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聊攀巖鞋

2021-12-17 攀行天下

在所有的攀巖裝備裡,攀巖鞋是至關重要的。一雙好的攀巖鞋能使你能順利完成路線、享受攀巖,不合適的攀巖鞋也許使你與勝利失之交臂。攀巖鞋的種類很多,那如何選擇呢?選擇合腳的攀巖鞋,是一件頗花時間的事情,任何人都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型式與大小。但在開使購買之前,你要先確定你主要用於什麼攀登形式,是Sportclimbing、cracksclimbing、longroute、gymclimbing、bouldering等等?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及體會講述給大家,當然這僅僅只能做一個參考,希望對攀巖者在攀巖鞋的選取方面能夠有個幫助。

  Trango攀巖鞋:產地韓國,攀巖鞋的形狀及膠皮摩擦較差,但相對便宜,初學者也不妨選取,但使用它很難練出純熟的腳法。

  Lasportiva攀巖鞋:產地義大利,膠皮的質感非常好,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對自己的攀爬技術能有很快的提高。法國、義大利等歐洲的一些攀巖好手的選擇。我使用過Muira、Kendo、Mythos。

  Kendo、Mythos:都是全能型鞋,適合sportclimbing,gym,bouldering等。

  Muira:競技選手的最佳選擇,鞋底較硬,極適合踩小點,但對造型板踩板不太合適,當然攀爬自然巖壁的高難路線也是理想的選擇。

  Boreal攀巖鞋:產地西班牙,膠皮質感較好。使用過Spirit、Quantum、Laser,Laser、stinger:從腳感上來講還不錯,適合sportclimbing,gymclimbing,bouldering及競技比賽。

  其他兩款就不提了。當然世界盃冠軍Yuji選擇Boreal說明它有不俗之處吧。

  Five.ten攀巖鞋:產地美國,也有少數產自韓國。膠皮的質感非常好,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著名攀巖者都選取其品牌,在世界盃的攀比賽中很大一部分選手的選擇。由於我也是Five.tenteam的成員,對它的款式有更多的了解。

  Dragon:2001年的新款,專門為競技攀巖者設計的,腳底極弓,適合於sport climbing, bouldering等, 當然更適用於競技比賽,從鞋的造型上就能看出極適用於踩小點及攀爬屋簷地形。

  Rocksock:Dragon改款之前的樣式,適用於競技比賽及bouldering,鞋子彈性較好,但比較燜腳。

Velcro Anasazi:同Dragon相比,橡膠較硬,踩小點上也非常好,由於穿著方便、舒適,又適用於sport climbing, bouldering,Gym climbing等,是一款理想選擇的好鞋。

  Lace-up Anasazi:同Velcro相近,只是改成了系帶式,更適用於比賽及攀爬高難度路線。但腳跟略空,也許有點遺憾。

  Moccasym&Zlipperv:這兩款鞋很相近,適用於sport climbing, bouldering,Gym climbing等,穿起來很方便、舒適,又可以攀爬難度路線,同樣是很好的選擇。Zlipper鞋底更軟一些,非常適合踩造型板。

  Ascent:適用於自然巖壁的攀登及Long route的攀登,鞋底很硬,對Aid climbing也同樣非常合適。

  攀巖鞋特性

  攀巖鞋根據地形和技巧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設計和外型,通常依外型來區分,可以大致區分為三種類型:全功能型(All-purpose)、高效率型(High-performance)和攀巖拖鞋(Slippers)。

  全功能型

  可以適合所有類型的攀巖地形,以及各種腳部的攀巖技巧。可以踩小巖角、摩擦巖面、以及裂隙攀登。因為它的多功能設計,可以讓初學者學習各種不同的攀巖技巧,也可以讓喜歡嘗試不同路線的攀巖者得到攀巖的樂趣,以及應付長距離、多繩距路線攀登的各種不同地形。通常都是採用高腳踝的設計以保護腳踝和提供相當的舒適性!

