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小李品歷史。在現代眾多的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能夠聽到在介紹一個人的時候會說「某某某,身高八尺,力大無窮」之類的話,或者有一句俗話叫「堂堂七尺男兒」,這個七尺八尺的,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吧,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確定高度的,如果你身在古代,那麼你算幾尺男兒呢?
我國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朝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自己對於長高度的定義據說古代的一尺是根據當時皇帝的手肘長來定的(沒有史料記載),所以都不大一樣。最早在商代的時候,一尺合今16.95cm,按照當時的換算方式,人大概高一丈左右,所以之後便有了「丈夫」這個稱謂,丈夫剛開始不是婚後女性對男性的稱呼,而是所有的男性都是這個稱呼,只到唐宋年間才逐漸被用來當做已婚女性對男性的稱謂。
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很多著名的武將都有介紹過自己的身高,比如像呂布身高一丈,按照三國的換算方式一尺合今24.2cm,也就是說呂布有242cm的身高,關羽身高九尺,也有217.8cm,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的話去打NBA都是裡面無人能及的大個子了,這裡不排除藝術渲染,因為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士兵的平均身高在160cm~170cm之間,所以作為將領,小編覺得190cm已經很多了,過兩米就有些誇張了。
按照皇帝手肘定長度的規則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明清時,長度單位就被固定了,是按照木工的工作標準來執行,一尺合今31.1cm,所以七尺男兒到底算多高呢?綜合一下各個朝代的數據,七尺的定義最早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時期提出的,當時的七尺根據換算一般是指170cm左右,所以只要達到170cm,你就可以達到七尺男兒這個標準了,但是七尺男兒的深層含義其實是指在精神方面的高度,所以沒有達到170cm的同學也不要灰心,畢竟精神的高度,才是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標準。
好的,今天就到這裡了~謝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小李品歷史,歡迎大家點讚留言,小李會在第一時間給大家帶來最新的遊戲資訊,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