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人權VS千年傳統|同性婚姻在東方

2021-02-20 南方周末


同性婚姻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相互對陣,兩種聲音都非常強烈。雖然「婚姻平權法案」進入了立法程序,但其命運仍難以預測。(CFP/圖)

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者認為,不管異性戀或者同性戀,都享有基本人權,包括婚姻家庭的權利。反對者認為,傳統的夫妻、家庭、倫理有可能一個接一個被打破,甚至被顛覆。對於反對者提出的另立專法,支持者認為是一種「平等而隔離」的歧視政策。如果法律中沒有了「夫妻」概念,也許還可以稱呼姓名或者暱稱。但如果「父母」的概念在法律中消失,你該如何稱呼他們呢?
A. 二等親直系血親尊親屬之一、二等親直系血親尊親屬之二

2014年底,臺灣歷史上首次在「立法院」公開討論「婚姻平權」問題。婚姻平權,意指平等的婚姻權,可擴及同性戀、跨性別、變性等性別之間的婚姻關係。如果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國人使用了上千年的親屬稱謂,有可能從法典中消失。

2015年1月28日,「婚姻平權」法案的發起人之一、「立法委員」尤美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於本次「立法院」會期已經結束,法案能否排案審查並進入二讀程序,還要等到2015年2月24日新會期時方能確認。
目前,全球已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沒有一例在亞洲。臺灣是否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依然存在巨大變數。

