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文化與抽象思維的契合,完美展現了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如古人

2020-12-18 天罡奇門遁甲於海洋

傳承中國 國學文化

理解陰陽,對了解古人的思維,了解整個中華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必須要理解,才能有興趣、有能力、還有有熱情傳承下去。

今天就找到了一個總結,我稱之為:偉大的抽象。

整個的陰陽,就是古人在這種繁雜紛紜的萬物當中進行了一個抽象化地總結,而且總結得非常好、非常到位、非常牛掰!

我給大家總結了5個點:

第1點,就是一個事物

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說的就是陰陽這個事,它倆是一個事物。

他是偉大的抽象,它可以表達萬事萬物,一個宇宙也好,再大的一個東西也好,它都可以用陰陽來表達。

還有一個,它可以具體到一事一物,就是萬事成物過程當中,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具體到陰陽當中,都可以表達。

而且還可以表達關聯的事物,就是一事一物當中,相互關聯的一些事物也可以找到陰陽的內在聯繫。

尤其是關聯事物,在我們奇門遁甲當中有著重大的作用,比方說我們這個事物和那個事物,兩個不搭界,為什麼會起到作用?這就是關聯的,陰陽的關聯性產生出來的。

第2個 就是 兩種屬性。

任何一個整體或者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包含著陰陽兩種屬性,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就懂了。

比方說,我們把我們的宇宙當成一個整體,它都包含著什麼?宇宙一定有陽的部分,一定也有陰的部分。

必然的,這種推動一定成立,不需要我們去學什麼高能物理,因為通過我們這種哲學概念,我們就可以推導出來。

不是說我們在這鼓吹我們自己是先知,我們不是先知,但是,我們通過哲學概念可以推導出來,這是毋庸置疑的。

就是宇宙有可見的部分,也有不可見的部分,我們稱之為陰陽,這個一物理學一定會證實。

所有真正能夠稱之為哲學的,最終都將能夠被證實,因為它所表達的是真理表達的最直接的一個途徑。

那麼整個的科學就為哲學做一件事情,就去證實它,證明它。

第3點 三個規律:

第1個規律,陰陽相反,互為彼此。

所以說它們說是一個事物,互為彼此,相互鬥爭。

我們在上一節當中講的「衝」,道德經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個就是衝。衝我們稱之為戰。

陰陽,陰陽當中有戰的特色,就是陰陽對立。

如果A是陰,B是陽的話,確定了A就是否定了B,所以說它們之間必定要戰,不戰的話不能成立於陰陽。

互相還有一個什麼?還有一個就是互相排斥,這個我們也要知道,就是說,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陰陽之間不但互為彼此,互為相反,還要互為互相的排斥。

第2個規律就是 陰陽互根

這個在我們的概論篇裡面,第13頁,我就不具體的細講了。我們大家去看書就可以了。

互相為各自的根基,陰在陽之極,陽在陰之極。

它們之間互為根基,交感互藏,不但交感互藏,相互之間不斷的相互的交互、感應,而且是互相陰藏於陽,陽藏於陰。

實際上這些後面的詞語,就是對陰陽互根的一個解釋,互相的依存,陰依存於陽,陽依存於陰。還有相互為用,各自為各自的體用。

第3個規律就是陰陽變化

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放在那等著我們去定這個陰陽。而是這個時候是陽,另一個時候可能就是陰了。

比方說我們的地球,春夏秋冬,我們這個行星一點都沒變,但是經過行星的運動,就產生了陰陽的變化。

另一個就是陰陽平衡,

這個是在黃帝內經常提到的,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就是要達成這個陰陽平衡,一旦失去了陰陽平衡或者陽極或陰極。

那麼這個事物很快就要走向消亡了,一消一長,叫此消彼長。

如果陰盛了,那麼陽就要怎麼樣?就要就要沉降。

如果陽盛了,那麼陰就要沉降了。

就是相互之間像個蹺蹺板一樣,它們始終遵循著這個規律。

陰陽之間還有一個轉換的問題,陰會向陽轉化,陽有可能向陰轉化。

這就是陰陽的一個事物 兩種屬性 三個規律。

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4種變化:

