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溼」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然後醫學從中醫角度講,體內溼氣重主要是脾虛,脾虛者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身體乏力等症狀,如果溼氣較重,增強脾器官功能首先要祛溼排溼
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1、脾怕「溼」
日常生活中,由於生活飲食的不規律,導致體內溼氣加重,而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中,且愛吃肉類食物就很容易出現脾虛問題,如果想要避免脾虛,就不要總待在空調房中,也不要吃溼氣較多的肉類。
2、脾怕「冷」
長期吃生冷食物就會導致脾寒,比如一些冷飲,雪糕,冰西瓜等,而且肉類蔬菜裡也有很多偏冷的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寒氣加重,不利於脾的健康。
3、脾怕「情緒」
經常容易情緒化,對身體影響也比較大,情緒波動較大的人,會導致氣血血液流動不暢,脾胃得不到氣血滋養,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二、每日多吃一果,堅持兩個生活習慣,可幫助健脾祛溼
1、多吃薏米
薏米是祛溼氣最好的食物。多吃薏米不僅有助於溼氣排出體外,還有利於溼氣轉化。如果跟紅豆搭配煮成紅豆薏米粥,祛溼排寒效果會更佳。
2、多運動
經常運動鍛鍊不僅幫助祛溼氣,還可以增強身體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抵禦一些外界溼寒氣體的侵入,所以平時多多運動,對於健脾祛溼非常有好處。
3、醫生建議:多喝祛溼小幫手——祛溼茶
如果溼氣較重、脾胃較虛的話,可以嘗試通過祛溼茶來去溼氣,祛溼茶配方歷史悠久,《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祛溼茶記載,用赤小豆、芡實、紅豆、薏米大麥、橘皮等食材搭配在一起,在水中熬製成祛溼茶飲用,可以有效祛溼排溼、消除水腫,改善脾虛脾寒,藥食同源如下:
芡實:具有補脾祛溼、益腎固精、聰耳明目的作用,對於緩解溼疹和腹瀉有幫助。
紅豆:既能美容養顏,又能健脾祛溼,利於脾胃健康。
梔子:消腫止痛,可以改善由於溼氣重所引起的四肢水腫。
赤小豆:具有利尿消腫、潤腸通便,可以促進溼氣排出,減少體內溼氣。
甘草:有利於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薏米:具有利水除溼,緩和拘攣,清熱排膿,健脾的功效。
大麥:有利於促進人體的代謝,可以促進溼氣的排出,有利於保護脾胃。
橘皮:具有健脾除溼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虛脾寒問題。
自行準備這樣繁瑣的泡茶材料,又費時又費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有以上所有藥材的祛溼獨立茶包,簡單易攜帶,省事省錢,出門在外也可隨時衝泡,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上方連結了解一下
結語:身體內的溼寒之氣跟脾胃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溼寒較重,脾胃就會受影響,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調理自己的脾胃,多喝水,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多多運動鍛鍊以以助於體內溼氣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