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教父》,這部片子膽太大了

2020-12-16 電影雜誌

提起黑幫電影,就不得不說這部被譽為男人聖經的——《教父》。

影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以沉鬱冷靜的風格講述了一段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黑幫史詩。

1972年《教父》上映,首輪票房達到8150萬美元,是其拍攝和宣傳投入的14倍。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獎。

截止到1997年5月,影片全球票房累計超過了2億4500萬美元,97年的2.5億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教父》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之一,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豆瓣上有40萬觀眾打了五顆星,是無數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經典之作。

如此光輝的成就,當有電影號稱可以與《教父》比肩時,當然要來一睹其真面目——

叛徒(2019)

Il traditore

要看懂這部電影,就得先了解黑手黨。

黑手黨是發源於義大利的一個秘密社會組織,根據地在西西里。從一開始的反抗暴政、鋤鋤強扶弱的地下黨漸漸墮落為唯利是圖的犯罪團夥。

1982年9月3日,在西西里掃黑的基耶薩將軍遇刺身亡,民怨沸騰,當局無地自容,開始以雷霆手段打擊黑手黨,負責此事的法爾科內大法官成為反黑的標誌性人物。

《叛徒》正是以此為背景,根據真實事例改編,從黑手黨「叛徒」布達西的角度回顧反黑戰爭。

在黑手黨內部存在很多幫派,頭目對幫派實行家族式的統治。雖然他們無惡不作,但同時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為人們提供工作崗位,深得人們愛戴。

在這種情況下,要剷除黑手黨就變得很微妙。

電影《叛徒》開場是在一個黑手黨高層的派對上,主角布達西的兒子在沙灘上磕嗨了,被其帶回,這一幕剛好被兩個人看到了。

這兩人一個選擇上前讓眾人隨著音樂一起加入舞池跳舞,緩解尷尬,另一個人則是直視著布達西,似乎有看好戲的意味。

光影交錯,錦衣華服下掩蓋了黑手黨內部鬥爭間的風起雲湧。

看完全片再看這張派對後的大合照,頗有些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意味,所有人的結局似乎都已經冥冥之中書寫好了。

黑手黨的緘默法則曾要求成員不能與政府和司法機關合作,且復仇不能涉及家人。即便是要報仇,也不能向警方洩露仇家的名字,否則整個家族都會受到嚴厲懲罰。

這種「內部消化」矛盾的做法,成為了黑手黨的鐵布衫,無法打入內部,除黑工作變得舉步維艱。

布達西曾是這個法則的忠誠者,他的仇人正是利用這點,不管去哪兒都帶著自己的兒子,以兒子的肉身做為自己的鎧甲,安然躲過了布達西幾十年的追殺。

但隨著內部鬥爭的日益加劇,這一法則逐漸被打破,且愈演愈烈。任何日常的景象中,下一秒都有可能是殺戮。

可能是路邊、可能是行進的車裡、可能是床上,死神隨時降臨。

終於,布達西的兄長及幼子也在巴西遭到了黑手黨殘殺,他自己隨後被引渡回義大利。

為了懲治兇手,更為了維護家人的安全,布達西以信息提供者的身份與義大利檢察官展開協作掃清宿敵,坐實了「叛徒」的身份。

或許是為了均衡人民與黑手黨的勢力,布達西雖然身在監獄,警方卻依然讓他維持自己的「大哥」風範。

環境是舒適的,每次出庭也總是西裝革履,甚至還擁有老婆定期的私人探監時間,好讓他們溫存一下。

在那場上百人的庭審中,巴勒莫法院被改造成了堡壘,裝有可以抵禦炸彈、火箭彈的防爆牆,天上直升機,地上裝甲車,軍警密布,媒體雲集。

被媒體稱為義大利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審判,因為曾經雲遮霧罩的黑手黨內幕即將大白於天下。

這些黑手黨做的事情是骯髒的,卻依然自詡優雅,絲毫沒有「罪犯」的自知,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有人裝瘋賣傻,有人把嘴巴封起來,更多的人用嘴炮的方式妄圖抵賴布達西的說法。

顯然,布達西與法官的合作毀壞了那些黑手黨激進分子的利益。

在他們眼裡,布西達是連老鼠都不如的叛徒,躲在警方的「保護」下,只要給他們單人對峙的機會就可以瞬間擊垮。

但布達西對警方的合作程度顯然超出他們的想像,他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看到第一個人上陣後的慘況,其他人就紛紛打了退堂鼓。

就這樣在長時間的努力下,布西達不僅抓住了殺害自己親人的幕後黑手,還將義大利盤根錯節的黑幫團夥連根拔起……

在現實中由於布西達的揭發,366名黑手黨人員被捕,盛極一時的黑手黨組織從此沒落消亡。

與《教父》相比,影片《叛徒》更注重的是個人在當時的世界背景下的掙扎和轉變。

布西達雖然曾是黑手黨的一員,但顯然比起幫派事業,他更看重家庭,在布西達心裡,家庭是神聖的。

他曾不止一次地夢見家人身陷險境,在他看來,是那些黑手黨激進分子破壞了他們的原則,他們才是背叛者,而自己不過是自保而已。

影片長達兩個半小時,雖然劇本思路並不複雜,卻出現了大量的人物。

長長的人名經常會讓觀眾分不清楚誰是誰,影響前期觀影感受,想必這也是評分偏低的原因。

但看進去之後就會發現導演一路穩紮穩打,而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加上光影的渲染也頗能讓人感受到黑幫史的複雜與人物的掙扎。

