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文明的發展來解讀,美國為什麼要拋棄「全球化」

2020-12-11 漢絲君

前言

目前的國際格局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以西方為主導,經常打著所謂的「自由」和「民主」旗號橫行世界。第二部分就是以新興經濟體國家為主,同時也是「全球化」的堅決擁護者。第三部分就是被主流經濟體排除在外的國家,這些國家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反美」,與美國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僵持。

其實國與國之間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利益」這兩個字,歐洲之所以與美國走得近說到底也是因為現實的利益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要知道歐洲國家可是西方文明的締造者,雖然美洲大陸的殖民者從血緣上屬於歐洲的表親,但是當時的歐洲貴族打心底就看不上這些美洲大陸的野蠻人,彼此之間因為利益也是摩擦不斷。

開篇

「西方國家」的飛躍式發展主要是在大航海時期,由於航海的需要促使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文明也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誕生,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下,大量歐洲以外的國家淪為殖民地,同時也成為了西方國家的提款機,而西方所謂的文明和進步就是在這種血淚財富之下建立的,現在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也只不過是美國和歐洲聯手控制世界的藉口罷了。

新興經濟體國家大多數曾經都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之所以稱之為「新興」主要是便於與西方經濟體區分對待,在模式上這些國家幾乎都沿用了西方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並加以完善,通過不斷的吸引外來投資來提振國內的經濟,與西方國家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當這種關係緊密到一定程度之後同樣也可以形成利益共同體。

「邊緣國家」直白點說就是被主流經濟體排除在外的國家,當然這裡所謂的主流經濟體100%指的是美國。這些國家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仇視美國,只要是美國同意的事情他們都反對,同樣這些國家也無一例外的遭到了美國的制裁和封鎖。在這種關係下彼此之間早已結成了不死不休的宿怨,由於美國的打壓這些國家的經濟普遍低迷,國內雖然相對穩定但是通貨膨脹嚴重。

關係

「資本主義」也就是西方國家的別稱,這種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逐利」,早期西方國家的發家史也是非常的不光彩,無非就是靠著奴隸貿易和對殖民地剝削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隨著世界範圍內的民族主義覺醒,西方殖民者發現這條路似乎要走到了盡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很好的解釋了西方殖民國家的急迫性,簡單的說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專業點說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其實這場戰爭的爆發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西方國家看到了殖民統治的不可持續性,因此當大家都沒想好出路的情況下都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離不開「利益」這兩個字。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應該屬於「一戰後遺症」,戰爭爆發就是因為一戰的利益分配不均,再加上那場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迫使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法西斯國家向全世界攤牌。

我們從整個二戰進程就可以看出,「利益」可以讓蘇聯、美國和英國結成統一戰線,雖然彼此之間政體完全不同,但是面對法西斯的巨大威脅,蘇聯與這些國家走到了一起。但是當二戰勝利之後盟友關係迅速瓦解,反倒是戰敗的德國和日本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走到了一起,至於大家為什麼會走到一起我想讀友們也是心知肚明。

戰後新秩序

戰後世界的利益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美國藉助一戰和二戰的漁翁得利,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曾經呼風喚雨的歐洲四架馬車徹底淪為了美國的小弟。在美國取得對蘇聯的冷戰勝利之後,「全球化」這個理念開始在全世界蔓延開來,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全球化不僅可以解決自身國內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將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整體的轉出,對於掌握上遊技術的西方國家來說簡直是「一石多鳥」。

可以說在全球化的初期西方國家可以說是賺的「金玉滿盤」,大量的新興經濟體也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隨著新興經濟體的不斷發展逐漸對西方老牌經濟體構成了威脅,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對高科技領域的介入,讓這些老牌經濟體嗅到了一絲危險,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帶頭搞「單邊主義」的原因,美國也因此從全球化的倡導者變成了反對者。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這個國家最為自私的一面,在利益面前民主和自由都是他打擊對手的策略而已。

美國控制這個世界的方法很簡單,首先他吸取了德國的教訓選擇了組團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主要的做法就是聯合歐洲來控制這個世界,說的直白點就是自己吃肉歐洲喝肉湯。歐洲這些國家也很想擺脫美國,但是確實沒有什麼好辦法。當初歐洲人之所以熱衷於航海,主要就是各個國家領土狹小資源匱乏,無法建立起完善的內貿體系,所以對外貿易是歐洲國家生存的根本,如果失去了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歐洲經濟將一夜回到解放前。

美國控制了歐洲就相當於控制了全球的工業,所以那些依賴於能源出口的國家只能對美國俯首稱臣,蘇聯這種國家算是刺頭的代表,所以美國聯合了當時的歐佩克操控油價,間接的造成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在世界上自然沒有了對手,沙特這種本身就沒有什麼骨氣的阿拉伯國家自然會選擇依附在美國之下,畢竟阿拉伯國家戰力低下是出了名的,想要與伊朗和土耳其爭奪「中東一哥」的位置必須要有美國的支持,彼此之間也算是「投桃報李」美國控制了世界的能源沙特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至於那些邊緣國家大多都是受到美國傷害的國家,伊朗之所以會爆發「伊斯蘭革命」主要就是針對西方,而且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紛爭也可以說是「世仇」。還有一些國家我相信讀友們也都了解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結尾

