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今日尋烏」關注,知尋烏身邊事!
服飾是遮身暖體的工具
更是最具「顏值」的文化
沉澱其中的是生活習俗、審美情趣
還有
文化心態
思想理念
千百年來,學界對客家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宣傳、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豐碩成果,而對於保留有千年漢文化特色的客家服飾——藍衫,卻研究、宣傳、傳承得相對較少。
藍衫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和載體,承載了客家人節儉、樸素、勤勞又包容的性格特質,表達了客家人的民情風俗。客家藍衫不僅是一種服飾的代稱, 更蘊涵客家精神。
藍衫之所以稱其為藍衫,是因為布料大都為藍色和黑色,其代表服飾「大襟衫」則是指衣服開襟的方式,早期傳統的客家服飾的開襟形式主要有 「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
所謂「大襟」是衣襟彎曲向右開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後順著肋邊與小襟重疊扣合,是早年漢族婦女服裝的主要開襟形式。
「對襟」就像古建築的大門,兩扇對開的形式,通常為一般男性的外衣或大褂的開襟樣式。
「琵琶襟」大多用於背心類的服裝或者冬裝,男、女、老、幼均有穿著。
女裝「大襟」
男裝「大襟」
客家男子大都是對襟衫、袍褂和大襠褲;女子都是大襟衫、大襠褲,這已經成為客家人的常服。這種常服,客家人居家休閒時穿它,赴親戚朋友家做客也穿它, 外出到公共場合也這樣穿著。客家地區一般有墟日,即如北方的趕集,五天一墟日,以農曆計,每逢一五、或二六等為墟日。一到墟日,所看到的人們都是形制樣式 相同的服飾。
男裝「對襟」
藍衫面料大多使用相當耐洗耐磨材質,藍色底象徵著客家人樸實勤儉刻苦的精神,斜襟滾邊的裝飾為藍衫添加許多風採。歷經百年,藍衫已轉變成象徵性的服飾,客家節慶或客家表演中都可看見客家人著藍衫。
一件藍衫的製作經由裁剪、拼接、縫紉等手工過程,傳統客家藍衫特殊之處在於袖口和領口的邊飾,會配以不同色彩的布料縫製,增添了一抹亮色。而藍衫的布料需要經過天然染制,染料取自土生土長的植物,多次浸染、晾曬之後布料耐洗耐磨,卻因此要消耗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而逐漸被工藝化的生產所取代。
在客家人的歷史中,藍衫一直是勤奮的象徵,尤其在客家人開荒墾地的歲月中,吸汗不怕髒的藍衫,正是客家人堅毅、勇敢、奮發、吃苦精神的最佳詮釋。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這些好友都關注了今日尋烏,那麼你呢?
小編工資與↓↓點ZAN掛鈎,一贊一毛錢,求打賞!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2016年尋烏原產地農產品,新店促銷、全國大部份地區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