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被拒稿的10個理由

2021-01-20 輯思編譯SCI論文編輯

在學術出版領域,SCI期刊的拒稿率差別很大。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年的報告,其頂級SCI期刊的平均拒稿率約為76%。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之一愛思唯爾(Elsevier)稱,其這一比例為30%至50%,2013年《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篇文章稱,這一比例約為87%,只有約60%的SCI論文經過同行評議後被接受。對於那些花了數年時間計劃研究、獲得資金、收集和分析數據、得出對讀者有益的可靠結論的學者來說,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在把你的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發表之前,先做好功課。研究SCI期刊的標準和格式,了解它的拒稿率。了解最常見的拒稿原因將有助於確保你的稿件得到徹底的審查,這樣你就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和顧慮,然後重新提交。

拒稿的10個理由

管理教育雜誌(JME)的編輯Jon Billsberry表示:「與普遍看法相反,編輯們不喜歡拒絕投稿。」在他2014年的社論「 Desk-Rejects:避免拒稿的10條重要技巧」中,比爾斯伯裡指出,儘管他的期刊有明確的作者指南,但作者仍然會提交不符合標準的論文。Billsberry和《Carbon》雜誌主編Peter Thrower博士列出了文章被退回的主要原因。

技術篩選

領域

貢獻

長度

不成熟的手稿

語言

相關性/期刊引用

方法

結論

格式

技術篩選(也包括領域或範圍)是編輯人員分析主題是否適合該期刊的第一步。對參考文獻進行抄襲審查,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在其他地方對該論文進行了審查(不允許重複投稿),並根據該期刊的指南(例如,職稱,作者姓名和所屬單位等)對論文進行了完整性檢查。 )。SCI論文必須用英語書寫,其語法和語法必須經過適當的同行評審。編輯不會花時間試圖解讀一篇難以理解的論文。

JME經常拒絕稿件,只是因為那些論文沒有對JME的主要關注點——組織行為和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和戰略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和企業家精神」的副核心領域——沒有任何新的貢獻。儘管這些子核心領域的論文將被接受,但它們必須與該期刊的主要重點相關。如果在該主題上沒有新內容,或者結論未經驗證且無法根據結果進行論證,期刊編輯將拒絕該論文。

SCI期刊對文章的長度是有限制的;因此,遵守長度規範是很重要。編輯者不會被較大的頁邊距和較小的字體所迷惑,並且由於這種不合規的嘗試,很容易直接拒絕您的論文。作者指南有特定的格式要求,例如使用正確的參考/引用樣式;對表格和圖形使用正確的格式,包括放置;顏色的使用,標題的使用及其對齊方式。

語言也涉及到你的論文是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寫的。我們不再必須總是使用第三人稱。編輯更喜歡第一人稱和解釋性語言而不是聲明性語言。換句話說,不僅要告訴讀者結果是什麼,還要解釋結果是如何確定的。對於參考文獻,您不必一定要引用以前期刊的參考文獻,但是,如果沒有的話,編輯人員將對SCI論文進行進一步審查。因此,請仔細選擇您的參考。

方法部分是SCI論文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任何人閱讀您的論文都必須能夠按照本節中描述的步驟重複您的研究。當方法不完整或未包含所需的小節時,SCI論文通常會被拒絕。如果編輯認為該研究沒有遵循適當的科學方法(例如,無對照組;無效的數據/分析),提出的論點「不合邏輯,無組織或無效」,如果你的研究結果是「漸進的,並沒有推動該領域的發展」,或者說「您的工作顯然是大型研究的一部分,是為了寫出儘可能多的文章而被分割」。

