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以綠色為主?從進化論的角度怎麼解讀?

2020-12-26 星球上的科學

隨著近日來溫度的升高,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都開始盛開,活力四射,一切都看起來都生機盎然。

當你想到「植物」時,第一反應是綠色,還有我們常說「綠色植物」,而不是「藍色植物」或者是「紅色植物」,在大自然裡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是綠色的,那麼就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以綠色為主呢?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各種顏色?

其實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物體是不會發光的,之所以我們能看到它們的顏色也只是因為反射了太陽光的緣故。

光譜是指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等)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起來的圖案。而根據光譜的分析原理又被發射光譜分析與吸收光譜分析,如果根據被測成分劃分的話,又被稱為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

而根據太陽輻射經色散分光後按波長大小排列的圖案被稱為太陽光譜,其中又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幾個波譜範圍。

其中人眼的可見光指的是在電磁波譜中我們人眼能夠感知看到的部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可見光就是是太陽和白熾燈,但是說可見光並沒有特別精確的範圍。

只能說在大多數人的眼睛中能夠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波長範圍是在400~760nm之間,但是還是有極少數人能夠在波長380~780nm之間感知到,因此我們可以籠統的說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770~390納米之間。

為什麼植物偏偏是綠色的?

學習生物的同學都應該知道,在綠色植物中一般都有葉綠體這個細胞器,而葉綠體中則含有有葉綠素以及少數的葉黃素、胡蘿蔔素,而葉綠素是所有色素中最重要的光合色素。

不同的色素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而葉綠素吸收光譜的最強吸收區有兩個:一個在波長為640~660 nm的紅光部分;另一個是在波長為430~450 nm的藍紫光部分。

所以對綠光的吸收最少,加之葉綠素又是綠色的,而植物要想獲取能量就必須依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同時葉子內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線會發生反射現象。

這個時候需要了解一個物理規律——透明東西的顏色是由它透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的,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就是他反射的光的顏色,綠光發生反射自然葉子就會呈現出綠色,於是綠色的光就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擊中光敏視網膜,錐形細胞就會受到刺激,所以我們眼中就會呈現綠色了。

植物和光合作用一直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實際上葉綠素才是最關鍵的,植物的綠色隱含上也是葉綠素的作用。

那麼葉綠素有什麼作用呢?

生物學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而葉綠體上面附有豐富的葉綠素,而植物能夠發生光合作用就必須要依靠葉綠素去捕獲光的主要成分,以此來攝取能量,因此葉綠素可以說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的「轉化機器」。

在進行反應時,少部分葉綠素a會吸收並且轉化光能,與此同時水會分解成氧氣和[H],同時還產生了e-,這時候光能就轉化成了活躍的化學能,緊接著植物開始進行暗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把光合作用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穩定的化學能,這一系列的反應都必須依靠葉綠素來完成。

關於植物是綠色這個問題,其實從進化論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進化論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由自然環境所選擇,而太陽光是我們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間接的我們可以認為太陽光的光譜分布能夠影響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

而太陽光光譜的範圍很廣泛,但是在可見光中光子的數量是最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在其進化過程中大多都以接收可見光的方式來觀察外界或者利用太陽光的能量。

植物一般依靠色素來吸收陽光的能量,在太陽光可見光的光譜分布中應該看到了,綠光可以說是達到峰值,並且其波段範圍也是非常廣泛,這進一步明確表明在綠光的區域內有非常強大的能量。

試想一下植物如果吸收了所有的可見光譜那麼在夏天的暴曬下,很有可能會灼傷植物,那麼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放棄中間的綠光區域了,選擇吸收能量最高的藍光和能量最低的紅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反射出了綠光,所以植物就是綠色的!

