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國 國學文化
理解陰陽,對了解古人的思維,了解整個中華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必須要理解,才能有興趣、有能力、還有有熱情傳承下去。
今天就找到了一個總結,我稱之為:偉大的抽象。
整個的陰陽,就是古人在這種繁雜紛紜的萬物當中進行了一個抽象化地總結,而且總結得非常好、非常到位、非常牛掰!
我給大家總結了5個點:
第1點,就是一個事物
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說的就是陰陽這個事,它倆是一個事物。
他是偉大的抽象,它可以表達萬事萬物,一個宇宙也好,再大的一個東西也好,它都可以用陰陽來表達。
還有一個,它可以具體到一事一物,就是萬事成物過程當中,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具體到陰陽當中,都可以表達。
而且還可以表達關聯的事物,就是一事一物當中,相互關聯的一些事物也可以找到陰陽的內在聯繫。
尤其是關聯事物,在我們奇門遁甲當中有著重大的作用,比方說我們這個事物和那個事物,兩個不搭界,為什麼會起到作用?這就是關聯的,陰陽的關聯性產生出來的。
第2個 就是 兩種屬性。
任何一個整體或者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包含著陰陽兩種屬性,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就懂了。
比方說,我們把我們的宇宙當成一個整體,它都包含著什麼?宇宙一定有陽的部分,一定也有陰的部分。
必然的,這種推動一定成立,不需要我們去學什麼高能物理,因為通過我們這種哲學概念,我們就可以推導出來。
不是說我們在這鼓吹我們自己是先知,我們不是先知,但是,我們通過哲學概念可以推導出來,這是毋庸置疑的。
就是宇宙有可見的部分,也有不可見的部分,我們稱之為陰陽,這個一物理學一定會證實。
所有真正能夠稱之為哲學的,最終都將能夠被證實,因為它所表達的是真理表達的最直接的一個途徑。
那麼整個的科學就為哲學做一件事情,就去證實它,證明它。
第3點 三個規律:
第1個規律,陰陽相反,互為彼此。
所以說它們說是一個事物,互為彼此,相互鬥爭。
我們在上一節當中講的「衝」,道德經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個就是衝。衝我們稱之為戰。
陰陽,陰陽當中有戰的特色,就是陰陽對立。
如果A是陰,B是陽的話,確定了A就是否定了B,所以說它們之間必定要戰,不戰的話不能成立於陰陽。
互相還有一個什麼?還有一個就是互相排斥,這個我們也要知道,就是說,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陰陽之間不但互為彼此,互為相反,還要互為互相的排斥。
第2個規律就是 陰陽互根
這個在我們的概論篇裡面,第13頁,我就不具體的細講了。我們大家去看書就可以了。
互相為各自的根基,陰在陽之極,陽在陰之極。
它們之間互為根基,交感互藏,不但交感互藏,相互之間不斷的相互的交互、感應,而且是互相陰藏於陽,陽藏於陰。
實際上這些後面的詞語,就是對陰陽互根的一個解釋,互相的依存,陰依存於陽,陽依存於陰。還有相互為用,各自為各自的體用。
第3個規律就是陰陽變化
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放在那等著我們去定這個陰陽。而是這個時候是陽,另一個時候可能就是陰了。
比方說我們的地球,春夏秋冬,我們這個行星一點都沒變,但是經過行星的運動,就產生了陰陽的變化。
另一個就是陰陽平衡,
這個是在黃帝內經常提到的,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就是要達成這個陰陽平衡,一旦失去了陰陽平衡或者陽極或陰極。
那麼這個事物很快就要走向消亡了,一消一長,叫此消彼長。
如果陰盛了,那麼陽就要怎麼樣?就要就要沉降。
如果陽盛了,那麼陰就要沉降了。
就是相互之間像個蹺蹺板一樣,它們始終遵循著這個規律。
陰陽之間還有一個轉換的問題,陰會向陽轉化,陽有可能向陰轉化。
這就是陰陽的一個事物 兩種屬性 三個規律。
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4種變化:
這個就是陰陽整體的4種變化都在這。
第1種變化是,此消彼長,陰消陽長,陽消陰長。
第2種變化就是,此長彼消,這個上去了那個就下去了,此長彼消,陽長陰小,陰長陽小。就是陰陽一個上,一個下。
第3種變化是,此消彼消,陰隨陽消,陽隨陰消。
全部都是消下降,一個跟隨著另一個下降。
第4種變化是,此長彼長,陽隨陰長。
整個的4種變化,陰陽的所有變化,就被窮盡了。
當然了,其它的在這種,此長彼消或者是此消彼長當中,被分裂出了12種階段
這12種階段是:長生 沐浴 冠帶 臨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絕 胎 養,這12種變化我們稱之為十二長生。
下面給大家講一下重點:
這個陰陽除了我們以上所講的一個事物,兩種屬性,三個規律,四種變化以及十二長生之後,陰陽還有幾個特性:
一個體 三個面。
一個體是什麼呢?
