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簡 · 奧斯汀,來聊聊女權、剩女、婚姻、獨身主義、中性化

2021-02-19 2040書店

她不喜歡硝煙瀰漫,不喜歡戰火紛飛,不喜歡勾心鬥角。她向世人描繪的故事裡,是恬淡的鄉村生活,一望無垠的農莊,鮮衣怒馬的少年,穿鯨骨裙的少女,三三兩兩齣場的人物,也沒有雞糟的宅鬥橋段。她的文學風格,就像音樂類型中的country music,溫馨而美好。1817年的今天,簡•奧斯汀辭世。


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文學家之一。簡·奧斯汀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了許多女性對於婚姻、愛情、家庭的觀念,但令人意外的是:簡·奧斯汀一生未嫁未育。

初戀被迫分手,選擇終身不嫁,她將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學創作。她沒有成為勒弗羅伊太太,卻成為英國史上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她在世間僅41年,卻留下後世奉為經典的真愛文字,連喬治四世都痴迷她的作品。她的《傲慢與偏見》,你讀過嗎?

7月10日,在「從《傲慢與偏見》談女性意識」的沙龍上,果麥版《傲慢與偏見》的譯者李繼宏與李銀河暢談該書的翻譯歷程,也與現場讀者分享了簡·奧斯汀創作《傲慢與偏見》時候的女性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二人對於女權、剩女、婚姻、獨身主義、中性化的一些看法。


她(簡·奧斯汀)的作品,尤其是《傲慢與偏見》裡面跟女性主義有什麼關係呢?在簡·奧斯汀那個年代,女性的處境是什麼樣的呢?

 

1753年英國國會出了一個新的《婚姻法》,名義上是為了減少重婚和隱婚的現象,實際上它對女性很不好,一個女性跟一個男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你沒有去教堂,沒有貼結婚啟示,這位女性就變成了一個不道德人,會成為被譴責的人。

 

美國有一個學者把這部《婚姻法》稱為在兩性平等最糟糕的法律。

 

在1870年英國的女性是沒有財產權的,對於那個時候來說結婚是他們頭等大事,你不結婚你連飯都沒得吃。另外一個很可悲的事情,英國的婚姻是沒有退出機制的,是不是可以離婚,可以,但是離婚很麻煩,要經過英國國會批准。

 

當初的女性如果想結婚也沒有那麼容易。英國是全世界最勢力的一個民族,他們什麼都講身份對等。大量的男人(因為戰爭)被派到海外去,導致她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男士結婚。

 

在這種情況下簡·奧斯汀寫了《傲慢與偏見》。

 

現在我們有一個很普遍的觀念,就是理想的婚姻應該是以愛情為基礎的。(這個觀念)其實就是從《傲慢與偏見》開始的。

 

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社會上輿論有一個很不好的風氣,就是會把大齡未婚女青年說成是剩女,那些受過高等教育,在媒體工作的人會用這個詞,其實這是一個很難聽的詞,在漢語裡面,我們說剩飯、剩菜就要倒掉,你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大群人,我覺得這個不太好。但是問題不在這裡,在哪裡呢?在於很多大齡未婚女青年,她們本人跟她們的家人也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婚姻它在我們社會來說並不是人生的必須品,現在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沒有必要說依附於一個人,我想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女性她只要願意工作,她是可以自立的,它是可以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的。

 

但是我們很多人往往不明白,他們認為人生好像缺少婚姻就是不完整的。我們知道法律不能強行命令你愛一個人,你雖然結婚了,但是你的情感需求不一定就會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你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實際上你們兩個人又沒有非在一起的不可理由,這樣造成了我們社會離婚率很高。


一方面離婚率很高,一方面很多人恨不得自己趕緊嫁出去,這是很矛盾的事情。如果對今天的女性讀者有什麼幫助和啟發,那就是簡·奧斯汀本人始終相信的一點——婚姻它不是人生的必須品,美滿的婚姻,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很美好,很值得人嚮往;但是你結婚不是為了愛情,還不如獨自生活。

 

我們社會學會認為中國的文化是家本位的文化,所以人人都要結婚,都是屬於一種傳統的習俗。而在西方他們叫做個人文化,他們把個人的享受和個人的快樂放在第一位,家庭的傳承放在第二位。

 

之所以叫剩女有一個前提,每個人都必須結。如果你沒有結就剩下來了,其實這個是非常糟糕的說法。為什麼不能選擇呢?我為什麼不可以選擇單身呢?