此次進入立法程序的婚姻平權法案,包括兩個民法修正案。
第一個法案是2012年由「立法委員」尤美女提起的「民法」親屬篇修正案,涉及3個法條:將「婚姻要由男女雙方訂定」中的「男」、「女」去掉,將「男未滿十七歲,女未滿十五歲者,不得訂定婚約」改為「未滿十七歲不得訂定婚約」,將「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改為「未滿十八歲者,不得結婚」。僅僅刪了幾個字,異性婚姻的概念即被抹去。
律師出身的尤美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提出這個法案,是為了聲援同性伴侶申訴無法在戶政機關登記結婚的案子。「不管異性戀或者同性戀,只是性取向不一樣,我們都是一個人,我們都享有『憲法』上所保障的這些基本的人權,包括婚姻家庭的權利。」尤美女說,不是所有的同志都想結婚,其實是爭取一個認同。
2013年,另一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提出了更為詳盡的第二個法案,總共修改了「民法」的82條法律,具有男女性別區分性質的詞彙幾乎都被修改:如「夫妻」改為「配偶」,「父母」改成「雙親」。這個法案還賦予了同性戀者更多權利,尤其是承認了同性伴侶間的財產繼承權,以及平等領養子女的權利。
在桃園地方法院曾經審理過這樣一個案件:一名女同志想要收養其姐妹的孩子,但因為她坦承自己是女同志,法院認為她的性傾向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性別認同,擔心孩子遭受歧視,而駁回了收養申請。但現實中,這個孩子已經是這對同性伴侶在撫養,只是希望在法律程序上加以認定。
「其實法院應該允許她們收養才更符合這個孩子的利益。」民間組織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伴侶盟」)秘書長許秀雯說。
鄭麗君的這個版本,實際上是伴侶盟提交給「立法院」《多元家庭民法修正草案》中的第一部分,即婚姻平權。尤美女等其他22位「立法委員」也參與了聯署。
而同志團體希望得到的權利,遠不止此。「多元家庭」法案提出的「伴侶制度」,承認雙方可不以性關係和愛情為基礎組成家庭,解除伴侶關係,無須雙方同意,單方即可解消;而「多元家屬制度」則承認,只要以共同生活為目的,無血緣關係的友伴家庭、病友團體等,在戶政機關登記後,均可成為彼此的家屬。許秀雯說,這兩個法案還未得到「立法委員」的聯署,僅在倡議階段。
此前的數年,婚姻平權的各種立法動議曾多次闖關,但接連折戟。
2003年10月,「行政院」提出《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允許同性婚姻,由於部分「內閣成員」和「立法委員」的反對,該草案不了了之。
2006年10月,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蕭美琴提出另立「同性婚姻法」草案,獲得38位「立委」的聯署,但又有23名「立委」聯署反對,導致該草案被退回程序委員會,並決定不再排入議事程序。
根據臺灣法律規定,任何法律案必須先經過「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審定,才能提交「立法院」一讀,也才算是正式啟動立法程序。
經過6年的空當期,兩位女性「立法委員」帶著法案,再次叩關。2012年12月和2013年10月,尤美女和鄭麗君各自提交的法案分別通過了「立法院」一讀。
依照程序,只要「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通過,即可交付「立法院」二讀。二讀是最關鍵的立法環節,會對法律案的細節進行深入討論。而三讀一般僅作文字修正,即可交由「立法院」全體表決。
不過,兩個法案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審查,均遭到了擱置,直到2014年底才得以排案處理。「立法院」每年按2月至5月、9月至12月分兩個會期,尤美女恰好是2014年底會期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集人。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審查,決定著法案能否進入二讀程序,一般分三個步驟:詢答、大題討論和逐條審議。
2014年12月22日上午舉行的是詢答——主要詢問與該法相關的行政機關對立法的態度。「民法」的主管單位「法務部」派出次長陳明堂參加。從上午9時至12時,頭髮花白的陳明堂在質詢臺前幾乎站了整整3個小時。
當日,「立法院」門外人頭攢動,一邊是吶喊「我要結婚」、「同志也是人」的支持者,一邊是高呼「臺灣的希望是下一代」、「一夫一妻,守護臺灣」的抗議者。
與此同時,「立法院」內也是「口沫橫飛」。「法務部」認為,在民眾的意見還沒有獲得與大家溝通之前,如果貿然地把同性婚姻入「民法」或是合法化,會引發臺灣內部更大的爭議。而且,同性伴侶在醫療、財產繼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根據現有法律來解決。
「立法院」和「法務部」都曾多次召開公聽會,邀請社會各界支持或反對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的同運團體、宗教團體、大學教授、藝人等出席。
整體來看,「法務部」和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對婚姻平權法案主要持反對態度。
依陳明堂初步統計,僅僅修改「夫妻、父母、祖父母」等條文內容,就需要修改342條法條、109種法律,其他的法律條文尚難以估計。「這些如果都不能配套的話,將來恐怕會造成一團亂。」
陳明堂認為,同性婚姻跟中華民族傳統的「一夫一妻制」、「男女結婚制」差距較大,應該從長計議。按照他的設想,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最好可以「由小而大、由近而遠,也許會減小衝擊度,能夠達成所謂同性戀者的終極目標」。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呂學樟則憂心忡忡,甚至提到「亂倫」字眼。他說,如果倉促修法,將會「變成歷史的罪人」。
「立法院」外的反對力量主要集中在宗教團體。2013年9月,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代表的民間宗教團體,自髮結成臺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以下簡稱「護家盟」),聯署反對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
宗教界擔心,一旦「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傳統的「夫妻」、「家庭」、「倫理」有可能一個接一個被打破,甚至被顛覆。
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提出,同性伴侶「鵲巢鳩佔」,觸動根本大法,會破壞一夫一妻制度下所產生的人倫綱常結構。但同時他也提出,臺灣可以借鑑德國模式,為同性伴侶設立專門的法律。
而婚姻平權的支持者多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和同志團體。對於反對者所提出的「另一條路」——另立專法,他們不願意妥協。
尤美女稱,這是一種「平等而隔離」。她想到了美國黑人運動的案例:原本黑人不能與白人同乘公車,也不能和白人進入同一家餐廳。後來通過民權運動,黑人雖然可以和白人進入同一家餐廳,卻要另劃定區域;雖然可以同乘一輛公車,但白人坐前面,黑人只能坐後面。
「事實上這還是一種歧視,因為你把我當作『非你族類』。」尤美女說,如果採用為同性伴侶另立專法的策略,「還是將同志看作低人一等」。因此,尤美女和鄭麗君堅持,要在現行「民法」親屬篇、繼承篇中為同志「打開門」,讓同性伴侶享有同樣的婚姻家庭的權利。
通常,政府會給出一個「相對版本」。詢答會議上,陳明堂承諾2014年12月底前會提出針對該草案的相對版本,但至今仍沒有動靜。
按照尤美女的說法,這次詢答會議最終「不歡而散」,無法再繼續審查下去。

