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畫的觀察、表現、造型、用筆、著墨的具體方法

2020-12-21 趙炳國
湯立先生作品 《浮來山上一棵藤》

國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中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畫家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元以後(文人畫家的介入),中國畫的抒情意味越來越濃。中國畫的筆墨的含義,已不是簡單的技法問題,而是中國畫的代名詞。在中國畫的筆墨觀中,滲透了中國畫的精神。

湯立先生作品 《芋葉雙魚》

國畫觀察方法,即「十觀法」。1.以大觀小法。所謂以大觀小,比如我們現在離所畫對象很近,可以想像,站在很高的空中,來看原來的地方,可以把周圍的環境一覽無餘,其中有我們。2.以小觀大法。它與以大觀小法相反。3.遠觀近取法。在很遠的地方看一片風景,但對風景的某個局部畫得很清楚。因這是重點,大的布局定完之後,再把細節按近觀所得描繪出來。4.近觀遠取。在近處看,畫出來的是遠觀的大場面。5.仰觀俯察。對於要描繪的對象並不是在一個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視,可以面面觀。6.由表及裡。觀察一個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過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和內在東西。7.以動觀靜。要描繪一件事物,對方靜止,要在其周圍觀察,四處觀看。8.以靜觀動。看黃河長江、奔騰萬裡,人坐在岸邊,看其流速、流逝,看其早晨、黃昏,自然界無窮的變化。9.目識心記。畫一個人或物,並不是對著人或物畫,而是反覆觀察已經記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10.以情動物。在觀察、描繪一個人物時,不能僅像照相,而是要對這個人有許多思考,對這個人要理解。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賦予對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湯立先生作品 《信筆塗抹神性中》

國畫表現方法,可分為五大技法:1.勾勒法。用線條、用單線勾勒出一個物象的方法,如白描等。2.勾皴法。如山水畫一邊勾一邊皴,勾的是輪廓,皴擦的是裡面的結構。3.潑墨法。大筆揮灑,像潑墨、潑水一樣。4.破墨法。已經畫出的潑墨,當它還未乾時,再用水代墨繼續加,加的時候,它要滲化,這叫破墨法。5.積墨法。待這些畫面徹底幹透了以後,還不夠,再加墨,叫積墨法。

湯立先生作品 《蕉鷺圖》

國畫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寫實。對實體寫生,畫人物或風景儘可能畫得逼近對象真實。第二步:取捨。自然物象是豐富多彩的,但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構思取捨、根據對主題的理解,突出重點,儘量概括。比如一棵樹,有一百多個樹枝,但畫面上可能只畫十來個樹枝,只要畫出它一個豐富的感覺就可以了。把背景去掉,突出這棵樹,通過取捨完成。第三步:變形。作者目識心記,寫生多了就記住所要畫的內容。在繪畫時,對著物象畫出的不是物而是一種對物的感覺,是想像製造出來的,畫的是概念,是作者對物象的理解,可能畫得與自然結構不同,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個人特色,所以叫變形。第四步:忘形。不知道自然是什麼樣子,作者對自然形象的把握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作者已經忘記它原來的結構是什麼比例,作者隨心所欲而不愈矩,而該造型是長期創作的必然結果,所以叫忘形。

湯立先生作品 《無將勁節染秋霜》

國畫用筆方法。用筆四種境界:1.執著。比如寫字的人開始對字的結構不熟悉,描紅,很認真,一絲不苟,很執著。2.從容。天天描紅,接下來的時候不照著寫就很從容,甚至背過了,就更從容了,很輕鬆地把字寫下來,這要經過很長時間習慣成自然。3.放縱。達到完全心裡有數,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手底,隨心所欲,一任放縱。4.忘情。物我兩忘。經過終生的錘鍊,自然和自我融為一體,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心身一致,達於化境。所畫作品往往偶然而不可預見,超過作者的想像、感覺和經驗,每當作畫時才思奔湧,筆墨若神,不知道是非,連自己都無法想像,即為忘情。

湯立先生作品 《楚雨湘煙》

國畫著墨方法,即用墨四境:1.淡墨明麗。如月光明麗,輕若蟬翼。2.中墨蒼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混沌狀態,蒼蒼茫茫。3.重墨渾厚。像月光照在山上的背光很重、很渾厚。4.焦墨沉絕。把墨研得最重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濃墨還重,濃如焦漆,很少有人用,這種墨一般不要透明,定要死黑,所以叫焦墨沉絕一沉到頂。

《人民書畫院》院長湯立先生

湯立 號借閒堂主、鬧紅畫館主人。1947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國家一級美術師,人民書畫院院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湯立中國畫工作室導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創作院湯立花鳥畫工作室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於北京

