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Ivy League Look 帶到日本的男人——石津謙介

2021-02-27 Unexpected Store

日本有一本男裝時尚聖經《Take Ivy》,完全解構了60年代美國東岸大學生的衣著打扮,即Ivy League Look(常春藤學院風),差不多了解男裝潮流的人都有所耳聞,石津謙介就是把 Ivy Style(常春藤學院風)從美國帶到日本,並且發揚光大的那個人。Ivy Style(常春藤學院風)進入日本以後,經過石津謙介的服裝公司 VAN Jacekt 大力推動,迅速風靡日本,甚至趕超了美國本土。


日本男裝聖經《Take Ivy》

石津謙介1911年出生在岡山一個富裕家庭,爸爸做紙品批發生意,按照傳統的劇情,應該子承父業一路把家族生意發展下去。但這個石津謙介有些叛逆。

石津謙介還是小毛孩的時候就喜歡服裝,尤其喜歡西方的高級服飾。有一次他要求媽媽給他轉學,就因為他比較喜歡那間學校制服的剪裁。這點在現在看來無可厚非,甚至還有點可愛,但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男人若喜歡扮靚,絕對會招來異樣的目光。

年輕時的石津謙介

離開家跑去東京上大學以後,他更加放縱了。仗著家庭條件不錯,他天天身著高級西裝,開著私家車,穿梭於燈紅酒綠的舞廳,身邊總是圍繞著年輕貌美的女孩,夜夜笙歌。不久,他就和女朋友同居了。這在當時社會,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在家庭壓力下,22歲的石津謙介和女朋友結婚了。成家立業後,石津謙介依然沒怎麼收斂。

有一天,他把老爸的客戶揍了。

老爸一怒之下把石津謙介趕出了家門,讓他自己去創一番事業。人生就是這麼多巧合,這邊石津謙介在發愁找份什麼工作養家餬口的時候,另一邊他的一位朋友的哥哥寫信邀請弟弟到中國天津的百貨公司幫忙,倆人一拍即合,搭船前往天津。

1939年,天津老城東南部遍布著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日本、奧匈帝國和比利時等多國租界地,石津謙介工作的百貨商店位於日租界,名叫 Ōkawa Yōkō,在這裡,他生活得比在日本還逍遙,每天穿著高級西裝上班,平時也過著富人的生活——全家住在英式建築的洋房裡,有華人管家,甚至連小孩也穿上西裝。


天津日租界上的商鋪

到了1943年,戰勢有了很大轉變,日軍眼看勝利無望,因此許多商鋪開始先行撤離中國,Ōkawa Yōkō 的老闆也是其中一員,決定將百貨公司賣掉,把一部分錢分給員工。不是老闆的良心多麼好,而是當時帶著大量現金回日本很大可能會被沒收。石津謙介又輾轉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直到日本戰敗,也被遣返回了日本。

回到日本,石津謙介下決心在服裝界繼續發展,用在中國積累的資金,開設了服裝店 Ishizu Shoten,後來改名為更為人知的 VAN Jacket,並同時擔任日本第一本男性時尚雜誌《Men『s Club》的顧問。


《Men『s Club》雜誌


店鋪最初以石津謙介的喜好,定位為販售英式西裝和其他紳士服裝成衣,但銷量不佳,因為當時有錢人追求私人定製,普通人又沒錢買高級服裝。他開始思考如何開拓新的市場,將目光投向了年輕人。


1950年代,日本處在戰後復原期,經濟還遠沒有恢復,年輕小孩不是穿校服,就是撿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舊衣服穿,何談花錢買新衣服。但這些對興奮的石津謙介來說都不是問題,他唯一的問題是:

「年輕人適合什麼風格的服裝?」

50年代的日本,能接觸到的電影大多數來自美國,所以美國文化也通過大屏幕傳遞給了日本年輕人,不少人開始對美式風格有了興趣。1959年,石津謙介到美國旅行,期間去了一趟普林斯頓大學(常春藤聯盟學校之一),發現那裡的大學生流行穿著軟呢套裝、條紋領帶、扣領襯衫、卡其褲等等和日本很不同的服裝,而這個類型的服裝不僅年輕活力,衣服的用料也耐用好清洗,正符合日本年輕人的需求。Ivy Style(常春藤學院風)漸漸成了石津謙介心中的首選。


當時美國的大學生

兩年後,石津謙介決定讓兒子石津謙介(VAN Jacket 規劃部門負責人)領導生產 Ivy 風格的服裝,還請來了 Ivy 風格狂熱的愛好者 Toshiyuki Kurosu(也是《Take Ivy》的作者之一)協助。1963年,公司更是決定開發  Ivy 風格全系列產品,由於當時的服裝品牌都是走專攻路線,即賣襯衫的只賣襯衫、賣領帶的只賣領帶,所以一個品牌要做全系列單品,在當時是一創舉。這個決定也讓 VAN Jacket 有能力推廣穿搭的概念。

(左)長子石津謙介;(右)狂熱的愛好者 Toshiyuki Kurosu

VAN Jacket 的宣傳頁

光有賣的沒有吆喝的生意可做不成,恰好《Men『s Style》雜誌正想轉型主打年輕讀者,也順勢開始宣傳年輕有活力的 Ivy 風格,在商人和媒體的共同推動下,Ivy 風格迅速流行起來。甚至一度帶有 VAN 標誌的購物袋都成為炙手可熱搭配單品。嗯?有點似曾相識?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操縱市場的伎倆,永遠都是那幾招嘛!


