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怎麼辦?你需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2020-12-16 騰訊網

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怎麼辦?你需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自己,前路一片迷茫,不知道做什麼才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這很正常。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讓自己感到迷茫的時刻,但怎麼主動去調整自己,啟動思考,讓自己走出困境,才是積極的做法。

你不需要突然來個大轉變,就立刻「煥發新生」,只需要好好檢視目前的生活,從小事物開始一步一步地改變,你就能夠讓生活重新走上「正軌」。

第一步,就是找到讓你感到迷茫的原因。

你為什麼會感到迷茫?

很多時候,我們突然之間就陷入迷茫之中。

也許走到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中心的某個路口,當看到身邊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跟自己擦肩而過,一股心酸、失落而孤寂的思緒,就忽然湧上心頭,讓你覺得不知道該要往哪個路口走。

又或者和很久沒見的朋友在一起隨意聊聊天,然後聽到對方這些年很不容易地挺過來,生活越來越好。你在心裡為對方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自己一直的原地踏步而感到傷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夠好像朋友這樣。

其實,深挖背後的原因,我們就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容易感到迷茫了。

原因一:你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的需求;

從小到大,我們的人生似乎都被身邊的家人和老師安排著,讀什麼學校,考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等,都給我們安排得妥妥噹噹。至於我們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當生活突然去到一種地步,需要我們自己為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決定時,我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就好像明明每年都是父母交的水電費,突然有一天讓你自己去繳費一樣,你都不知道該怎麼操作。

但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別人想你做的,什麼是你想自己做的呢?你是否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

當我們意識生命其實是有限度的,更能看清過往我們錯過了多少想做的事情,放棄了多少理想和目標。

我們都因為別人而放棄多少理想和目標,只是為了不想被當作是異類,但是你知道嗎,最讓人感到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我們想做但沒有去做的事情。

當你一直忽略自己內心的需求,而重新開始掌控自己的生活時,你自然就會感迷茫。

原因二:你還沒找到自己想要做什麼

有一句話: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既然你連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裡,你又如何邁開腳步行走呢?

沒有方向的努力,只是做無用功。但為什麼你找不到自己想要做什麼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的「三心兩意」心理。

如果我告訴你,每天寫一篇兩千字的文章,你能夠得到三百元,三十天就能夠獲得9000元,你會不會做?如果你知道怎麼寫文章,那麼我相信這件事你肯定會去做。

但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寫文章,你可能先要去學習寫文章的技巧,然後才能夠做到這件事。你喜歡學的話,那麼這就能成為你努力的方向。你不喜歡學的話,你就要找到喜歡的那件事去做。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能夠找到一件有明確收入,而且又可以符合我們當下能力的事情讓我們去做。

當要做的這件事收益不明確,而且又需要我們重新學習獲得能力才能夠勝任,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繼續尋尋覓覓,希望找到那件收益不錯,而且無需怎麼付出努力就能夠勝任的事情。

很可惜,這樣的事情,通常都很難找到。由於找不到,迷茫就來了。

所以你應該問問自己,衡量各方面的因素後,如金錢、時間、自身條件、生活狀況等,你最想做什麼?拿出一張紙和筆,寫下你心中的答案,如:

1,我想創業,開創自己的事業;

2,找到一份收入少一點,但不折騰的工作;

3,努力提升自己,從事一份高薪的工作。

不管我們做什麼,肯定都要「取捨」。想得到什麼,就必須放棄什麼。而這些,都必須要付出努力,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浸淫奮鬥,而且也許還需要經過失敗,我們才有機會獲得自己想要的。

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只是你不確定這樣做值不值得而已。人生沒有方程式可計算,你必須去經歷、去走過才會知道。

原因三,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生活中

尼採曾說過一句話: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人類是唯一會尋找意義的動物,只要找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意義,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生活也會因此而「閃閃發光」。

當我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一直在一種重複、機械化的生活中度過每一天。

很多人每天上班下班,過著一種單調、枯燥的生活,生活找不到意義,失去激情,就會很容易動不動感到迷茫,因為覺得這種生活沒有盼頭或者沒有「搞頭」。

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中說過:功夫加足球有沒有搞頭?有!由於找到了這個「搞頭」,於是就開始組織師兄弟,進行足球鍛鍊,打比賽,有一個清晰的奮鬥方向。

那你做什麼事,會讓你的人生更有「搞頭」呢?

