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

2020-12-26 牛醫生健康科普

脾有著「金字塔」的說法,主要在人體汽車運化和水液作用,如果脾出現問題,消化和運輸都會發生異常,水溼在體內越來越多,會導致人體脾虛溼重,嚴重還會危害身體健康。

一、脾虛溼氣重,常常會給身體帶來這些危害:

1、胃口下降

如果脾受損傷,消化和吸收能力就會下降,導致食欲不振,沒有胃口

2、導致身材虛胖

痰溼內生,加重損害脾運化功能,與身體脂肪相結合,還會使身材發胖,浮腫,有贅肉。

3、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人體關節,與寒氣結合,形成寒溼,會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

4、影響排洩

脾虛溼重的人,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多,而且經常有便溏情況,還有人會因為脾虛消化不良,出現便秘問題

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脾虛溼重?主要看身體有沒有這些情況出現

1、臉上反覆長痘,出油多,油膩;

2、頭髮容易脫髮掉發或者出油多;

3、反覆長汗皰疹、溼疹;

4、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總是感覺累;

5、身體水腫,虛胖;

6、白帶增多;

7、舌苔厚膩,有口臭

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

中醫上認為,脾主運化,如果脾虛運化不利,消化和運輸能力就會下降,因此想要改善脾虛症狀,一定要健脾祛溼相結合,醫書《千金要方》中有記載健脾祛溼小良方,將紅豆、薏米、赤小豆、大麥、橘皮、苦蕎、芡實、梔子、甘草等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泡水飲用,可有效幫助消腫利溼、健脾祛溼

而芡實、薏苡仁、赤小豆是健脾祛溼的「前三名」,芡實能補脾止瀉,除溼止帶;薏苡仁能消腫利溼,清熱利尿、潤腸通便,赤小豆能健脾、行血補血;橘皮能理氣化痰、健胃除溼,而其餘食材也能夠輔助健脾利溼,長期堅持飲用,脾會越來越開心

四、平時多做3件事,對脾也有好處

1、讓自己動起來

如果經常久坐不運動,脾虛溼重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日常一定要多加運動鍛鍊,出出汗排排溼,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2、少熬夜

如果經常熬夜會嚴重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弱,所以每天晚上一定要保證在10點之前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會更有利於健脾祛溼。

