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分析閱讀法,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樣,讓我們看透一本書

2021-01-20 清泉悅生活

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不學習的人就會被淘汰。出了校門,打工人靠什麼來迭代更新知識呢?提升自己的方式多樣化,比如:網課、課堂教授、視頻、書籍等等。

不管用哪一種方式提升自己,歸根結底,最後都離不開閱讀。就我自己來說吧,遇到問題首先想到就是尋找相關書籍來自學。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正確的閱讀方法。看時囫圇吞棗,看後講不出書中主要內容的大有人在。

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算閱讀;閱覽和死記,這也不算閱讀。讀書要有思考,有感受,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最終吸收內化,將書讀薄,或者將書讀厚,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現代社會獲取資訊或增加理解力的方式很多,不僅書籍,還有報紙、雜誌、網絡文章、甚至公司的報告、PPT等等,這些都離不開閱讀。

懂得如何閱讀一本書,那麼其他小篇幅的文章、報告、PPT等等這些就都不在話下了。

今天我們將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分析閱讀法的第一階段。它教我們如何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技巧。相信這些閱讀技巧會提升你的理解力,並增加工作效率。

這本書的作者艾德勒和範多倫在書中提到分析閱讀法的四個規則,也是閱讀一本書的4個步驟。

一、找到這本書的分類

書籍的分類有虛構的小說類和論說類,其中論說類又分為實用性作品和理論性作品。

作者說,最好早在我們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這本書的分類,而且越早知道越好。這個規則適用於所有的書籍,特別是非小說、論說性的書。

清楚書籍的分類,匹配與之對應的閱讀方式,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這直接決定了閱讀的方法和速度,並可以和自己讀過的同類書籍進行對比,不同作者的觀點碰撞,從而加深自己對書的理解。

我們怎麼區分書的類別呢,用檢視閱讀方法即可。拿到書之後,讀書名、副標題、目錄、序言、摘要、作者介紹、開頭結尾以及一部分書的主要內容,我們就能對書的整體框架有個大致的了解,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從而得出書的類型。

二、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這個規則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一本書在幹什麼,也就是在發現這本書的主題或重點。必須能用簡潔的語言將書的主題寫出來或說出來,才能找出了這本書在幹什麼。

與孔明閱讀法有相似的道理:觀其大略。閱讀時,把時間花在主題重點上。

三、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

作為分析閱讀的讀者,最重要的責任是要找出書的骨架,即整體框架。一定要用透視的眼光來看這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從而了解這本書。

不同類型的書,整體結構不盡相同,組成篇章和次序也會不同。但是,只要是值得讀的書,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有一個整體性的組織框架,邏輯清晰,結構完整。

我們都知道庖丁解牛這個成語,庖丁看透了牛的骨架,按照其紋理結構,遊刃有餘地解牛,十年都不用換刀。閱讀時,如果我們熟悉了書的架構,就能和庖丁一樣將書的內容全部架構大綱拆解出來,從而找出重要部分。

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本書的作者在開始寫作時,都是有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一個答案,或許多答案。

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中,作者周國元也提到,作者寫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某個問題,如果沒有問題,這本書就沒有寫的必要了。

身為讀者,我們應儘可能精準地找出這些問題來。並說出整本書想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主要的問題很複雜,又分成很多部分,還要能說出次要的問題是什麼。最後再將這些問題整合出順序來。

以上是分析閱讀法的四個規則,運用這四個規則,我們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樣拆解這本書。最先拆出書的類別,之後拆出書的主題重點,最後拆出書的整體框架大綱,最終找到作者隱藏在書中的問題和答案。知道了這些之後,這本書所談的內容就全部出來了。