此次詢答會議,32位有發言權的「立法委員」只到場了8位,而具有表決該議題是否能夠通過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委員」,只有尤美女一人現身。
尤美女解釋,因為即將到來的選舉年,「大家能避開就儘量避開。」婚姻平權法案對於兩黨競爭來說,也是一個重要變數。
「那就要看2016年的臺灣『總統』大選跟『立委』改選了,改選的結果幾乎也就決定這個法案是否會通過的命運了。」伴侶盟秘書長許秀雯對此大失所望。她認為民進黨作為最大「在野黨」,並沒有盡全力捍衛法案。
從民調結果和選票考量的角度來看,政黨似乎更應當站在同志團體這一邊。2013年「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發布的《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六期第三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數據顯示,認為同性戀者應該享有結婚權利者為52.5%,反對者為30.1%。
臺灣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走在亞洲的最前列。2014年,臺灣同志遊行人數超過六萬五千人,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爭取同志權益活動。而早在2004年,臺灣公布了《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一次以立法的方式明確消除性別歧視。
不過,當同性戀運動擴展到對法律制度的衝擊,反對的力量也開始集結。
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多次召開記者會,參加各類公聽會,僅僅幾個月時間,輿論已經開始有所變化。「護家盟站出來以後,網上很多人開始反駁婚姻平權了。」
張守一還認為已經施行十年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讓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同志教育,可能影響他們對性別的認知。「現在已經有讓男生換女生衣服,甚至裝扮成女生樣子的教案出現了。」
2014年,護家盟還曾赴「立法院」拜會國民黨團,希望他們能攔下這份草案。
對此,民進黨婦女發展部主任林靜儀說,「我想他們的合作關係會比較強烈,這大概會影響到國民黨對於我們在這個法案推動的立場。」
但林靜儀對南方周末記者坦言,民進黨內支持傳統的一方確實比較擔憂,該法案會影響民進黨在臺灣「大選」中的選票。她強調,沒有剝奪同志基本人權——婚姻權的道理,但又提出,「考慮到宗教團體的阻力,以及選票的考量,民進黨希望能充分地聽到,支持同志人權對選票是有幫助的聲音。」
林靜儀說,民進黨中央支持婚姻平權,法案一定會通過。「至於什麼時候過,這可能就要看臺灣的社會到什麼樣的程度。」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直言,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恐怕無法在兩三年內甚至短期內完成。積極推動的「立法委員」尤美女也認為,法案在這一屆通過大概很困難,除非發生重大事件。
30年前臺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祁家威也不看好這次立法行動。他覺得,若想通過在「立法院」實現婚姻平權難如登天,只能靠司法作業的系統。「就是不斷打官司,直到有法官敢判同性戀結婚勝訴,那就成功了。」

不過,祁家威堅信未來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還是能實現的,「自古以來就是同性戀也有,異性戀也有,五千年以來都有,誰也消滅不了誰,誰也贏不了誰。我覺得臺灣應該可以做到亞洲第一啦」。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opyrightnz@infzm.com。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在這裡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
微信號:
nanfangzhoumo

