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更好丨劍河縣觀麼鎮翻滾村...

2020-12-21 天眼新聞

我叫蔣榮剛,今年54歲,是劍河縣觀麼鎮翻滾村村民。我家中有3口人,1個哥哥、1個女兒和我,哥哥身體不大好,在家裡由我照顧;女兒9歲,在觀麼小學讀書。

由於要照顧哥哥和女兒,我不能外出打工,家裡的收入僅靠種田、養幾個雞鴨,掙不到什麼錢,生活十分困難。

2016年,我向村「兩委」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村幹和駐村幹部到我家實地了解情況後,經過一致投票,我家被評定為貧困戶。

成為貧困戶後,黨委政府給我安排了特定幫扶幹部吳大採,領導們對我家的關心更多了。

幫扶幹部吳大採到蔣榮剛家了解情況

這幾年,政府給我家3人解決了低保,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補助,還安排我在村裡當護路員、護林員,每年也有1萬多元的收入。

去年,村裡的攻堅隊和吳大採還動員我養了200個鴨子,向政府申請了2000多元的鴨苗補助,養這個不費多少精力,養好後,很快就能賣完,又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

我住的是一棟木房子,由於建的時間比較長,夥房有一邊板壁比較危險,吳大採了解情況後,就幫忙進行了整修,還送了我灶臺和衣櫃。

我哥哥多年以前就得了精神疾病,一直不肯去醫院醫治,雖然村裡的醫生也經常來看望,但是沒有疾病診斷的證明,享受不到國家的幫扶政策。

幫扶幹部給蔣榮剛送去物資

去年,攻堅隊和吳大採動員我,建議送我哥哥去正規醫院治療,同時根據病症情況申請一定補貼。

我擔心去醫院治療費用高,攻堅隊和吳大採就幫我到各部門協調,解決了醫療費用。此外,還幫我哥哥向政府申請了一個月的醫院夥食費,來回也是他們開車免費接送。

回來後不久,攻堅隊和吳大採就幫我哥哥把精神殘疾證明辦好了。

這兩年來,攻堅隊和吳大採幫了我很多很多,我打心裡感謝他們,像合醫補助、教育資助等,他們都經常過問,平時也常來看我。

幹部們幫助蔣榮剛採收稻穀

今年秋天,天氣不好,連連下雨,攻堅隊的領導和吳大採還來幫我打穀子,感覺很暖心。

每次我都想跟他們說句感謝,他們總是說:我們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我想,只有自家人才會這樣對我們老百姓,他們把我當成了自家人,我也從心裡把他們當成了自家人。