掌握好了這些閱讀技巧,就會讓閱讀效率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用主動閱讀法和分析閱讀法把一本書變薄
    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好學生要善於把一本書先讀薄再讀厚。讀薄一本書,就是提煉的過程,讀厚一本書,就是加進去自己的理解和收穫。今天,我嘗試用莫提默艾德勒教讀者的兩個方法,來把一本很厚的書先變薄。先用艾德勒的主動閱讀的基礎閱讀四問法讓《濃縮睡眠法》這本書薄得通透,然後用分析閱讀第一階段的四個規則,來理解《濃縮睡眠法》這本書在談些什麼。一.
  • 如何閱讀一本書:掌握這3個原則,快速吃透一本書的精髓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告訴了我們要透視一本書,要掌握三個原則規則:第1個規則就是要找出這本書的骨架;第2個原則就是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者是多個句子,或者是一小段文字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第3個原則就是要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列舉出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框架的。
  • 不是閱讀了就能吸收知識,我們都需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網際網路的繁榮發達,讓我們一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信息,吸收不同的知識,我們多了很多碎片時間進行閱讀,碎片閱讀確實開拓我們的思維,但也讓我們產生了錯覺,只要學習了能有收穫,《穿透式學習》這一本書中指出了這個弊端,碎片閱讀只是在消磨我們的時間,只有有意識的進行求知閱讀,我們讀書才能有所收益
  • 掌握主題閱讀,同時閱讀十幾本書不是夢
    但他們究竟用什麼方法來實現了這一目標,卻很少有人關注。如何同時閱讀10本、20本書,如何快速地把一個領域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這就要用到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就是圍繞某個主題,在一定時間內快速閱讀多本書的方法。學會這種方法,可以同時讀3~4本書,熟練後甚至可以同時讀30~40本。
  • 如何合理運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的閱讀技巧去閱讀該書?
    但相信大家的收藏夾中肯定都有很多書單,不愁沒有書看,只愁沒時間看書,因此可以適當採用檢視閱讀的方式來判斷書單裡的書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然後就可以趁著「雙十一」再囤一波書了,繼續體驗著「囤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快感。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
  • 12分鐘讀完「閱讀聖經」《如何閱讀一本書》
    假如你只是娛樂休閒,你可以很輕鬆地翻閱一下瓊瑤的書;假如你是一個學者,要研究瓊瑤的愛情小說,研究裡面的主題,那麼你很可能就得像對待一本學術著作一樣仔細閱讀,甚至要做筆記。所以,根據你的閱讀目標,同一本書可以很迅速很簡略地讀,也可以很認真很細緻地讀。
  • 蘋果閱讀法:1小時解鎖1本書,高效的速讀方法,附工具模板!
    有事沒事拿起手機刷一刷,就能找到我們想了解的、想知道的。搜一搜關鍵字,幾百個知識點,瞬間就能呈現到眼前。可,這些知識都被碎片化了,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那,如果我告訴你,1小時就能解鎖1本書,你會學習和踐行這個方法嗎?此節,我就為大家帶來這一種能1小時解鎖1本書的方法,"蘋果閱讀法"。
  • 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Jackyiming,歡迎關注我的專題:《如何閱讀一本書》。目標當我們確定好讀書的目標之後,我們必須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我們要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用黃金圈思維羅列了三個問題。我們要做到有效的閱讀一本書,首先要確定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你是需要解決你的哪些困惑和問題?提升你的哪些認知和技能?其次就是如何挑選一本合適你需要的書籍?最後如何做到快速閱讀檢索?如何排除那些不需要的內容?如何從書中有效的獲取這些知識?這些問題如果迎刃而解的話,你就是在有效的閱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詮釋內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分析閱讀「中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內容是「梳理內容大綱」,這一部分主要說明「詮釋內容」。「梳理內容大綱」就是分析一本書的骨架。
  • 《洋蔥閱讀法》:5個閱讀法,讓你成為讀書達人
    讀好一本書,你們都是怎樣完成的呢?是否最後讀完對這本書的印象可以深刻記憶?還是看過過幾天就忘記?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更多需要的是方法。當我讀完《洋蔥閱讀法》後,又讓我學會了幾種閱讀技巧,可以幫助我以後更好的閱讀書籍,積累知識,應用知識。這本書讀完,我有太多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但是由於文字有限,我只能精簡分享主要內容。