如果你會發現自己大部分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某些事情上,這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這件事情重要嗎?

這件事情非做不可嗎?

如果不做這件事情會怎麼樣?

哪些事可以勾起自己的熱情?

我怎麼找到這些事呢?

刪除那些沒意義的事,然後找到那件讓你生活有「搞頭」的事情,嘗試去追求它,努力獲得它,即便是拿起相機記錄自己流逝的生活,也會讓你的生活燃點起激情。

想解決迷茫,就要找到人生的Ikigai

之前看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叫《日本人的生活哲學:Ikigai讓你每天充滿意義和喜悅》,書中的內容一直圍繞著「Ikigai」這個詞語做詮釋。

所謂「Ikigai」,是日語單詞「生き甲斐」(發音ee-kee-gah-ee)的英文音譯,從字義上來講,「gai」是意義、價值(meaning、value),「iki」是生活(life)。

簡單來說,Ikigai 的意思就是「The reason for living(生活的意義、理由)」,可以解釋為你活著的目的,書中的解釋為:「每天早晨起床的理由,你生存的價值。」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是夢想嗎?你的生存價值是什麼呢?你為什麼要活著?想要解決我們的迷茫,我們就需要找到自己的Ikigai。

但怎麼找呢?先從以下 4 點開始:

你擅長做的事是什麼?

你喜歡做的事是什麼?

世界需要你幫忙的事?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思考自己有沒有應對的能力,然後對照下圖的不同區域,找到重疊的項目。

這裡列舉幾個,如:

你喜歡的事+世界需要你做的事 = 使命

如果你喜歡幫助別人,同時這個世界也有很多人需要幫忙,好比是志願者、無國界醫生、支教老師都是屬於這個範圍,如果你對山區小朋友的教育、社會公益感興趣,這些事同時是社會需要、又符合你的興趣,所以它會變成你的「使命」。

完成使命能使你感到相對的滿足,因為有一部分那是你享受做的事,缺點是經濟上可能無法支撐自己。

世界需要的事+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 職業

做老師也好,做醫生也罷,這些工作可以讓很多人受益,幫助到世界,同時也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收入。

當然,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從事這一類的工作,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只是一份職業而已。憑藉著這個職業,你可以活得很不錯,也能夠回饋社會,但也會因此對自己渴望的人生產生迷茫。

除非你熱愛這份工作,並且甘願付出自己,例如我們敬愛的鐘南山院士。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你擅長的事 = 專業

也許你是一位銷售精英,或者新聞記者,或者是一名計程車司機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時間累積而讓你成為當中的專業人士,別人就會基於你的專業技能而付錢給你購買相應的服務。

如果你做的事不是一個世界需要的,好比說你玩賽車遊戲很厲害,別人未必會付錢給你;或不是你喜歡做的事,如專門寫一些八卦娛樂新聞等,儘管你做得很專業又賺得了錢,說不定你的內心對生活也會產生懷疑。

你擅長的事+你享受的事 = 熱情

網遊、唱歌、旅遊等,其實很多興趣都可以是你的「熱情」,不過,它不一定是個社會需要或別人會付錢的事。

因此,雖然能帶給你快樂與滿足,但可能無法在經濟上支持自己,也難以找到需要你提供這些熱情的人,甚至覺得不被重用或不被需要。

經過這些組合的對比,你能不能找到自己在其中重疊的地方呢?如果沒有,你就要想想,自己缺失的是什麼了。如:

你是否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你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事?