貼士

除了解決以上幾點,時間安排也很重要。根據Koonec的一篇文章,你應該在開始研究之前就確定你的目標,包括多少數據是足夠的,使用什麼數據,期刊的出版時間表是否與你的相符。對幾種期刊(如範圍、影響因素、讀者群、退稿率)進行研究,包括與同事討論,提前決定提交哪一種。確保摘要是完整簡潔的,並包含所有必需的小節。這是審稿人會首先看到並設置稿件的語氣的第一件事。評估您的研究是否將為您的學科提供新的信息。如果是這樣,您的論文將更加有趣。最負盛名的期刊需要開創性的研究。如果您無法證明這一點,請嘗試提交影響因子較低的期刊。始終仔細檢查您的數據和計算。確保表格和圖形中的數據反映文本中的數據並使用一致的語言(例如,不要在文本中使用「控制項」組,而在其他地方不要使用「非實驗」組)。提出數據和結論時要合乎邏輯。讓同事和同行審閱您的論文。他們不僅會帶來嶄新的觀點和有用的建議,還將找出可能被忽略的小錯誤。在提交之前進行必要的修訂時,這是很有幫助的。最後,讓您的SCI論文由專業的編輯服務進行潤色編輯,特別是非英文母語作者。這些服務的編輯人員具有您所學領域的背景知識,對手稿的準備工作有很大幫助,熟悉不同的樣式,並且專門與非英文母語作者合作。

