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清華、北大,都是我國的頂尖學府,從這兩個院校出來的學生,仿佛自帶「光環」,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他們要麼是到知名企業中從事不錯的職業,或者是繼續深造,獲得更大的學習成就。
但是總有一些人存在某些「奇思妙想」,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那個不走尋常路的北大碩士畢業生回家賣米粉的張天一。
北大碩士畢業生不走尋常路,回家賣米粉
1990年出生的張天一,從小就比較聰明,學習成績好,思維也很靈活,還總是喜歡做出一些打破常規的事情。不過他的這些「獨特」總是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他在高考時突發奇想用「文言文」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語文作文,卻沒有打動閱卷老師的心,導致他沒有考上張天一夢想中的大學:北京大學,而是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了。
在大四畢業,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進了北大研究生法學院,24歲畢業卻又不走尋常路的搭上所有的積蓄,回到家鄉湖南學做牛肉米粉,然後回北京創業賣米粉。
放著好好的事業前途不要賣米粉,張天一的這一行為,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門認為,他有如此高的學歷,卻在做著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純粹就是資源浪費。不過張天一併沒有因此受影響,他覺得職業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分工不同罷了。
那麼6年過去,這個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的小夥,怎麼樣了?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張天一的創業之路並不好走,雖然在食物品質以及口味都有保障,但是油辣的常德米粉在北京並不是很受歡迎,生意一直沒有起色。鬱悶的張天一還寫下了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會賣米粉》的文章,苦述自己的創業之路。
不過正是因為這篇文章,打開了張天一的市場,「北大、碩士、賣米粉」這幾個單詞湊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張天一的故事被國內百家媒體紛紛報導,很多人因為好奇來到店裡,就這樣張天一的米粉店開始打開市場盈利。
北大的原校長還曾經到店裡參觀,鼓勵張天一創業,幾年的時間內,因為網際網路打造的影響力開辦了20多家分店。現在的張天一也成為了餐飲業的一匹黑馬,成為了全國連鎖品牌。
分析:
誰說從北大畢業就不能從事賣米粉工作呢?很多人認為高學歷在去賣米粉就是浪費資源!其實,工作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不應該從固有思維出發,工作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可能就會有人說,既然如此一開始就賣米粉不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看看張天一取得的成就,我們可以知道他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直都有非常清晰的規劃。事實上,這幾年一直會有高學歷人士,在畢業以後送外賣、幹快遞、回家種田。看著就有很大的落差感,但是他們卻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生活中,家長們不應該以學歷高低來衡論職業的高低。董卿曾說:「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延邊大學博士生譚超幹快遞8年,就曾經用自己學過的知識,研發一套編碼系統,在這八年時間送出80萬件快遞,是普通快遞員的好幾倍,這就是教育的用處。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