你不清楚世界需要你哪種能力?

你不確定自己的能力會不會有人付錢?

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出迷茫,就必須弄清楚這些問題,然後從這個ikigai圖標中,找到重疊的部分——當然,重疊的地方越多越好。

就拿我自己舉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工作是商務拓展,活動策略,所以就比較擅長與人溝通、協調,甚至對事情進行條理化的組織。

這種能力,對公司來說是需要的,因為很多公司也需要拓展生意,為了拓展生意,就需要跟不同的人談合作,把事情處理好,讓大家合作的利潤最大化,簡單一句就是有錢一起賺。那麼我這個角色,就起到串聯的作用,所以公司樂意給錢,購買我這種能力。

同樣,在網絡上面,我作為自媒體的寫作者,分享一些知識性、技能性的文章,幫助大家更好地提高自己。這也是我擅長也是喜歡做的事情,相信也是某些讀者需要的事情。那麼這種能力經過平臺的認證之後,他們也就願意付錢給我了。

這些能力,都是我自己培養出來的,不是突然就冒出來的。我從迷茫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不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的。

但,並不代表我不會感到迷茫。如果我打算以後出來創業,而我又不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現有的資源去創業,自然而然地,我對這條路就會感到迷茫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就需要根據創業計劃,花時間去解決前面提到的那四個問題。只要能夠解決到這四個問題,那麼我對於創業道路的迷茫,也會慢慢消失。

所以,如果你無法完成上述的步驟,那你就需要花時間反覆思考這些問題了。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或找不到共同點,有可能是因為:

技能過度簡單化:很會聊天、幽默感強、能夠準時起床這些技能,相信還要結合其他能力,才能夠擴大能力的「世界需求」,不能簡單地把這些能力當作是一個「能力大項」。

沒有專注培養技能:想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都必須花時間去鍛鍊、培養某項能力對吧?

什麼都沒有嘗試: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嘗試過,你就很難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了,自然也找不到自己的能力。

當然,也可以問一問身邊的朋友、家人,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特別讓人矚目的能力和技能,這些都可以寫下去。

最後,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提出達成 Ikigai 五個要點:

從小細節開始學習與專注

釋放真實的自我

達到和諧的生活與可持續發展的興趣

熱愛所有大小事

活在當下

找不到你的 Ikigai,試試運用這五點去觀察生活周遭的線索,也許你還很年輕,或者你嘗試的事還不夠多,多去戶外走走,多試試些以前沒做過的事,你的Ikiga 是需要透過開發和摸索才能逐漸找到的。

