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不得不看的人生簡介

2020-12-21 子牙兄說歷史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人生簡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出生

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21歲

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隨郭威徵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叛亂,屢立戰功。

24歲為滑州副指揮使(951年)

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

後周(951年—960年)

26歲開封府馬直軍使(953年)

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27歲趙匡胤執掌禁軍到殿前都虞候再到永州防禦使(954年)

殿前都虞候:官名,五代後周始置,掌殿前諸班軍紀整肅。宋朝殿前司沿置,為統兵官之一。殿前都虞候,官名。五代後周始置,掌殿前諸班軍紀整肅。宋朝殿前司沿置,為統兵官之一。

29歲為殿前都指揮使加封定國軍節度使(956年)

殿前都指揮使是中央直屬部隊(殿前司)職位

這一職位相當於首都衛戍部隊,直接受命于禁軍指揮,是作為守衛皇城的一支軍事力量。

這一官職設置在宋滅亡之後也就消失了。

30歲柴榮又拜他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揮使(957年)

柴榮南下揚州,趙匡胤乘勝在迎鑾江口、瓜步(今江蘇揚州南)連破南唐軍。此後,南唐被迫求和,割江北與後周,柴榮罷兵北歸。趙匡胤在此役中奮勇作戰,於五月移領忠武軍節度使。

32歲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959年)

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34歲陳橋兵變。正月四日,趙匡胤在開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時年三十四歲(960年)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 960年,陳橋兵變後,禪位於趙匡胤,宣告後周滅亡。北宋建立後,降封鄭王,賜予「丹書鐵券」。

36歲應天廣運仁聖文武皇帝(963年)

963年九月,群臣為趙匡胤上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皇帝」。

38歲攻滅後蜀(964年-965年)

43歲宋滅南漢(970年-971年)

46歲宋滅南唐(974年-975年)

離奇去世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11月14日),趙匡胤被發現在萬歲殿逝世,享年五十歲。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歷史名人評價