相關焦點

  • 臺灣同性婚姻平權命運難預測(圖)
    同志人權VS千年傳統  支持:不管異性戀或者同性戀,都享有基本人權,包括婚姻家庭的權利。  反對:傳統的夫妻、家庭、倫理有可能一個接一個被打破,甚至被顛覆。  反對者提出另立專法,被支持者認為是一種「平等而隔離」的歧視政策。  如果法律中沒有了「夫妻」概念,也許還可以稱呼姓名或者暱稱。
  • 兩岸網: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難言之隱
    而通過同性婚姻法律更成了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一個標榜自己尊重人權、兌現競選承諾、展現執政能力的指標之一。筆者忍住不說這個話題已經很久了,自然是怕人罵自己不夠包容和尊重人性。除了這點,臺灣「挺同」或者反對者保持沉默,還有哪些說不出口的原因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同性戀但力挺同性婚姻合法的泛綠政治人物。給出的理由的確是人權和自由。
  • 反同組織提出禁止臺灣同性婚姻的奇葩理由
    護家盟:同性婚姻與人權無關,不應該以人權口號或概念全面法制化。  黃益中:對護家盟談人權就像對牛彈琴,我們得因材施教。如果人權不是結婚的理由,那相愛總該是理由吧。如果男女可以因為相愛而組成家庭,為什麼男男或女女不行?每個人都擁有愛的權利,就像我們常說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美國同性婚姻合法了,但你了解同志平權的辛酸史嗎?
    ▲歐巴馬發表講話隨後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同性婚姻在全美的合法化這是人權平等進程上的一大進步。參與支持此次修正案的法官們表示,美國應該允許同性婚姻,個人的自主婚姻是人們的選擇,他們有權力與自己最親密的愛人結婚。他們認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同性戀群體在法律上被平等對待的見證,憲法賦予他們這種權利,不但可以更好地保護每個家庭和個人的利益,而且受法律保護的婚姻,還可以使得孩子們和下一代免於更多的傷害,給予平等地保護。
  • 重磅|臺灣或成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地區
    外界評論,臺初審通過婚姻平權修法 ,是臺灣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一步,臺灣或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為什麼會是臺灣?】1.開放和包容的環境自80年代臺灣政治開放以來,在言論表達自由、集會結社和遊行示威自由等基本人權保障的背景下,臺灣同志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一直十分活躍,驕傲節、同志大遊行等都搞得有聲有色,這使得同志群體和同志文化能夠積極地曝光在普通人的眼前,這讓大家感覺到,同性戀以及LGBTQ團體,並不是那麼神秘,都是我們身邊的人。
  • 同志婚姻立法 英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一周年 「留英同志」有話說(圖)
    9個月,民事伴侶關係可轉同性婚姻  2005年生效的民事伴侶關係(Civil Partnership)被看作是英國對同性婚姻的一種妥協。儘管進入該關係的伴侶可獲得與婚姻幾乎一致的權力與義務,但政府明確表示,這種結合不能稱作婚姻。2014年12月,也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9個月後,法律正式允許民事伴侶關係可轉換為同性婚姻關係。
  • 同性婚姻合法化,一場接力式的法律動員
    其中,婚姻家庭編草案和隨後的相關發言中均未出現同性婚姻、性少數等關鍵詞。2018年10月,同語、北京同志中心、北京紀安德和跨兒中心,就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一審稿發起首次社群動員。2018年11月6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對中國的人權狀況進行了第三次審議。
  • 英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一周年 「留英同志」有話說
    儘管進入該關係的伴侶可獲得與婚姻幾乎一致的權力與義務,但政府明確表示,這種結合不能稱作婚姻。2014年12月,也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9個月後,法律正式允許民事伴侶關係可轉換為同性婚姻關係。就民事伴侶與民事婚姻的區別,本報也採訪了馬兆融律師行合伙人張達揚律師。他介紹道,同性婚姻和民事同性伴侶之間有三點不同:
  • 那年今日|2010,關鍵詞——同性婚姻合法化
    中國人歷來對同性戀愛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明清時期的廣東、福建地區,類似男同性婚姻的契兄弟、女同性婚姻的金蘭契普遍存在。近代以來,因受西方心理學的影響,同性戀曾被視為一種心理障礙。2001年4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同性戀從性變態條目下剔除,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重要標誌。 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同性婚姻發展還比較滯後,現行法律承認的婚姻關係只是局限於一男一女之間。
  • 臺灣地區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基本歷程
