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百病生?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2020-12-23 徐醫生談健康

為什麼說脾虛百病生?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虛弱,氣血自然會出現不足,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脾臟通過氣運化作用,可以把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保證機體正常的功能,一旦脾胃虛弱,功能下降,就會導致人體「補給」不足而生病,所以說「脾胃一虛百病生」。因此在養生過程中健補脾胃,在治療用藥過程中保護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1、怕溼

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

2、怕冷

秋冬季節來臨之時,氣溫越來越寒冷,這也會使脾胃受損,而且還會導致更多的溼寒之氣趁虛而入,要想保護脾胃就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3、怕思慮太多

情緒也會影響脾胃的健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如果一個人經常暗自憂傷,思慮太多也會導致脾胃虛弱,其中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平時多吃「1果」,堅持兩個好習慣,健脾祛溼

1、多吃芡實

確實屬於中藥的一種,有補中益氣,固腎益精,延緩衰老的功效,平時可以選擇將芡實經過炒制之後,研磨成粉用來衝水喝,既能利尿消腫,還能健脾祛溼。

2、增加運動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既能提高抵抗力,而且還能促進循環,加速身體代謝,排除屍體當中的溼寒之氣,減輕脾的負擔,也能增強脾的運化能力。

3、醫生建議:每天喝杯祛溼茶

每天喝杯祛溼茶,我國養生茶的種類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對於脾虛的人來說,可以喝一些健脾祛溼的養生茶。

今天給大家找了一些容易去溼氣的食材,也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紅豆:清心養神、健脾益腎功效

赤小豆: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之效

薏米:消腫利溼、健脾養胃、解毒排膿、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

橘皮:理氣化痰、健胃除溼

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力、預防中風

甘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如果你堅持以上的食材泡的茶,每天喝一點,那麼對我們的健脾祛溼是非常有好處的,如你覺得配置以上的食材很麻煩的話,那建議使用茶包,茶包裡已經有了以上的一些食材,只需要放到開水裡泡一泡就可以直接飲用,非常的方便,也非常的便捷,很適合工作繁忙的人士飲用。

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的信賴!

