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韓慶芳 古人這樣用定瓷——瓷枕篇

2021-02-09 河北傳統工藝

「 我們相信天空的遼遠蔚藍,

我們相信人間的大愛溫暖!」

堅定希望,

在燦爛陽光下,迎接春暖花開!

陶瓷自肇始起,最與人親近、陪伴時間最長的莫過於瓷枕了。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有一方舒適的枕具無疑是高質量睡眠的基本保證。華夏民族新石器時代即有枕物的習慣。枕,漢許慎《說文解字》謂「臥所薦首者,從木聲」,可見有以木為枕的歷史。因時代久遠,木枕流傳下來的較少,而石、玉、銅、瓷等材質的枕則史傳較多,尤其是瓷枕,隨著唐宋時期陶瓷業的發展,成為習以為見的枕具(圖1)

圖 1  元  錢選《扶醉圖》

陶瓷是人類最早把自然界的物質通過化學作用製作而成的器物,原材料便宜,工藝成熟,生產歷史長,可批量生產,所以瓷枕成為兩宋至金最為普遍的枕頭,是北方地區的避暑神器。晚唐五代時期定窯作為貢御產品進貢皇宮,胎質、造型都力求完美,雖以盤碗瓶罐類日常盛裝器具為主,但在與人類休憩息息相關的瓷枕產品上也是十分關注,相對於盤碗類臥器來說,立起來的枕頭造型在定窯人表現起來更是異彩紛呈,更有情趣,更動人。其中,人物類瓷枕、獸形枕更是翹楚,遠勝於其他瓷枕而彪炳史冊,其他如幾何形瓷枕則更注重在裝飾紋樣上的精雕細刻,還有陶瓷史上絕無僅有的建築形枕,莊重典雅,是非普通陶瓷窯工所能駕馭的。瓷枕的用途除了「臥所薦首」外,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變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其造型可以高矮胖瘦、長短圓方無限變化,所以功能上也十分豐富。

1、陪葬明器

古時瓷枕多發現於墓中,呈箱式,規格較小巧,長度在十幾釐米,自然非生人枕睡之用,故專家多認為為明器。古人深信人死後有靈魂,故生前生活用品、喜好之物往生後也要陪葬。受環境場所所限,這些生活用品也都是縮小版的,如糧倉、樓閣、畜、禽等,如瓷枕之類的生活用器物同樣如此。明器為通神明之器,也稱冥器,按墓主人身份地位不同有金、銀、銅、玉等各種材質,其中又以陶瓷為多,因其便宜易得,即使普通百姓亦可擁有。瓷枕作為明器於隋時即有,因其小巧,又被專家列為中醫診脈之用脈枕,還有某些資料中提到的為外出郊遊隨身攜帶的袖枕、文人小憩時的警枕,但都需更多文物及文獻資料的發現來證明。

1997年定窯澗磁村晚唐墓出土瓷枕長9釐米,從出土和傳世產品來看,定窯晚唐時期瓷枕長不到十釐米,五代時期瓷枕長多在十幾釐米,應為陪葬明器(圖2),如定州出土的雙「官」款枕,長僅13.6釐米,遺址出土的劃花雙蝶紋枕長15釐米。五代以後至宋,此小型瓷枕幾乎就不見了,轉而生產豐富多樣的二三十釐米長的生人用瓷枕。

