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晉南有個中條山,處在華山和太行山之間,它穿越運城市的永濟、芮城、鹽湖、夏縣、聞喜、絳縣、垣曲等縣境內,氣候溫和,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涑水與黃河在中間流過,山勢雄偉,林木繁茂,是個自然風光優美的好地方,也就成了當地人短途旅遊的首選之地。去年的暑天,攝影師一行人曾經進入深山拍攝風光,途中遇到了一名叫王寧收的年輕小夥子在此種植西紅柿,在他租住的民居小院我們吃了一種奇怪的野果子,外形像蟠桃,口感像蘋果又像酥梨,嘗過回味了一年,周日影友姚老師相邀一起重走去年路,想看看小王再吃吃山中野果。
周日的早上天空飄著小雨,儘管天公不作美可是美景美味的誘惑還是難以抵擋,我們還是冒險開車沿著一條簡易石子路走進了大山,40分鐘後憑著記憶我們終於尋到了小王去年租住的農家小院,裡邊已經是荒草長出一人高,2間老舊的瓦房守在裡邊,讓人不免有點失望,大家猜測著小王去年的收益狀況,想像著今年的去向。
姚老師膽大心細一個人走在前邊踩到蒿草為大家開道,在院子的一角我們找到了那棵野果樹,遠遠望去果實纍纍掛滿枝頭,淡紅色的果面已經露出綠葉外,去年這個時候已經成熟,今年想必也是一樣。
記得去年小王在此居住還帶著奶奶給他做飯,老人家給我們介紹說樹上的野果子只能嘗嘗不賣錢,影友們嘗過感覺非常奇妙,野果口感甘甜多汁,既有蘋果味道還有梨汁的甜美。老人說他和孫子租住在此是第一年也不知道這個野果子的名字,她活了70多年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野果,時常有遊客來也說不清野果品種,吃過都贊口不絕,有人提出百元1斤的高價購買,她從不答應賣野果,做人要厚道,租住的是人家的房子,果子嘗嘗可以,如果賣錢做法就不地道。
去年我們3人分著吃了一個野果子,它特殊的口感和味道讓我們至今難忘,而今果子掛滿枝頭,卻不見舊人,大家情緒低落。也許是果樹無人管理或者是春天遭遇霜凍寒流,今年樹上的果子有的果面不是特別完好,甚至地面上掉落的許多已經腐爛,看上有點可惜。王老師從未見過這樣的野果,今年是特意來品嘗的,美味的誘惑能以抵擋,自言自語說來都來了,嘗一個我想主人不會怪罪的,他咬了一口後,接著下來的動作便是風捲殘雲般的吃光了那個野果子。
王老師的父母在農村種植有蘋果,桃子和梨樹,他對果樹也是相當的熟悉,來的路上他信誓旦旦的說是半個果樹專家,鑑別水果不在話下,嘗完野果他還是說不出名堂。大家仔細觀察野果樹的樹身軀幹,誰也認不出,王老師說這個 果樹真是奇怪,樹身看著和柿樹一般模樣,這分明就是一棵怪樹!
去年小王生活的房子上依然掛著布門帘,這是他奶奶的繡花手藝,雖然今年不見去年人,但是留下的布門帘讓人感覺到非常親切,儘管高高的蒿草遮擋住了門帘上的圖案,可是它擋不住老人家留下的厚道與善良。
東邊的老房子下邊一個餵牲畜的鐵皮槽和一個盛水的大甕,靜靜的安坐在那裡,似乎是等著主人的歸來,又像是留下陪伴著老房子。曾經當地的農村場景再現,勾起了濃濃鄉愁之情,所以也把它們收進了鏡頭裡。
雨後的野果樹愈發翠綠,青青的野果已經成熟,以後它們都會慢慢掉落樹下,大家感覺到非常可惜,是採摘還是放棄確實有點猶豫,最後理智戰勝了誘惑,大家拍完照就離開了,也許主人不久會想起他家的「野果樹」,收下這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我們依稀記得去年小王說過,這戶農民已經遷出大山幾年時間了,原本深山中10來戶人家已經很少留在這裡,儘管深山之中小氣候很適合種植蔬菜,畢竟生活環境很不好,所以當地農民還是響應政府的幫助走出了大山,曾經的山中民居房舍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山區農家駐地分散,傳統建築幾乎看不到和山下民居一樣的封閉院牆,溫和的氣候植被繁茂,無人居住的院子裡很快就被草木佔領,院子西側的2棵老杏樹紮根在這裡,守著自己的地盤,汲取大山的營養,想必春天花開時節非常美麗,野杏成熟也許會是另一種味道。
我們不知小王今年在哪裡創業,也許這勤勞的農村小夥還在山坳裡繼續種植著西紅柿。翻越山嶺溝壑,我們回味著野果的味道,繼續往前拍攝中條山的風光,記錄著大山裡的一切,以及即將消失的山裡農家。各位,你見過這樣的野果子嗎?它究竟是個啥品種啊?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