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ōng bèi] 烘焙,又稱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點之下通過乾熱的方式使物料脫水變幹變硬的過程。烘焙是麵包、蛋糕類產品製作不可缺少的步驟,通過烘焙後澱粉產生糊化、蛋白質變性等一系列化學變化後,麵包、蛋糕達到熟化的目的。
蛋糕製作要訣
蛋糕種類繁多,有不同的口味,式樣與裝飾,是各歡樂宴會不可或缺的點綴食品。
許多人都對蛋糕的躍躍欲試,但面對煩復的步驟,往往便望之怯步;事實上,只要熟悉蛋糕的種類與製作要訣,你也能輕鬆成為新的烘焙大師!
類別——
蛋糕依使用的原料,麵糊性質與攪拌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⑴乳沫類蛋糕
俗稱清蛋糕,主要原料雞蛋,是利用雞蛋中的蛋白質使麵糊在攪拌與烘烤過程中膨大;其與麵糊類蛋糕最大的差別,就是不含任何固體油脂,但可依情況添加少量的液體油脂來降低蛋糕過大的韌性。而依僅使用蛋白或是全蛋的差別又可分為天使與海綿蛋糕。
⑵麵糊類蛋糕
俗稱油蛋糕,含有高成分的油脂,用以潤滑麵糊,使組織柔軟,並幫助麵糊在攪拌過程中融合大量空氣以產生膨大作用。此類蛋糕的配方中若含高量油脂,則不須添加膨大劑,直接利用油脂在攪拌過程中融合空氣使其中膨脹;而若當油脂量低於麵粉量60%時,則須使用發粉或小蘇打粉以幫助蛋糕膨大。
⑶戚風蛋糕
為乳沫類與麵糊類蛋糕的綜合體,將其分次攪拌後再混合。其特色為組織鬆軟、水分充足、氣味芳香、口味清淡。
攪拌——
不同的蛋糕類別須以不同的方式攪拌,簡述於下。
⑴泡沫類蛋糕
A.海綿蛋糕
全蛋+糖打發—加入麵粉拌攪—加入奶油、奶水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B.天使蛋糕
蛋白打至溼性發泡—加糖拌打至硬挺—加麵粉拌攪—加入奶油、奶水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⑵麵糊類蛋糕
A.糖油拌合法
油脂+糖打松—分次入蛋拌勻—加入麵粉與其他液體材料—入模型進爐烘烤
B.粉油拌合法
油脂+麵粉打發—入糖、奶粉等乾性材料拌打—入液體材料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⑶戚風蛋糕
a.蛋黃+糖+油+水(或果汁、奶水)麵粉拌勻
b.蛋白打發+糖打至硬性發泡—取1/3b,與a拌勻—加入剩餘之2/3b.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配方計算
製作西點,配方中材料的用量均須以烘焙百分比加以計算,其與實際百分比的差別在於:烘焙百分比是烘焙專用的百分比,則以配方中麵粉的量為100%,配方中其它各原料的百分比是相對於麵粉的多少而定的,且總百分比總量超過100%;而實際百分比則是將配方中所有材料的總和定為100%。
現代食品要具有四大功能:營養功能,嗜好功能,生理功能,文化功能。自古以來食品就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功能。實際上人類社會中,食品與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到國家交往,小到朋友聚會、生日紀念,都少不了食品的參與。生日蛋糕、中秋月餅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內涵。
麵包製作要訣
麵包琳琅滿目,依材料配方與製作方法的差異,可分別烘焙出各式各樣的麵包,大體可分為四大類。
⑴硬式麵包
硬式麵包具有濃鬱的麥香味,其表皮鬆脆芳香,內部柔軟具韌性,是吸引人的最大特色。大多數的西方人尤愛此種咬勁,是所有麵包中油脂含量最少的,全麥麵包與雜糧麵包均屬此類。
⑵軟式麵包
以吐司烤盤所烘烤出的麵包,均可歸類為軟式麵包。其特色為組織細、樣式美觀,普通的吐司麵包及水果麵包均為此類。