  高效率型

  設計給經常參加攀巖比賽或是經常從事運動攀巖的攀巖者使用,經由各種精巧的設計可以讓使用者能夠運用高級的攀巖技巧來攀登困難的路線;採用低腳踝的設計以增加腳部的靈活性和減輕鞋子的重量。外型的貼腳設計能夠讓腳部擁有更好的敏感度和使用性。

  攀巖拖鞋

  攀巖拖鞋的合腳性比高效率型還要貼身,穿上去就好像赤腳踩點一樣。非常薄的鞋底設計可以提供腳部最大的敏感度,更容易踩住很困難的小腳點;細窄的鞋尖設計可以讓鞋子塞在細小的裂縫之中。攀巖拖鞋非常適合攀巖訓練、室內攀巖以及抱石運動,鞋子的重量比一般的攀巖鞋來的輕,由於採用彈性帶或魔鬼黏固定腳部,所以容易穿脫,非常方便。

  選擇適合的攀巖鞋

  一雙好的攀巖鞋除了可以保護腳部不受傷害之外,還可以幫助攀巖者增加在巖面上的附著力,讓攀巖者能夠善加利用本身的攀巖技巧進行攀巖活動。攀巖鞋的形式根據用途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設計。重要的是要選擇一雙適合您的腳型和攀巖風格的攀巖鞋,才能讓您的攀巖技巧能夠完全的發揮。

  以上就是我對攀巖鞋的一些體會,當地的戶外用品店,是初步購買巖鞋的一個好選擇。他們擁有大量的款式與型號供你試穿,並能答覆你大部份的疑問。從郵購的方式購買巖鞋也是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記注不同的攀巖鞋的號碼是不相同的,不要死腦筋的賭定自己一定是穿幾號的攀巖鞋。不同的公司對於型號上的製作,多多少少有點差距。就算是同一家公司,由於每款巖鞋都是由獨特的模板所製造,所以也不一定大小相同。建議買鞋還是要自己親自試穿,否則拿不到理想的號碼及形狀是最大的遺憾。

  不管你在哪裡或用什麼攀巖方式,總有一些固定的選用方針。不要去管某些穿襪子的攀巖者,除非你是在很冷的地方爬巖,穿攀巖鞋是不須穿襪子的。攀巖鞋穿起來舒不舒適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要以自己的感覺為主。然而,以傳統式的攀巖或整天須呆在巖壁上來說,選用比你正常穿的鞋小一至二號的硬底巖鞋是不錯的選擇,讓你的腳平貼鞋面,腳指頂住前端、腳跟與攀巖鞋貼齊,穿起來不會感到不舒服。如果是sport climbing的攀巖鞋,就須穿緊一點了,穿起來腳指須弓起來,攀巖鞋與腳間沒有空細,此時尺碼應穿比正常鞋子小二至三號。如果你要買的巖鞋是沒有襯裡那種,穿一陣子後很容易變寬,這也是要列入考慮的。

  總之,通過此篇文章,我想對你的攀巖鞋的選取有一定的幫助,趕快選取一雙合適的鞋子來加如我們的攀巖行列吧!