2、消暑解熱

古人講養生之道「頭寒腳暖八分飽」,這「頭寒」即由瓷枕來解決;又有「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之說,是說睡三寸高的枕頭睡眠質量最好,人體機能得到充分休息,可保長壽。睡四寸枕頭則最符合睡姿,睡得最舒服。東漢《釋名》謂睡枕「太低則項重,陽氣不達,未免頭暈目眩;太高則項屈,或致作酸,不能轉動」。《顯德經》老子曰「枕高肝縮,枕下肺騫,以四寸為平枕」,也即「高枕無憂」。總括來說,睡三、四寸(9—12釐米左右)高的寒涼瓷枕對人最有益處。古人無論是寢具還是坐具都尚硬,認為對人體骨胳生長、身心健康有益,如床、椅,而枕同樣如此,《本草綱目》中關於瓷枕即有「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的記載,「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的俗語大概也是此意。瓷枕堅硬而清涼,最適宜夏日炎炎及初秋燥熱午睡時枕用,從唐宋詩詞及文人筆記中即可窺見一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宋張耒《謝黃師是惠贈碧瓷枕》詩: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宋蘇軾「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明朱曰藩「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此處的瓦枕、陶枕實為陶瓷枕,瓦,《說文》謂「土器已燒之總名」,於陶瓷生產高峰的宋代詩詞中出現無非是瓷枕的另一說法。「陶枕」也是如此,彼時已有罩釉瓷器生產,光滑涼爽,宜枕。

圖 3

1920年,河北邢臺巨鹿縣城出土大量瓷枕,據專家考證,為「宋大觀二年(1108)河決時埋覆之物,掘出甚多,均在當時住室內,或謂此種枕面巨足細,不適於用,然巨鹿人云:所掘舊城廢舍,室內多有如今北方之炕,炕之外緣,以木為之,高於炕面,枕時必系以枕足之後部抵於木緣,則枕可穩,不致向後方及左右傾則,其說頗可信。(圖3)」明高濂《遵生八箋》論定窯中也說到「餘得一枕,用娃娃手持荷葉,覆身葉形,前偃後仰,枕首適可。(圖4)」可為生人枕瓷枕的佐證。
定窯瓷枕,堅密細膩,釉面柔潤媲玉,史上最大瓷枕粉乾隆帝一生寫陶瓷詩百餘首,瓷枕詩即達14首之多,其中僅定窯瓷枕就有8首。從清宮舊藏定窯瓷枕看,高度皆在三四寸之間,可達乾隆帝吟詠之「妥貼宵眠穩,清涼古色舒」、「入井匍匐異,覆荷妥貼平」、「通靈一穴堪眠雲,信能忘憂能怡神」之詠。「清涼」曰其材質舒服,「妥貼」曰其形制適可。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山西等地區民間仍有枕瓷枕的習俗。《唐書·五行志》有「韋後妹七姨嫁得將軍馮太和,為豹頭枕以闢邪,白澤枕以闢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因「枕」同「鎮」,被人賦以鎮宅闢邪之說,邪、妖民間俗稱「不乾淨的東西」,「白澤枕」無疑為白色的瓷枕,白為淨,所以傳「白澤枕以闢魅」。巨鹿水災炕上發現的瓷枕中就有一隻有「崇寧二年新婿」字樣,為新婚夫婿之用,應與《唐書》中記載一樣,同為女方陪嫁之物。建國後,陝西和兩廣地區也仍有使用瓷枕的傳統,河北磁州一帶姑娘出嫁時,會有瓷枕陪嫁,以作鎮宅闢邪,或宜男。

圖 5-1

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京城風俗記》雲,七夕「京師是日多博泥孩兒,端正細膩,京師謂摩睺羅。」此「摩睺羅」又稱「磨喝樂」,是梵語釋迦牟尼兒子的音譯。吳自牧《夢梁錄》載,七夕:「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裝襴座,用碧紗籠罩之,下以桌几架之。(圖5)」南北宋時有女子以泥孩兒乞巧宜男的習俗,宋許棐《泥孩兒》詩曰「潛乞大士靈,生子願如爾」。

北京故宮藏定窯孩兒枕為男嬰(圖6),著錦地繡花衣衫,臥雕花床塌,床榻正前方開窗內有螭紋。螭紋又稱螭虎紋,民間傳說定窯孩兒枕,「得其瓷嬰即得虎子」即古人所謂「鷹揚之校,螭虎之士」。

