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量出500g中筋麵粉,然後將5g酵母粉和一小勺白糖倒入麵粉中,混合均勻。
再將270g的溫水分次倒入面盆中,一邊倒水一邊攪拌,讓麵粉受水均勻,這樣比較好揉面。這裡的砂糖和溫水,都是為了加快酵母菌活性的釋放,讓麵團發的更快一點。
氣溫較高時可以涼水和面,但切忌水溫太高,高溫會殺死酵母菌的。
下手揉面。
面揉好的標誌是三光原則:盆光、面光、手光。
將麵粉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後,蓋上保鮮膜,醒發1到2小時,醒面時間也需要根據氣溫來定,冬季醒面時間需長一點。總的來說等到麵團醒發至原先的兩倍大就好了。
但不要過度醒發,麵團發酵太久,會產生酸味,麵團也會發粘。醒發不足,麵團體積偏小,質地粗糙,風味不足。
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相較於純瘦肉而言,做包子餡口感會更好。將洗淨的五花肉切成小塊,放進料理機中。
絞成豬肉末。
將大蔥和生薑切末備用。
小貼士:大蔥的存放
由於購買大蔥都是一整根,而往往做一頓飯根本用不完。那麼剩餘的大蔥如何存放,既能持久保鮮,下次再用也方便呢?
準備一隻乾淨無水的保鮮盒,在盒底鋪上紙巾,用於吸收食材水汽,能有效防止食材漚爛。
將用不完的大蔥切成小段,放進保鮮盒中。
放入冰箱冷藏,用的時候取出一小段即可。另外剩餘的去了皮的生薑和剝了皮的蒜子,我也都用這樣的方式存放,這樣存放一周完全沒問題,食材依舊很新鮮。
豬肉末和蔥薑末準備好後,要開始給餡料調味。
首先在豬肉末中加入適量的料酒、生抽、老抽、鹽、糖、白胡椒粉、十三香、澱粉、蔥末、薑末,攪拌均勻。
再磕入一顆雞蛋,如果餡料太幹可以加適量的水,然後順著同一個方向快速攪拌直至上勁。
這樣通過攪打會使肉的纖維組織與調料或水,完全混合在一起,不會產生分離的情況。肉的纖維組織能夠充分吸收調料和水份,這樣調製出來的餡料,熟透後方能鮮嫩多汁。
將半塊豆腐捏碎(留有塊狀,口感更好),放入肉餡中,稍微攪拌均勻即可。
最後再加入適量食用油,鎖住肉餡中的水份。
鮮肉包的靈魂——鮮嫩多汁的肉餡,調製完成。
麵團醒發至兩倍大,可以開始接下來的製作了。
醒發好的麵團,扒開後會有密密的均勻的蜂窩狀組織。
將麵團取出,排淨麵團內的空氣,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麵團有點粘手的話,可以稍微撒一點乾麵粉。
取一半麵團先製作,另一半麵團用保鮮膜蓋好,防止發乾。
將麵團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後,分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
小貼士:面劑子也可以用來蒸饅頭
將分好的面劑子稍微整理一下形狀,放入蒸籠中靜置15分鐘,進行二次醒發,然後可以開始開火蒸饅頭 ,見鍋內水開上汽後,蒸10分鐘,關火後不要立刻揭開鍋蓋,再悶5分鐘,這樣饅頭出鍋後不易回縮更飽滿。
但我們今天要做的是鮮肉包,所以還要繼續下面的製作流程噢。
將面劑子擀成圓形的包子皮。
放入餡料。我一般包的餡料都很足,皮薄餡大,哈哈~
包成包子。自我感覺包的包子不是很好看,所以我這個蹩腳的包包子手法就不教給大家啦。
其實只要把餡料包進去不漏出來就好,當然如果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大家可以多找一些包包子手法的視頻看看噢。
包好的一部分包子。
鍋內燒水至鍋底開始冒小氣泡後關火,別把水燒開,燒到下手摸感覺有點燙就行。
將包子放入蒸屜中,將蒸屜放在鍋上,蓋上蓋子,利用熱水的溫度讓包子在溫暖的環境中醒發15分鐘。(此時鍋底沒開火哦)
15分鐘後,經過醒發的包子有稍微長大一點噢。然後開火蒸包子,鍋內上汽後蒸20分鐘。因為是鮮肉餡,所以一定要保證肉餡徹底熟透噢。
關火後不要立即揭開鍋蓋,再悶5分鐘,防止包子立馬遇冷會回縮。
新鮮出鍋的軟綿綿的包子。
皮薄餡大,一口下去,宣軟鮮香,肉嫩多汁,連包子皮都浸了湯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