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脾的食物 調理脾食療方

2021-03-04 石家莊九州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

  調理脾的食物 調理脾食療方

  1、調理脾的食物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劍」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西國米

  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洩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洩的「玉露霜」。

  2、如何運動調理脾

  左三圈右三圈,運動健脾最健康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們來做運動……」運動是萬能的方法!依靠適當的運動來幫助我們的「脾氣」活動起來,這樣就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

  像我們這樣的辦公室忙人們可用仰臥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仰臥起坐。也可以用「摩腹功」按摩,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用手掌旋轉按摩約20次。這小小的運動,對調動「脾氣」可是有很強大的作用呢!

  3、調理脾怎麼按摩

  從中醫角度來看,一般脾胃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鍊鍛鍊腳趾。站立或坐姿,雙腳放平,緊緊地貼著地面,腳趾練習抓地和放鬆,相互交替,這樣能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

  按摩小腿也是一個很好的養脾方法。小腿集中了脾胃經的不少穴位,比如足三裡、陰陵泉。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宜,按後覺得舒服就行了,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努力堅持每天睡前按摩三次!

  調理脾吃什麼水果

  1、橙子

  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秘等。

  2、木瓜

  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於胃痛,消化不良等。

  3、蘋果

  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秘等。

  4、香蕉

  味甘,性寒。有清熱潤腸之功。用於實證便秘。

  5、荔枝

  味甘微酸,性溫。有補脾益肝,養血安神之效。用於脾虛久瀉,胃疼腹痛,呃逆等。

  調理脾食療方

  1、蓮子芡實粥

  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2、山藥薏苡仁粥

  山藥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補氣健脾胃,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洩。

  3、山楂麥芽粥

  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適用於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相關焦點