今年,我家正式脫貧了,準備在不影響護林員工作的情況下在周邊打點零工,同時再搞點產業,掙點錢,新修一棟房子,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更加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故事」你們脫貧了 我心裡就踏實了丨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網格員...
    我叫姚倫文,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網格員。  2019年4月底,組織上安排我接替龔文焱老書記負責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八組的脫貧攻堅網格工作。剛到新民村,龔書記就帶我走了一圈八組的村民家庭,介紹了村民家裡的基本情況,在路上遇到行人,老書記還會跟他們說:「這是小姚,以後就由他來負責幫扶你們家了,你們要像支持我一樣支持他的工作哦」。
  • 「我的扶貧故事」前進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丨劍河縣革東鎮前進村...
    我叫吳聲良,是劍河縣政法委派駐革東鎮前進村脫貧攻堅隊的網格員、資料員。前進村第二網格壩壩會前進村總人數144戶6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戶182人。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網格員兼資料員的我,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 「我的扶貧故事」辛勤園丁 助力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
    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的安排,我和我校20多名教師於2019年8月1日一起來到了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工作。  久吉村位於久仰鎮西南部,距縣城50多公裡,較偏僻,全寨均為苗族,是劍河縣第二大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和傳統的苗族文化。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休老鎮長脫貧來幫忙丨劍河縣革東鎮退休老鎮長...
    1982年從軍營退伍回鄉後,相繼在劍河縣6個基層鄉鎮工作過。2013年從劍河縣革東鎮副鎮長的崗位上退下來以後,一心惦記著家鄉的發展,便自告奮勇回到家鄉皆翁村,利用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帶領家鄉人民謀發展。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劍河縣盡銳出戰,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匯聚脫貧攻堅一線,為地方的減貧摘帽獻計獻策。這其中不乏一些基層老黨員、離退休老幹部。
  • 「我的脫貧故事」努力也能過上好日子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村民...
    我叫陳光德,是貴州省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包包田自然寨村民。從小村裡的人就喜歡拿我開玩笑,因為我比其他人反應要慢很多,加上家庭條件艱苦,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只能靠做農活維持生活。長大後,我結了婚,原本覺得婚姻能夠給我這枯燥而灰暗的生活帶來一些陽光和色彩。但是由於一直沒有生育小孩,在2018年12月,妻子與我離婚,我的生活再次籠罩在了陰霾之中。那以後,我不光是貧困戶,還變成了單身漢。
  • 「我的扶貧故事」讓貧困戶重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丨劍河縣革東鎮...
    「老王,你來啦,這兩天你又到縣城辦事啦,好想你……」,每次到村戶,結對幫扶對象劉東才總是激動地說,其實他年齡比我大幾歲,但在苗家習俗裡,用「老」字稱呼代表對你的尊重和親熱。我叫王運宇,是劍河縣財政局的幹部,2019年7月作為第二批駐村網格員,奔赴劍河縣革東鎮辣子村駐村幫扶。我承擔的第八網格有33戶,其中貧困戶13戶,貧困戶劉東才戶就是我結結對幫扶的對象,家中有一個雙重殘疾的弟弟劉貴才,老實巴交的他至今未婚,主要是因為「窮」。
  • ...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只為更好的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香洞村村民...
    因妻子常年需要照顧家中的幾個孩子,我不得不一個人維持起一家五口的生活,微薄的收入也難擺脫艱苦的生活現狀。就在我一籌莫展之際,村裡的脫貧攻堅幹部們帶給了我希望。一開始,我十分猶豫,擔心去到了縣城裡,人生地不熟,加上生活開支可能更大,會讓原本很拮据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你不用這麼擔心,搬到縣城裡,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會變好,而且還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你找工作還有孩子的入學都會更好的。」當時,我的幫扶幹部來我家做了我的思想工作,也逐漸消除了我心中的顧慮。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生活已發生質的改變丨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光環,家住貴州省劍河縣柳川鎮返迷村,現就讀於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2017年我家和村子裡其他家庭一樣安裝了自來水,從此以後再也不擔心用水問題;  住房方面。得到政府危房改造補助金10000元對房屋進行了加固改造,得到三改金6000元對房屋廁、圈、灶進行了改造,使過去的透風漏雨得到了根治,房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之在以後的日子裡,不畏嚴寒、風雨,都住得安心舒心;  產業方面。在村支兩委的協調下,我家得到了生豬養殖、洋鴨養殖等政策的扶持,實現了我家的增收創收。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
    我叫張啟武,今年50歲,是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村民,同時也是村裡一名普通的中共黨員,家裡有6口人,我家是小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時常在思考,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不應該只考慮自己,而應該多考慮群眾,我心裡萌生一個念頭,要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2019年是劍河縣脫貧出列之年,通過幫扶單位黔東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幫助,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我們成立了村社建聯劍河縣群振生態產業旅遊開發專業合作社,我是也社員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也是我的家人呀」丨劍河縣南明鎮桂中村...