    :1986-2000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中期,當時臺灣的開始「解嚴」,作為如火如荼的民權運動重要組成部份,反歧視運動和支持男女同性戀者的權利也自然開始發展。1986年,也就是臺灣解除戒嚴的前一年男同志祁家威請求與男性公證結婚,並提出同性婚姻立法的請願,遭政府機構的拒絕。
  • 支持丨臺灣南部長老教會聲明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立法院需在兩年內完成相關修法,如兩年後未完成修法,同性伴侶則可以直接根據現行民法登記結婚。面對這樣的結果,臺灣南部長老會高雄中會和臺南中會聯合發表聲明,明確提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二者在聲明中主要提及兩方面,一是從法律、傳統等角度對此次宣判質疑,並表示將支持民間團體的公民行動來爭取民主,藉此扭轉與修復釋憲後所帶來的國家危機。
  •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是這些先驅以命抗爭的結果
    草案明訂同性伴侶未來可以採用《民法》結婚。具體化表述即是:臺灣區的同性戀結婚,其名稱不是「伴侶」,但與異性戀的婚姻關係本質相同,享有財產繼承權、醫療權,養育子女的權利,同時必須遵循單一配偶的義務。區別於異性戀婚姻權益的地方:原則上同志婚姻不得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子女。 臺灣區今日的結果,是令同志群體振奮的,是前人們不斷努力的結果。
  • 我國有地區即將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
    ……這項草案非常簡單,大致上就是將異性婚姻擁有的權益完全給予同志。原則上只有一點不同,就是同志婚姻不得收養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子女。2017 年 5 月 24 日臺灣「司法院」大法官針對同性婚姻是否違反當地憲法作出解釋:臺灣現行的《民法》不允許同性婚姻是違憲的。與此同時,大法官給了立法、行政機關兩年的時間,讓法律完善足以讓同性戀享有婚姻權。若沒在期限內訂出法律,臺灣的同性戀可以直接享用《民法》的權益。當時,這項解釋被視為 LGBT 人權的一項重大勝利。
  • 「民法」違憲之後,同性婚姻的彩旗向何處飄揚?
    大法官昨天做出七四八號解釋,宣布不保障同志婚姻的「民法」條文違憲,同志與人權團體一夜歡騰,認為是贏得了婚姻平權的階段性勝利,也是同志人權運動的裡程碑。但是,若打開大法官釋憲史,近年幾樁曾為社運團體額手稱慶的釋憲案,並未因釋憲結果如意就自此革命成功,繞過釋憲的的立法、行政阻撓手段仍多。
  • 美國是如何一步步認可同性婚姻的?
    1989年,舊金山律師協會籤署了支持同性婚姻的聲明。此時美國各地的法院,不再單純地以傳統婚姻的定義來否決同性婚姻,而是做出了一些讓步。第三,就被告的舉證來看,①被告未能充分證明同性婚姻對夏威夷州公共利益的不良影響:②被告未能充分證明傳統婚姻制度的法律意義,為什麼需要把傳統婚姻作為一項基本的社會結構加以保護,以及同性婚姻會對傳統婚姻、社會產生什麼不利影響;③最關鍵的是,被告未能說明允許同性婚姻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外反對者
    「這至少意味著,官方已經可以理性、平常心來面對同性婚姻問題,沒有因為其敏感性和爭議性而刻意加以迴避。」「這至少意味著,官方已經可以理性、平常心來面對同性婚姻問題,沒有因為其敏感性和爭議性而刻意加以迴避。」這樣的樂觀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實。
  • 下一個亞洲的同性婚姻在哪?以及關於臺灣同性婚姻的看法
    3.中國為什麼還沒有同性婚姻?昨日臺灣司法院宣布,未保障同性婚姻違憲,立法院需修訂與制定同性婚姻,逾期未完成修法同性婚姻將自動生效,最晚2019年5月24日同性就可以結婚了!而今年的蔡英文上臺,我就更確定這次同性婚姻是大概率通過,根據我一名臺灣的網友的說法:"蔡英文上臺前承諾支持同性婚姻,如果最終同性婚姻沒有成功,那麼下一屆同性戀朋友的選票將不會在蔡英文身上出現".雖然蔡英文上臺後對於同性婚姻有點閉口不談的意思,但是也一直說"平等  包容",政治其實就是這樣,會顧慮很多,為了平衡選民.有時候雖然不說,但是背後會做很多事!(當然這是我的猜測!)
  • 深度 |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亞洲的一小步?
    「真愛聯盟」主張一個家庭必需「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舉辦活動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2011年,臺灣教育部計劃在在國中小學原有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另外加入「認識同志」的議題,其目的在幫助國中小學生學習尊重和接納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者。
  • 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裁決指出,歐洲委員會47個成員國已有24個法律承認同性配偶。截至2015年6月,同性婚姻與民事結合在全球四大洲得到合法化。保護同性戀權益於現今歐美多國被視為如同反對歧視少數族裔一樣的絕對的「政治正確」。
  • 記錄同性婚姻登記遭拒的經過
    我也看了一下她們所有的工作人員,然後問她們是不是歧視我們。她們都搖頭說不歧視。我說那就給我們辦理結婚登記啊。她們說等等。我問她們等等是什麼意思,為何別人來了都是直接登記不要等,而我們卻要等,這不是歧視是什麼。她們就解釋說,婚姻登記員出去有事了,要我等一下,其他人是在辦理其它業務的。於是我們就坐在那裡等。 婚姻登記員來了之後就說辦理不了。我問她為何辦理不了。她說法律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