相關焦點

  • @裝備小科普-攀巖鞋
    ,作為攀巖運動中重要的個人裝備之一,攀巖鞋在市面上有著名目繁多的型號、款式,不僅讓初學者眼花繚亂,同時也由於構造與功能的特殊性也使得初學者難以挑選到一雙真正適合自己的鞋子。攀巖鞋與普通日常所穿著的鞋子,最大的區別恐怕就要從外觀說起了,攀巖鞋的形狀通常都是下圖這個樣子:
  • 攀巖知識 攀巖鞋的小百科
    攀巖鞋根據用途的差異,鞋底結構也是有區別的。鞋底分兩層,中底(midsole)和膠底。中底夾在鞋底面料和膠底之間,一般是由不同硬度、彈性的合成材料製成,主要起支撐作用,外面的膠底提供摩擦。一般一個品牌的鞋子都使用同樣的橡膠,除了膠底的厚度不同外,鞋子的整體硬度感覺差異較大,主要就在於採用不同的中底。
  • 攀巖鞋的正確穿法
    但是,如果你了解自己確切的攀巖鞋尺碼,同時又正確掌握穿著攀巖鞋的方法,結果將截然不同!也許你會疑惑,穿鞋也有正確的方法?是的,確實有!首先設法把腳趾頂進鞋尖,必要時將鞋跟按低,以便足部進入鞋內。(切勿向偏左或偏右方拉,否則鞋身會變短,不方便穿著;向後方拉能使鞋身變長,方便足跟進入鞋內)除了掌握攀巖鞋的正確穿法,選擇合適的鞋碼也十分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這雙攀巖鞋對於示範者而言明顯大了很多,鞋內還有很多空隙。
  • 挑選攀巖鞋,你會了嗎?
    為了更好的體驗攀巖,我們就需要有一雙適合自己的攀巖鞋,擁有一雙合腳的攀巖鞋,能讓你在巖壁上行走自如。當然不是穿上合適的鞋就能在巖壁上走來走去的了,而是讓你在攀爬的時候更舒適,更能發揮你的實力。下面就聽小編來科普一下攀巖鞋的相關知識吧。
  • 合適的攀巖鞋,是什麼感覺
    當大家第一次穿上攀巖鞋,腳尖的疼痛總是令人難以忍受;教練告訴我們,攀巖鞋相對起運動鞋是不那麼舒適的。
  • 世界攀巖冠軍之選 解讀SCARPA攀巖鞋的「必殺技」
    SCARPA絕大部分攀巖鞋應用了獨有的Active Rand技術(透過「中底」的橡膠條塑造產品的技術風格),形成不同的中底系統,最終實現最佳的競技性能。,使每款攀巖鞋以獨特的方式承託攀巖者足部;◆ 有效地對攀巖鞋進行(「預先的」)負載,鞋身形成的彈力會隨動作而形成勢能--轉化為動能;◆ 在預設的角度上提供支持性,允許動態適應調整,同時促進足部的自然運動;◆ 預先形成的勢能能夠智能地分布於落足點上,同時發力精確。
  • 選攀巖鞋,真的這麼糾結嗎?
    那麼新手究竟要怎麼挑選攀巖鞋呢,以下是一些簡單的介紹和建議,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1、不同類型的攀巖鞋適合不同的攀巖取向很多攀巖高手在選擇攀巖鞋時都會選擇比平時穿的運動鞋小3-4碼,所以導致了很多新手在買第一雙鞋時就效仿。
  • 捷克攀巖鞋品牌Rock Pillars
    品牌名:Rock Pillars(巖柱)  產 地:捷克創始人:Pavel HendrychRock Pillars攀巖鞋一剛開始出名是因為它的特俗紋理結構, 攀巖者為了攀巖者而生產了這些攀巖鞋,因為這個理由
  • 詳細版丨如何選擇適合的攀巖鞋?
    可以踩小巖角、摩擦巖面、以及裂隙攀登。因為它的多功能設計,可以讓初學者學習各種不同的攀巖技巧,也可以讓喜歡嘗試不同路線的攀巖者得到攀巖的樂趣,以及應付長距離、多繩距路線攀登的各種不同地形。通常都是採用高腳踝的設計以保護腳踝和提供相當的舒適性!
  • 裝備指南 |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雙攀巖鞋?
    市面上各種品牌各類巖鞋數不勝數,著實也是一個容易造成「選擇恐懼」的難題,在徵求若干老司機的建議後,Simond小編在選鞋方面積攢了一些經驗之談,在此和大家切磋交流。攀巖鞋尺碼的選擇取決於我們的攀巖技巧。初學者應該選擇自己的通常尺碼。對於中級水平的攀巖者,應該選擇比通常尺碼小一至兩碼的攀巖鞋。
  • 如果選擇你的第一雙攀巖鞋?
    再次科普,攀巖鞋的閉合方式有三種:鞋帶 (lace)、魔術貼 (hook and loop)、一腳蹬 (elastic)。鞋帶的優點是可調整性強;魔術貼穿脫起來快;一腳蹬更快了。大部分鞋子都有鞋帶和魔術貼兩個版本,如果你主要在巖館爬,需要經常穿鞋拖鞋,魔術貼能省很多時間。
  • 新手值得買的攀巖鞋,都在這兒了
