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中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畫家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元以後(文人畫家的介入),中國畫的抒情意味越來越濃。中國畫的筆墨的含義,已不是簡單的技法問題,而是中國畫的代名詞。在中國畫的筆墨觀中,滲透了中國畫的精神。
國畫觀察方法,即「十觀法」。1.以大觀小法。所謂以大觀小,比如我們現在離所畫對象很近,可以想像,站在很高的空中,來看原來的地方,可以把周圍的環境一覽無餘,其中有我們。2.以小觀大法。它與以大觀小法相反。3.遠觀近取法。在很遠的地方看一片風景,但對風景的某個局部畫得很清楚。因這是重點,大的布局定完之後,再把細節按近觀所得描繪出來。4.近觀遠取。在近處看,畫出來的是遠觀的大場面。5.仰觀俯察。對於要描繪的對象並不是在一個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視,可以面面觀。6.由表及裡。觀察一個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過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和內在東西。7.以動觀靜。要描繪一件事物,對方靜止,要在其周圍觀察,四處觀看。8.以靜觀動。看黃河長江、奔騰萬裡,人坐在岸邊,看其流速、流逝,看其早晨、黃昏,自然界無窮的變化。9.目識心記。畫一個人或物,並不是對著人或物畫,而是反覆觀察已經記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10.以情動物。在觀察、描繪一個人物時,不能僅像照相,而是要對這個人有許多思考,對這個人要理解。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賦予對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國畫表現方法,可分為五大技法:1.勾勒法。用線條、用單線勾勒出一個物象的方法,如白描等。2.勾皴法。如山水畫一邊勾一邊皴,勾的是輪廓,皴擦的是裡面的結構。3.潑墨法。大筆揮灑,像潑墨、潑水一樣。4.破墨法。已經畫出的潑墨,當它還未乾時,再用水代墨繼續加,加的時候,它要滲化,這叫破墨法。5.積墨法。待這些畫面徹底幹透了以後,還不夠,再加墨,叫積墨法。
國畫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寫實。對實體寫生,畫人物或風景儘可能畫得逼近對象真實。第二步:取捨。自然物象是豐富多彩的,但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構思取捨、根據對主題的理解,突出重點,儘量概括。比如一棵樹,有一百多個樹枝,但畫面上可能只畫十來個樹枝,只要畫出它一個豐富的感覺就可以了。把背景去掉,突出這棵樹,通過取捨完成。第三步:變形。作者目識心記,寫生多了就記住所要畫的內容。在繪畫時,對著物象畫出的不是物而是一種對物的感覺,是想像製造出來的,畫的是概念,是作者對物象的理解,可能畫得與自然結構不同,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個人特色,所以叫變形。第四步:忘形。不知道自然是什麼樣子,作者對自然形象的把握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作者已經忘記它原來的結構是什麼比例,作者隨心所欲而不愈矩,而該造型是長期創作的必然結果,所以叫忘形。
國畫用筆方法。用筆四種境界:1.執著。比如寫字的人開始對字的結構不熟悉,描紅,很認真,一絲不苟,很執著。2.從容。天天描紅,接下來的時候不照著寫就很從容,甚至背過了,就更從容了,很輕鬆地把字寫下來,這要經過很長時間習慣成自然。3.放縱。達到完全心裡有數,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手底,隨心所欲,一任放縱。4.忘情。物我兩忘。經過終生的錘鍊,自然和自我融為一體,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心身一致,達於化境。所畫作品往往偶然而不可預見,超過作者的想像、感覺和經驗,每當作畫時才思奔湧,筆墨若神,不知道是非,連自己都無法想像,即為忘情。
國畫著墨方法,即用墨四境:1.淡墨明麗。如月光明麗,輕若蟬翼。2.中墨蒼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混沌狀態,蒼蒼茫茫。3.重墨渾厚。像月光照在山上的背光很重、很渾厚。4.焦墨沉絕。把墨研得最重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濃墨還重,濃如焦漆,很少有人用,這種墨一般不要透明,定要死黑,所以叫焦墨沉絕一沉到頂。
湯立 號借閒堂主、鬧紅畫館主人。1947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國家一級美術師,人民書畫院院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湯立中國畫工作室導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創作院湯立花鳥畫工作室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