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同國家的一則相同神話,就能說明人類文明起源於印度嗎?
王封臣
最近在看一套書,挺有意思,這書叫《世界文明孤獨史——人類精神的偉大起源》,作者是徐達斯。
書中主要在講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世界文明很有可能都是源自古印度的「雅利安文明」。由這個文明輻射出去,分散到世界各地,於是產生了形態各異但又一脈相承的文化連接體,其中包括印度河谷文明、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中東文明、瑪雅文明和公元前兩三千年出現的中國青銅文明。您相信嗎?您一定會問,有什麼證據。哎呦,書裡的證據太多了,也挺詳實。其中就有一個「神話」證據,那就是印度神話「攪拌乳海」。這個神話太著名了。
說,大地的正中央就是那雄偉的須彌山。須彌山那是神山、仙山,直插雲霄,一般凡人哪能攀登。說,我是驢友。驢友也白搭,你要上去,非得叫救援不可。為什麼?山上住著的都是天神,蓋滿了富麗堂皇的宮殿,上面奇花異草,四季芬香。您想想,這麼好的地方,能讓一般人上嗎?高檔別墅區,老百姓能去嗎?一個道理。所以,別把神話當神話,神話跟實際生活是一樣的。天神、阿修羅、乾達婆、阿卜婆羅都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裡。他們常常在鮮花盛開,鳥雀鳴唱的叢林中娛樂和嬉戲。本來生活挺好,但誰知,神在家中坐,禍打天上來啊。哦,神仙腦袋上也有天?當然了!你飛再高,腦袋上也有天。
眾神之王帝釋天因陀羅
說,出了什麼事兒了?眾神之王帝釋天因陀羅這天沒事兒,騎著坐騎四牙白象滿天溜達,結果碰上了一位聖者,叫杜爾華薩(Durvasas),也有翻譯成陶爾梵剎斯、杜爾瓦薩,都是一個人。這個老聖賢挺喜歡因陀羅,就獻給了因陀羅一束散發香氣的花環。因陀羅就把這花環套在了四牙白象的額頭上。挺好的事兒吧?沒想到,因陀羅的四牙白象討厭花香,可能花粉過敏,一晃身子,就把花環甩掉了,咣咣幾腳踹了粉碎。
毀滅之神溼婆
這下可把老聖賢杜爾華薩給氣壞了,太不尊重我了!你可知道我是誰?!他是誰?敢情他不僅僅是個老聖賢,乃是溼婆大神的分身之一。溼婆還了得嗎?那叫毀滅之神。你因陀羅太不給我面子了,我畫個圈圈詛咒你!溼婆一詛咒不要緊,因陀羅這位萬神之王手下的眾天神,一下失去了活力。按咱們中國神話的話來說,就是被削去了頂上三花,打去了幾萬劫的道行。反正這些神都快不成神了。天神要不成了,那未來主宰三界的一定是愛殺戮的阿修羅啊。那怎麼辦?
毗溼奴
於是,眾神就求到了毗溼奴。毗溼奴本來就是保護眾神的這麼一個神,是公認的老好人,一看這些神仙全甩大鼻涕,趕緊安慰:「你們放心,只要能找到不死藥,就能恢復你們的神力。」不死藥哪兒有啊?「在乳海之中。你們需要攪動乳海,把不死藥從乳海底下攪出來!」
眾神一聽,「我們現在都沒力氣了,攪不動啊。」
毗溼奴就給出主意:「你們攪不動,可以把你們的對頭阿修羅請來,跟你們一起攪啊。」
「他們能來嗎?」
「只要你們答應,攪出來的不死藥能夠雙方均分,讓阿修羅也得到永生,他們就一定能來。」
「啊?讓阿修羅得永生?那後患無窮啊!」
毗溼奴說:「你們放心,我早已算定,就算他們來,最終也會無功而返。不用白不用啊。」
天神現在也沒轍啊,為救自己,那就請阿修羅吧。
