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馬上結束,新的一年開始了,我之後儘量在這裡多寫寫個股及板塊,反正人少,應該也沒事,今天先聊聊周期。
去年年初,不少人喊出「三一超越行業霸主卡特彼勒就在眼前」的口號,那時恰逢三一股價迭創新高,風頭一時無兩。這話本身說得也沒什麼毛病,畢竟我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源泉來自於工程師紅利而非人口或其他因素。
這個行業周期性是由產品自身的使用年限決定的,設備用到十年左右必須淘汰換新,導致市場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進而大大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既然過去的五年是盈利高增期,未來的四五年就是產業低迷期。如今三一整整跌了一年,在股民眼裡形象也不再高大上,我聽說它已被改名成「二一重工」,想想還真令人傷心啊。
.
過去有些企業花式造假(我不說是誰)真是傷透了市場的心,導致A股的市場主體——各路內資機構都很不喜歡農業,調研難不說,還容易上某些老陰逼的奸當,過去就是一句話:除了豬周期,其它的都很難提起興趣。
我儘量用言簡意賅的方式來講述我國的豬周期。大體而言,四年一輪的豬周期是主客觀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何謂客觀因素?不是什麼肉價高漲養殖戶一擁而入肉價低迷風緊扯呼,客觀因素講白了就是豬瘟,凡有豬瘟爆發其後必有新一輪周期。過去幾輪都是藍耳病疊加普通豬瘟導致存欄爆降,本輪則是異常兇猛的非瘟主導。
而主觀因素——環保政策則同樣重要,所謂環保政策,一貫是時而緊時而松,想緊則緊要松便松,實質上這是國內很多行業調控的重要推手。
二者合稱為主動去庫及被動去庫,缺一不可,缺之則無新周期。而過往經驗統計,每一輪周期的價格下行階段(包括築底期)至少歷時兩年。
我們討論的是豬周期,而牧原並非周期股,它在A股的定位是價值白馬。聰明的股民不光要能分辨周期找尋價格的買賣點,還要分辨「周期中的成長」「價值」以及「價值白馬」的區別。好比始於20年三季度的資源股周期行情,你默認紫金跟萬華結果就買了個寂寞。
.
雞周期特指養殖期短的白羽肉雞周期,當然其它品種也有較強聯動效應。行業的盈利能力呈現出一年好兩年差的三年規律性波動。同時去年底產業龍頭聖農發展剛實現了上遊種源的國產化突破,日後外資的議價權必被削弱,對全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是利好。
由於今年末是新一輪豬周期的醞釀階段,那麼本輪雞周期也是值得參與的,而買點——就在當下!一年之後回頭看,也許才能體會到「高又硬」的感覺~周期角度看益生、民和,價值白馬選聖農。
今日港股已經開盤一天,綠電運營商大唐新能源,新天綠能均大漲超10%。創新藥公司跌,中藥公司大漲,算是提前對A股明日的主題行情做了預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