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秀雅的傳統繪畫與造型藝術功力,獨具一格的國畫原創作品

2020-12-10 騰訊網

——祝賀北京張論美術館開業

本次展出時間為一年,共展出張論先生近年來的原創作品100餘幅,很多作品都是首次與觀眾見面。作品展出後備受美術界同行和喜愛張論作品朋友的廣泛關注;本次展出的作品展現了北京畫家張論先生實力雄厚的畫技和精湛的藝術風格。張論主攻山水、人物、花鳥畫作等,在山水畫作和人物畫作中,經過多年的創新技法和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筆墨繪畫語言和構圖風格;通過展出,也讓人們感受到畫家張論先生釋放的中國水墨畫透徹的格調和豐富的情趣,另一方面刻畫了畫家張論內心真正逍遙快樂的藝術境界,更難得的是張論美術館讓人們欣賞到張論先生用傳統筆墨的形式來表現人物山水,其作品有一種古典雅趣和筆墨之美。

張論,中國當代人物、山水畫實力派畫家。1959年生於北京, 祖籍是山西陽泉,現任京華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張論自幼喜愛畫畫。他七歲開始跟中國著名畫家高士尊教授學畫至今,在中央美院受到正規、系統、嚴格的訓練,為今天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人物畫曾得到恩師史國良先生親自點撥並形成了和老師不同的風格。山水畫臨摹了範寬、李成、石濤、龔賢等大家的作品。在賈又福、崔曉東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寫生,對中國山水畫氣、韻、景、思、筆、墨的理解,形成了自家的筆墨語言,點子的運用尤為出色。

張論遍歷過許多名山大川,進行了大量寫生,其山水畫作品以表現山川、林木、白雲、瀑布等為主要題材。注重用筆用墨,講究運用不同的筆墨表現不同的山水,擅長破墨線條的變化運用。作品線條流暢,剛柔並濟,渾厚蒼茫,奇險壯麗。張論山水畫作品用筆大刀闊斧、一氣呵成,富有氣勢和藝術感染力。張論的山水畫畫面的形象立體感強,色彩基調統一,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顯示出清麗雅逸與細潤恢宏的獨特神韻。張論的山水畫作品構圖飽滿,筆墨穩健,清爽利落,點筆皴擦,無墨求染。基於這些張論山水畫作品展示出了自己作品特有的個性化語言。

張論在畫人物中非常注重速寫。他強調速寫注重造型的同時,在畫速寫的線條運用上一開始就想到了筆墨效果,他在主觀上把手中的炭筆當作毛筆用,速寫的作品畫線條呈現出的水墨寫意人物畫效果。這也是畫家張論速寫人物畫和寫意人物畫融合的一大特色。張論的人物畫作品表現出的最大優勢是運筆自如和得心應手,全靠他對人物形象的熟悉和體會,使得其作品中的筆墨語言將人物畫的表情及質感表達得極為準確和完善。

張論的人物畫清新典雅,瀟灑飄逸,栩栩如生,在藝術上張揚著鮮明的個性。張論人物畫最突出的表現是原創鍾馗系列作品中,張論筆下的鐘馗身著紅長衫、橫眉圓眼、黑胡橫飛、手中持劍,看著極其兇狠,把鍾馗形象刻畫的生動有趣,獨具特色。張論的人物畫創作堅持寫生,他主要是將人物放在創作的主要目的上,堅持師法造化。張論原創鍾馗系列作品以近景為主,面部表情生動,神韻十足,他的用筆沉穩。人物畫作品以生動傳神的形象和沉穩老辣的線條相結合,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張論傳承了徐悲鴻、蔣兆和等老一輩藝術家的寫實水墨人物畫技法和理論理論,堅持從傳統的水墨人物畫研究出發,認為白描是是水墨人物頭像畫作的造型基礎。實際上水墨畫是在白描造型的基礎上,發展了筆墨的複雜變化,而筆墨的變化,也是服從於形象變化的需要,絕不是孤立地去玩弄筆墨。雖然與白描單純用線去概括形體有所區別,但它仍是從線描造型基礎上發揮了線的各種技法,結合筆墨的運用,豐富了線條所不足以表現的形體,充實了具體形象的精神特徵。張論在人物水墨頭像和畫馬上也是頗有成就的。

張論水墨頭像需要研究造型的規律,具體行筆主要是勾勒線條概括形象,而概括形象的線條要從具體的形象結構出發。用墨打底要從抓關鍵入手,所謂關鍵即指性格特徵的關鍵、組織結構的關鍵與明暗的關鍵。畫笑容時,要注意五官之間表情的相互聯繫。落墨時雖從局部開始,但心中要有整體觀念,如只畫局部不看整體,表情就會不自然。落墨可從眼眉開始。眼睛人物傳神的重要部分,不論是寫生或創作,都應集中精力將眼睛刻劃好。人的眼神變化,複雜而微妙。