  • 脾腎虛了怎麼調理?這6種食物,或能一舉改善,補脾益腎
    因此補脾離不開補腎,記住這幾種食物,做到脾腎雙補。一、扁豆扁豆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蔬菜,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蛋白質,常吃有益於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補充。除此之外,扁豆性味溫和,是一種健脾的佳品。夏天脾胃溼熱,食慾不佳時可以多吃一些扁豆,具有祛溼健脾之效。
  • 脾陽虛了怎麼調理好?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微信號)脾在人體臟腑中佔的地位挺重要的,那是全身的印鈔機,氣血是否足旺,基本上就要靠脾了啦。吃再多再好的食物,如果脾不能消化,不能運去全身各處,製造成氣血,來供給全身營養,那,可能是怎麼吃都胖不起來哇。
  • 脾虛怎麼調理 中醫食療方幫助你
    很多人都會有脾虛的毛病,你知道脾虛該如何調理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調理脾虛的中醫食療方,馬上跟著小編去看看吧!推薦補脾的食物補脾食物:紅薯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補脾食物: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 脾陽虛、脾血虛、脾虛溼盛、脾失健運,調理「脾家四證」
    脾陽虛、脾血虛、脾虛溼盛、脾失健運,調理「脾家四證」。「脾虛」兩字經常被我們提及。實際上,「脾虛」也只是一個很粗獷的概念。我們通常意義上說到的「脾虛」,其實是需要詳細區分才能具體進行調理的。一般來說,常見的脾虛,以:脾陽虛、脾血虛、脾虛生溼、脾失健運四者最為常見。所以,這四者又被總稱為「脾家四證」。其中的脾失健運主要和脾氣虛有關,而脾虛溼盛則和脾陽、脾氣、甚至水溼之邪都有關係。雖然,我們都知道「虛者補之」,脾虛就要補脾。就以如何調理脾虛、如何調理這「脾家四證」來說。
  • 脾陰虛、脾陽虛,還有脾氣虛,脾虛有不同,調理也不同
    脾氣虛的人應該怎麼調理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有節,飯吃八分飽。《說文解字》徐注說:「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脾主信」說的是脾的功能是有節律的,到時間該吃飯就吃飯,然後讓它去消化吸收,不能不停地吃,老讓它工作,也不能有一頓沒一頓的,這樣就是「失信」了。
  • 脾腎陽虛怎麼調理?
    導語~脾腎陽虛怎麼調理?最近有一個朋友問我,隨著天氣變冷感覺自己陽虛的症狀比較明顯,不僅僅出現了畏寒怕冷腰膝酸軟的情況也出現了房事不利見色不起的現象,總是感覺五臟六腑都虛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其實對於年少傷精的朋友來說冬天確實陽虛明顯點就會造成海綿體失去陽氣的濡養出現了軟趴趴的現象,這個時候只需要補益脾腎,其它的肝心肺都會恢復正常的功能。案例:我今年26歲,身高168cm,體重98斤偏瘦,除了房事不利之外還有平時久坐。
  • 脾腎陽虛型ED,中醫如何調理?
    導語~脾腎陽虛型ED,中醫如何調理?其實對於很多日久傷腎身的朋友最後的結果一定是陰陽都虛,而陰陽都虛的結果就是脾腎陽虛為主。因為到了最後整個人命門之火衰微,體內一片陰寒內盛,所以就會表現出寒冷的表現,特別是冬天尤其明顯。
  • 胃強脾弱的調理三個方向:情感飽足,吃,和運動
    :厭食娃好歹知道個飽吧,胃強脾弱的就不知道飽可以隨時吃隨時餓,看到家人吃飯哭,看到路人吃飯哭,看到商店食物哭! 胃強脾弱的孩子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很難感受到飽足(吃飽),他可能會在肚子非常脹了以後才會感覺到飽。所以,要讓他吃有飽足感的食物。但是很多飽腹感強的食物都不容易消化,有時候會加重便秘的問題。
  • 我的脾(一)脾氣虛怎麼辦
    常生病的孩子和大人,想減肥的,想增肥的,想塑形的,都可以從調理脾胃開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近期我們會寫一系列關於脾的文章,跟大家好好聊聊脾及關於脾的各種常見問題。脾和胃的功能可以說是超級強大,我們吃喝進去的食物先由胃來消化,轉化成水谷精微,然後靠脾再把水谷精微輸送到臟腑和四肢。所以如果脾和胃都有了問題,人差不多就要掛了。
  • 脾受損,人就廢了一半,難怪身體越來越差,需補脾了
    人體的脾、肝、腎等器官各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對身體所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給全身的營養。一旦脾出現問題,對身體會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引起一些明顯的症狀,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調理脾臟,避免身體進一步受損。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調理脾胃的食物
    冬季易胃寒,不少人需要調理脾胃,特別是進補前要多吃調理脾胃的食物。具體調理脾胃的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嗎?
  • 脾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脾不好,身體會變得怎樣?如何補脾?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它能將水谷精華轉化為氣血、津液,滋養全身,一旦脾失健運,五臟都受累。如何判斷自己的脾好不好呢?脾不好,應該如何調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脾臟的重要性。脾是生氣之源,人體內的氣血生化都要依靠脾。
  • 脾主肌肉,脾虛則肥胖,瘦不下來,或肌肉練不大,需分兩步調理脾
    傳統的中醫也很早就有這個理論。《素問·痿論》曰: 「脾主身之肌肉」,」「即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則肌肉痿縮不用。"《素問集注·五臟生成篇》曰: 「脾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 《太平聖惠方》曰: 「脾胃者,水谷之精,化為氣血,氣血充盛,營衛流通,潤養身形,榮於肌肉也。」《四聖心源》中亦曰: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氣盛則肌肉豐滿而充實。」
  • 補脾止瀉的食療方—四神湯
    脾虛不運就容易生溼,單純補脾不祛溼,溼氣更容易加重。只有健脾祛溼同時進行,才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運化增強,腹瀉自然而然就好了。中醫食療博大精深,四神湯就是一款比較有名的補脾止瀉的食療方。四神湯,其中的「四神」指的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這四味藥食都是常見的食材,它們匯聚在一起後互相補遺,生出健脾養胃、消腫去溼、美容養顏、靜心安神的功效。
  • 脾一虛,人廢一半!脾虛溼氣重?教你調理方法,輕鬆補脾趕跑溼氣
    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是脾有病,人廢一半。別覺得說法誇張,脾臟虛弱,就容易溼氣重。體內的溼氣太重,整個人也會顯得很沉重,會沒有精神,總會覺得乏力,還會引起水腫、身體發胖,種種問題都會讓人有點無法適從。
  • 脾臟功能的調理
    體積只有拳頭那麼大,但脾的功能相當重要。人們往往不重視這個器官的養護,實際上脾所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多方面的,被稱為人的「後天之本」。   脾主運化,就是將吃進來的食物之水谷精氣轉化為我們人體能夠吸收運用的物質。脾還有調節水液的功能,人體吸收進來的水分存在體內的多與少,都是靠脾來運化,把該吸收的吸收進去,該代謝的代謝出去。
  • 燥熱的症狀 調理燥熱食療方
    燥熱的症狀 調理燥熱食療方  1、燥熱症狀  燥熱體質的人經常口乾舌燥,有的時候還會有口臭的問題。  燥熱體質的經常會有發熱的感覺,燥熱體質的人比一般人更怕熱。  燥熱體質的人的臉蛋經常紅紅的,好像剛剛做了運動一樣。  燥熱體質的人的舌苔也比較紅,舌苔上面還有黃舌苔。
  • 脾陰虛與脾陽虛
    還有就是病後體弱也是造成脾腎兩虛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因為長期服用苦寒藥造成的,如黃連解毒丸等,也會損傷陽氣。現在濫用抗生素問題大家都很關注,抗生素大多類似於中醫苦寒類藥品,這些藥品吃了之後,首先對胃產生一定的損傷,同時也會導致脾陽不足。可以吃點理中丸,其成分有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專治腹冷、胃痛、下利、手腳發涼。脾腎陽虛的人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既理中丸中再加上附子。
  • 脾好,皮膚才好!老中醫教你3穴位5食材補脾健胃!
    但在對脾的認識上,西醫和中醫有很大差別。  西醫認為,脾是腹腔左上方一個單一的器官,有過濾血液的功能,也有免疫功能,但並沒有消化功能。因此,很多接觸過西醫的人不理解中醫為什麼將脾和胃聯繫起來,對「脾主消化」的概念也存有懷疑。  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中醫師胡乃文解釋,中醫的脾屬於五臟之一,是實心器官,但其概念不只是脾臟一個器官而已,還包括胰腺等消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