相關焦點

  • sci論文怎麼算送審
    送審是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sci論文怎麼算送審?發表後的sci論文會經過很多種狀態,當我們看到論文是處在under review狀態時,說明已送審。sci論文發表要符合sci期刊的要求,投稿的論文是否符合要求,要經過審核來確認。不過投稿的論文,不是一開始就會直接送審,而是先由編輯初審。在初審階段,會有不少的論文被直接拒稿,而通過初審的論文,會被編輯推送至審稿人審核,而這一過程被稱之為送審。即sci論文送審的意思,就是投稿的論文通過了初審,提交給了審稿人。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學術研究人員或研究生在學術生涯中最常見的挫折之一就是被期刊拒稿,每次的論文投稿難免都會伴隨多次的拒稿。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我的論文為什麼被拒?資深編輯給你這 10 個理由!
    論文的發表是一項艱難的過程。發文十年功,拒文一秒鐘。怎樣才能提高我的論文接收率,不被雜誌社秒拒呢?筆者根據《國際護理學雜誌》的資深編輯的經驗,整理了六大送審前的拒稿理由和四大送審後的拒稿理由,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
  • 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我的文章被拒了5次,導師都說我衰,我都不知道要不要繼續投了。」「投出去毫無原因的被拒,鬱悶中……」「這算啥,我的文章返修後又被拒了,我沒地兒哭呢。」總之,被拒稿的結果千篇一律,被拒稿的理由卻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 SCI期刊拒稿看看什麼原因?
    當辛辛苦苦寫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卻收到期刊編輯拒稿信的時候;當大大小小修改無數次之後依舊被拒稿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盡力做好了,為什麼還是會被拒?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你的稿件會被拒?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論文因生信圖片太漂亮而被拒稿?
    論文也不例外,很多人都追逐漂亮的圖形,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繪圖上。但是有時候圖片太漂亮了,可能也是一種錯。例如有位粉絲可能因為圖片太漂亮了,而論文被拒稿。但是也不至於拒稿呀,而是應該小修或者大修補上相關的圖和結果。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主編就根據第二個審稿人的意見進行了拒稿。難道就是因為審稿人嫉妒圖片太漂亮而進行拒稿?難道審稿人就沒有體會到作者繪圖的用心和艱苦?
  • 論文稿件怎麼避免被拒稿?這幾點學起來!
    許多論文高產作者是導師、前輩和同行帶出來的,但也有一部分作者,其發表論文的能力是審稿人幫助出來的,尤其是拒稿拒出來的。 今天我們就談談論文被投稿的那些事。 為了一篇文章,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
  • 好論文同樣會被拒稿
    絕大多數科學家都有被雜誌拒稿的經歷,因此我們不要因為拒稿而難過。拒稿的原因可能是研究水平和稿件問題,也有可能是雜誌和審稿專兼的水平和不認真造成。不過不少科學家的非常優秀的論文也可能被雜誌武斷地拒稿,這種故事也不少見。
  • 我的論文被拒稿教訓總結,常常因為這 4 個原因
    我想每一位科研者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拒稿教訓,一千個科研狗就有一千種辛酸。要是問科研狗的目標是什麼?那當然是為科研事業奮鬥終生啦,要問科研狗的最慘痛經歷是什麼?那當然是慘無人道的拒稿和退修啦。很慶幸,今天收到了國外 SCI 一區期刊的錄用通知,在高興之餘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論文發表經歷,並總結近幾年自己投稿被拒的經驗教訓,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 除了論文查重率外還有哪些原因會被拒稿?
    有發表的論文也就會有被拒稿的論文,想來每一位學者在論文發表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是會經歷被拒稿的經驗教訓,藉助多年寫作經驗及其與多位出版社編輯的諮詢,其論文投稿後被拒稿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投稿的期刊不匹配、論文查重的重複率不合格、較為低級的論文格式有誤、論文自身的問題、缺乏創新等。
  • 拒稿: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發表論文那些事兒
    然而凡事有兩面,說話分兩頭,無奈實情如此,抵賴不得:並非所有人,又或只有一少部分人的投稿經歷順風順水,波瀾不驚,最終把論文發表到了自己起初就心儀已久的重磅級期刊上,而大部分人卻不得不遭受編輯和審稿人一輪又一輪的拒稿「打擊」,正所謂「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拒稿修稿愁煞人!是以今兒就跟列位試著聊一聊拒稿這個沉重的話題。
  • 關於論文被拒稿的一些真切感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而言,投稿後被拒稿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辛辛苦苦構思撰寫反覆打磨好久的論文,苦苦煎熬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審稿周期後,再接到退稿通知,確實比較痛苦。其實,被拒稿就意味著要進一步改進,這就從被動狀態下強迫你進一步去提升自己。很多能夠發表高級別期刊的文章,往往也是經歷幾次拒稿,不斷根據審稿意見反覆打磨後,才修成的正果。
  • 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
    發表sci期刊論文,要向sci期刊投稿,目的是把自己寫的文章提交到期刊編輯手裡,才有可能安排發表。但實際上,很多作者困在了sci期刊投稿上,導致不少文章無法發表。那麼,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難點一:sci期刊不同,收稿方向有差異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所屬領域和側重方向,即一篇文章可投稿的sci期刊有多本,但不是所有。作者在投稿前,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對sci期刊的方向,否則投稿是無意義的,因為sci期刊不可能錄用與本刊方向不符的文章,「拒稿」的結果已經註定。
  • 關於拒稿的那些小事兒
    來源 |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繪圖 | 爬樹魚編輯 | 學術君人生沒有被拒過稿,那是不完整的!——爬樹魚不論是博士僧還是小青椒,論文被拒都不是啥稀罕事兒。為此鬱悶一番也實屬正常。出於苦中作樂的樂觀主義精神,特搜集一批神奇的拒稿故事,讓大家樂呵樂呵,明白自己居然還不是最慘的,從而鼓起勇氣迎接更多的拒稿。1.神奇的拒稿時間:編輯們通常是特別敬業的一個群體,因此拒稿時間可以千奇百怪。比如俺就曾經在大年三十當天收到拒信一封,我自己都納悶:這編輯難道也享受法定節假日三倍薪水?
  • 你的論文被拒稿?原因都在這兒了!
    論文投稿後,有的論文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而有的論文則被拒稿了。不少作者會問,為什麼有些論文可以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呢?其實,抓住編輯的審稿關注點很重要。一般來說,期刊編輯在收到稿件後,會先關注幾個重點項目以利儘速做出審稿決定是否讓論文進入同行評審階段。
  • 論文被拒稿後,全世界都在教你怎麼寫論文
    小袁這裡就不再對一稿多投的性質進行贅述,只是通過這篇文章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教學怎麼寫論文,而大多數作者依舊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從字面意思來看,應該很快就有人反駁:能力不行怪誰?  可從小袁了解的現實情況看,即使實驗數據好,創新創意方法都足夠,論文也按照期刊格式嚴格修改,依舊會在特定的時間巧妙的被拒稿!
  • 你被SCI期刊用這些理由拒過稿嗎?博士總結順利投稿的要點
    如果你在論文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最終卻被拒絕了,在翹首期盼中收到的是「rejection」的郵件,那會很痛苦的。文章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種,總有一種戳痛我科研狗。收到痛徹心扉的論文拒稿信或者沒啥好話的審稿意見,是平淡(苦逼)的科研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
  • 「論文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關於論文被拒稿的一些真切感悟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而言,投稿後被拒稿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即便是已經成了教授博導,即便有國家課題加持,也未必能做到投稿「百發百中」,對於一些碩士博士,就更是家常便飯了。但是,辛辛苦苦構思撰寫反覆打磨好久的論文,苦苦煎熬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審稿周期後,再接到退稿通知,確實比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