畫家張論畫的駿馬氣勢非凡、動感十足、形神兼備、骨肉兼得、結構精準。繪畫中搶先運用從胸中湧動的筆墨的情緒、情感,促使每一筆的趨勢,每一塊墨的流動,都像奔騰的江河,一浪追一浪地擊發出筆墨的勇敢和力量。他的作品渴望創造大美、壯美和雄渾之美的藝術,讓馬幻化成大氣磅礴,勢不可擋,有聲有色的藝術形象。作品不追求在人們視覺信息裡從看到第一眼的形象就是寫實的馬,但也不離開馬的形象,從而升華成藝術的象徵。

相關焦點

  • 邱永聚藝術繪畫作品欣賞
    當代的藝術家,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在古人和今人之間要創造出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不但要有勇氣,更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一條正確實現自己藝術思想的道路。既不失人物形象結構的準確性,也不失傳統筆墨的精神表達。抒寫出自己心中的物象,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 古代文人畫藝術的傑出代表——吳琴木先生山水畫國畫作品
    吳琴木生在震澤的清貧之家,自小喜愛繪畫文學,及長,任本地小學教師,餘暇自修書畫。約1914年,他的才能被鄰鄉的一位著名人物——南潯龐元濟發現,從此改變命運,走上了一條不歸的藝術之路。其作品,表現出對古代文人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結構嚴謹,筆墨精純而多變,風格溫潤秀雅。其總的藝術傾向,與同時代的吳湖帆、張大千、張石園等相仿佛,繪畫能力亦在伯仲之間。
  • 樸喆老師手繪國畫 齊派藝術獨特繪畫風格
    家居裝飾的過程中,用一些高雅有內涵的字畫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國畫不僅僅能美化你的家居生活,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舒適,寧靜的環境。字畫營造出優雅的環境,能夠讓你有足夠的空間修身養性。樸喆老師作為當代實力派花鳥畫名家,同時還是齊白石大師的後人,在齊派藝術領域中,樸喆老師也是有著自己的繪畫技巧和風格的。經過長期的鑽研,樸喆老師對齊派藝術有著很深的領悟,觀看她的畫作是有齊派風格的魅力的。
  • 畫家石開作品欣賞 花鳥秀雅美景別致更藝術
    石開對於中國文化有獨特的見解,繪畫者最終要走向的是哲學,沒有真正意義是上的哲學引領,繪畫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石開老師的作品表達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景,但他卻用個性化的語言追隨古老永恆的生活主題。石開最新四尺牡丹圖《春和景明萬物新》(來源 易從網)對於是石開老師的代表作品——牡丹圖,石開畫起來也是非常精通,無論是牡丹花的質感,亦或是它的姿態的靈動感,都在他精湛的筆下有著完整的體現,顯得更有墨韻、有文化藝術氣息了。作為投資字畫,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 陳秋草:一位有著深厚的西畫功底,又在傳統繪畫中浸染的藝術大師
    曾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字幕裝飾畫,後任上海大理石廠造型設計師。早年兼事中、西繪畫,後擅長中國畫。作品有中國畫《滿目青山夕照明》;《籠中鳥》藏於上海博物館;《樂園在望》藏於人民大會堂。有多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及各地博物館收藏。
  • 「藝術中國」——童志江繪畫作品鑑賞
    對於中國畫,其用功尤勤,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致力於營造構圖獨特、筆墨酣暢之藝術意境。童志江從藝事跡和作品先後被《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中國書畫報》、《四川青年報》等諸家新聞媒體刊載,並被美國、英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相關機構及國際友人收藏。
  • 國畫也能走卡通style?他把孩子的畫融進自己的藝術裡……
    初見黃華的彩墨畫,尤其是他的卡通國畫,會給人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機器人、去旅行的蝸牛、拉小提琴的獅子……你能感受到畫面裡充滿著孩童的稚氣,也能體會到線條和色彩中蘊藏著豐富技巧和藝術理念。這位從教小學美術20多年的老師,將他對於繪畫的探索,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教學中。
  • 心會神融·逸情秀骨——侯濤龍繪畫藝術賞析
    作品多次發表《齊魯晚報》《大慶日報》《都市生活報》《河南經濟新聞周刊》《中國外交部-世界知識畫報》《人民日報新聞戰線》《人民文藝家》《中國文聯藝術名家》《國畫經典》雜誌等。2002年作品《火鍋與葡萄》參加陝西省美協舉辦「新世紀杯」獲特金獎。2013年8月作品《英風千秋》入選第六屆全國當代著名花鳥展。
  • 2020全國青少年造型藝術作品大賽正式啟動
    由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學會主辦、北京賽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青少年造型藝術作品大賽"近日正式啟動。今年大賽主題為"敬重生命,熱愛自然",倡導參賽作品以反映新時代民族精神和民族心聲的人、事、物為創作主體,鼓勵創作中蘊含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造型藝術元素。