除了我們從耳熟能詳的「天賦、專長、興趣」尋找人生的意義,其實從「世界需要我做什麼」出發思考尋找,也很有意思。

好比我寫文章,都是以「能夠帶給讀者什麼」為出發點,而不是「我想寫什麼」。我也因此而建立出自己的副業。

按照這些方法試試看吧,相信你也能夠找到人生的奮鬥方向,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

相關焦點

  • 聽說你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我覺得迷茫時,就讓自己忙起來;我覺得失去方向的時候,就找事兒做;我發愁人生該何去何從的時候,也不過是在心頭暗暗嘆息一下,然後就去忙忙忙——忙到最後,柳暗花明,要去的方向也就若隱若現起來。好多人說:「小木頭,我找不到方向,該怎麼辦?!你說我連往哪個方向努力都不知道,怎麼努力啊?!」
  • 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感覺有點迷茫,該怎麼辦?
    系統傳來一個推送問題:在大學不是很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轉專業的話也沒有特別熱愛的專業,感覺有點迷茫,該怎麼辦?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找不到方向,這在人生中時常是困擾我們的矛盾糾結點。我很理解大家的迷茫,在人生選擇裡存在好多大大小小的茫然時刻。你起初對它有期望,可是現實接觸裡又感到不如意,這樣的落差感讓你開始懷疑初心,迷茫未來。
  • 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需要去學一門技術嗎?
    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需要去學一門技術嗎?內心很迷茫,每天很焦慮,這種感覺度日如年,相信每個有過這種經驗的人都特別清楚,朋友的冷眼,甚至父母親人的嫌棄和怒目相對,都讓我們壓抑的喘不過氣,也恨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爭氣,居然連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其實我們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嗎?還是不肯找,或者不想承受工作壓力?還是擔心找的工作不體面被別人看不起?
  • 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一種踏實感,那就是對生活確實的把握。
  • 【悅讀】迷茫時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由於找不到,迷茫就來了。 所以你應該問問自己,衡量各方面的因素後,如金錢、時間、自身條件、生活狀況等,你最想做什麼? 經過這些組合的對比,你能不能找到自己在其中重疊的地方呢?如果沒有,你就要想想,自己缺失的是什麼了。如: 你是否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你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事? 你不清楚世界需要你哪種能力?
  • 求職迷茫,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怎麼辦?
    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可以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針對這個問題,今天奶爸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確定自己的求職目標,可以從以下四個要素去考慮,即行業、崗位、城市、公司。行業,確定 1-3 個目標行業,3 個行業裡面挑一些公司。
  • 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怎麼辦?
    再如,奮鬥到30來歲,成家立業,孩子也過了需要人帶的階段,想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卻發現找不到方向,餬口不難,但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如果你或身邊的人,也有過「空心病」,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
  • 工作沒有激情沒有動力,想創業沒有方向怎麼辦,如何度過迷茫期?
    幾天前,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女白領想要辭職寫作,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無聊沒有激情,而且工作時間太長了,她在路上也浪費了很多時間,想辭職並開始創業,沒有方向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一位網友評論得很好:如果你將迷茫歸因於年齡小,指望著混過二十歲這幾年來解決問題,那麼恭喜你,當你30歲時,也會同樣感到迷茫。當你30歲之後,需要照顧孩子,還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在這個時候,這種迷茫更難以消除,柴米油鹽會阻斷你所有可能。父母迷茫可能會讓孩子跟著迷茫,而父母優秀才是最好的教育。
  • 大學生最應該讀的18本英文書籍,送給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
    大學生需要閱讀大量書籍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那麼目前大學生一周閱讀時間是多少呢?據Barnes&Noble的一項研究,大學65%的大學每周閱讀1-5個小時。但遺憾的是只有不到25%的人是愉快的閱讀。很多人閱讀都是痛苦的,痛苦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一種痛苦是找不到合適的書籍。今天雷哥單詞小詞君整理推薦一些優秀的英文書籍,期望能幫到你!