 

我覺得咱們中國這種家庭本位的文化對人們的壓迫太厲害了。將來等到這個東西如果有緩解以後,我覺得中國不結婚的人群也會大大上升。

 

 

其實人生中很多煩惱,包括結婚的焦慮都是四個字「作繭自縛」。

 

這個社會確實有中性化的趨勢。我對中性化的趨勢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那種性別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它是對男人和女人都有壓迫,因為人性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每個人身上有男性就表現男性,有女性就表現女性,不要壓抑它。

 

我覺得中國的女權主義這個詞被妖魔化很厲害。實際上這裡面有很大的誤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女權主義它裡面有很多流派,有的非常激進,有的也非常溫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基點就是主張男女平等,所謂女權主義就是主張男女平等。

所以實際上男女平等還是咱們中國現在的主流意識形態,咱們國家男女平等是國策。所以我覺得如果這樣客觀的評價,咱們中國絕大多數都是女權主義者。但是這個詞完全是被誤解了,被歪曲了。

 

英國那批人最看重一點,就是要求女的有投票權。他們做了很多工作。當時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在整個西方國家的女性都有了投票權。實際上從這個時候來講已經實現了社會意義上的男女平等,這時候女性主義轉向更多是從家庭內部或者從其他方面研究。所以中國女性者會比國外那些女性主義幸運的多。因為我們從新《婚姻法》頒布以後,男女實際上是平等的。毛主席說女人能頂半邊天,其實我對這方面沒有太深的研究。我感覺往往大家對於女權主義者有誤解,有妖魔化。可能是因為有一些主張會超過原來男女平等的範疇。

 

我知道有一些也不應該歸為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比如說在家裡不做家務這是女權主義。家裡不就是女的跟男的嗎,太太不做家務,就只有先生做。其實公平合理的做法是大家誰有空誰做,而不是說女的在家裡不能做飯,不能洗衣服,不是這樣的,這應該是夫妻之間相互承擔的。我們知道很多男的在家裡做家務怎麼辦,所以很多時候女權主義被妖魔化的,可能也是因為這些主張導致的。

 

你說做家務這個事其實是這樣的,這個事的起源是這樣的,原來是男主外,女主內。後來婦女解放以後,女的在外面有一份工作,回來還要做家務。原來傳統上家務是女的,所以就出來一個雙重負擔的問題。男的是做一份工,女的做兩份工。所以婦聯提出一個口號叫男人分擔家務,現在是這樣的,根本沒有人提出說女的不做家務。

 

(最需要克服的東西)其實應當說還是男女氣質的刻板印象,男的應該是什麼樣的,女的應該什麼樣。比如說一個女的如果當領導、參政就很不像樣子。女的應該儘量別這麼張牙舞爪,你還去領導男的或者什麼,女人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適合。我覺得這些東西是我們最大的差距,可能要改正應該從意識形態,從大家的觀念到實際的去做,要去當領導,要去領導男的,我覺得這是咱們最需要改進的。

 

要打破男女刻板印象不要自己給自己下定義。某種層次上來說,應該說給所有人,不僅是男的,也要給女的自由選擇的權利,要有這個空間。

 

比如說有的女的選擇回家做家庭主婦,大家不要歧視家庭主婦;有些女性朋友可能喜歡從政,大家不要歧視女強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end—

◐◑不會撒嬌的女人好不好命?

◐◑直男癌勿入 | 我為什麼要流著「姨媽血」跑完馬拉松

◐◑說到時髦的女作家,我只服三毛一個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果麥微店購買《傲慢與偏見》