於是,毗溼奴帶著他的種種法寶、法螺、輪寶等,讓諸神把草藥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羅大山,也翻譯成曼德拉山(Mount of Mandara),作為攪海的杵。以龍族的龍王或叫蛇王婆蘇吉,有的叫瓦蘇奇(Vasuki),作為攪杵的攪繩。自己則化為龜王庫爾瑪,沉入海底承受攪杵的重量。
開攪之前,毗溼奴就問了:「阿修羅,你們群魔是打算拽龍頭呢,還是打算拽龍尾?」
阿修羅們一琢磨,要拽就拽龍頭啊,尾巴有啥意思,「我們拽龍頭!」
「好!這可是你們選的。」就這樣,阿修羅持龍頭,諸天神持龍尾,毗溼奴以其大法身坐於高山之巔,以神力灌注於諸天神與龍王之身,神魔共同往兩邊發力,乳海中央的曼荼羅山就開始轉動了,乳海跟著也旋轉起來。
這一拽不要緊,阿修羅倒黴了。怎麼?龍王身體被絞緊,他也受不了啊,一張嘴,「嗚……」龍嘴吐出毒焰和熱氣,把阿修羅們燻個半死。再看龍尾在空中揮舞,卻形成香雲,時有甘雨撒落,諸天神工作輕鬆愉快。
就這攪海的工作持續了幾百年,這海越攪,中間越淺,離著海底越來越近。各種各樣的神物紛紛從如海裡攪出來了。
首先出來的,是致命的毒液,叫訶拉訶拉,這毒液別說沾上了,就是它釋放出來的毒氣,也能夠窒息一切活物,就這點毒液足可以毀滅三界啊。這怎麼辦?不死藥沒攪上來,把必死藥攪上來了。
正在情勢危急的時候,溼婆來了,這位毀滅之神,也為自己因為一時腦熱給眾神下的詛咒而後悔了。不過沒轍,他的詛咒,他解不了。也是為了贖罪吧。他一張嘴,把滿洋的毒液給喝光了。三界因而免受滅頂之災,但是溼婆的喉嚨因此灼成了青紫色,他因此又被稱為青喉者(Ni-lakantha)。
再接著攪,又從乳海裡攪出一隻香潔牝牛,還攪出了七頭長耳天馬,因陀羅一看,這馬好,惹禍的四牙大象一邊呆著去吧,馬歸我了!七頭長耳天馬,成了因陀羅的坐騎。
再攪,又攪出了天女梵琉尼(Varuni),這是谷酒女神。
然後,又攪出了樂園大香樹,如願寶樹。
吉祥天
再攪,攪出了幸運與美女神吉祥天(Laksmi),小時候看《天宮戰記》那小女孩就是吉祥天。毗溼奴一看,我忙活了半天,也得有點東西,得了,吉祥天長的太美了,給我做妻子吧!他要了吉祥天!
最後,出現的是天醫答梵塔利,手裡託著盛著「不死藥」的金壺。
要知,這不死藥最後怎麼了?咱們以後有機會再講!今天時間有限,咱們只能講這個「攪拌乳海」的事兒。
講它幹嘛?有用啊。這個故事出現在柬埔寨的吳哥窟的大型壁雕上。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所以,它詳細描繪了「攪拌乳海」這個毗溼奴的功績並不奇怪。
吳哥窟中「攪拌乳海」壁雕
但是。埃及金字塔《冥府之書》的一幅壁畫與吳哥窟的「攪拌乳海」的內容極為相似。
埃及金字塔《冥府之書》的一幅壁畫
更為驚奇的是,中美洲瑪雅文化所創造的文化符號裡也出現了《攪拌乳海》的故事。在流傳於14世紀的瑪雅律法書中,用繪在龍舌蘭纖維紙上的象形文字、圖畫記載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話、歷史故事和天文曆法,其中之一《特羅—考特西阿努斯律法》之中有著美洲版的《攪拌乳海》的圖畫。
中美洲瑪雅文化中美洲版的《攪拌乳海》
而中國的《山海經》、《史記》上所記載的有不死藥的蓬萊仙山那裡「其物禽獸盡白」、「望之如雲」,這些語言都指向了史前韋陀靈知神話中那片牛奶一般的汪洋大海——乳海!
《山海經》中的世界
難道,世界文明史的來源都來自古印度的「雅利安文明」嗎?更多的證據和論述,就請看《世界文明孤獨史——人類精神的偉大起源》這本書吧。不管是不是真的,起碼是一本對歷史對考古尊重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