4、女子固發護髻

古代女子多蓄梳長發,以長發盤高髻為美,如烏雲般高聳,還不惜用假髮支撐,走起路來很是婀娜妖嬈。梳妝作髻頗耗時辰,有時好幾日才梳一次。尤其是夏秋時節午睡,如不專心護理,恐有亂發,又待梳理,瓷枕卻解決了如許之煩擾。

圖 7-1

山字枕是高髻女子的最愛,枕面呈上小下大「山」字形,恰與高聳的髮髻相貼合,其質硬,亦使髮型不致散亂。「羅帳四垂紅燭背,玉釵敲著枕函聲」,瓷枕為枕面、枕壁、枕足拼接而成,呈中空函狀,女子側臥輾轉時,玉釵與瓷枕碰撞發出清脆的金玉之聲,可謂青春爛漫,就連午間燥熱也煙消雲散了。「倚著雲屏新睡覺,思夢笑,紅腮隱出枕腮花,有些些」、「新睡覺,步香階,山枕印紅腮」定窯山字枕枕面呈如意形,枕面滿飾纏枝卷草紋(圖7),一覺醒來,睡眼惺松中,粉面玉腮已印出瓷枕上的花紋,又是一種閨閣香豔畫面。可見,瓷枕於女子,自是有非同一般的情愫。建國後東莞地區仍使用此種瓷枕,尤其是婦女婚後即梳起高聳的髮髻,對好多天才梳一次的髮型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圖 8-1 開化寺壁畫中的山字枕

定窯發源地——曲陽五代王處直墓西耳室壁畫中有山字形枕,應是當時生活的寫照。創建於五代時期的山西晉城開化寺壁畫《鹿女本生經變》中臥室床榻上有山字形枕函,可見為女子寢具時尚(圖8)
在南北各窯口中,定窯瓷枕產量不是最大,但絕對是最高端的,從造型到裝飾形式上是最豐富、最精緻的,這是由其皇家文化性質決定的。

1、人物類瓷枕

定窯人物類瓷枕有兩類,一為孩兒枕,一為仕女枕,這兩類人物題材不論在繪畫還是雕塑中都是喜聞樂見的。

孩兒枕的造型最豐富,也最精彩。北京故宮藏定窯孩兒枕為孩兒匍匐在雕花床榻上,面部向外,五官清晰,表情天真懵懂,四肢自然靈活,雙手抱姿,雙腳交叉,頗具孩童的天然頑皮。孩兒枕為瓷雕類作品,即便是作為枕的生活用瓷,其眉目髮絲精雕細刻、形象逼真、細節生動之處,更顯藝術高超。臺北故宮兩件孩兒枕更是精細,就連孩童衣服上的花飾都一一盡顯,十分華麗,為皇宮用品無疑(圖9)。其中一件乾隆尤其中意,曾四次從密庫調出觀摩,為其配了木座、錦墊,先後做四首詩詠唱,還命玉工鏨刻在枕底足,可見愛之深切。

圖 10-1 白玉持荷童子

圖 10-2 定窯白地剔花擎荷娃娃枕

圖 10-3 定窯持荷枕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也說七夕前三五日,「小兒須買新荷葉執之,蓋效顰磨喝樂。」從宋時的玉器、金銀器看,也有不少孩童持荷題材。定窯孩兒持荷枕(圖10)由孩兒手中的碩大荷葉做枕面,孩兒床榻則簡化,孩兒卻依舊精雕細刻,眉目生動,天真頑皮。北京故宮有一件殘孩兒枕,軀體上起一立柱銜接枕面,惜枕面缺失,此枕曲肱而臥,雙目微合,面帶微笑,似是進入甜蜜的夢鄉,底座開敞,內壁有墨書「元佑年八月」,為北宋哲宗款。前述明高濂收藏的孩兒枕亦為此類。

孩兒枕完整存世品雖不多見,但從定窯遺址及曲陽、定州基建出土孩兒枕殘器卻十分豐富,有兩孩一枕(圖11),兩個孩童在壯碩海石榴花枝間攀爬,相向託起一片卷葉作枕面,因石榴同為多子含意,又是雙嬰,此宜男意向更加鮮明。