這個就是陰陽整體的4種變化都在這。

第1種變化是,此消彼長,陰消陽長,陽消陰長。

第2種變化就是,此長彼消,這個上去了那個就下去了,此長彼消,陽長陰小,陰長陽小。就是陰陽一個上,一個下。

第3種變化是,此消彼消,陰隨陽消,陽隨陰消。

全部都是消下降,一個跟隨著另一個下降。

第4種變化是,此長彼長,陽隨陰長。

整個的4種變化,陰陽的所有變化,就被窮盡了。

當然了,其它的在這種,此長彼消或者是此消彼長當中,被分裂出了12種階段

這12種階段是:長生 沐浴 冠帶 臨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絕 胎 養,這12種變化我們稱之為十二長生。

下面給大家講一下重點:

這個陰陽除了我們以上所講的一個事物,兩種屬性,三個規律,四種變化以及十二長生之後,陰陽還有幾個特性:

一個體 三個面。

一個體是什麼呢?

陰陽是神,什麼叫神?

我們稱之為:陰陽不測謂之神。

這個陰陽還有這麼一個屬性。

三個面是什麼呢?

一個陰陽,整個的一個易學體系,就是我們的陰陽發揮整個一個易學體系分成為:

那麼,陰陽在天就是這個神,為什麼古人把陰陽在天上表達為神?陰陽不測謂之神,在陰陽的體系範疇之內,我們人類的認識永遠有限。

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永遠有未知的部分,無論我們怎麼努力,我們都無法窮盡於陰陽,如果我們窮盡它了,就是通過外部的一些認知,通過學習顯微鏡,觀察最小的,發射天文望遠鏡,觀察最大的,無論用什麼樣的一種外部的努力,都無法窮盡宇宙。

如果窮盡了,它就不是陰陽了。

無論我們怎麼去做,我們都有盲點,我們都有死角,我們都有未知的,這就是神,不可以測量。

那麼地,陰陽在天為神,在地就是五行。

五行是什麼?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這5個概念,等我們陰陽講完了,我們就要講五行文化,陰陽文化和五行文化兩碼事。

這個五行文化是將我們已知事物去用,用這五種狀態進行類比描述,這個是在地上,陰陽可以這樣使用,可以這樣抽象理解。

今天咱們的課程就是偉大的抽象,在地為五行,那麼五行是什麼?

五行是五種氣,就是在地成氣,人是體陰陽之精而化育的,所以說人為精。

那麼陰陽是什麼?陰陽在天地人而言的話,就是叫精氣神。

這三點就是整個陰陽,我們的使用範圍窮盡了,不會再多出去了,所以說中國人用精氣神。

把我們所有已知事物全都囊括了。

現在一個體 三個面講完了

我們講一個心

萬千變化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個心就是,陰陽物心。

人在陰陽當中,我是精。

既然我們人是體陰陽於化育,那麼我們就是陰陽之精,那我們人就有心識,這個心識 不是我們這個心臟,不要一談這個心,你就把心臟拿出來了,那一塊肉,泵血的心臟。

我們所指的這個心是什麼?是神識。是人的神識。

既然我們是陰陽所化育 陰陽之精所化育的,那麼我們就具有這個神識,世間萬物,沒有任何一個物質能比人更加能體驗到陰陽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個心對陰陽地體悟是最深刻的,只有具有這個精,我們才能去分辨、才能去探討、才能去體悟、才能去界定或者是定義這個陰陽。

我們稱之為物心,將陰陽物化,能感知、能感受、能夠識別。

所以,不要說我們人這麼渺小談這麼大東西,因為我們是陰陽化育而感召的,而且只有我們人能夠去觀察陰陽、表達陰陽。

所以,這是陰陽物心。

還有一個就是 陰陽不居

陰陽不居,說的就是陰陽的千變萬化

不居什麼意思?陰陽不會盯在那,放在那,等著你,這一刻是陰的,下一刻就是陽的,是變換不居的。

尤其是在奇門遁甲當中,此刻可能是陽的,那再來一刻就是陰的了,那不好說了。這種情況下,唯有我們的心能夠辨識這個陰陽。

所以,我們奇門遁甲所要習練的正是以這個心去識這個陰陽之變。

那麼今天的一個總結:

