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

2021-02-08 石馬觀音

我們看小說常常看到,某人身高八尺,那麼這個身高八尺到底是多高呢?

有學者研究,最早記載中國人身高的是《靈樞經》。《靈樞經》第十四篇《骨度》中,提到了古人身高:「人長七尺五寸」,並以此身高為標準,給出了古人身體各部分骨骼長度。但在《靈樞經》第十二篇《經水》中,又提到了古人的一個常見身高數據:「八尺之士」,後世小說中常用的「身高八尺」的說法最早即緣於此。

另外每個朝代尺寸規格也不樣,

如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大多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今日丈夫一詞必緣如此。

商代以後尺寸慢慢變大,

如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據傳,最早的一尺是從拇指至中指的長度距離,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一尺是根據當時皇帝的手肘長來定的,所以歷史上的尺寸不能一概而定,每個朝代規格不一,所謂身高八尺,也高不過姚明。

因古代大數老百姓生活條件差,長得並不高,普通百姓男人以1.5米~1.6米左右居多,女性則更矮,偶爾見到一個1.8~1.9米那麼高的人,自然被稱為巨人。在古代打仗以冷兵器為主,如果身高有八尺,必然佔盡優勢。故小說之中描述身軀偉岸的將帥、猛士、力士等,多會用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等詞。

如古代典籍中明確記載的有:

項羽,《漢書》中記載,項羽身高「八尺二寸」,這裡的單位「尺」是漢尺,根據考古出土實物測算,項羽的身高接近1.9米。

劉邦,《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河圖云:「帝劉季口角戴勝,鬥胸,龜背,龍股,長七尺八寸。」按漢朝尺寸,也就1.85米左右。

韓信,身高八尺五寸,就是2米左右。

水滸傳

玉麒麟盧俊義身高九尺,如果按宋朝尺寸,達2.85米,似乎不太現實,應該是施耐庵用的舊時尺寸,大約2.1米。

大刀關勝身高八尺五,就是1.96米。

三國志記載

呂布身高一丈,2.42米。

關公身高九尺,2.17米。

那麼中國歷史上有沒有身高達到八尺以上的呢?

那還真的有,如清朝未年,出生於安徽省婺源縣(今屬江西)浙源鄉虹關村的詹世釵。身高達3.19米,是世界有史以來最高的人。目前還沒有打破這個記錄。

據《婺源縣誌》記載:清道光年間,婺源虹關有「長人之家」。父詹真重,身高八尺(約2.48米),二子世鍾,身軀也達八尺;老四世釵,身高竟有十尺三寸(約3.19米)。

看這一家人都是巨人,其父詹真重,拿到今天也是世界最高巨人,詹世釵更是不在話下,可見家族巨人基因強大。

據史料記載:詹世釵青年時在上海玉映堂墨廠做小工,後因特殊身高被美國人看中,重金聘請他加入表演團,並隨表演團週遊世界進行表演。詹世釵後來加入英國國籍,並娶英國女子為妻,年老在英國去世。關於詹世釵詳細情況,《夜雨秋燈錄》卷四「長人篇」、《拍案驚奇》、《今古奇觀》等均有記載。

古代尺寸肯定是短於現在的尺寸的,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齊國國相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如果太高,走路都不方便,何以能擔任國相。太高不說身體不行,智商也會令人堪憂。當然齊國屬於北方,個子高大一點也無妨,按周代尺寸鄒忌至少也有1.8米以上,鄒忌顯然是古代比較高的相國。

古代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釐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

每個朝代的算法不一樣,各諸侯國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就聊這麼多了,所謂身高八尺大約是1.9米左右,放在今天,打籃球的大多都是,所以不必驚奇。