從整體來說全球化當初是西方控制世界的一件利器,只不過它在全球化不斷的發展中進化了。美國發現原來對自己唯命是從的歐洲開始不聽話了,一分析才知道原來歐洲與新興經濟體之間巨大的利益糾葛,讓這些歐洲國家經常發生政策性搖擺,直白點說就是當面一套背地裡一套。要知道現在美國的製造業早已外流,支撐美國的就是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但是在這方面歐洲不僅緊隨其後,現在又多出來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所以美國只能一邊教訓歐洲一邊打壓新興經濟體,這也是美國改走「單邊主義」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今天需要談歐洲文明?
    但這裡我想強調的是,作者在這裡提出歐洲文明是全球文明的支柱,並不是要再次強調或者說回到過去歐洲中心論的老論調上去,而是在全球史的緯度上來重新定位歐洲文明所具有的意義,回答歐洲文明在全球擴展與塑造全球文明中所具有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在一個新的視角跟著作者去思考,要在全球化、全球史的維度上,思考歐洲文明為什麼會成為全球文明的支柱。
  • 周弘作品集合,小編力薦《歐洲文明的進程》
    1992年1月美國布蘭代斯大學比較歷史學系畢業,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歐洲學會會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獲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學術專長為歐洲現代社會、政治與外交。
  • 從一力主導全球化到反全球化,美國經歷了什麼?而我們!又將要經歷...
    那麼有了上一篇文章的思路鋪墊,今天我們要去聊的,是美國大力推動全球化期間全球的分工,以及為什麼曾經推動全球化的美國目前成為推動反全球化的頭號先鋒。那我們就接著上一篇文章的內容往下繼續說。二戰之後,美國不管是軍力,經濟還是綜合國力,都達到了頂峰,按照全球格局來看,當時美國在全球的權重比,是要遠遠超出今天的美國的,很奇怪嗎?其實不奇怪,因為二戰後,不管是亞洲的中國文明圈,還是後來崛起的歐洲文明圈,都基本上把自己打殘了。
  •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勢頭受到重挫,現有成果經歷再評估,以比較優勢和規模報酬遞增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動力被撼動。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專家「宣布」,經濟全球化正走向終點。
  • 李宏圖、呂一民:理解歐洲文明的多樣性和整體性,與它的未來
    當然這本書作者是持一種樂觀的態度,也就是說他對歐洲的未來非常樂觀。《歐洲》這本書的作者認為當然會遇到的一些挑戰,但他對歐洲文明的未來還是充滿樂觀,他認為歐洲文明今後依然能夠引領世界前行。為什麼作者這麼樂觀?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回到歐洲的歷史進程當中去思考,特別是要回到作者在這本書所提到的歐洲500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去思考。
  • 棉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 - 棉花帝國
    「國家」和「國家行為」是我們理解全球化進程的關鍵。在這樣的語境下,貝克特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長資本主義」(long capitalism)的故事,而居於這個故事的中心位置的是棉花。為什麼是棉花而不是其他東西?為什麼是「棉花帝國」而不是其他什麼帝國?
  • 獨家丨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主場全球化
    那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前也有很輝煌的過去,比如烏茲別克斯坦也曾是絲路上的文明古國,憑什麼它現在是一個落後的內陸國家?今天新的全球化來臨,這些國家不想再被邊緣化。這是「一帶一路」的魅力之所在,既有歷史的底蘊,又有對未來的憧憬。「一帶一路」要強調中國的人本主義,以人為本的創新。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而最廣大的人生活在哪裡呢?
  • 這些大事件,哪一件會是全球化的終結者?
    二戰以來,和平、穩定和發展成為時代潮流,全球政治、經濟、技術、人口、教育等的發展為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全球資本流動,強力驅動了全球產業進一步精細分工,並由此帶動新興市場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戰後全球製造業中心明顯經歷了美國、德國和日本、「亞洲四小龍」、中國內地的順次轉移。
  • 古埃及:最古老文明的發展以及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第一是在"近東"文明研究的基礎上,擴大到地中海文明研究的新領域中,把埃及與希臘、羅馬文明聯繫在一起,而且還要在全球化視野中評價古埃及文明。這種學說最初是由非洲的美國人和非洲的知識分子提出的。在非洲中心主義者看來,古代埃及是黑非洲文明,埃及被認為是很多古典世界文化遺產的淵源。
  • 為什麼印第安文明幾千年來一直落後?
    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創造的古老文明。包括印加,瑪雅,阿茲特克等古代文明在內,印度文明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開始了,但印度文明似乎被什麼東西鎖住了,直到歐洲人進入美洲,他們還是很原始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呢?
  • 歐渤芊:美國不是全世界,全球化不會因任何人和任何事停下腳步