3、注意通風

經常給房間通風,可以降低室內溼度,還有利於空氣流通,幫助帶走室內溼氣。

相關焦點

  • 脾虛「對手」被公開,山藥不沾邊,若愛吃,補脾祛溼,脾感激你
    脾是我們體內有著「金字塔」般存在的說法,因為它在我們體內主要起著運化的作用,要是脾出現了問題,那麼水液運化就出現失衡,水溼就會聚集在體內,導致脾虛、溼氣重,一旦脾虛溼氣重,那麼將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滋生一系列疾病。
  • 脾虛的「福星」已找到,不是山藥,若可勁吃,補脾更祛溼,口臭無
    脾在我們體內主要起著運化的作用,人在進食、喝水以後,需要通過脾胃的消化吸收裡面的精華,轉變為氣血,因此有「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而一旦脾失健運,脾運化水溼的功能就會失常,於是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產生水溼,使人脾虛溼盛,溼氣重。一、脾虛溼氣重容易生百病,怎麼知道自己的脾好不好,溼氣重不重?
  • 脾虛「根源」找到了,不是生薑,若常吃,健脾祛溼或能慢慢變好
    俗話說,「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大多脾虛的人,體內水溼難以被代謝,就會不斷堆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溼氣重「溼氣重百病生」如果不及時調理,很容易出現嚴重健康問題,而脾虛溼氣重,身體會出現以下信號
  • 脾虛的「天敵」被找到,不是山藥,你若愛吃,健脾祛溼,身體棒
    一、 除了熬夜會損傷脾胃,這3個傷脾因素同樣不能忽視: 1、飲食不規律 平時不注重飲食健康,三餐時間不規律,喜歡吃生涼、油膩的食物,這些行為是特別容易損傷脾胃的,脾胃是喜熱厭寒的器官,吃多這些冰涼的食物,很容易增加胃脾的負擔,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吸收,導致脾胃虛弱。
  • 脾虛的「修復器」已找到,並非生薑,若常吃,健脾祛溼不含糊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但是在現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而一旦出現脾胃虛弱的問題,體內水溼運轉也會失調,這樣就會造成溼氣的堆積,危害個人的健康,所以在平時,也要注重保護脾胃。而當脾胃虛弱來臨時,身體也會發生一些異常的表現,以下是幾點,希望你別不在意。
  • 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脾主運化水谷,人體每天吃的食物和水都要經過脾臟消化後,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出現脾虛,功能失調的情況,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反應。3、下肢浮腫有些人覺得身體浮腫跟喝水多有關,但如果控制飲水量,浮腫現象還沒有改善,就說明脾臟出了問題,脾主水運,當脾臟功能異常時,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堆積在體內形成水腫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 想長壽,先補脾!這些補脾虛的食物要常吃,身體會感激你
    說到這裡,首先我們要了解人為什麼會脾虛。人脾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中醫講,脾喜燥惡溼,喜歡溫熱的食物,如果經常吃生冷食物的人,就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虛。3、腹部脹悶脾虛的人飲食難以運化,中氣痞窒而導致腹部脹痛。這類病人即使只是吃了一點東西,就會覺得肚子有飽脹感,身體也會隨之感到倦怠。4、四肢乏力脾虛的人無論睡多少的覺,都仍然感到乏力睏倦。
  • 痰溼的人容易胖,根源在脾虛,常喝三湯,祛溼健脾,想胖都不行
    痰溼的人容易胖,根源在脾虛!常喝三湯,祛溼健脾,想胖都不行!有些人每天吃的也不多,起居作息都很正常,但是體重還是蹭蹭蹭的往上漲?
  • 脾虛的9表現,請對照自測,超過3就要健脾了!脾不好,舌先知?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已經進入人體的食物和液體,然後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從而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你新的能量,因此,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是,若經常出現較強的飢餓感,還沒吃兩口食物,卻出現了飽腹的感覺,這也是脾虛的表現之一。
  • 脾虛的危害不容小覷,實在的健脾土方法,調節脾胃,脾會更強壯
    脾氣虛弱,氣血無法很好的生化,人的精神會變差,衰老速度會變快。脾虛還容易引發肥胖、貧血等問題,對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一個人是否脾虛,看他的外在就能看出來。若有氣色差、滿面油光、皮膚容易長痘、皮膚暗沉、肚子胖、頭髮乾燥、頭髮油、頻繁的打嗝、有口臭等表現,說明脾虛了。此外,舌苔厚重、舌頭胖大、大便不成形、容易流口水、容易腹脹、手腳冰涼等,也都是脾虛的常見表現。