  • 《快速閱讀》構建高效閱讀,只需要1個小時,1年輕鬆讀完100本書
    作者曾經也像大多數人一樣,臨近大學畢業時準備律師資格考試期間,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有充足的時間複習備考,從而自己開發出一套快速閱讀法,最終通過考試並取得高分,之後他便開始密集研究快速閱讀與學習技巧,投身培訓事業。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閱讀高手。
  • 《高效閱讀的秘密》:閱讀並不難,30分鐘讀完一本書你也可以做到
    萬事開頭難,當我們拿起一本書要麼讀不懂,要麼擔心記不住,要麼就急於求成……這些對於讀書來說都是毫無裨益的。齋藤孝認為,阻礙讀完一本書的最大絆腳石就是壓力。瞻前顧後的我們經常會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感覺壓力山大。
  • 《洋蔥閱讀法》:1天讀完1本書不是夢,怎樣在1張紙上記錄精華?
    忘記是如何打開的,《洋蔥閱讀法》確實帶我走進了新世界的大門。《洋蔥閱讀法》是簡書一哥彭小六的經典之作,經過「夢想早讀會」的檢驗,該閱讀法效果驚人。最吸引我的,是書中打造的「遊戲化閱讀模式」,通過洋蔥島冒險之旅,讀者可以打通一道道關卡,成為閱讀上的海賊王!
  • 《高分讀書法》:不動腦子閱讀?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就一起來讀一讀《高分讀書法》這本書吧。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一本書中找到答案。我的表姐,是一名閱讀愛好者。一次聊天時,她說「從小至今,沒有任何事情能像閱讀一樣讓她堅持這麼久,但她曾經也經歷過「囫圇吞棗」的讀書階段,以至於為了應試而背誦的詩詞歌賦、名言典故、公理公式,在高考之後光速忘卻,印象深刻的所剩無幾。」
  • 《如何閱讀一本書》:超詳細閱讀聖經,解決你所有的閱讀難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有關閱讀的百科全書,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的不同閱讀方法。不懂閱讀、不會閱讀的人,可通過這本書,一探閱讀的本質,從此學會閱讀,並愛上閱讀。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在小學階段完成。(2)檢視閱讀:這一閱讀層次強調時間,即在一定時間內找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在很短時間內。(3)分析閱讀:這一閱讀層次比前面兩種更複雜、更系統化,強調要咀嚼和消化一本書,注重追尋對書的理解。
  • 用X光眼去透視一本書
    一個韻味十足的女子婷婷嫋嫋地盛裝而來,我們如何快速地解讀到她?如果光看到表面或粗淺交談,肯定不能稱為全面解讀,肯定是要通過觀察、有效交流,加上用心分析解讀,才能掌握其基礎本質。同樣,一本新書出現在我們面前,它裝幀精美,封面設計新穎,插圖有趣……我們如何看到清麗表面下的骨架呢?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才能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 《王者速讀法》教你30分鐘讀完一本書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一定有很多朋友又剁手了大量書籍吧,可是我們往往買書的時候迅雷不及掩耳,讀書的時候則像蝸牛爬。有的朋友就說,讀一本書要花一個月甚至更久。要知道,放在書架上的書,是永遠也不會自動成為頭腦中的知識的,所以,買書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讀書,並將書中的知識運用起來。
  • 好不容易讀完一本書,結果啥都沒記住,4招讓你快速讀完一本書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想要讀一本書,卻因為時間少或外界幹擾的因素太多,導致閱讀一本書需要很長時間。以為認真地看完了所有內容,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明顯的幫助,卻發現,自己還是那個說話沒有內涵,大腦空無一物的人。其實閱讀速度慢,時間跨度越長,遺忘的速度就越快。究竟該如何讀書呢?
  • 從學習閱讀一本書開始
    上周和私教班的小夥伴共讀書籍,書單的第一本就是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學習閱讀寫作必讀的書籍。如果說2021年你想從頭開始閱讀寫作,那麼我推薦你一定要看這本書。這本書主要是從閱讀目的、閱讀層次和閱讀方法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閱讀於我們而言的重要性以及怎麼去閱讀的方法論。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朋友魔怔了,前些日子風風光光買的十幾本書做成了枕頭。她說買的時候以為自己加薪在望了,拿回來後看完就忘,還不如不看,打起書本就瞌睡。同樣是讀書,有些人讀過的書都在變現,而有些人還沒掌握深度讀書的方法。學會正確閱讀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是提升職場技能,還是提高個人能力,解決某個問題。比如想提升溝通能力,那就找出相關書籍,進行主題閱讀。1、在等人或坐車時,收聽相關書籍書評或拆書稿,原文朗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