  • 找不到目標和方向,對什麼都沒興趣,怎麼辦?
    來源 l 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什麼是空心病呢?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擅長寫作,能夠把複雜的理論拆解開來,條分縷析地傳達給讀者,並得到反饋和肯定 —— 這是自我效能。另一方面,對我而言,寫作不僅僅是一個習慣,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是「幫助更多的人」的形式。我會絞盡腦汁去想,怎樣使到這些思想被更多的人所看到、所了解到,怎樣解決他們的困惑,怎樣給到他們力量和啟發?—— 這就是結果期望。
  • 「老公快35歲,失業一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麼辦?」
    有人在網上詢問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可以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到了35歲還沒有人生目標,應該怎麼辦?現狀分析她老公的問題,不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是他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可能以前有些經驗,但是一方面不清楚目標和方向,另一方面不願意做那些「苦活」,所以就高不成、低不就。
  • 現在很多人焦慮又迷茫,怎麼辦?乾貨:人生表格梳理法
    的確,疫情讓整個社會都緊張得不得了,貌似不是個人問題,但其實就是個人的問題,緊張的實質就是個人「對現狀不滿、對未來不知」所產生的焦慮感迷茫感,怎麼辦?老傅有個具體方法,大家不妨試試。儘快調整,否則很可能讓你做出不正確的決策和損失。
  • 25歲庸庸碌碌的我,人生的方向在哪?
    懶惰,得過且過,不知道你想過什麼品質的生活,不知道你想結交什麼層次的朋友,是你當下焦慮的原因。想清楚這個,然後對任何你有興趣的事開始著手實施。 運動吧,讓激素來調整這些你自己控制不了的糟糕情緒,科學又管用。堅持一個月的鍛鍊,然後你在慢慢琢磨你腦海裡複雜的人生吧。親歷同感@白無門「Easy choices,hard Life.
  • 終於有人講清楚「找人找錢找方向」了
    雷軍這麼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種是雷軍創業的時候已經不用找錢了,所以,他把80%的時間用來找人;第二個是雷軍對人的要求更高,普通創業者可能找的是70分以下的人,雷軍找的是90分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稀缺品,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
  • 當你迷茫焦慮時該怎麼辦?四個步驟,解決職場問題
    為什麼會迷茫焦慮,因為之前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壓力並不大,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壓力隨之而來,加上今年的疫情讓很多行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工作更不好找,求職壓力自然就增加了。壓力大了,收入卻在減少,甚至沒有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才會迷茫焦慮。這是常見的現象,也暴露出我們很多人在職場工作的心態,因此這方面值得思考。
  • 越工作越迷茫,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前面的例子中,為什麼埃裡克·施密特的建議直接從第二個層面找大方向,而不考慮「內在三要素」——後者通常是HR們更喜歡的方向。讓我們看一看桑德伯格此前的職業經歷。對照影響職業發展的內在三要素「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人生價值」,你就明白了,上面的兩個特點屬於我們較少考慮的「人生價值」這個層面。可能是桑德伯格的家庭環境、也可能是她在哈佛的教育經歷,讓她很容易把職業目標聚集到「人生價值」這個非常抽象的東西上。
  • 「我,30歲,失業2個月找不到工作,創業沒錢,好迷茫怎麼辦?」
    好迷茫怎麼辦?30歲辭職在家,處於空窗期的2個月感覺到迷茫,是正常的事。一、目標30歲不上不下的年紀,想要擺脫迷茫的焦慮狀態,一定要儘快確定自己的目標,是找工作還是選擇創業。確定目標後,再根據自身能力情況來一步步落實,權衡利弊之後再用行動來獲取結果。如果只是這樣想的狀態,那麼不好意思,可能最終啥也做不好。
  • 靜夜思 | 誰的人生不迷茫?
    讀者提問環節,有位女生站起來問作者:「我最近對任何事情都喪失了興趣,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覺都熱愛不起來,人生空虛又迷茫,應該怎麼辦?」作者笑著扶了扶眼鏡,說:「你來參加我的新書分享會,不就是一種興趣嗎?不就說明你對生活還保有熱愛嗎?年輕人總喜歡說迷茫,以為迷茫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不剷除無法往下走。誰都有迷茫的時候,就像我,四十歲了依然有許多問題想不開。
  • 沒有人生方向,如何過好這一生?
    一旦情緒狀態陷入低谷時,八匹馬都拉不回來。橙子君很喜歡知乎上的一個問答。提問者說:「你是怎樣走出人生低谷的?」得票最多的答案是「多走幾步」。今天分享的文章,來自橙子導師王奕霖,當在方向感還不那麼強烈時,她也覺得,先向前邁出幾步,或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開端。
  • 賈伯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擺脫迷茫和困惑,找到正確方向?
    在十字路口,我們憑藉著指示牌,就能輕鬆地找到想去的方向。可人生的十字路口,卻沒有任何提示,哪怕耐著性子問路人,答案也各不相同。這時的我們就如同一個迷路的孩子,會陷入深深的恐懼和迷茫之中。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