相關焦點

  • 「剩女」的鼻祖&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告訴你鄉村少女Jane是如何...
    夕夕的聊天記錄之成為簡奧斯汀13:31來自陽光DJ主播|夕夕編輯|Lyndon歌曲|成為簡奧斯汀ost我們可能未曾謀面 ,但也許我們早已相識簡奧斯汀的一生是否如她的文字那樣充滿曲折的過程和完滿的結局?「成為簡奧斯汀」這部電影用傳記方式描述她的一生:她的母親竭力為她撮合婚事,對象是上層社會的有錢人。但是簡不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認為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養活自身。於是,她拒絕貴族瓦斯萊先生的求婚,愛上了心靈相通的湯姆勒弗羅伊。好事多磨,有人從中作梗,導致湯姆家人並不贊成二人婚事,湯姆決定攜簡私奔。
  • 《成為簡奧斯汀》:認清現實,但不屈服於現實
    簡奧斯汀出生在英格蘭鄉下叫漢普郡的地方,父親是位牧師,有一個哥哥、姐姐、弟弟。她們家的條件並不富裕,母親希望兩上女兒能嫁個有錢有地位的好人家來補濟家用。簡奧斯汀聰慧而富有魅力,在20歲的時候遇到兩個男人,一個是衛斯理,另一個是湯姆,在這裡我只想聊聊衛斯理。
  • 《成為簡奧斯汀》:沒有愛情的婚姻還不如單身
    她就是——簡.奧斯汀,英國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有學者認為她是唯一一個可以和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今天,介紹一部關於簡奧斯汀生平事跡的傳記翻拍的電影——《成為簡.奧斯汀》。揭開了這位女作家一生未婚的神秘面紗。
  • 聊聊 剩女的理智
    「剩女」——我從沒找到比較好的定義去詮釋它。普遍的共識就是年齡超過適婚年齡還單著,結婚遙遙無期的女人。有女權意識的人甚至會認為「剩女」是對女性的一個侮辱貶低。「剩女」,本文是無性詞,不過就是未婚女青年而已。剩女讓我開始覺得有意思是在臺北夜逛小書局時,看見有本《中國剩女》的書,封底印著一行字,大意是:號稱男女最平等的中國,女人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結局卻是不斷的被追問「何時結婚?怎麼還不嫁人?」 這就是中國女人的註定的宿命嗎?
  • 簡.奧斯汀愛情箴言:什麼都可以隨便,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要結婚
    奧斯汀出生在英國鄉村的一個牧師家庭。她從未受過正規教育,好在家裡有一個大書櫥,在知識淵博的父親影響下,從小博覽群書。她酷愛文學,17歲開始寫小說,但一直未發表,作品都是匿名的。在她41歲去世後,她的哥哥才在她的作品上署上了她的真名。「簡」是她受洗禮時的名字,「奧斯汀」是她高貴的姓氏。
  • 《成為簡奧斯汀》:為什麼說人生不能將就?這是我聽過最好答案
    文:千雅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出生在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正如無數個年輕的少女一般,她充滿活力,善良熱情,更為難得的是,她有一顆獨立勇敢的心。
  • 跟著簡· 奧斯汀生前走過的路,去尋蹤草薰風暖的回憶
    「簡」是她受洗時的名字,這個單音詞,聽上去既平常又有力;而「奧斯汀」這個姓氏斯文高貴,常令人聯想到性別、階級,還有獨身——是的,這位一生創作都圍繞婚嫁題材的「奧斯汀小姐」,最終沒有嫁人。時光流逝,這位老姑娘的作品歷經200年卻永葆青春,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讀者。
  • 成為簡的奧斯汀(3)
    成為簡的奧斯汀(3) 2013-05-23 17:39 作者:王星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21期
  • 「最完美的女藝術家」:成為簡的奧斯汀
    為了紀念這位女作家,英國名城巴斯設立了簡·奧斯汀節和奧斯汀紀念館。簡·奧斯汀的姑媽說:「(簡)一點也不漂亮,十分拘謹,不像12歲的少女……她愛衝動,裝腔作勢。」然而,眼看著奧斯汀家兩姐妹長大的米特福德太太說,簡「是她見過的最漂亮、最單純也最會裝的姑娘,她懂得該挑選什麼樣的丈夫」。
  •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善寫愛情小說,自己卻終身未嫁
    小說完成後不久,簡.奧斯汀就與出版商聯繫出版,可是最後卻沒有任何結果。倔犟的簡.奧斯汀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夢想,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這部小說。完成了這部小說後,簡.奧斯汀在1799年又寫了《諾桑覺寺》。十幾年之後,簡.奧斯汀修改了《最初的印象》,並將這部小說換名為《傲慢與偏見》。