趙翼: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然正當興王之運,所至成功,固無事誅殺。

程頤: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於泰山。

相關焦點

  • 宋朝皇帝為什麼見佛像不拜?有人太會拍馬屁,與趙匡胤關係極大
    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經濟十分發達的年代,而這一切或許是因為歷代宋朝皇帝都不是好戰之人。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生,常常御駕親徵,然而他卻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避免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給了宋朝一個安穩的開始。
  • 在宋朝時「古代官帽」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趙匡胤說是這麼用的
    喜歡歷史和喜歡看古裝影片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有官品的人,頭上都戴著一頂官帽,上面兩邊分出了兩個叉。其實這種改變是在宋朝時,由開國皇帝趙匡胤所發明。發明的原因也是相當可笑,居然是為了防止,官員之間的交頭接耳。
  • 趙匡胤登基後,所立的「勒石三戒」,對宋朝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剛登基不久,就在太廟裡面刻下一塊石碑。要求後代繼位的皇帝,必須被一個不識字的太監帶著觀摩石碑。那麼石碑上面到底刻了什麼?在生命最後關頭,周世宗看到「點檢做天子」的木牌,內心雖存在疑慮,仍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尉,可以說十分信任。最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辜負了周世宗的厚愛。所以趙匡胤登基後,覺得心裡過不去,便立下這條規則。
  • 我國8大皇帝詩:劉邦曹丕李世民趙匡胤霸氣,朱元璋殺氣騰騰!
    作者簡介: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主要作品:《大風歌》、《鴻鵠歌》。主要成就:亡秦滅楚,建立漢朝等。
  • 為什麼說趙匡胤的軍事改革,卻讓宋朝背負著冗兵帶來的財政壓力
    公元960年,作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學著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擁兵自立,在陳橋驛被麾下士兵披上黃袍,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從而趕下了後周皇帝,代後周自立宋朝。當然,作為兵變出身、拿下後周江山的趙匡胤來說,他絕對不允許後代將領會再次被披黃袍,自立為帝的情況。
  • 兩宋天子的荒唐趣事,趙匡胤一脈始,終是趙匡胤一脈終
    說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傳承,大致都是父死子繼之規則,但是也有兄終弟繼的例子,但終究是少數。不過其中大致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封建王朝之中的皇帝大都是第一代開國皇帝的直系子孫。例如唐代皆是李淵一脈,即便之後發生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但是唐代皇帝的傳承都是李淵一脈,並未發生改變。
  • 宋朝皇帝為何很「憋屈」,不敢隨意做事處處受到制約
    對於宋朝,很多人的評價是「唐朝是中世紀的黃昏,宋朝是現代的黎明!」這話倒是不假。宋朝除了建立起類似於今天西方國家的全民福利制度,還逐步建立起了類似於現代國家的權力監督與制約體系。換句話說,宋朝通過制度真正的實現了「將權力關進籠子裡」,從制度角度看,宋朝的皇帝也不敢像秦始皇那樣隨意做事。
  • 王彥超十貫錢打發了投奔自己的趙匡胤,後來趙匡胤怎麼對待他的?
    正因為戰亂,不要說普通百姓了,就連皇帝家,可能都沒有餘糧,打仗時以人為糧,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五代十國,是一個真正人吃人的年代。宋太祖趙匡胤,運氣還算不錯,雖然沒能投胎帝王家,卻也投胎到了一個官宦世家。其父趙弘殷時任後唐留典禁軍之職,掌管皇家禁軍。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思想封建的古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經常會將某些東西,當時只有皇帝才能擁有和使用的,比如「朕」這個稱謂,比如龍椅,又比如龍袍,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輕則問罪,重則株連九族。
  • 宋朝官員帽子有兩個長翅?竟和趙匡胤有關。揭秘歷史上三種帝王冠
    大凡我們看宋朝的影視劇,會發現裡面當官的都帶著一個長著兩隻又長又直的「翅膀」的帽子。那兩個「翅膀」真是絕了,長的誇張,使戴帽子的人看起來像是唱戲的。還記得當年放包青天的時候,包黑子一說話鏗鏘有力,腦袋一晃的時候,兩個大翅子微微顫動,於是心中一直存疑,直到後來才知道怎麼回事。
  • 不殺士大夫,宋朝皇帝的誓碑——中國文官制度由宋朝開始
    皇帝發的誓,而且是開國皇帝發的誓,對其繼承者應該是具有絕對的權威和約束力的。一千年前的趙匡胤,敢立這塊"不殺士大夫「的石碑,固然出於萬世基業的考慮,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勢所必然、順應社會發展的行為。中國人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都不穿龍紋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視為神在人間的化身,號稱「真龍天子」。翻看各類史料就會發現,但凡皇帝出生,尤其是開國皇帝,總是伴隨一些異象,要麼電閃雷鳴、要麼奇光幻彩、要麼母親做了祥瑞之夢後產子......總之,此人之所以能成為皇帝,皆因為他不是平凡人,當皇帝更是命中注定的事。
  • 宋朝,中國最發達的朝代,卻誕生了歷史上風評最差的一群皇帝!
    2000年來中國誕生了無數位皇帝,他們都是這個國家的管理者,不管他們最後做的是好是壞,他們都曾是那樣的雄心勃勃,那樣的想要名垂千古,也難料身後罵名滾滾而來。眾多皇帝中唯宋朝皇帝最耐人尋味,一個中國最發達的朝代,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風評最差的一群皇帝。
  • 簡筆宋史:宋代18位皇帝列表及簡介 I 九州錚史
    公元960年,一代英主後周世宗柴榮不幸英年駕崩後,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了 宋朝 。 趙宋王朝(公元960年—1279年),亦稱兩宋——北宋和南宋,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前後共歷18位帝王,享國319年。
  • 宋朝歷史人物你知道多少?
    宋朝是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統一王朝。趙匡胤黃袍披身取代了後周,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紛爭。其後,經過靖康之變,北宋滅亡,但是宋朝並沒有滅亡,又建立了南宋。宋朝時期雖然歷經風雨,文化經濟卻也是高度繁榮。提起宋朝,你會想到什麼?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卻不穿龍紋黃袍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視為神在人間的化身,號稱「真龍天子」。翻看各類史料就會發現,但凡皇帝出生,尤其是開國皇帝,總是伴隨一些異象,要麼電閃雷鳴、要麼奇光幻彩、要麼母親做了祥瑞之夢後產子……總之,此人之所以能成為皇帝,皆因為他不是平凡人,當皇帝更是命中注定的事。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唐朝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宋朝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兩個朝代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呢?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南北朝的南朝陳,開國皇帝為陳霸先,不就是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的嗎? 表面來看,王朝國號為「陳」,開國皇帝也姓陳,似乎的確是以開國皇帝的姓來命名王朝的。
  • 歷史上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宋太祖趙匡胤的三個皇后
    歷史上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趙匡胤由最初的一個小小的皇帝侍衛,而漸漸成為擁有最高軍權的禁軍司令,再通過兵變而黃袍加身,其過程是驚險的,他的經歷又堪稱一部傳奇。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後唐首都洛陽他父親的官邸。他的父親叫趙弘殷,是後梁、後唐時的武將。
  • 後唐一大才子去宋朝談判,無人敢應戰,趙匡胤派文盲應戰出奇效
    在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朝,而他之後更是輕鬆的滅掉了南漢,南漢的滅亡也讓南唐直接暴露在了宋朝的虎口之下,因此李煜感到十分害怕,他擔心宋朝隨時會輕鬆滅掉自己的國家,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甘願通過自降身份保住南唐,同時派遣使者去宋朝進行談判。
  • 為啥歷史上開國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順利繼位,或者不得善終?看完後...
    歷史上先後有7位開國太子沒能順利繼位,3位雖做了皇帝也沒有善終。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因為誘人的皇位。為了那把「龍椅」,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貪戀皇位,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後捅刀,強勢「娘娘」獨攬大權,當權大臣離心離德。開國太子如果還不低調,可能稀裡糊塗的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