留漢肯特維和區,並且只是保護亞美尼亞人在當地的居住權和文化自治權。另外,協議中還規定,接下來的三年中,將修建兩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