  • 《理智與情感》:簡.奧斯汀的思想,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理智與情感》:簡.奧斯汀的思想,什麼時候都不過時《傲慢與偏見》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看了,然而它的姐妹篇《理智與情感》卻是第一次看。對於標題的解讀,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看法,我喜歡「代表理智的姐姐,代表情感的妹妹」。
  • 又一個婦女節,聊聊「不咬人」的女權主義
    (李銀河):公共話語在幾千年來都是由男人掌控的,女性沒有話語權。所以在現在,女性發聲時就容易被妖魔化,指認為「悍婦」、「蕩婦」。男性批判社會時為什麼沒有「悍男」、「蕩男」呢?這是明顯的男權結構的病症。(趙思樂):以「剩女汙名」為代表的婚戀觀,是典型的回收女性活力和發展機會的文化機制。
  • 《成為簡·奧斯汀》:願每個成為簡奧斯汀的女孩,不負愛與自由
    簡奧斯汀一生共寫過六本長篇小說: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一人一筆,靜靜地坐在窗邊的書桌旁,嬌小的身軀裡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她一生未婚卻優雅高貴,沉穩且眼裡有光,終生奉獻於文學中,她筆下的每個人物都如此生動形象,有血有肉,每一場愛情都是她所期盼與滿心歡喜的。
  • 簡-奧斯汀經典愛情作品,《傲慢與偏見》
    女作家簡-奧斯汀,十九世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被稱為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從女作家「兩寸牙雕「的視角,讓讀者得以窺見整個社會形態和人情世故。奧斯汀出身於牧師家庭,居住於美麗的鄉村莊園,她的小說描繪了紳士淑女的美好愛情。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有好多版本。
  • 《成為簡·奧斯汀》:當你迷茫時,不妨學習下簡·奧斯汀的婚戀觀
    02、選擇放手,成為簡·奧斯汀可是,作為家裡的小女兒,簡的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她的婚姻改變家裡的經濟條件。簡也確實有這個條件,她生就了一副好皮囊,再加上她獨具的才華,確實使很多年輕人為她著迷。簡的父親最先發現了女兒和湯姆的事兒,而且,他認為簡有權利選擇她喜歡的人。奧斯汀夫人卻認為,這段感情不會長久,湯姆很快就會回到倫敦,最合適的人選仍是多金的衛斯理。很快,不善言辭的衛斯理,終於鼓起勇氣向簡告白。
  • 傲慢與偏見之簡·奧斯汀
    為了勒弗羅伊的聲譽,簡最終放棄了與他私奔的想法。多年之後,勒弗羅伊成為了愛爾蘭的首席法官,並給他的長女起名為簡。簡一生未婚,為英國文學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巨著。看點:影片由美國著名女演員安妮·海瑟薇出演奧斯汀一角,在《納尼亞傳奇》中飾演半羊人都納的詹姆斯·麥克沃伊出演男主角,老牌實力演員朱麗·沃特斯、瑪吉·史密斯和詹姆斯·克倫威爾保駕護航,整體演技水平相當不俗。
  • 我的「獨身主義」宣言
    ;……這完全經不起追問和推敲。最直接的追問是:難道當你陷入一段愛情之中,就不會對別人產生性衝動了?現實的局限性,逼迫我們做出不得已的選擇——把婚姻、愛情和性疊加在一起。但是,如果只是聊聊觀念、聊一些未來的無限可能,那麼還是先把這三者區分清楚吧。獨身主義的概念很多。大體上說,獨身主義者,崇尚個體獨立、不願意有婚姻生活、甚至可能不戀愛的生活方式。
  • 獨身主義
  • papi醬的「冠姓權」,什麼是女權?獨身主義還是自由選擇和平等
    但是有網友在微博上討論稱「Papi醬生娃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引發了大量網友對女權和孩子「冠姓權」討論,甚至出現了歧視性的言論。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空中來。01很多網友以papi醬結婚5年過年沒回過婆家,將其視為當代女權的偶像。
  • 獨身主義背後
    田阿姨雖然慫不太敢直接抨擊婚姻制度,但是暗搓搓拐著彎的也寫了好幾篇對現有婚姻制的enhance proposal(優化提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