    如果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一項工作和任務來完成的話,你不一定能夠完成得特別好。但是如果把講好中國故事當成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來做的話,你一定能夠做得很好。最近新加坡有一個著名學者馬凱碩說我們要改變一下世界觀,不要再從美國看世界,而是要從世界看美國。我們確實要看到美國不是全世界,歐美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歐盟發表了一個歐美的戰略報告,希望拜登回來之後能夠重建一個所謂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民主國家聯盟。這個基礎能不能有?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不停的在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和歐洲的利益。
  • 歐洲一體化仍在進行,對華問題並非和美國穿一條褲子
    歐洲主要國家近日來展現出來的對華態度,應該作何解讀?英國突然變臉,有何打算?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著歐盟、影響著歐洲的政治格局,歐洲未來將何去何從?今天的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如何看待歐洲?觀察者網今日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解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的歐洲政局。
  •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母親,那歐洲文明的「外婆」是誰?
    古希臘文化,幾乎以一己之力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的誕生,無論是西方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還是數學等諸多學科,無一不是從古希臘文化衍生發展的。而這些制度以及文化在歐洲後來的發展裡的深刻的影響了其整個文明的發展體系。
  • 一本真正的歐洲「自傳」《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這本書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回顧了歐洲文明的起落:近5個世紀以來,歐洲的文化繁榮、社會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的紀錄,一個邊緣、貧瘠的地區,成為世界文明中心,構建民族國家與全球帝國,主導了現代世界秩序,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歐洲的繁榮在未來能否延續。
  • 「逆全球化」來了
    3 月 31 日,川普在白宮新冠病毒疫情資訊會上表示要「把美國建設成為一個全面獨立的、繁榮的國家:能源獨立,製造業獨立,經濟獨立,國界主權獨立」 。緊接著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Kudlow)表示,可以通過回流支出費用化的形式,鼓勵美國企業回遷。
  • 土耳其撒了把鹽,美國心疼,俄羅斯也心疼:唱歐洲文明的輓歌
    土耳其和希臘兩國相鄰,土耳其只是在兩國相鄰的爭議海域進行勘測,為什麼會得到希臘海軍如此激烈的反應呢?如果從兩國的地圖上看,希臘在地中海上對土耳其形成了壓迫形勢。這是因為奧斯曼帝國解體時,西方世界正處於制霸世界的階段,他們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分成26個國家,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幾乎喪失殆盡。
  • 我們為什麼要從單純的生態、科技和其他物質材料來解讀歷史?
    代表作:《簡明考古學導論》《地球上的人們》《尼羅河的劫掠》《洪水、饑饉與帝王:厄爾尼諾和文明興衰》《大暖化》等。考古學告訴我們智人5 萬年前居住在亞洲西部和歐洲西部,取代了現代之前 4. 8 萬年之前的尼安德特人。在這段流散歷史中的某個時期,我們這些解剖意義上的現代人發展出了獨特的能力,產生了象徵和精神思維,可以定義生存的界限及個人、群落與宇宙之間的關係。我們不知道這些能力是何時發展起來的,但是冰河世紀晚期的巖洞藝術向我們揭示,人類至少在3 萬年前就將現實和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了。
  • 「門羅主義」與全球化紀元
    要解答這一問題,必須搞清「門羅主義」原則在美國崛起的兩百年全球化歷史進程中的嬗變。施米特的論析迄今具有啟發性:當歐洲的國際法從特定的歐洲秩序擴展至無邊界的全球領域時,美國的「門羅主義」打破歐洲式的普遍主義,確立了獨立自主的美洲大空間秩序。出人意料的是,隨著美國插足歐洲和亞洲,「門羅主義」蛻變成了全球幹涉的自由主義。
  • 字節騰訊的命運問題:美國是什麼?
    但沒有辦法,蘇聯拋棄了英特納雄耐爾,又想不出自己該走什麼路,於是就信了美國那套。結果這一下就崩了,當你拋棄了自己理念,信仰別人道路時,某種意義上,你是不是就被融入對方文明中了呢?蘇聯本就是一個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而凝聚成的文明,當他放棄自己根本,跑去信了別人的理念時,他某種意義上,就死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由此而來。
  • 為何瑪雅文明這麼難以解讀?
    瑪雅是一個自帶「神秘光環」的文明,非常值得去探索,但是因為遺留下來的信息特別少,所以解讀起來非常困難。相比於距離現在三四千年的埃及或蘇美爾文明,瑪雅文明的破解本應容易得多。何況那時還活著能讀能寫的瑪雅祭司。雖然一般的瑪雅人不掌握瑪雅文字,但是祭司階層可是會讀會寫的,那怎麼現在解讀瑪雅文明會這麼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