⑶軟式餐包
軟式麵包較其他種類的麵包更柔軟,且具有甜味,含有較多的糖分和油脂。而由於這兩種成分均會抑制到酵母的發酵,故酵母的用量需高,包括有紅蘿蔔小餐包,葡萄汁麵包及小可頌。
⑷甜麵包
甜麵包不僅用糖量高,其他材料如油脂、蛋等,亦含量高。通常甜麵包均含有內餡,製作時須注意發酵的過程,以避免出爐後的成品呈現體積小,顏色淡與皮餡分離等失敗結果。
攪拌
麵團的攪拌除了可以充分混合所有原料外,亦可加速麵粉吸水形成麵筋,使有良好的形狀易於整形,其共分為六大階段。
⑴拾起階段——混合所有幹,溼性材料;麵團質地為溼潤、粗糙、硬且不具彈性。
⑵捲起階段——麵筋開始形成,麵團稍溼,不會粘缸底。
⑶擴展階段——麵團乾燥不會沾手,柔軟具有光澤,已具有良好的彈性,但延展性稍差。
⑷完成階段——麵團再度沾粘缸底,質地乾燥,柔軟有光澤,彈性與延展性均良好。
⑸過渡階段——麵團溼粘失去彈性,會沾粘缸底,拉扯會有薄絲出現。
⑹完成斷裂——麵團已水化,溼粘,無法再捲起,有透明膠質的絲線,完全不具有彈性。
發酵
製作麵包時的發酵過程,攸關麵包製作時的成敗,是學習麵包製作的重要環節。
⑴直接發酵法——其過程為:
秤重—攪拌—基本發酵(約兩小時)—分割整型—最後發酵(40~60分鐘)—烘烤
使用此種發酵法,不但可節省時間,減少損耗,且可使成品具有絕佳的麥香味。
⑵中種發酵法——其過程為:
60%~85%麵粉+55%~60%水+酵母=中種麵團—攪拌—基本發酵(兩小時以上)—中種麵團+40%~15%麵粉+水+糖+油+鹽—第二次攪拌—延續發酵(20~40分鐘)—分割整型—最後發酵—烘烤
由於此種發酵法所使用的時間較長,故酵母用量可節省約20%左右;且體積會較直接發酵的麵團為大,而內部則較細膩柔軟。
使用常識
1、糖類:用來增加食物的甜味、保溼、香氣。
2、黃油:成份是乳脂肪,具有香氣與柔軟產品。
3、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11.5%以上,一般適用於製作麵包。
4、低筋麵粉:蛋白質含量8.5%以下,一般適用於餅乾、蛋糕。
5、鮮奶油:又分植物性及動物性二種,一般用來裝飾蛋糕及製作慕斯。
6、塔塔粉:用來中和蛋白的鹼性,幫助蛋白泡沫的穩定性,常用於戚風蛋糕。
7、雞蛋:西點的主要材質,可提供產品水份、香味,氣泡及具有彈性的口感。
8、吉利丁:植物性膠類,素食者可用。可等量替代吉利丁。亦可用於飾膠。
9、泡打粉:用來使產品產生氣泡,使產品有膨鬆的口感,其酸鹼值為中性。
10、小蘇打粉:用來使產品產生氣泡,使產品有膨鬆的口感,其酸鹼值為鹼性。
11、香草精/豆:香草豆是烘焙常用的天然香料,市面上也有售香草精、香草粉,可增加產品的香味。
12、吉利丁片/粉:又稱動物膠,透明片狀或粉狀,須先以5倍的冷水泡開,可溶於40℃的溫水,一般用於果凍及慕斯蛋糕。一片的吉利丁片約為2.5克,使用時可與吉利丁粉等量替代使用。素食者不宜食用。
13、酵母菌:酵母是一種活的真菌類,有鮮酵母與乾酵母之分。在潮溼溫暖的環境下會慢慢繁殖並放出二氧化碳使麵團膨脹,一般多用在製作包子、饅頭和麵包,也可用來製作蘇打餅乾,而蛋糕就幾乎不使用酵母。
14、牛奶:乳製品在在西點中具有使產品芳香及提供水份,屬於溼性材料,因含乳糖,可使烘焙產品的著色較快,增加產品的色澤,且可提供營養。是一種烘焙中常見的原料。
15、改良劑:市售的改良劑有兩種,一為粉狀,一為膏狀。粉狀改良劑的成份為:麵粉、黃豆粉、乳化劑、糖及一些維生素C。膏狀改良劑的成份為:鹽類礦物質,維生素C或蛋白質酵素、乳化劑。
材料的處理
麵粉的過篩處理——
將細網篩子下面墊一張較厚的紙或直接篩在案板上,將麵粉放入篩連續篩兩次,這樣可讓麵粉蓬鬆,做出來的蛋糕品質也會比較好。加入其它乾粉類材料再篩一次,使所有材料都能充分混合在一起。如果是有添加泡打粉之類的添加劑則更需要與麵粉一起過篩。
蛋黃和蛋白分開——
在碗邊輕敲蛋殼,將蛋殼敲成兩半後,在兩半蛋殼之間,很快地把蛋黃倒來倒去,使蛋白流到碗裡。可以用蛋黃、蛋白分離機,只需敲下去就OK!