一個事物,兩種屬性,三個規律,四種變化。

還有一個體 三個面 還有一個心,千萬變。

至此我們將陰陽給大家交待明白了,那麼陰陽你讓我總結是什麼,陰陽就是我們中華先祖們的一個偉大的抽象總結,是陰陽文化與抽象思維的完美契合。

好 各位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古人的智慧太高深,佩服了
    隨著科技發展,不少領域依舊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比如說時空領域方面,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呢?當時古人的智慧,實在太高深了,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秘密展現在我們面前,可是時空領域,依舊是我們不斷追問的難題。我們如今看來,時間的概念已經非常具體,到處都可以看到,手錶,手機,電腦等等。可是古代的時候,根本沒有這些工具,他們是如何計時的呢?其實古人非常的有智慧,他們的聰明,超乎我們的想像。古時候沒有現代化的科技,他們計時的工具,就來自於大自然,太陽的軌跡,就是一個很好的計時方式。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對於現代人來講做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有各種做飯炊具可以使用。炒菜的炒鍋,攤餅的平底鍋,還有很多不怎麼需要我們動手就能簡單操作的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 古人:「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讀懂後發現古人有智慧有預見
    「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這句話,也是古人說的結交時「擇人」的箴言,然而聽起來非常殘酷,居然說跟自己一樣的人,就不要結交,這樣的人還不如沒有! 《三國演義》中,劉備流落街頭時,是個孤家寡人,很想找人合夥做一番事業。
  • 古人智慧讓人受用無窮,只要能坐冷板凳,現代人就會更智慧
    不少人常常提出這樣的疑惑,為何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那樣聰明有智慧呢?比如,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中,卻能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成語裡蘊含著古人的智慧。
  • 為什麼古人穿的鞋總是前面翹起?專家講述其中奧秘,敬佩古人智慧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182字,閱讀約3分鐘對於現代人來說,一雙好看的鞋子能為自己的著裝加分不少。尤其是對於男人來說,一雙好鞋甚至勝過一個品牌的衣服。但是,讀者們,你知道幾千年前古人通常穿什麼鞋嗎?如果說經常看秦漢歷史劇的觀眾可能會有些印象的話,那麼古人的鞋子和現在的完全不一樣。普通人基本都是草鞋或赤腳,有錢的達官貴人則穿一種斜鞋。什麼是歪頭鞋?顧名思義,就是前面翹起來的鞋子。這種鞋在外觀上與今天的鞋有很大的不同,看起來相當奇怪。古人為何如此敏銳?
  • 陰陽八卦是古人的世界觀,是最樸素的自然學科
    古人生活的環境更接近自然陰陽五行八卦即是對自然規律的總結,並以此指導近千年的生產生活。伏羲真乃人文始祖,陰陽五行八卦是古人的世界觀,是最樸素的自然學科,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理解命名,並研究出彼此的運動變化規律。
  • 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補》01如果想要研究古代的歷史,往往都是需要從古代文化開始著手,雖然說這些古代文化很多都已經淪為了糟粕,大多數都不太可信,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古人的智慧總結,也是頗有用處的,只不過這些總結會通過比較玄乎的方式,結合風水,算命等形式去展現出來。
  • 【文化】論熬夜,你可能還不如古人!
    如果你以為古人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就太天真了例如宋朝人熬起夜來比現代人更野!古代為了維持秩序一直是不讓晚上出門的俗稱「宵禁」即使是唐朝盛世晚上也得乖乖在家待著沒啥可玩的 不過到了宋朝宵禁變得十分寬鬆人們想出去浪的心再也擋不住了宋朝發達的經濟加上宋朝人民的無窮智慧讓他們的熬夜熬出了新高度熬夜怎麼能沒有宵夜吃?
  • 「文化漫談」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今人的詩詞寫得不如古人好?
    可是,按說文明在進步,文化在發展,為什麼我們看到現在的人所寫的古體詩詞都不如古人寫得好,甚至是遠遠不如古人寫得好呢? 你看到今人所寫的古體詩詞的渠道都有哪些呢?網際網路如此發達,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寫的文字發布到公共平臺讓他人閱讀。
  • 古埃及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在忙什麼?古人的智慧難以想像
    這類巨大的反差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現代人智慧較古代人更高,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先不說時代的局限性,單說我能享受到的科技成果,就是由前人一步一鑽研出來的。除此之外,古人的建築智慧也讓人難以想像,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古埃及金字塔。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以自身獨特的造型與龐大的建造工程量聞名世界,引得後世讚揚稱奇。
  • 古人穿衣服都很保守嗎,其實我們都錯了,古人穿衣服非常開放