  • 「津門網」黃明珠工筆畫秀外慧中,恬淡秀雅
    她的作品《驚夢》更是一幅優秀的工筆花鳥畫作品,畫面同時具備了典雅的中國畫人文精神以及現代藝術的構成感; 畫境則如其題目『驚夢』,在一片秋色的荷塘上,掠過的鳥兒所驚醒的是怎樣的一個夢呢?是感悟人生,或是依念過去的時光?這是對傳統花鳥畫『惜春』主題很好的當代闡述。
  • 淺談國畫荷花的寓意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
  • 傳統國畫的觀察、表現、造型、用筆、著墨的具體方法
    湯立先生作品 《浮來山上一棵藤》國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 湯立先生作品 《芋葉雙魚》國畫觀察方法,即「十觀法」。1.以大觀小法。
  • 她是一名紋身師,把國畫藝術融入紋身之中,讓紋身也成為藝術
    然而,在很多人眼裡紋身依然是一種庸俗的新興事物,不過,有個年輕的女紋身師陳潔卻別出心裁,她居然把國畫藝術融入紋身之中,從而一下子就讓紋身也成為了一種藝術。那麼,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當初,如果不是她別出心裁,把國畫藝術融入紋身之中,那麼人們恐怕至今也無法接受紋身。
  • 國畫藝術之文人畫鑑賞
    國畫,也被稱為「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中國的國粹之一。國畫的繪畫工具有毛筆、墨、顏料、宣紙等;題材廣泛,有山水、人物、花鳥等;技法包括工筆、寫意等。國畫在我國古代沒有固定的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近代以來為區分於西洋畫,而稱之為中國畫,故簡稱「國畫」。
  • 本市熱點:著名畫家苗冬青繪畫作品掛曆新年前與大家見面
    著名畫家苗冬青繪畫作品掛曆新年前與大家見面本市熱點訊:苗冬青,畫家。祖籍安徽六安,1953年生於北京。自幼喜愛繪畫,年少時曾系統學習過素描、水彩和工筆國畫等,在習畫過程中得到過諸多名家指教。他曾臨案觀摩劉奎齡先生作畫並得其教誨。
  • 知名畫家李涵從北京攜50餘幅國畫作品到瓊展覽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4日電(記者張茜翼)為了紀念和祝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旅瓊藝術家李涵從北京攜帶50餘幅涉及花鳥走獸、人物山水等國畫作品14日在海口國新書苑舉辦展覽。觀李涵作品,用筆蒼勁、渾厚,生意盎然、饒有情趣。  李涵被書畫及評論界視為當代寫意花鳥畫壇的領軍人物。
  • 國畫六法,中國古代品評繪畫的基本原則
    中國畫,和中國書法一樣,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是全中國人應該了解的藝術。對於要欣賞中國畫,那麼掌握了解中國古代品評繪畫的基本原則—「國畫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法」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來的。謝赫擅長肖像畫和仕女畫,據載他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默寫功夫。
  • 8旬老奶奶教孫女學國畫,繪畫作品有意境,專家卻笑稱是江湖作品
    國畫作品需要認真分類,這一個話題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如今的國畫市場之中出現了太多分歧,最不被大家認可的就是:一個繪畫圈子裡的人絕對融不下另一個繪畫圈子裡的人,甚至有一些文人相輕的看法。下面我們所要討論的一個話題,正是一個關於繪畫國畫創作的主題。一位8旬老奶奶教自己的孫女玩國畫,而且認真學習的孫女也是非常可愛。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了奶奶和孫女一起完成的作品之後,發現作品非常有意境感,但這樣子的繪畫作品(這麼好的民間藝術繪畫)卻被專家笑稱是江湖作品。
  • 「2020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何劍明作品欣賞
    劍明先生是一個繪畫素養全面的青年畫家。作品創作涵蓋了油畫、國畫、水彩、雕塑等,尤以國畫創作為主,最先作工筆人物,花鳥,後主要作寫意山水和花鳥,其山水畫創作多次獲全國大獎並被多家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已形成個人的創作風格,儘管在國畫的傳統筆墨裡摸爬了二十多年,可劍明先生不滿足現有的成就,一直在尋求國畫的創新和突破,以求形成自己的獨具一格的能跟上時代的繪畫表現形式。
  • 梵谷國畫作品丨傳統繪畫語言的現代描述
    然後有自家面貌後也容易畫地為牢,作繭自縛,簡單重複,將藝術失陷於匠工之境。究其根本,國畫之根本在於打基礎,打基礎的時間越長久,越紮實,起身才能走得遙遠走得久長。求脫太早,不如守藍。海納百川始能成其汪洋恣肆,吸納傳統然後消化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滋養自己才能閃轉騰挪、冶鑄自家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