磨檸檬皮——
用磨刨器最細的一面,把擦洗過或沒上過蠟的檸檬表皮磨一磨,但是不要磨到表皮下帶有苦味的白色柔軟裡層。若用刮皮器刮出的檸檬皮,會比較長。
固體奶油的熔化——
有些蛋糕需要放入固體的奶油,我們事先需要將其熔化,只需將奶油放入一個碗中然後隔水或者放入烤箱熔化成稀糊狀即可。
融化巧克力——
把整塊巧克力剝成數小塊後,放進耐熱碗裡,再把這個碗放到燉鍋上面隔水加熱,放置約五分鐘,並不時攪拌,直到巧克力融化為止。還要注意哦,最好是在40~50℃之間的水溫融化最好!
漂白開心果——
將去殼的開心果丟進熱開水裡煮2~3分鐘。瀝乾後,去除表皮,等到完全乾燥後再使用。
自製麵包糠——
把不新鮮且去掉外皮的麵包攤在網架上,用140℃烤45~60分鐘,直到乾脆、變成金黃色為止。冷卻後,撕成碎片;再用食物處理器磨成粉狀,或擺在塑膠袋裡用掛麵棍壓碎。最後再用細網篩子篩過,以去除顆粒較粗的麵包粉。
打發鮮奶油——
把鮮奶油倒到碗裡,用球形打蛋器或電動攪拌器攪拌,直到形成柔軟小山尖且尖峰曾往下彎。如果用來擠花,則得攪拌至頂端有點硬;但要小心別打得太過火,尤其在溫暖的環境裡,不然,鮮奶油會凝結乃至於散開了。
溶解吉利丁——
吉利丁又名魚膠片,在使用前,必須泡在冷水中軟化或「吸水」。溶解的吉利丁冷卻後才能與其它混合物混合;不然會變成一條一條的。溶解的比例是1茶匙的吉利丁配1大匙的水。
步驟:
1.把水倒入耐熱碗裡,撒下吉利丁,任其「吸水」5分鐘。
2.把碗放到鍋子裡隔水加熱,直到吉利丁清澈透明且溶解為止。冷卻後再使用。
實用秘訣
◆先把水準備好,再加進吉利丁,否則會出現結塊,以致於無法有效溶解。
◆加熱要適度,否則會失去結凍的效果。
營養價值——
人類鍾愛烘焙食品首先是它營養豐富,且不說多數烘焙食品,都適合添加各種富有營養的食物原料,僅就其主原料小麥粉而言,就有著其他穀物望塵莫及的營養優勢。小麥粉所含蛋白質是大米的2~3倍,是玉米粉的2倍左右,尤其是其含鈣量約為大米的4倍,玉米粉的8倍以上。VBl、VB2、尼克酸等含量小麥粉都是大米的3~4倍。此外,烘焙食品由於酵母菌的理化作用,富含蛋白質、胺基酸,易於吸收,並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色澤。因此,在西方國家,烘焙食品的麵包幾乎就成了食物和糧食的代名詞。
烘焙食品不僅營養豐富,更具有其他食品難以比擬的加工優勢。小麥粉特有的麵筋成分,使得烘焙食品不但可以加工成花樣繁多、風格各異的許多形式,而且由於其麵團的加工操作性、蒸烤脹發性、成品保藏性和食用方便性等特點,使它成為人類進人工業化時代以來,最有影響的工業化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