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拉是靠從下往上拉的反向作用力。
這個技巧很多時候是一個過渡點,攀巖者用這個姿勢保持住平衡,然後尋找上方更好的手點。
有時候也會有持續大片需要倒拉的路線,如(traverse)橫向穿越路線,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儘量多用腳,並且讓手臂儘量伸直,防止小臂過早充血膨脹。
這個翻譯就很形象了,這個動作就像是在遊泳池邊,通過手撐上岸,練習過跑酷上牆的朋友肯定能非常熟悉且輕鬆地完成這個動作。日本抱石冠軍Tomoa Narasaki就很喜歡用類似跑酷的mantling動作耍帥。
儘管mantling的方式多種多樣,大部分Mantling(泳池撐)的動作可以分解成以下三步完成。
第一步:踩高
合適位置的腳點將對mantling有很大的幫助。把手放在「泳池岸邊」,腳儘可能地踩高,甚至可以高到你可以Heel hook上岸的位置。(想進一步了解heel hook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
第二步:一拉一撐
往上一拉,然後用手掌撐在「岸邊」按住。
如果這個簷前邊有好抓的手點的話,手往前抓並重心往前,下一步會更簡單。
第三步:上腳
如圖所示上腳,如果手擋住了腳要踩的地方,你可能需要挪下手的位置。
注意:推薦高階玩家直接用腳底上,膝蓋往上跪會更輕鬆,但是壓得膝蓋青一塊紫一塊,怕回去難跟朋友解釋
第四步:站起來
把重心壓到踩在上面的腳上,直立站起來。
Dyno是dynamic movement的縮寫,是一個看上去很帥的動作。通過往上跳的勢能,去抓遠處的手點。
一般來說,如果你可以比較柔和地用static的方式來爬,會比dyno更加高效和省力,但是如果手點實在相聚過遠,你可能必須要用dyno.
與mantling一樣,dyno前你也要把腳踩高,然後手腳同時用力,跳起騰空後用手快速去抓下一個手點。
dyno的缺點就是,你不知道下一個手點有多好抓,有時候費很大勁跳得夠高,但是由於dyno有由上往下的衝墜力,你需要比static climbing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抓住手點並保持好平衡。
以上就是6種攀巖姿勢的介紹,下面我們繼續介紹一些攀爬技巧。
首先攀巖的關鍵是核心力量。用好核心力量,可以讓你在攀巖時更好地獲得控制感。
如果攀巖的時候核心沒有繃緊,你會像個「沙袋」一樣,純靠上方的手吊掛著,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會屁股外翹,而不是緊貼巖壁。
攀巖時,攀巖者要時刻想著自己每一步移動動作,是否有合理有效地用到你的核心。
Slab Climbing即攀爬向內傾斜的巖壁,一般更加輕鬆,也更容易找到平衡。
像走路上樓梯一樣,身體站直,把重心壓在你的鞋上,你的腳將會有更大的摩擦力。
爬內傾巖壁時,手腳與巖壁的摩擦力很重要,一般來說比較小步的攀爬會更有效。大步攀爬的話比較容易打破平衡,導致滑落。
長時間的內傾攀登會導致小腿肌肉一直承受巨大壓力,導致"disco leg(蹦迪抖腿)",你可能經歷過,小腿一直不聽使喚地抖。因此有好的腳點的時候,站著休息會兒,讓腳後跟能著地,放鬆下小腿肌肉。
同等難度等級的攀巖路線,垂直巖壁一定比內傾巖壁更累手。
因此在攀爬的過程中,你要儘可能地讓重力平均的分配在全身不同地方,而不僅僅在手上。核心用上力,把臀部和胸部儘可能貼近巖壁將有很大幫助;同時,做每個攀爬動作時,儘量找到最省力的移動方法,如多用腳而不是光用手。
你可以比較下自己能做的深蹲的次數和引體向上次數,用類似深蹲站起的方式登高而不是引體向上,會讓你的攀巖時間大大延長。
Back stepping和flagging的腳法都有助於降低手部壓力,同時,上文提到的stemming,也是可以讓手臂好好休息的好時機。
大部分情況下,做幾個小的輕微的動作,會比做大動作更加省力和高效。同時,做大的動作容易打破全身的平衡,影響下一個動作的完成。
Overhanging Climbing
攀爬外傾巖壁
爬overhang路線的時候,你要讓臀部儘可能貼近巖壁,同時手儘可能地伸直。彎著手臂將讓你很快力竭。
dropknee是爬overhang時的省力大法,不過要注意,dropknee這個動作對膝蓋周邊韌帶的壓力很大。
總的來說,注意多用手拉讓你的身體更貼近巖壁,這樣能用好你的核心,然後用腳蹬讓你去向更高,攀爬的時候少用手硬拉引體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