相關焦點

  • 山清峽客分享國畫用墨心得,層次表現,渲染,過渡,筆上調墨方法
    墨分五色:濃、淡、幹、溼、焦。從筆上水分又分潤、枯、澀、在中國畫裡,「墨」並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在一幅水墨畫裡,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生墨色的變化,利用加水錶現物象。其中「幹」與「溼」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焦」,在色度上深於「濃」;「白」,指紙上的空白,國畫就是黑白對比。所以作畫中有些地方需要重複用墨來表現層次。墨色用途:幹墨常用在山石的皴擦,產生蒼勁。加水變溼墨,與水調勻運用,多用於渲染,筆上調墨用處很多。
  • 國畫必備的工具、具體使用方法(收藏必備)
    古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畫科: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技法形式: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勾勒、設色、水墨等。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捲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 「筆與墨化,墨與色化」
    調配顏色,一是在筆上調,一是在紙上調。要做到「筆與墨化,墨與色化」,首先要在筆上將顏色調潤,水量要適度,顏色的量也要恰到好處,用筆蘸色的部位,也要適於表現所畫的物象。調色是否得法,直接影響到著色的效果,不可忽視這一環節。主要調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個:
  • 【國畫周刊】何海霞丨談中國畫的傳統與寫生
    因為什麼呢,首先他啟蒙的著眼點不太明確,我們說學畫畫不是消遣,是一個很科學的問題,同時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我們現在先不談繪畫的社會功能和作用,我們就說要學習繪畫必須懂科學。以我個人來說,有人說學國畫你必須先得臨摹,你不臨摹畫,你不臨摹傳統你怎麼能夠入手學國畫呢。
  • 國畫創作中用筆用墨用色技法詳解,中國畫技法之寫意畫魚步驟圖解
    3 畫中點線面,全在指頭、腕、臂如何操縱筆桿與筆毫而產生。運筆時,用力的輕重、起伏、提頓,行筆的快慢、停始、扭轉等方式,會形成多種變化的點線面。4 描線多使用筆的中鋒,點面則用側鋒,使用側鋒注意控制筆管的傾斜角度,和力量的輕重。可以撇、刷、寫、點的運筆方式揮毫,也可以滾筆、逆筆等自由方式運用。作畫以點線面表現時,應先歸納簡化,並加強特徵,略其枝節,才便於用筆。
  • 國畫荷花的畫法
    花的顏色有白、粉紅、大紅之分,無論什麼顏色,用提鬥筆直接從瓣尖向花心集中的方向一瓣一瓣的畫,花瓣之間的筆鋒銜接不可太實,反面色深,正面色淡。因透視關係,較平仰的花瓣扁而短,側面的花瓣瘦而長。用色要乾淨、亮麗,才能表現荷花的嬌豔風韻姿態。
  • 學國畫要注意什麼
    初學國畫的需要好的工具,笫一工筆畫的工具和寫意畫的工具材料是有區別的,比如工筆畫,要選勾線筆,要求有筆鋒,有彈性,比較細。而暈染用的筆,要軟要粗,吸水強等。另外畫寫意畫毛筆需要更多 一些,例毛筆的 大小 ,軟硬,粗細等。
  • 國畫入門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
  • 國畫-雞的繪畫技法
    在傳統中國國畫中,雞是喜聞樂見的優質題材。那麼,雞的繪畫技法有哪些呢?通過以下7步,我們就可以快速掌握雞的繪畫技法。
  • 國畫葡萄的畫法
    因此,以葡萄為題材的國畫作品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2.工具筆:畫寫意葡萄常用的毛筆是大白雲兼毫筆。這種筆既有彈性又可含較多的水分,便於表現。大蘭竹為狼毫筆,吸水量少,筆毫較硬,適於畫枝幹用。羊毫提筆含水量大,可以用來畫葡萄葉子。墨:墨分油煙、松煙兩種,畫葡萄用油煙墨。
  • 國畫技法 | 牛的畫法