    攀巖老手們對自己該穿什麼樣的攀巖鞋大多都瞭然於胸,可對攀巖新手而言,選一雙稱心如意的鞋並不容易,需要適合自己的腳型,又要兼顧練習需求和舒適度,最好還能極具性價比。switchbacktravel.com 就曾結合了 2019 年的新款和一些經典的初級攀巖鞋給初學者們做過一次推薦,並且從尺碼、材質、價格、往高階攀巖鞋的過渡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 終極指南|如何根據腳型選擇合適的攀巖鞋?
    攀巖鞋除臭秘籍是什麼?亞洲人足跟適合什麼樣的巖鞋? 攀巖鞋是攀巖者最重要的裝備之一,而如何選擇攀巖鞋,不只是對於初學者,即便是攀巖多年的老鳥也會收到同樣問題的困擾。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歐洲攀巖運動員的視頻,但是歐美人的足跟往往向後凸出一塊,我們稱之為三角形足跟,而亞洲人往往是直角形,所以一味參考人家的穿鞋風格未必適合我們自己。
  • SCARPA Origin攀巖鞋斬獲《Climbing雜誌》大獎
    有見及此,SCARPA認識到攀巖初學者群體的需求——一雙能夠助力探索攀巖館和戶外巖場的入門級攀巖鞋。於是,傳奇的攀巖鞋設計師Heinz Mariacher開始著手研發工作, SCARPA Origin由此應運而生,這是一款在各種對應場合均能提供舒適支撐性的入門級攀巖鞋。
  • Black Diamond 攀巖鞋全新登場!
    Momentum 採用雙重Velcro 束帶,結合了創新技術和經典型平直鞋楦設計,創造了具有優異性能的綜合能力攀巖鞋。 鞋面材質完全採用我們的Engineered Knit Technology 工程學編織技術,在你需要的地方提供彈性,在至關緊要之處提供支撐,並帶來全面整體的出色透氣性。鞋前部採用微細纖維襯裡,減少彈性,增加舒適度。
  • 全球限量版攀巖鞋 La Sportiva-Speed Zhong重磅來襲!
    La Sportiva是來自義大利的一個世界頂級的戶外運動鞋類品牌,尤其是其生產的攀巖鞋、登山鞋質量一流,是許多巖友和驢友必備的裝備。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攀巖的人,都一定會有一雙La Sportiva的鞋,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最牛的攀巖鞋品牌。
  • 四款攀巖鞋,靜候細腳跟的有緣人!
    (這個動作與空洞的表情相得益彰)Evolv算是最被低估的攀巖鞋品牌之一。老實說,在此之前,別說購買,我從未想過要試穿它家的鞋子,多虧了小哥的指路。雖橡膠不如拉絲和斯卡帕,但它做工出色、很多鞋型特別適合亞洲腳型。*Evolv Shaman攀巖鞋使用4.2mm的TRAX SAS橡膠薩滿非常吻合我的需求。
  • 爆料 ▏攀巖鞋選購指南 —你沒聽過的巖鞋之前世今生
    皮面的鞋子如la sportiva Mythos和la sportiva TC Pro比人造材料的鞋變形的更厲害,所以買的時候要有所考慮。然而,有襯裡的皮面鞋卻變形不大,但是可能會起皺。那麼要買小多少碼來應對皮面鞋的變形呢?這個根據品牌和款式又各有千秋了。通常買的比你剛穿上它們合適的尺碼再小一些有不至於很難受的就行了。這樣磨合期後的鞋子就會比較舒服。
  • 攀巖愛好者的福利:如何讓巖鞋壽命更長些
    巖鞋是攀巖愛好者最常用的裝備,經常攀巖的人,巖鞋至少要一年更換一次。否則巖鞋除了會很不舒服之外,如果需要經常踩較平坦的壁架,巖鞋前面會不再那麼尖。有時候可能沒辦法讓鞋底特別乾淨,但是要在攀巖之前盡力清理鞋子。可以試試用倒上啤酒的溼毛巾擦拭或者在巖塊上放上一塊小毯子,下來之前把泥蹭掉。但是最好的方式,可能聽起來有點不那麼文雅,但是非常有用的方式。就是在手上吐幾口唾沫,然後用手掌去把泥搓下來,會非常有用!
  • 由內而外看個究竟 SCARPA攀巖鞋之道
    SCARPA 攀巖鞋以出色的設計和做工一直深受專業選手的喜愛,當中包括世界攀巖冠軍 Sean McColl,Alex PUCCio 以及中國國家攀巖隊王清華等。與競品相比 SCARPA 攀巖鞋的制勝之道,其中一大特點就在於——鞋內腳趾區域的設計(結合部位必須避開發力點),營造一個服貼並且靈敏的空間!這種設計能有效降低不適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腳趾營造舒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