《Men’s Style》1964 年七月志內頁

戰後70年來,日本在流行時尚上瘋狂的借鑑復刻了美國風格,不僅僅是常春藤學院風,還有戶外、搖滾、軍服、單寧一樣都沒落下。常春藤風格之所以地位不可撼動,是因為它是日本男性流行時尚的開端。





有趣的靈魂和好看的皮囊缺一不可

 花 老 佛 爺  

個人微信:mr_changjinglu

微博:@花老佛爺


相關焦點

  • 他引領了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日本真正的時尚教父——石津謙介
    而日本男裝的時尚文化,其實是來自二戰以後對美國文化的嚮往。日本時尚最初的發展深受美式時尚的影響,其中日本男裝受到的影響更為深遠。如果從網上查日本時尚教父,會出現山本耀司、藤原浩、三宅一生等眾多名字。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日本最早的時尚教父名字叫做石津謙介。
  • 日本潮流與牛仔褲的深愛之情
    ivy style 常春藤風格Ivy Style 為什麼會傳到日本,就要先介紹石津謙介(Kensuke Ishizu),從小生長在富裕家庭的他(據說是誇張的富裕),小時候就對西方服飾頗有興趣,甚至還要求家人將自己送到指定學校,為的就是穿那裡的制服(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 日本人是如何將潮流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的
    ——石津謙介,從最初如何讓年輕人喜歡,進階到如何讓全日本人都喜歡,最後影響到了全世界。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石津謙介——當時的日本時尚之神,卻通過一系列做法撬開了時尚之門,他努力推廣的Ivy Style(常春藤風格)成就了日本流行的基石。
  • 稍微聊一下 日本 ----常青藤①
    圖為64年,日本警方在街頭掃蕩御幸族 可以看到 美式風格初入日本時 是矛盾的 上世紀50年代,石津謙介創建VAN公司並在普林斯頓找到了日本可以效仿的時尚靈感——常春藤聯盟時尚。然而,日本對於西方服裝的傳統觀念成為引進過程的一大阻礙,父母也將服裝視為孩子叛逆的徵兆。當時的日本成年人相信,流行服飾不僅預示孩子日後不孝,還表示潛藏犯罪念頭。這種在美國代表富有階級的紐扣領襯衫,在日本卻與犯罪行為產生聯結。為了改善常春藤時尚的形象,消弭大眾的疑慮,作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代表隊制服設計師的石津謙介設計出了鮮紅色常春藤風格西裝外套。
  • 無論熟男還是潮男,你都應該知道Ivy style到底是什麼
    這些學生畢業後,成為社會中的精英階層,他們也將這種穿衣風格帶到社會上,所以,Ivy style才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甘迺迪兄弟的打扮風格也是Ivy style,起到了重要的推廣作用Ivy style發源於美國,但是發揚光大是在日本。1965年,石津謙介連同幾名日本人前往美國取景,編寫出《Take Ivy》。
  • 說起日本雜誌的插畫師,你還只知道長場雄嗎?
    穗積和夫Kazuo Hozumi▲2017 年 9 月《Men's Club》在介紹穗積和夫之前,我們得先提到 VAN Jacket 的創始人:石津謙介。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津謙介透過《Men's Club》向日本年輕人灌輸美國常春藤風格的時候,插畫也是這本雜誌構建常春藤世界觀的重要部分,那個年代最著名的插畫,可以說是穗積和夫的「Ivy Boy」。▲穗積和夫最早在 1963 年畫出這個人物:穿著美國東海岸服裝的年輕男孩。
  • 夏天,如果沒得選,那麼一件Ivy Style的T恤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20世紀50~60年代的日本,由於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一股來自美國東岸常春藤盟校(The lvy League)的穿衣風格席捲了日本。一時間成為了日本年輕人追隨的典範,而引領這股時尚浪潮的是一個叫作(VAN)的品牌。(VAN)的流行可謂掀起了一場革命,它改變了男性的衣著觀念,讓IVY LOOK也成為了一種經典、不可撼動的基本範式!
  • 日本是如何將「舶來」的潮流文化「據為己有」的?
    也許,你不會相信,雖然時下,我們深受日本潮流文化所影響,但如果時光倒退回到上世紀 50 至 60 年代的日本,衣服對他們而言,不過是遮體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選擇款式的餘地,對於流行的追逐和時裝的講究,更會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犯罪」,不過這一切都因石津謙介而改變了。