影片在上海電影節展映時好評如潮,並提名今年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勢必將在黑幫電影裡掀起一股電影新風潮。

相關焦點

  • 《教父》影評(一)
    他告訴大家他已參軍,大哥大發脾氣。後來大家都出去慶賀父親的生日,他一個人獨自呆在房間。我隱約感覺那時他就有種與眾不同的情懷,好像就註定他會成為第二代教父。第三,凱和麥克在受勳典禮上的對話,麥克說:我盡全力保護你和孩子免受世上的恐怖和威脅。凱說:你卻成為我的恐怖。
  • 這部被低估的影片,為何能與《教父》抗衡?
    說到阿爾帕西諾,應該有不少影迷都認識他,由於深受電影《教父》的影響,很多人都把他視為永恆的教父。並且許多影迷們也一致認為這部電影是他的巔峰之作,其實在小編看來,還有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能與《教父》抗衡。
  • 一句話貫穿《教父》這部男人聖經的神作
    《教父》這部影史上最偉大的系列電影之一,第一部在沒有寄予什麼希望的電影卻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也教會甚至改變了以後拍攝「黑幫題材」電影的手筆與做法。教父這期我不想講什麼劇情介紹,也不想過多的分析人物以及電影手筆怎麼優秀之類的專業影評人士的話語,直接簡單幹脆的說一下這部教會了我在內的許多男人「什麼是男人內涵」的電影和「教會女人怎樣了解男人」的定影。
  • 《美國往事》:豆瓣評分9.2,比肩《教父》的黑幫史詩
    沒錯,講到這裡,不少影迷應該知道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就是《美國往事》。為了理想,放棄《教父》說起賽爾喬·萊昂內,可能有不少人會一頭霧水,這誰啊?但是如果提及好萊塢電影史上聞名遐邇的「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大鏢客》、《黃金三鏢客》),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鏢客三部曲」奇蹟般的將已然走向末路的西部類型電影推向了又一個輝煌,使之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紀錄片都是宏大的,壯觀的,然而這部片子卻出乎我的意料
    在我的印象中,紀錄片都是宏大的,壯觀的,然而這部片子卻出乎我的意料。首先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部片子是微觀的,但是內容主旨來說,卻並不微小。這部紀錄片以昆蟲為主要角色,聚焦昆蟲的生活。攝影師把自己「變得和小昆蟲一樣小」,以一份子的角度向我們生動的呈現了小昆蟲豐富多彩的生活。
  • 今天,湖南這部片子被熱烈打call!
    有網友留言說:「第一期播出後真的是深深震撼到我了,脫貧是為了每個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這樣能記錄脫貧和國家進步過程的節目真的太有意義了」。還有人說:「波瀾壯闊地描繪精準扶貧的「中國畫卷」,當地的巨變,村民們的真實生活,這種熱騰騰的生活氣息讓人溫暖又感動!」
  • 《功夫》深度解讀,這部片子有很多隱藏高手,但最神秘的還是女主
    《功夫》這部片子最大的亮點就是功夫,周星馳把這部電影拍到了現代武俠的巔峰。這部電影中的人物武功很多都大放異彩,比如星仔,火雲邪神,神鵰俠侶夫婦等等。但是除了暴露出來的人物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埋下的伏筆和隱藏人物。比如說醬爆。
  • 沒有一位明星,這部片子拍出了中國歷史的底色
    這部作品就是紀錄片《中國》。1講中國故事,傳中國之聲,很多紀錄片都做到了,而且評分都很高,這部有何特別之處呢?第一集就講了中華文明的關鍵人物孔子,老子和孔子曾有過會面,孔子多次問禮於老子,兩大思想家的交流與碰撞,暢言之中思想交融,勾勒出中國思想文化的圖景。孔子週遊獵國,講學、授課,從一人獨行到眾多弟子追隨。雖然孔子畢生追索入世,但有生之年仍未能實現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延續下來,一直影響著後世。
  • 《遷徙的鳥》:如果人一生只看十部電影,這部片子一定是其中之一
    如果說人的一生只看十部電影,小編強烈推薦這部片子作為十分之一一定要看。只有看過才能感受得到,人的世界跟那些翱翔於天際,為生命堅持、為目標不懈的鳥的世界相比,我們是多麼的渺小和脆弱。拍攝於2001年的《遷徙的鳥》,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五國聯合製作,歷經三年多時間,取景橫跨50多個國家地區,由17位資深的飛行員和兩個科考隊參與,是一部不折不扣「大製作」紀錄片。該片在法國首映,幾百萬人湧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遷徙的鳥》豆瓣評分高達9.1分,足可見這部片子的受肯定程度。
  • 偉大的電影《教父》背後,是一部垃圾小說