    我叫歐陽帆,現任劍河縣南明鎮桂中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幹部。駐村伊始,我們便將桂中村(桂丹、中寨兩個深度貧困村)305戶1202人,用兩個月時間,對在村農戶每戶至少3次入戶摸底調查,對村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掌握。
  • 「我的扶貧故事」「電工書記來了!」丨劍河縣磻溪鎮高壩村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隊的幾個隊員總是這樣稱呼著我。我叫歐陽廣智,是劍河縣磻溪鎮高壩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我在參加工作以前,曾參加過一期電工培訓,並取得操作許可證。本以為轉變工作崗位後,電工技能便無用武之地了,誰知在脫貧攻堅中,又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來了個「貼心小秘書」丨劍河縣久仰鎮東階仰...
    我叫李興明,劍河縣久仰鎮東階仰村村民。我家有五口人,有我和我妻子以及三個還在上學的小孩,因為妻子患有精神病,長期吃藥治病,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全家開支主要依靠我外出務工來維持。  當年便獲得了免息三年的5萬元貸款,同時也申請到了低保金,保障了我一家基本生活開支,通過兩年的努力奮鬥,終於在2018年我實現了脫貧,擺脫了貧困的「帽子」。
  • 「我的脫貧故事」黨的扶貧政策讓我翻了身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
    我叫雷明長,今年51歲,家住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二組,家有4口人。在我的人生發生重大變故之前,我也是一個身體健壯、心中有夢想的人。我不甘貧窮,外出務工闖蕩,經過幾年的打拼,積累了一點資金,就想起自主創業。
  • 「我的脫貧故事」是你們讓我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丨劍河縣南哨...
    我叫吳老久,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翁座村村民,家裡面有7口人,其中,2個學生,1個多重殘疾兒童,生活極其困難。2016年,村兩委要我申請為貧困戶時我十分的不情願,一個五尺高的漢子,年輕力壯,要我帶上貧困戶這頂帽子我心理著實不痛快,後來想了想,為幾個孩子,我還是按程序向村兩委遞交了申請。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幫扶讓我甩掉貧困帽丨劍河縣革東鎮辣子村...
    「國家政策太好了,通過教育幫扶,我家脫貧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你們攻堅隊……」在今年脫貧普查時,我情不自禁拉住辣子村八組網格員王運宇的手,說出了最想說的話。  我叫劉躍成,今年53歲,我家現有4口人,夫妻二人和兩個子女,是貴州黔東南劍河縣革東鎮辣子村八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躍成我從小沒得到良好的教育,深知沒有文化真的太累。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是最好的學校,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丨劍河縣久仰...
    我叫王金澤,是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的網格員。我是2019年7月到巫溜村做網格員的,一年過去,一路的扶貧歷程,充滿著極大的挑戰和無數艱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考驗的是扶貧幹部的智慧和功夫,不下大力氣和沒有一番「繡花功夫」,是難以成功的。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笑臉永記在心中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網格員...
    我叫楊芝桃,劍河縣林業局工作員,2019年7月23日縣裡派我到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任網格員。柳基村是由柳基村和新臺村合併的一個大村,我所負責的網格是新臺村一組由兩個自然寨組成(即梨木山自然寨和觀音渡自然寨)共有45戶,其中貧困戶15戶。
  • 「我的脫貧故事」脫下了「黑舊衣」,換上了「鮮新衣」|劍河縣久仰...
    我叫邰璐,是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的村民,現就讀於贛南醫學院。不久以後,我家也住進了溫暖的帳篷,一日三餐吃了上政府供應的免費飯菜,還有駐村幹部的噓寒問暖。幾年後,經過各級政府部門的幫助,我們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圓了上學夢丨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村民...
    我叫雷光蘭,今年16歲,家住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我出生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父親雷老土和母親劉仰麼因為沒有文化,加上年紀大了無法外出打工,在農村與莊稼地打了一輩子交道。 2019年初,我接到村裡第一書記曾叔叔的電話,他反覆勸我回家繼續讀書。掛斷電話後,我打電話給父母才知道,原來曾叔叔他們來我家走訪時得知我已經外出打工,所以馬上打我電話勸我回家。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村民無話不談的親人|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
    我叫謝庭章,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大坪小村)的幫扶幹部,也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的一名教師。我共負責7戶的幫扶任務。  初次進入岑松鎮大坪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髒、亂、差」。從學校往村委活動室方向走沒幾步,就是一堆爛木料和廢棄的爛瓦片,雖然已經硬化了水泥路,但路兩邊粘滿的是雞鴨的糞便和雜草,大坪村怎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