圖 12-1 定窯百子枕(殘)

圖 12-2 定窯百子枕

圖 12-3 定窯嬰戲枕(殘)


甚至有數孩兒一枕,源於「童子化生」題材,因空間有限,孩童分布在枕牆,枝間有嬰,每朵蓮花上也有坐嬰,還有一蓮坐雙嬰,謂「連生貴子」,甚是精美可愛,民間又稱百子枕(圖12)

圖 13-1 定窯美人枕

圖 13-2 定窯臥女枕(殘)

    仕女枕也叫美人枕,以定窯遺址出土為代表,仕女形象為伏臥,面目豐腴,為唐宋美人形象,不若孩兒枕造型雕工繁縟,身軀線條十分簡潔流暢,枕面更是寬闊平坦,一覽無遺,三寸金蓮卻精細有加,頭飾也十分華麗。還有曲陽文物保管所藏一件仕女枕殘器,造型與持荷孩兒枕相似,為側臥狀,同樣面目盈,髮髻高聳,是富貴人家之相,自是非普通人家可用之物(圖13)。與宜男枕同理,仕女枕或為大戶人家納新婦之祥寓也未可知。

2、獸形枕

獸用於闢邪、祛病源於古人對兇猛、威武野獸的恐懼,將其作為崇拜的圖騰。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有《治卒魘寐不寤方第五》有「又方以虎頭枕為佳」,從晉至唐宋金元都盛行虎頭枕闢邪驅病。獅非中原之物,乃西漢時期西域進貢的異獸,只為帝王觀賞。傳有二虎一豹見獅「悉皆瞑目不敢仰視」,《本草集解》說獅子「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故獅子雖民間難得一見,但因其威猛勝虎豹,卻也被寄予厚望,認為其可驅妖闢邪,奉為祥瑞之物,成為新的「獸中之王」。

圖 14-1 定窯臥獅枕

圖 14-2 定窯獅託印花如意形枕

圖 14-3 定窯獅託印花如意形枕

相對於民間虎枕來說,定瓷作為貢御產品,以獅枕為多見,立獅,臥獅,黑獅,白獅(圖14),有不怒自威者,也不乏活潑可愛者。定窯獅枕也都是圓雕類的瓷塑,不同的是有明顯的枕面以強調功能性,但無論是毛髮、睛目、口鼻都形象逼真,不厭其精,形制雖小而不怒自威。之所以能創造這樣一個文化奇蹟,源於定窯發祥地曲陽源遠流長的石雕藝術積澱,曲陽自漢代起就生產石雕,佛像、仕女、祥獅等,無不栩栩如生,做如上之孩兒枕、美人枕、獅枕自不在話下。

3、幾何形枕

各窯口中瓷枕最多的莫過於幾何形枕,既容易成型,又有平闊的枕面做裝飾。

圖 15-1 定窯褐彩鹿紋枕

圖 15-2 定窯褐彩仕女枕

圖 15-3 定窯劃花枕

圖 15-4 定窯牡丹紋枕

定窯幾何形枕十分多見,方形、長方形、八角形、如意形、腰圓形等,枕面、枕壁都可做裝飾,劃花、刻花、剔花、印花、戳花,白定、黑定等應有盡有(圖15)。金元時期定窯由御用向民用過渡,瓷枕製作更不受約束,以實用為原則,造型、裝飾隨心所欲,也不乏一些胎料較粗的磁州窯剔花風格的瓷枕,但都工藝精巧,技法嫻熟,從中也可看出皇家文化的遺韻。

4、殿宇枕

定窯殿宇枕(圖16)在陶瓷枕中是絕無僅有的形制,且現存數量少,更加珍貴。

圖 16-1 定窯殿宇枕(殘)