往期回顧

三月匡河——花開正豔

英山籍黃埔軍校將官學員名錄

羅田大河岸名人——清末進士姚晉圻

羅田因為有這樣一群文人墨客,而驕傲自豪

匡河四口塘村——曾為羅田縣府所在地

相關焦點

  • 古代所謂的「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若在古代,你是幾尺男兒
    ,經常會出現這樣形容一個人的身高,身材高大的叫做"身高八尺",身材矮小的叫做"不滿五尺"。三國中最高的人是誰呢?那就是"馬中赤兔,人中 呂布 "的呂奉先了。據說呂布身高一丈,一丈等於十尺,那就是兩米三一。比兩米二六的姚明還要高三指。古代戰爭多出奇才,身高兩米三的呂布往那兒一站就有威懾力。赤兔馬是呂布的座駕,一匹成年馬的高度一般都在兩米二以上,體重基本都在一噸以上。像赤兔馬這麼有名的品種,沒有絕對的身高顯然是駕馭不了的。史書上記載 關羽 身高九尺,大概是兩米零八。
  • 古代身高八尺、才高八鬥、腰纏萬貫到底是什麼概念?
    計量,古代稱為「度量衡」、度,「然後知長短」,量,「為之鬥斛以量之」,衡,「猶衡之輕重也」,簡單說就是長度、容量、重量。現在計量早已不局限於「度量衡」或是「尺鬥秤」,包括時間計量、長、熱、力、聲、光、電計量,化學、生物計量更是迅猛發展。想像一下,這些計量單位都不統一的話,我們的生活得有多混亂!
  • 身高八尺 才高八鬥……聊聊古代擇偶常用的計量相關成語背後的故事
    其實在古代古代女子找對象時要求也很高,比如「身高八尺、才高八鬥、腰纏萬貫……」,這些成語均與計量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成語背後有哪些故事:  話說的簡單,不學好度量衡也不行!八尺有餘。古代人說五尺之童,六尺之孤,七尺就是成年人了。  鄒忌身高八尺,戰國時期,一尺大概是23.1釐米,大約是184CM左右。  如果早生些年,春秋時期一尺才20釐米,身高八尺才160CM。那會兒說一個人身高八尺,放今天就是二等殘廢了(絕無歧視,小編自嘲而已)。  不過我們經常說七尺男兒,七尺到底是多少呢。
  • 古代身長八尺到底是什麼概念?假如你身在古代,算幾尺男兒呢
    在現代眾多的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能夠聽到在介紹一個人的時候會說「某某某,身高八尺,力大無窮」之類的話,或者有一句俗話叫「堂堂七尺男兒」,這個七尺八尺的,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吧,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確定高度的,如果你身在古代,那麼你算幾尺男兒呢?
  • 三國裡面的關羽身高九尺是有多高?如果你在古代,你算幾尺男兒
    在裡面經常有一些對人物身材的描寫,什麼紅顏長鬚,濃眉大眼,身長九尺等,在小編心中一直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這古人口中的八尺和九尺,到底有多麼的高?換成現在的長度單位到底是幾米幾?書中對武將的身高描寫的語句非常多,比如張飛身高八尺,關羽九尺,馬超八尺,而呂布居然有一丈之高。
  • 八尺大人:日本都市恐怖傳說,身高八尺專門對年輕男性下手
    相傳,在日本農村的一個村莊裡,有一個身高八尺正體不明的神秘女人,她會在村子裡徘徊迷惑男性
  • 項羽身長八尺,關羽身長九尺,將他們放到現在,實際身高是多少?
    據不完整調查顯示,此三者中,女孩對於「身高」一方面是強於其它兩者的,畢竟「帥」過於單一,「富」又過於庸俗,而「高」則不同,「高」能代表著帥,——一般來講,但凡長得高點的,無論如何也醜不到哪兒去。筆者卻認為,品行才是嫁人首選吧。長長久久過一輩子。長得高大的男人若總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愛情的小船遲早是會推翻在深溝裡的。歷史上有許多戰爭名人,他們長得都是非常高大威猛。
  • 《三國演義》中:一流武將身高九尺,文人謀士有八尺
    吾觀《三國演義》,總體感覺是衝鋒陷陣的武將平均身高,基本上都在文人謀士之上。一流的武將,身高大多數是在九尺及開外,比如關羽、華雄、王雙、魏延、鄂煥、郝昭等猛將。其中,兀突骨,烏戈國國主,身長丈二;如此高的深度,讓今人都驚嘆不已。
  • 關羽身高九尺,換算成現代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古代人的普遍觀念裡,通常是身高越高越好,他們對身高都有一種執著的追求。我們平時看一些史書或者古代文學作品對於人物形象的描述,那些成就越大的人物,往往身高也很高。比如說,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是「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也就是說,孔子的身高達到了兩米三左右的高度。這讓周圍的人都感到無比驚訝,稱他為「長人」。
  • 你們知道古代女子的真實身高有多高嗎?
    我們知道,古代人和當代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例如個子,在不一樣的階段,大家的身高標準實際上全是不太一樣的。很多人很好奇,秦始皇兵馬俑裡邊的人俑每個都是那麼的高,難道說秦代的人都是這個身高麼?而古時候的女人個子也很令人好奇心,目前女人的個子對比古代女人的個子,哪一個要高些一些呢?
  • 古代人的身高有多高?日本人竟只有1米4
    ,在當代,因為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身高也在不斷的增長,那麼在古代人們一般都是多高呢?其實在古代的不同時期,古人的身高也有所不同。在春秋戰國時期,據《呂氏春秋》記載,當時秦國標誌男子成年的標準身高達到了七尺,而當時的一尺約合現在的23cm,也就是說,當時秦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最起碼應該在1米61以上。而在根據秦國人骨架的分析可知,秦國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在1米68左右,女性的平均身高在1米54左右。但也有一些特例,根據推斷,孔子的身高達到了1米97,就算放到當代也屬於非常高的個子了。