    ,突兀於外形的骨點、肌肉的體塊,是造型與用筆的重要依據。角面凹凸紋按弧狀排列,注意疏密長短,用筆要松。趁溼用濃墨幹筆調整各部位結構,力求整體。(如:圖3)國畫牛的畫法(圖3四、 中國國畫中牛軀體的繪畫技法1.牛的軀幹畫法調中墨筆尖調濃墨,先畫肩、胸腹,再蘸水略調濃墨,畫尾、臀,另起筆從腰至骨盆畫至後腿前側,用剩餘墨補臀部另一側和腹背部
  • 國畫荷葉正葉、側葉、枯葉等形態的畫法
    葉子可用潑墨、破墨的方法來表現,筆觸有大小、長短的變化,墨色形成淡破濃,濃破淡,用筆要注意虛實,要有些飛白,不可填死。注意葉子的結構關係,用墨要分出濃淡、枯潤,要見筆見墨,才能畫好葉子的虛實層次。正葉畫法
  • 美術研究|寫生是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
    「必須始終敏銳地注意形在空間的透視變化,因而一分鐘也不要失去深度感」的那樣觀察方法,並且為了深入刻畫,用鉛筆細線在畫面上無限制地追求明暗層次的造型訓練,無疑也成為中國畫專業的基礎課程。契氏素描造型體系的推廣,雖然提高了中國人物畫的造型能力,但也帶來諸多弊端。
  • 【國畫私塾】水墨人物畫造型手段的變化
    在當代一些繪畫人物的作品中看出,線的發展勢頭不如從前那樣強勁了,常表現為線與墨結合,有時甚至在畫面中追尋不到線的蹤跡,與傳統繪畫中「線」
  • 「筆」與「墨」的關係
    所謂有筆無墨、有墨無筆,不能從有無的本義來理解。它是指繪畫中用筆、用墨的技法功力夠與不夠、好與不好。由此可見,筆墨在中國畫藝術表現上所起的作用。有時只以水墨作深淡暈染,幾乎找不到下筆蹤跡,他強調筆與墨所表現的氣韻。這些是米家山水的特點。再如元王蒙《青卞隱居圖》,作者以捲曲的解索皴筆,擴展了董、巨體態,這一畫法形成一種特殊面目,其特點是,用筆平淡皴擦較多,有時用粗壯的焦墨幹筆擦或點,起到一種奇特的變換效果。再如元倪林《贈周伯昂溪山圖》,作者善用側鋒幹筆皴擦,也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技巧。他在理論上提倡抒寫「胸中逸氣」,「繪畫不求形似」。
  • 國畫虎的基本繪畫技法
    中國國畫之虎的繪畫技法 (圖6)2.臥虎畫法(先勾後染法)步驟一:先用兼毫筆蘸墨畫出頭部,注意眼睛的傳神,五官的比例及變化。步驟二:再勾出前後肢及全身、尾巴的斑紋,斑紋有粗細、濃淡之分,運筆應大膽,勾勒時中、側鋒並用。步驟三:待墨接近幹時,再按結構用筆著色(調色可用赭石加花青,也可赭石加花青加藤黃少調一點墨)。
  • 【國畫人物】工筆人物的畫法
    方法不同,但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寫生或臨摹掌握造型能力和表現技巧。中國畫在造型上講究「意象」,並不追求對象的真實性,在形式語言上具有較強的程式性,「意象」的造型和「程式」的語言是可以通過臨摹學習其規律的,所以學習中國畫從臨摹入手是一個好的方法。
  • 國畫入門教程——梅花的畫法,簡單實用!
    畫梅花多用勾勒法、沒骨法。勾勒法:是指花朵以線條為主的勾勒方法,又稱圈花法。以淡墨勾花瓣,以中鋒用筆,筆順由左到右、由中間向兩邊,線條如鐵絲,要有彈力,類同書法用筆。花蕊可用重墨勾,也可用赭石加墨勾。花心可用淡黃或橘黃染,花託用重墨勾。
  • 傳統國畫山水畫中的茅草屋畫法步驟講解
    傳統國畫山水畫中經常會畫到茅草屋,但很多初學國畫的朋友不知道茅草屋具體畫法步驟。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一下茅草屋的畫法步驟。畫茅草屋我們先畫房屋頂的框架結構線條,用筆以中峰為主。屋頂的結構線條畫好了,我們開始畫屋頂的茅草,用中峰勾勒,如果你覺用毛筆中峰勾勒,不是太好掌握,可以把毛筆的筆峰壓展開來畫,這樣畫茅草就會細膩一些也容易一些。畫茅草時在屋簷處位置筆畫大一些,我們可以從屋簷處起筆畫,也可以從屋頂處起筆畫到屋簷,這個畫法要看自己的感覺,自己感覺那個畫法好用就用哪個。
  • 嚴謹秀雅的傳統繪畫與造型藝術功力,獨具一格的國畫原創作品
    張論主攻山水、人物、花鳥畫作等,在山水畫作和人物畫作中,經過多年的創新技法和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筆墨繪畫語言和構圖風格;通過展出,也讓人們感受到畫家張論先生釋放的中國水墨畫透徹的格調和豐富的情趣,另一方面刻畫了畫家張論內心真正逍遙快樂的藝術境界,更難得的是張論美術館讓人們欣賞到張論先生用傳統筆墨的形式來表現人物山水,其作品有一種古典雅趣和筆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