相關焦點

  • 植物為什麼進化成綠色 | 混亂博物館
    「植物」的綠色生物供養著。我們當然知道植物的綠色來自葉綠素,這關係到一套延續了20多億年的光合系統。但是我們還想知道,為什麼偏偏是這套光合系統,佔據了如此廣袤的世界。同時在真核域,各種褐藻因為富含褐藻素,顯出金黃色乃至棕褐色,而紅藻與植物關係雖近,卻因為富含「藻紅素」而帶有珊瑚似的粉紅色。這就讓人感到奇怪——既然光合作用的生物可以有各種顏色,為什麼在陸地生態系統佔據絕對優勢的植物,偏偏只有綠色?首先,我們要明白顏色對於光合作用的意義——不同的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長的光。
  • 我們一直在吃的海帶,原來不是植物,這一切還得從進化論說起
    筆者-小文如果要給地球上的生命進行分類的話,很多人都會以為生命只有動物和植物兩種類型吧,不能動的生命就是植物,此外,植物還擁有光合作用這一特徵。但在後來,自從蘑菇以及木耳等菌類出現後,這種分類法就變得不靠譜了,而提出了進化論的偉大生物學家達爾文則認為,自然界有自己的分類方式,人為的進行劃分不一定是準確的。不過,介於當時的研究條件有限,達爾文只是提出了相關的論點,想要證明自身觀點的正確性,達爾文有心無力。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如果有人要問我們人類是怎麼誕生的,那麼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的人都會說是我們人類是由猿進化過來的,但是大家可以細想一下萬一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的呢?對於我們人類進化那或許只是自然界適者生存的必然結果。然而我們與猿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
  • 北大教授談生物進化論:生靈之美,演而化之!
    生物進化論,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紅雅開設的一門核心通識課程。顧教授在辦公室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在《聖經》中被描述為由上帝創造,而達爾文的進化論則對此提出了顛覆性的看法:是生物與自然界長期相互作用演化而來。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生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長期演化的結果。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遊子吟|第六章 創造論與進化論|6 自然選擇面對的困難
    這樣,在眾多的變異中,適合環境的物種就被保留下來,不適應者就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久而久之,生物就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進化。可是,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的觀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難題。分子生物學興起後,一些學者開始尋求進化論的理論基礎。他們認為,因為在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在不斷發生突變(Mutation),基因突變導致生物性狀發生變異。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進化的原料,自然選擇則是進化的動力。
  • 從進化論看轉基因
    這個話題一言難盡,從進化論角度講 (儘管很多人否認進化論),任何物種適應環境的措施都不是完美方案,而是妥協方案。當年能和劍齒虎一爭高下的熊貓,現在靠賣萌為生,從身體機能上說,很難把這叫進化吧。所以,有不少學者把「進化論」這個名字改成了「演化論」。舉個例子。
  • 為什麼藍色在自然界稀少,沒有藍色的狗或貓,與之相關的驚人事實
    因為大自然中,人們不了解的事物還非常多。當我們眼前出現動物或植物時,映入眼帘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棕色、綠色、紅色事物。是否在自然界中見過藍色動植物呢?或許在我們印象中出現過,但相比於其它顏色。藍色的確很稀缺。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為什麼藍色在自然界如此稀少。你見過藍色的狗或貓嗎?沒有!答案是肯定的!藍色生物在自然界中非常稀有。
  • 櫻花為什麼有綠色的?花的顏色由它決定
    櫻花為什麼有綠色的?櫻花為什麼會有綠色的?花的各種顏色究竟是什麼決定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羅樂。花青素隨pH值變化讓花呈現不同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鮮花以其豐富的色彩,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無限魅力。那麼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讓這些花朵有了繽紛的色彩呢?羅樂說:「花色是植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是由基因決定的。
  • 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