  • 明星的真實身高到底有多高?
    但現實是,他和180的楊洋一樣高~看來,明星的身高確實太具欺騙性為了最大程度的揭密明星們的真實身高本期#秒懂本尊答#盤點了那些在百度百科自曝身高的明星大咖們一起揭開那些被塵封的「身高」面紗01王一博-喜提身高180之前還是179的酷蓋在我們的百度大廈接受採訪時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等人身高了,還有七尺男兒的身高
    中國古代長度計量通常用丈、尺、寸單位表示,經常形容一個身材高大,身高八尺,到底多高呢? 洛陽出土漢代骨尺,提供了答案。這座漢墓埋葬時間為東漢晚期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骨尺長23.7釐米,寬2釐米,骨尺分寸刻畫清晰,尺的正面一半刻卷草紋和菱形點紋,另外一半分為5等分。
  • 秦人平均身高185釐米,原來只是誤傳?那秦人身高有多高?
    古人的身高有多高,向來都是很多人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不過由於現代人跟古代人完全不是一個時代,所以往往都很難進行直觀的比較,只能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去進行推測。相信應該有很多人都去過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吧?那麼對其中的「兵馬俑」一定很熟悉。
  • 古代日本人到底有多高?看了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這句古詩非常有意思,是說有一些人身材比較矮小,說話的時候找不著人到底在哪裡,終於尋著聲音找到了源頭,發現對方僅僅只有三寸。三寸這個詞是古人用來形容特別會說話人的舌頭的長度,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但當三寸用來形容對方的身高,那就是一種反諷了。一提到亞洲哪國人身材比較矮,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因為古代時期,日本人給世間留下的印象就是個頭比較偏矮的印象。
  • 關羽身高九尺,放到現在是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了答案
    他的長相十分的俊美而且身長九尺,一般的男子大多身長八尺,而且他還有長二尺的髯,長相俊美,被很多人稱作美髯公,他的實力也與他的長相成正比,他是東漢末年的名將,被後來的人稱為武聖。很多的人認為他是中的化身,早年他跟隨著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後,不管劉備有多少危難,他都跟他輾轉各地,自赤壁之戰後,他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
  • 古代日本人到底矮到什麼程度,看完這些老照片就知道他們為何叫倭寇...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國土面積小且資源匱乏的國家,除此之外日本人的身材也是異常的矮小,所以古代日本人有一個外號--「倭寇」。那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這還要追溯到東漢光武帝時期。當時日本島上建立了一百多個小國家,其中有一個國王派使者向漢朝進貢,光武帝很高興,於是封他們為「倭王」,並讓它們成為中國的附屬國。
  • 中國古代沒有牛奶,中國人身材比西方人矮小嗎?喝牛奶是個騙局?
    喝牛奶到底有沒有騙局?能不能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今天,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東漢時期的一尺約合23.4釐米,戰國至西漢時期的一尺約合23.2釐米,現在的一尺約為33.3釐米,諸葛亮「身長八尺」,按東漢的八尺計算,約為187.2釐米。在漢代,一般男性的身高只有七尺,即163釐米左右,所以,男人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七尺男兒」。在漢代,身高八尺的名人,在《史記》、《漢書》中都會特別被提到,因為在中國古代,身高在187釐米左右的男性,都屬於高個子了。
  • 古代日本人身高有多低歷史上真實的照片告訴你答案
    在二戰徵戰時期,國人給予日本人一個比較親切的稱呼那就是「小日本」,有這樣的稱呼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身高,普遍都不是那樣的高,那到底是有多低?其實在看到很多古代的歷史資料就可以發現,日本人的身高普遍都不是很高的。
  • 項羽身高1米9、諸葛亮1米9、劉備1米8,現在算有多高?
    現在流行的評價一個男生出眾的常用詞語就是「高富帥」,而高居首位,可見大家對身高的要求度都比較高,都說個頭跟生活作息有很大的關係,那麼與現代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古人到底有多高呢?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吧,今天就帶著諸君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