陰陽是神,什麼叫神?
我們稱之為:陰陽不測謂之神。
這個陰陽還有這麼一個屬性。
三個面是什麼呢?
一個陰陽,整個的一個易學體系,就是我們的陰陽發揮整個一個易學體系分成為:
天
地
人
那麼,陰陽在天就是這個神,為什麼古人把陰陽在天上表達為神?陰陽不測謂之神,在陰陽的體系範疇之內,我們人類的認識永遠有限。
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永遠有未知的部分,無論我們怎麼努力,我們都無法窮盡於陰陽,如果我們窮盡它了,就是通過外部的一些認知,通過學習顯微鏡,觀察最小的,發射天文望遠鏡,觀察最大的,無論用什麼樣的一種外部的努力,都無法窮盡宇宙。
如果窮盡了,它就不是陰陽了。
無論我們怎麼去做,我們都有盲點,我們都有死角,我們都有未知的,這就是神,不可以測量。
那麼地,陰陽在天為神,在地就是五行。
五行是什麼?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這5個概念,等我們陰陽講完了,我們就要講五行文化,陰陽文化和五行文化兩碼事。
這個五行文化是將我們已知事物去用,用這五種狀態進行類比描述,這個是在地上,陰陽可以這樣使用,可以這樣抽象理解。
今天咱們的課程就是偉大的抽象,在地為五行,那麼五行是什麼?
五行是五種氣,就是在地成氣,人是體陰陽之精而化育的,所以說人為精。
那麼陰陽是什麼?陰陽在天地人而言的話,就是叫精氣神。
這三點就是整個陰陽,我們的使用範圍窮盡了,不會再多出去了,所以說中國人用精氣神。
把我們所有已知事物全都囊括了。
現在一個體 三個面講完了
我們講一個心
萬千變化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個心就是,陰陽物心。
人在陰陽當中,我是精。
既然我們人是體陰陽於化育,那麼我們就是陰陽之精,那我們人就有心識,這個心識 不是我們這個心臟,不要一談這個心,你就把心臟拿出來了,那一塊肉,泵血的心臟。
我們所指的這個心是什麼?是神識。是人的神識。
既然我們是陰陽所化育 陰陽之精所化育的,那麼我們就具有這個神識,世間萬物,沒有任何一個物質能比人更加能體驗到陰陽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個心對陰陽地體悟是最深刻的,只有具有這個精,我們才能去分辨、才能去探討、才能去體悟、才能去界定或者是定義這個陰陽。
我們稱之為物心,將陰陽物化,能感知、能感受、能夠識別。
所以,不要說我們人這麼渺小談這麼大東西,因為我們是陰陽化育而感召的,而且只有我們人能夠去觀察陰陽、表達陰陽。
所以,這是陰陽物心。
還有一個就是 陰陽不居
陰陽不居,說的就是陰陽的千變萬化
不居什麼意思?陰陽不會盯在那,放在那,等著你,這一刻是陰的,下一刻就是陽的,是變換不居的。
尤其是在奇門遁甲當中,此刻可能是陽的,那再來一刻就是陰的了,那不好說了。這種情況下,唯有我們的心能夠辨識這個陰陽。
所以,我們奇門遁甲所要習練的正是以這個心去識這個陰陽之變。
那麼今天的一個總結:
一個事物,兩種屬性,三個規律,四種變化。
還有一個體 三個面 還有一個心,千萬變。
至此我們將陰陽給大家交待明白了,那麼陰陽你讓我總結是什麼,陰陽就是我們中華先祖們的一個偉大的抽象總結,是陰陽文化與抽象思維的完美契合。
好 各位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