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古代人和當代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例如個子,在不一樣的階段,大家的身高標準實際上全是不太一樣的。很多人很好奇,秦始皇兵馬俑裡邊的人俑每個都是那麼的高,難道說秦代的人都是這個身高麼?而古時候的女人個子也很令人好奇心,目前女人的個子對比古代女人的個子,哪一個要高些一些呢?古時候的女人是身高是較高的還是比較的矮一些更好看呢?

1、四大美女的個子
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女人的個子在不一樣時期不斷轉變,從先秦女人身高標準1.63米到清朝女人身高標準1.55米,古代女人的個子也是在不斷轉變的。接下去,大家看一下大伙兒關注的古代中國四大美女個子是多高。
作為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是秋春後期越國人,她的個子據記述是六尺七寸,那時候一尺等於如今的23.1釐米,依照這一規範測算出來,西施的個子是1.54米長。貂蟬生活在三國年代,個子有史以來沒有記述,融合民間故事,貂蟬的個子好像也就1.5米長。漢朝的王昭君據記述個子為六尺二寸,按那時候的長短計量檢定折算到現在大概是1.57米。楊玉環作為大唐天子唐玄宗最愛的妃子,個子為六尺五寸,折算到現在的標準大概是1.64米,但是體重好像比別的三位重了不少。
實際上,有關古代美女,史書上記述遠遠地沒有男人那般清晰。許多歷史上垂名的女人,除開對其容顏和生平簡介有記述外,有關他們的身高與體重這類,史書上並沒有談及。但是,大家以當代考古學中的各種各樣材料為根據,卻發覺古代女人的個子並不矮。

2、古代女人個子有多高
融合當代一些考古專業博士研究生發布的畢業論文,大家綜合性比照起來,能夠發覺:
中原女士(安陽市女士):河南省安陽殷墟中小型公墓身高標準約為155.34公分。
中原女士(鄭州市女士):河南省鄭州滎陽薛村舊址和新鄭市好幾處舊址漢南朝陵墓身高標準,約166.59公分,在其中漢朝160.50公分,唐朝157.08公分,宋朝156.23公分。
大西北女士(甘肅女士):甘肅省臨潭磨溝公墓身高標準,約為158.85公分。
東北地區女士(吉林女士):吉林大安後套木嘎舊址六期組身高標準,約為153.39公分;
北方地區女士(北京女士):北京延慶西屯公墓從漢朝到明代身高標準,約為159.86公分;在其中漢朝159.20釐米,北朝162.97公分,明代157.32公分公分。
北方地區女士(內蒙古女士):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大堡山公墓身高標準,約為154.65公分。
根據所述的參考文獻內容,大家梳理後發覺,我國古代女人身高標準為1.58米長,而當代女性的身高標準大概為1.558米,從這一視角上看,古代女人身高標準不僅不比現代女性矮,乃至要高上兩三釐米。

3、古代人對老婆個子有規定嗎
古人挑選美女的標準大約也不是單是看個子的。
古時候的審美觀規範伴隨著歷史時間的變化也在不斷轉變著。整體而言,古代人的審美觀念關鍵集中化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便是肌膚,從古時候剛開始就會有「一白遮百醜」的叫法,肌膚是否白嫩通常被當作是女士美麗的第一規範。文人墨客通常用冰肌玉骨來描述其肌膚的嫩白、光滑和絲滑。
第二便是眼睛,頗具神採,光亮靈活的雙眼也是漂亮美女的標配。例如明眸善睞、顧盼生姿這種四字成語全是形容女子美貌雙眼的。此外中華傳統的審美觀念對秀髮也十分注重,以烏黑的長頭髮為美,古代美女常常在秀髮上下功夫,唐代的皇宮頭型就會有三十多種。
第三便是容顏,只要是敘述用上例如面若銀盆,杏臉桃腮等語彙,基本是大美女。此外,像櫻桃小嘴,芊芊素細足則歸屬於畫龍點睛了。而楊柳細腰則是和中華傳統的生孕觀脫不開關聯,腰越細才可以看起來屁股愈發的豐腴,而從古至今就會有大肥臀多子的叫法。
古人選擇老婆可和上邊這種沒有多少的關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算是古代人的婚戀觀。門當戶對才算是古代人選擇兒媳的第一挑選。在門第家境相配的基本上,也要看品行家教,這種都通關了以後,才算是對容貌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