    我們借著凱爾的影評,重新去「讀」一遍科波拉的這部關於黑幫卻如狄更斯小說般廣闊的「美國往事」——《教父》。作者 | 保利娜·凱爾摘編 | 程遲垃圾的原著遇到點石成金的導演如果一部流行電影可以兼顧商業和藝術,能舉出來最好的例子就是《教父》了。
  • 專訪|何苦拍這樣「太苦了」的片子
    去年,一部拍攝於2014年的紀錄片以遺珠之態被眾多電影自媒體大號相繼發現,看過的人幾乎一邊倒的被圈粉,自來水一般口口相傳,豆瓣評分已經高達9.7,好評度超過99%的這部紀錄片叫《最後的棒棒》,它的導演叫何苦,是個「藝名」,卻和片子無比貼合。他剛拿起攝影機的時候,所有人都說,「你這是何苦啊。」
  • Lady Gaga新片陣容豪華,教父演員加盟,異形導演執導
    這部片子並不是古馳的品牌宣傳片,電影題材的曝光也吸引了眾多網友——時尚家族犯罪片。《古馳》取材於著名時尚品牌Gucci的幕後實際和轟動一時的一起謀殺案:古馳創始人的孫子被槍殺,前妻被懷疑買兇殺死前夫,因此坐了18年牢。
  • 70年代高分電影,精彩的不只有教父,還有這部中國電影
    如果你能看完這部影片並接受其中的東西,你可以結婚了。為保陳真性命,大師兄(田豐 飾)命令陳真離開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史泰龍也是這部影片的編劇,而他將版權賣給米高梅(《亂世佳人》製作公司)的條件是,他自己必須是電影的主角。
  • 《教父2》很經典,但你絕對想不到,教父的創作原型竟然是這樣的
    就比如,上世紀70年代誕生的《教父》系列電影,至今也有近50歲了,而影迷對它的理解和看法卻在不斷的更新。當有些精華我們可能無法從電影的表面去解析,我們需要深挖,而這個地方便是教父-麥可·柯裡昂的人物塑造。
  • 「第三代教父」滿意《教父3》重剪版,為索菲亞·科波拉鳴不平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美國時間12月2日,據外媒報導,《教父3》的主演阿爾·帕西諾、安迪·加西亞、黛安·基頓等人一起觀看了《教父3》的重新剪輯版本,所有人都對結果很滿意。>>>科波拉重新剪輯修復版《教父3》12月美國上映,結局大不同
  • 6部犯罪題材電影,不可多得的好片子
    所以,這部作品拍得挺真實。也能帶來很多思考。最後,演員們真的值得大力點讚。特別是幾個反派,演技太強了。 2、《網絡殺機》;再看一遍仍然很驚心動魄,電影上市的時候,大眾對點擊量還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如今為了博取眼球,為了增加點擊量,很多人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像如此驚悚地賺取點擊量的犯罪手段雖然沒有真實發生,但各種軟體、平臺利用技術手段和大數據分析攝取關注
  • 《教父3》重新剪輯,有必要嗎?
    《教父3》這部電影的歷史就像前兩部傑出的電影背後的故事一樣,波瀾壯烈,充滿了衝突、堅持和最後一刻的決定性改變。這是一個似乎以致命的錯誤結局來收尾的傳奇,但現在有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新章節,這可能會提高這部電影最終在史上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系列電影之一的地位。
  • 兩代教父聯袂Lady Gaga,這部Gucci傳記片要飛
    過了半年,這部好萊塢重磅新片傳來了足以震撼整個電影界的選角消息。 4位好萊塢一線卡司有望同時加盟本片。 這兩位曾在《教父2》分別飾演兩代教父,隔空對戲的老牌影帝,沒過一年,又要聚首了。 去年,他們一起主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黑幫大片《愛爾蘭人》。 兩人一同出現,不知引起了多少人對歲月的唏噓感慨。
  • 洗刷《教父3》惡名,柯波拉推導演教父最終篇章,結局更讓人心碎
    文/小七大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生涯執導過多部影史留名的大作,其中最受推崇的莫過於《教父》三部曲,然而《教父3》卻一直被認為是爛尾之作,難與前作相提並論。如今81歲的柯波拉,在《教父3》上映滿30周年前夕,終於一償宿願宣布將推出該片全新導演版,誓言給予《教父》系列應得的終章。柯波拉一直認為《教父》與《教父2》已是完整故事,之所以會拍《教父3》,是因他1982年歌舞片《舊愛新歡》慘賠而不得已的決定。
  • 「哈姆雷特」碰撞「教父」:青年戲骨這樣鍛造
    《教父·哈姆雷特》是王勁松與北電錶演學院99級高職大專班學生們共同創作的一部舞臺劇。該劇以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馬裡奧·普佐的《教父》為基礎,進行了大膽的改編拼接。在這部劇裡,復仇王子哈姆雷特的「戰場」不再是王室宮闈,而是置身於義大利西西里黑社會的家族仇殺之中。他的對手克勞狄斯,弒兄娶嫂惡行依舊,但身份已變成新任「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