  • 脾虛的人常吃5種食物喝一茶,健脾祛溼,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吃
    脾虛的人常吃5種食物喝一茶,健脾祛溼,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吃導語:體內的水分是由脾臟來代謝的,如果脾臟出現了問題,體內的溼邪就會進入到體內,如果只是單純的去溼就很難治癒,所以說體內溼氣重的人雖然經常祛溼,卻總是不能徹底治好的原因。
  • 脾虛溼氣重,常吃5種食物,按摩1個穴位,幫助調理效果好
    1、大棗大棗具有補脾的功效,而且大棗性比較溫,具有很好的補氣血的功效,因此脾虛溼氣重的人經常食用紅棗可以祛除體內溼氣,健脾養胃,紅棗還可以和小米一起進行熬煮,效果更好。3、山藥山藥是一種常見食材,既可以用來炒菜還可以用來煲湯,山藥具有滋養脾胃的效果,脾虛的人食用山藥可以調節體質,祛除體內溼氣。
  • 早春陰溼漸傷脾,3個方法健脾祛溼!
    給孩子祛溼,不能一味照搬成人的方法,更不能等到溼盛困脾的時候再行動,家長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脾是最喜燥惡溼的,孩子要健脾增強體質,就要懂得怎麼祛溼。人體內的正常水液,被稱為津液,比如汗、血都是津液。《黃帝內經》中提到:「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
  • 脾虛「天敵」找到了,不是山藥,每天堅持吃,脾胃一天天變好
    自己就跑去醫院檢查了,這一查嚇一跳,醫生告訴小陳脾胃已經很虛弱了,並且身體的溼氣也很重,若不及時健脾祛溼,身體出現的問題就會越多,最後引發諸多疾病的。脾虛是現代人很容易遇到的問題,這都是由於生活中很多不良的習慣導致的,例如吃冷飲,溼氣重都會影響脾胃健康。
  •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為什麼會出現「脾虛」的問題呢?我們常說的脾虛其實指的是脾氣虛弱,引起脾臟的功能失常的變化。在中醫理論裡,脾在人體具有兩個作用,一是運化水谷精微,即脾具有有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運化水液,即脾對水液有吸收、轉輸和布散的作用。
  • 脾虛,溼氣重?平時常吃這3物,對調理脾胃,祛溼健脾或許有幫助
    脾虛人群,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大家應了解一下,及時調養1、水腫脾胃溼寒的人,身體會頻繁出現浮腫,尤其是下肢部位,如果脾胃受損就會使體內水液代謝失衡,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大量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水腫。2、食慾下降脾可以輔助腸胃進行消化與吸收,如果脾臟受損就會影響消化功能,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的現象。
  • 祛溼、喝紅豆薏米粥傷脾?
    祛溼要溫,紅豆和薏米都屬微寒性;祛溼要理氣,但紅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藥物會影響氣的運行;祛溼要發汗,紅豆和薏米都不能發汗;另外,祛溼還要健脾,炒過的薏米才能健脾,因為炒用能夠減輕它的寒性,但紅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紅豆薏米粥的常見做法,就是將紅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後喝湯吃豆,這種做法正確嗎?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做法和喝法,有四點錯了!
  • 脾不好,身體就毀了一半!常喝中藥熬製的茶,健脾祛溼一身輕
    脾受損後,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多,需要儘快的調理,降低對身體的損害。日常可以多喝點水,水分進入身體,可以提高代謝力,尿液量增多,排出量也會增多,溼氣會跟隨著排出,脾的負擔就會減少。在喝水的時候,還可以在水中加點中藥,健脾祛溼效果會更好。
  • 脾虛「剋星」被發現,不是山藥,每天常吃,可健脾排溼
    舌診中,出現4個破綻,是脾在向你「呼救」1、舌頭異常肥大舌頭看起來比平時大,一般是脾虛的表現,這是因為身體的津液運行不暢,所以在舌頭上聚集起來,就出現來了「伸舌滿口」的情況。接著往下看,讓我告訴你答案。年輕人!脾虛溼氣重,多數是自己「作」出來的1、飲食不健康,常吃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失調,影響脾胃正常運作。2、長期熬夜,使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溼氣趁機入侵。3、不注重保暖,經常頭髮沒幹就睡覺,常在室內打赤腳。
  • 補脾益氣兼祛溼,山藥芡實與蓮子
    專家箴言:牛肚即牛胃,甘溫補虛,益脾開胃。山藥、芡實、大棗可補益脾氣,生薑能溫脾散寒,薏苡仁可祛除脾溼。合用做湯,可起到補脾健胃、祛溼止帶的作用。芡實有補脾止瀉、固腎攝精、祛溼止帶的功效。常用於脾虛溼盛、久瀉不愈。此外,也可用於帶下、遺精滑精等症。芡實與蓮子的功效相似,而除溼效果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