  • 日本人是如何將潮流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的?
    日本潮流教父第一人——石津謙介,從最初如何讓年輕人喜歡,進階到如何讓全日本人都喜歡,最後影響到了全世界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石津謙介——當時的日本時尚之神,卻通過一系列做法撬開了時尚之門,他努力推廣的Ivy Style(常春藤風格)成就了日本流行的基石。
  • 常春藤狂熱:美國時尚在日本 | 單讀
    尋找「純正」的「常春藤」 1954 年夏天,由於對西裝充滿興趣,黑須敏之翻開石津謙介參與編撰的《男人的服飾》創刊號。看到「男人的服飾用語事典」單元時,第一個名詞「常春藤聯盟樣式」就讓他興奮不已: 又稱「 Brooks Brothers 樣式」,是美國最主要的時尚風格之一。
  • 《stove league/棒球大聯盟》作家李新華「不會都是不幸的結局」
    《stove league/棒球大聯盟》的編劇李新華向《體育朝鮮》吐露了《stove league》的所有內容。雖然首播的收視率為5.5%(尼森韓國全國標準),但是接近最後一集的現在,《stove league/棒球大聯盟》創下的自身最高收視率上升到了17%(10集),可謂是「高空前進」。特別是《stove league/棒球大聯盟》是一部讓「了解棒球的人」和「不懂棒球的人」都感到滿意的電視劇,受到了好評。
  • 潮牌Ivy Style捲土重來,更適合大學男生的秋冬穿搭,超帥
    Ivy Style究竟是怎麼從日本又遊回歐美的?既然說到日本文化受到美國潮流的影響,並且還在日本本土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力,又重新回遊到歐美,在歐美當地也被大肆追捧,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了,他的名字叫:石津謙介。
  • 日本介護行業的處境是怎樣改善的
    在日本,介護人員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顧養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為獨立生活比較困難的老人提供幫助,日本的介護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在1987年實施了「社會福利及介護士法」,介護行業從此發展起來。在如此高強度工作下,日本介護人員的薪資水平卻不盡人意,據日本2017年的調查顯示,有39.6%的介護人員都對工資不滿意,實際上確實如此,介護工作者做著如此艱難的工作,最後的收入水品與日本護士相比卻遠遠不及。
  • 從Evisu到優衣庫,從模仿到創新,日本做對了什麼?
    穿衣打扮這個詞,幾乎不會出現在日本男人的詞典之中。不過,從1950年代開始,日本年輕人突然對時尚潮流趨之若鶩,發源於美國的常春藤風格,以及牛仔褲的狂熱、叛逆洋基風,在日本街頭此消彼長。原本不修邊幅、素麵朝天的男人,開始抹上厚厚的髮油,換上色彩鮮豔的休閒西裝,花大價錢購買從美國淘來的二手牛仔褲。
  • 唐人街探案ivy是笑臉組織的老大嗎 ivy懷的孩子是誰的
    唐人街探案電視劇中ivy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張鈞甯飾演。很多網友沒看明白唐人街探案ivy是笑臉組織的老大嗎?唐人街探案ivy懷的孩子是誰的?  唐人街探案ivy是笑臉組織的老大嗎  ivy不是笑臉,但是笑臉組織是聽命於ivy的。汶頌就是笑臉,而且還被拋出來做了幕後替罪羊。
  • 唐人街探案:同樣是高智商犯罪的女人,阿溫比ivy究竟差在哪裡
    和王真兒飾演的阿溫比起來,張鈞甯飾演的ivy更可怕,同樣都是高智商犯罪,阿溫在ivy面前也只是一個小菜鳥了。阿溫和ivy在形象上有著非常大的區別,阿溫是一個落魄的女人,靠著在酒吧裡賣唱維持生計,男主角林默剛開始接觸她的時候,就開始懷疑她,最終在最後一刻將她繩之以法,ivy就不一樣了,她是一家花店的老闆,顏值高氣質好,男人們第一眼看到她都想要她的聯繫方式,就連男主角也不例外。
  • 外國人怎麼才能去日本做介護?介護福祉證又該如何取得?
    上次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日本政府對於促進介護就業的支援政策,有不少朋友都問到了該如何考取介護福祉資格證的問題,今天小美就專門來為大家解讀一下。介護福祉資格證是日本所承認的唯一一個介護職業國家資格證書,主要工作內容為「身體介助」和「生活援助」,介護福祉職業就是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術來輔助身體或精神上有障礙者的日常生活,一般就職於養老院、老人保健中心、醫院及殘障人士服務機構等等。那到底怎樣能獲得介護福祉資格證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