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好,感謝您的賞光點擊,這裡是歷史記譯中心,一個志在「記古今歷史,譯中外名篇」的號。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
「出人頭地」是我們的一個成語,經常會被錯誤地寫成「出人投地」的它,主要用來誇獎那些才能出眾的人,誇他們的能力,比一般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當然了,記譯君也覺得,它也意味著那些有能力的人,最終一定能夠取得與自己的才能相匹配的歷史地位。
(「出人頭地」的正確寫法,是頭顱的頭,不是投靠的投)
那麼問題來了,「出人頭地」為啥要寫作「出人頭地」呢,最開始的時候,記譯君認為是這樣的:「難道才能高的人,身材也特別高大,比一般人至少高那麼一個頭,所以別人就以出人頭地來誇他。」
當然了,事實證明,當時的記譯君真是太年輕了,讀書太少了。後來才知道,這個成語的背後,有一段比較有意思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二的蘇東坡和歐陽修。
(蘇軾與歐陽修的畫像拼圖,其中左為蘇軾畫像,右為歐陽修畫像)
據了解,當年,為了參加北宋版的高考——科舉考試,年輕的蘇軾和他爸爸蘇洵,以及弟弟蘇轍一同去北宋的都城汴梁(今開封)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已經文名大盛的歐陽修,在閱卷時,他是非常滿意蘇軾的卷子呀,滿意到何種程度呢,滿意到以為這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另一個唐宋八大家)的卷子。
(曾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尷尬的是,他是八個裡面最沒存在感的)
嗯,我們暫且不說這個老歐陽哪來的自信,只說最後的結果哈,最後,為了避嫌,本來應是第一的蘇軾,硬是被歐陽修給「徇私地打壓」成了第二名。第二名就第二名吧,人家豁達的蘇軾不僅不在乎,還非常高興。為了答謝考官老師,蘇軾立馬給歐陽修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可勁地說「謝謝您吶,把我這個本該第一名的文章判成第二名,呵呵!」(以上內容純屬記譯君胡扯,請勿當真)
(蘇東坡真跡。從現存文獻來看,蘇軾給人寫信,特別喜歡以「呵呵」結尾)
得知事情的真相後,記譯君不知道歐陽修是不是特別尷尬,因為這個歷史沒有記載。不過有的事情還是可以考據的,那就是收到蘇軾的感謝信後,歐陽修驚訝於蘇軾的大才,趕緊給自己的老朋友,有宋詩「開山祖師」之稱的梅堯臣寫了一封信。因為梅堯臣字聖俞,所以這封流傳下來的書信就叫做《與梅聖俞書》。
(連環畫《梅堯臣》中的梅堯臣畫像)
在這封信裡,「好心辦了壞事」的老歐陽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啥意思呢,結合前後的歷史後,記譯君想這麼翻譯:「老梅(妹)呀,哥跟你講哈,俺高考閱卷時好心辦了壞事,把狀元打壓成了榜眼。但蘇軾這個小夥子好啊,不僅沒有怪罪俺,還給俺寫了感謝信。讀完他寫的文章啊,俺才發現,我居然已經震驚地流了一身的汗!這感覺,真是太痛快了!真是太痛快了!!真是太痛快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覺得,在我之後,這大宋文壇盟主的位置,非蘇軾蘇子瞻莫屬了!現在呀,我就應該讓讓路,讓這個年輕人到我前面來,放他出一頭地,讓他出人頭地,為以後接替我在文壇的地位做準備了!」
(歐陽修與蘇東坡關於成語出人頭地的拼接圖畫:歐陽修說我當避你一頭地,結果拼接圖畫裡面的蘇軾卻比老歐陽高了好幾個頭)
後來,歐陽修的這句「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就演變成了成語「出人頭地」了!
讀者朋友們,你怎麼看待出人頭地背後的這段歷史故事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哦!本文系歷史記譯中心原創,如果覺得記譯君的內容還行,能不能點擊加個關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