    其實我們的印象非常古板,同時我們也是想的比較多,古人們穿衣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刻板,他們穿衣服比我們還要開放的多,他們對於服裝也十分講究,在某些方面比我們現代人還要講究的多,我們可以根據幾點進行分析,第一點就是他們對時間的觀念非常敏感,他們認為時間都是上天給予他們的恩賜,同時珍惜時間也是古人的精神,他們會根據天氣的轉換進行更換衣服,可以說我們的印象讓我們打臉了,古人們可不會像我們想像那樣冬天穿長袍。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別不信,實則蘊含人生智慧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而且我們如今很多處世經驗都是古人總結出來一代代傳下來的,而這些對我們為人處事有極大幫助的古話,可以稱之為「真理」。而古人常說「相由心生」,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面相是由內而外的,對於一個人的判斷不能單單從面相上來判斷,只有接觸久了,才能窺見一二。
  • 為何古人的鞋子前頭總是翹起來,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鞋的起源也非常久遠,早在仰韶文化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獸皮縫製的鞋,這是人們為了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在這些之中發展最久的莫過於草鞋了,草鞋是從原始社會時期到現代都有人穿的一種。草鞋一般是編織完成的,據說草鞋是黃帝的一個手下不則創造的。最早的時候草鞋的名字叫做「扉」,自古以來很多的平常人家穿的就是這種鞋。
  • 古人的防火智慧
    古人防火意識的覺醒  古人的防火哲學,源於生活經驗,源於日常防火活動,從防火意識的覺醒與形成,到重視生活建築的防火,防火意識逐漸強化。  「防為上」是古人防火意識最初的覺醒。古人對火災很早就有了認識,文字發展揭示了這一現象。
  • 萬物都有陰陽之分,學習《易經》大智慧,陰陽平衡才能福氣滿滿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二氣相感應的結果。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這兩種力量就像物理學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像陰陽兩極,同性排斥,異性吸引,二者缺一不可。《易經》中的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代表了自然界萬事萬物所包含的對立統一關係。
  • 古人的鞋子為何鞋尖上翹,它是如何體現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就拿鞋子這一項來說,從古至今就有一整套的「進化史」,時代不是一成不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鞋尖向前翹起包含了先人們對羽化成仙的美好嚮往,古人以上為尊,鞋子上翹希望人生能夠像船一樣一帆風順、仕途節節高升、一步登天。雖然這是一種封建的迷信思想,但也可以看出人們對美好願望的寄託。第二:對腳的保護!古代的鞋子純手工打造,不像現在的鞋子加入了一些物體後可以防摔擋傷害!古人鞋子翹起的鞋頭和鞋底、鞋面合二為一是連在一起的,它可以有效防止腳在碰到重物時被傷害,能夠有效的緩衝疼痛感!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什麼不用刀?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字字有道理
    女人 一般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一旦女人掌權,女子在做決定時不如男子沉著穩重,思慮周全,在處理日常家庭糾紛、外部事務時,在利弊得失、家族利益的把握上,難免有失偏頗,往往是越管越亂,也就有了「女人當家,房倒屋塌」一說。當然這也是古人的一廂情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鄧文迪。
  • 古人講「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可有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其實這句俗語所表現的養生之道,出自戰國時期《莊子養生主》,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之所以只有男性養生之道,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社會男性的地位比較高。
  • 宋代以前,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欣賞古老的智慧
    烹飪對現代人來說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炊具要用。還有很多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都不需要我們的手來操作。大部分的烹調都是用鐵鍋做的,但是在宋代以前,沒有鐵鍋,更不用說其他的高科技炊具了,古人是怎麼做飯的?
  • 十二生肖的由來和屬性,體現古人智慧之高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我們最常見的,自古有之的十二生肖。說起十二生肖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有些人還可以脫口而出的說出它們十二地支相配的組合。中國生肖源於古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紀年,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以動物紀年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