以上三件事就是脾非常害怕的事情,所以想要保護脾胃健康一定要趁早避開,除此之外,脾虛也容易向你發出警告,信號一旦察覺,請及時進行調解。

相關焦點

  •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勸你趁早遠離1、脾怕「溼」脾在五行中屬於「土」。按照五行的關係,土能克制水,那脾土為何還怕水溼呢?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以前的「築土為牆」。築牆的黃土不能過於溼潤,那樣大力促進的時候就會形成泥濘。
  • 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俗話說:「十人九溼」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然後醫學從中醫角度講,體內溼氣重主要是脾虛,脾虛者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身體乏力等症狀,如果溼氣較重,增強脾器官功能首先要祛溼排溼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 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3、下肢浮腫有些人覺得身體浮腫跟喝水多有關,但如果控制飲水量,浮腫現象還沒有改善,就說明脾臟出了問題,脾主水運,當脾臟功能異常時,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堆積在體內形成水腫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 脾有「三怕」,多吃「一果」,健脾袪溼很容易!
    差不多將近九成的人身上都有脾虛的現象。,當身體出現脾虛弱的時候,身體乏力、沒精打採很讓人難受,但是說到溼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為何身體的溼氣越來越嚴重,所以要想保護祛溼先保護好脾胃,脾有有以下「三怕」,多吃「一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脾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當身體出現脾胃虛弱時,就會出現身體乏力,無精打採甚是難受,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溼氣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溼氣,首先要保護好脾胃一、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加了解,健脾祛溼一步到位1、脾怕「溼」「溼」是一種狀態,如果長時間待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或吃些油膩辛辣食物,都會造成脾胃傷害,導致脾虛溼氣加重,如果想要體內溼氣減少
  • 早春陰溼漸傷脾,3個方法健脾祛溼!
    給孩子祛溼,不能一味照搬成人的方法,更不能等到溼盛困脾的時候再行動,家長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脾是最喜燥惡溼的,孩子要健脾增強體質,就要懂得怎麼祛溼。人體內的正常水液,被稱為津液,比如汗、血都是津液。《黃帝內經》中提到:「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
  • 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
    主要看身體有沒有這些情況出現1、臉上反覆長痘,出油多,油膩;2、頭髮容易脫髮掉發或者出油多;3、反覆長汗皰疹、溼疹;4、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總是感覺累;5、身體水腫,虛胖;6、白帶增多;7、舌苔厚膩,有口臭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中醫上認為,脾主運化,如果脾虛運化不利,消化和運輸能力就會下降,因此想要改善脾虛症狀,一定要健脾祛溼相結合,醫書《千金要方》中有記載健脾祛溼小良方
  • 祛溼、喝紅豆薏米粥傷脾?
    祛溼要溫,紅豆和薏米都屬微寒性;祛溼要理氣,但紅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藥物會影響氣的運行;祛溼要發汗,紅豆和薏米都不能發汗;另外,祛溼還要健脾,炒過的薏米才能健脾,因為炒用能夠減輕它的寒性,但紅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紅豆薏米粥的常見做法,就是將紅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後喝湯吃豆,這種做法正確嗎?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做法和喝法,有四點錯了!
  • 脾不好,身體就毀了一半!常喝中藥熬製的茶,健脾祛溼一身輕
    脾受損後,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多,需要儘快的調理,降低對身體的損害。日常可以多喝點水,水分進入身體,可以提高代謝力,尿液量增多,排出量也會增多,溼氣會跟隨著排出,脾的負擔就會減少。在喝水的時候,還可以在水中加點中藥,健脾祛溼效果會更好。
  • 脾虛「對手」被公開,山藥不沾邊,若愛吃,補脾祛溼,脾感激你
    一、脾虛溼氣重,常常會給你的身體帶來這些危害:1、胃口下降:脾受到損害,消化、吸收能力就會下降,那麼人的胃口就容易下降,吃點東西就覺得飽飽的,沒有胃口。主要看有沒有這些情況出現:1、臉上反覆長痘,出油多,油膩;2、頭髮容易脫髮掉發或者出油多;3、反覆長汗皰疹、溼疹;4、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總是覺得累;5、身體水腫,虛胖;
  • 脾虛的「福星」已找到,不是山藥,若可勁吃,補脾更祛溼,口臭無
    可以通過這6點來判斷:1、面部異常脾虛溼氣重,比較明顯的就是自己的面部變化了,會容易暗黃、無光澤,出油多,還容易反覆長痘痘,讓自己的顏值降低。二、十人九溼,為何那麼多人容易脾虛溼氣重?可能你生活中常常有做這些事:1、環境影響:經常待在空調房內,也不注意保暖、或者通風,還有經常居住在地下室等等,都容易讓溼氣入侵體內。
  • 健脾=補脾嗎?
    「健脾」這個詞,似乎很容易被誤解。談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補脾。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脾失健運是中醫的病機名稱,是指因飲食不節、水溼痰飲、情志失調,或疾病日久,損傷脾胃,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脾失健運的常見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大便溏薄,或水溼痰飲病徵,舌苔或膩。導致脾失健運的病機有虛有實。虛,多為脾氣虛或脾陽虛,無力運化。實,多是水溼痰飲,食滯等有形的病理產物阻滯,妨礙了脾的運化。
  • 舌頭露出4個破綻,是脾在「呼救」,堅持4個習慣,脾虛不再擾
    中醫上說:脾虛百病生。隨著現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和飲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脾虛問題。中醫善用望聞問切來診斷各種病症。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是從胃氣裡面生存的,所以,通過觀察舌頭的狀況,就可以看出我們脾胃的健康問題。
  • 脾有「3怕」,脾虛的人,舌先知,尤其前3種!4件事做越多脾越虛
    脾臟有"3怕",經常做,脾會越來越弱1、脾臟怕"水"五行中,脾屬於土,而土克水,脾臟雖運化水,但是厭喜乾燥。人體90%是由水組成的,本身含有的水分就夠多了,若身體內在攝入一些不必要的水溼,就會導致脾臟"瓦解崩塌"。
  • 脾有「3怕」,脾虛的人,舌先知,尤其前2種!3件事做越多脾越虛
    脾臟有"3怕",經常做,脾會越來越弱1、脾臟怕"水"五行中,脾屬於土,而土克水,脾臟雖運化水,但是厭喜乾燥。人體90%是由水組成的,本身含有的水分就夠多了,若身體內在攝入一些不必要的水溼,就會導致脾臟"瓦解崩塌"。
  • 脾虛的危害不容小覷,實在的健脾土方法,調節脾胃,脾會更強壯
    若有氣色差、滿面油光、皮膚容易長痘、皮膚暗沉、肚子胖、頭髮乾燥、頭髮油、頻繁的打嗝、有口臭等表現,說明脾虛了。此外,舌苔厚重、舌頭胖大、大便不成形、容易流口水、容易腹脹、手腳冰涼等,也都是脾虛的常見表現。若以上的表現,你佔了多條,暗示脾虛了,要儘早補脾。脾虛,應該怎麼補?
  • 吃不胖,可能是「胃強脾弱」
    《脾胃論》曰:「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 意思就是說,胃氣旺盛,能吃還不會吃傷了,吃飯延遲也不會餓傷。如果特別能吃,人卻很瘦,就說明胃中有虛火,且脾的運化能力很弱,導致人很瘦。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段話,就是:胃強脾弱。
  • 脾虛百病生:脾胃有「三怕」,舌頭會有2個症狀,科學養生很重要
    一、脾虛就會引起溼氣,脾有三怕,了解了這些,健脾就很容易了1、脾怕溼脾在五行中是屬於土,土怕水淹,既然這麼說,那脾為什麼還怕水呢?3、脾怕鬱悶心情不好也會使我們的脾受傷,喜怒哀樂影響著我們脾的健康,中醫認為,當我們憂傷的時候,就會傷及脾胃,平時我們喜歡歡優柔寡斷的人,最容易得脾胃病,多愁善感,也會引起肝的毛病,同時也會引起脾胃的不健康,所以說平時要保持一個心情開朗,待人處事,要寬容大度,這樣才能對我們的脾胃有一定的幫助。
  • 看臉知脾,孩子臉上有3處變化,就該消食了,多吃1果養好脾胃
    古人常說"視脾如母",脾胃是人類的基礎,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而身體是一個系統,一個和一個部分有關,一個部分有問題,其他部分也會有變化。比如肝臟不好,看腳就能看出來,就像判斷脾胃好不好,我們看看臉蛋也就知道。
  • 「脾為生痰之源」,要祛痰先健脾,常吃4物,少做3事,脾越來越好
    中醫上有句話叫做「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脾胃不好時,就容易生痰,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