    綠色是最讓人感覺生機勃勃的顏色,因為地球的陸地正被一群綠色的植物佔領著。有沒有想過,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呢?
  • 櫻花為什麼有綠色的?花的各種顏色由它決定
    櫻花為什麼會有綠色的?花的各種顏色究竟是什麼決定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羅樂。花青素隨pH值變化讓花呈現不同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鮮花以其豐富的色彩,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無限魅力。那麼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讓這些花朵有了繽紛的色彩呢?羅樂說:「花色是植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是由基因決定的。
  • 為什麼沒有綠色哺乳動物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雞為什麼要下蛋?為什麼晚上是黑的?豬為什麼不會飛?為什麼沒有外星人來訪?
  • 達爾文進化論難以統治整個生物圈
    這些都很符合人類自身常識的認知。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卻與上述的上帝創造論格格不入,甚至於是違背了上帝創造論的學說。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是批判。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進化論會導致人類道德出現崩塌,甚至完全沒有能力去依靠人類自身去生存。
  • 精神病人 超級進化論
    我:「那出生後怎麼沒了?」她:「我怎麼知道?沒人知道,就知道是進化的結果,具體原因都在爭來爭去的。不過我相信海猿論。」我仔細的想著這個詞,好像什麼地方看過。她:「你別想了,就是一群猿猴生活在海邊,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逐漸變成兩棲生活了,經常在水裡。身體上的毛髮慢慢就脫落,皮膚像海獸一樣變得光滑了,而且皮膚下面有一層比較均勻的脂肪。我們都是海裡的猴子的變來的,那就是海猿論。」我猶疑了一下:「沒記錯的話,那個現在還不能確定吧?」
  • 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的「花序」為什麼不盡相同,其中有什麼秘密?
    木蘭屬植物有180多種,其中包括木蘭(又稱信宜)、木蘭、木蘭、玉蘭等,其花均為單株。這是為什麼?植物學家發現玉蘭花是雌雄同體的,即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其形態結構相當特殊。花的中心有一個圓柱狀的花託。花被片、雄蕊、雌蕊等都自下而上生長在花託上。許多其它科的花沒有花柱花託。玉蘭中有許多雄蕊和雌蕊,它們都是自由離生的。
  • 為什麼人類是唯一面對面性交的動物?畫面進化論給你正確答案
    為什麼靈長目的動物中只有人類默認採用面對面的交合姿勢,原因在於人類的祖先直立行走以後感知到的畫面有了巨大的變化,畫面的特點決定了生物的交配姿勢除人類以外的靈長目動物為什麼採用同方向的交配姿勢除了人類以外,一切靈長目類的動物的默認交合姿勢都是後入式的,本文以猩猩為例進行說明
  • 自然界中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害鳥」?為什麼?
    「害鳥」、「益鳥」不過就是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上給鳥的定義罷了,嚴格意義上說,天下的鳥類都一樣,它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鳥並沒有「害鳥」、「益鳥」之分。而人為定義的「害鳥」其實就是會破壞農作物的鳥類,但是,吃農作物的鳥類也不一定是「害鳥」。因此,我認為自然界中真正的害鳥非常的稀少,據我所知只有一種,它就是野雞。
  • 豬籠草為什麼能吃小蟲?自然界還有哪些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大都生長於極其貧瘠缺氧的土壤中。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捕蟲器,通過捕食昆蟲來補充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營養。 豬籠草又名豬仔籠,為豬籠草科多年生偃伏或攀緣半灌木,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
  • 人類進化是個騙局?這張圖誤導了無數人,進化論變成了都市傳說!
    無論你是否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大部分人或許都見過那幅「人類進化圖」,以至於在很多人腦海中留下了「猴子一步步進化變成人的過程」的固有印象。在這張圖上有6個從左到右排列分別是森林古猿、山猿、西瓦古猿、尼安德特人、克羅馬農人、現代智人,被普遍理解為描述人類的進化過程,成為了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科學插圖之一。然而,這幅所謂的「人類進化圖」其實是錯誤的,它不僅刪減了大部分,而且還讓人產生誤解,生生地將科學的進化論變成了都市傳說。
  • 達爾文進化論隱藏一個驚天騙局?人類起源,進化論和女媧造人都指向了外太空
    關於人類的起源,相信第一時間跳出腦海的就兩個詞彙:西方的「達爾文進化論」和東方的「女媧捏土造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