圖 16-2 定窯殿宇枕

圖 16-3 定窯殿宇枕

圖 16-4 山西汾陽宋金墓「婦人啟 門」圖

現存上海博物館定窯殿宇枕,枕面呈如意形,刻劃纏枝花卉。枕體為鏤雕殿宇形,門窗鬥拱、基址臺階都極為精巧,古陶瓷研究專家穆青為其斷代為五代至北宋早期,因其「胎體潔白」、「建築風格同南唐二陵頗為接近」。英國大英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定窯殿宇枕,形式類似,殿宇內都有人啟門,使方正造型有了變化。此種啟門題材多出現在遼金墓葬壁畫中,有婦人啟門、童子啟門、男子啟門、僧人啟門等,寓意主人家境殷實,當人過世後,有啟門者為仙境使者引領,使往生者早進仙境;或將往生者重新投送人間,轉世投胎。上海博物館藏殿宇枕長18.4釐米,從規格上看,似為喪葬用器。

5、鏤空枕

定窯鏤空枕較少見,藏於定州市博物館的定窯鏤空枕(圖17)雖不完整,但也可窺其大致:枕面呈如意形,滿飾卷草紋,底座是立體的嬰戲圖,孩童在枝葉間攀爬,更有枝漏處的不規則鏤空,布局舒適自然,又增強了空間感和虛實變化,在瓷枕中十分難得。

在定窯六七百年的生產史上,瓷枕是一個最複雜的品種,從造型起就要講究,既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睡起來舒服對人體健康有益,又要講究結構科學,不會在1300℃的高溫燒成中變形癱塌。同時,每天面對更要賞心悅目。所以,瓷枕是一種集科學、保健、民俗、藝術、喪葬文化於一身的文化產品,在陶瓷史上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研究價值。   

1、天津博物院《鉅鹿宋器叢錄》,1920

2、河北省文物局《定州文物藏珍》,嶺南美術出版社,2003

3、河北博物院《瓷海拾貝》,河北美術出版社,2018

4、陳建欣、陳華運《北白流觴》,河北美術出版社,2014

5、河北博物院《名窯名瓷》,文物出版社,2014

6、宋李誡《營造法式》,故宮出版社,2017

7、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

8、揚之水《從孩兒詩到百子圖》,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9、張曉霞《天賜榮華》,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10、穆青《定瓷藝術》,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1、和煥《定窯裝飾紋樣》,萬卷出版社,2006

  ..    .. 

作者韓慶芳簡介

韓慶芳,1975年生,河北曲陽人。1997年始從事定窯裝飾設計工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和煥唯一共同收入門下的弟子,現為河北省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工藝師,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獎章、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其作品富麗大方,氣勢恢弘,高貴典雅,多次獲國內外重要獎項,被國家博物館等權威機構收藏。論文發表於《陶瓷科學與藝術》、《中國陶瓷畫刊》等,著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江蘇美術出版社)一書。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偏愛硬質的玉枕、瓷枕?他們睡著不累嗎?
    無論古今年代,看上去硬邦邦的「瓷枕」,這款中國傳統的居家用品,都是助人健康睡眠的好寶貝。以考古的發現說,中國人睡硬質枕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時代。從商周至南北朝的年代裡,硬質枕頭更有「玉枕」「金枕」「瓦枕」等各種類型,從隋朝年間起,陶瓷燒制的瓷枕終於異軍突起,成為「硬枕」中的主流品牌。河南安陽隋代古墓出土的三點九釐米箱型瓷枕模型,就見證了隋代瓷枕的受歡迎程度。
  • 為何古人睡覺用瓷枕頭,不覺得硌嗎?是為了方便女子
    但是古代的人們的枕頭,大多不像我們如今用的這樣柔軟的枕頭,而是非常硬的瓷枕頭。大家在看一些古代影視作品的時候,你會發現,古人床上擺的都是瓷枕頭。為何古人睡覺用瓷枕頭,不覺得硌嗎?是為了方便女子。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將自己的頭部和脖子放在枕頭上,如果是瓷枕頭的話,會非常地硌我們的頭部和脖子,那麼為什麼古人還是喜歡用瓷枕頭呢?這是有原因的。
  • 硌人的瓷枕,為什麼古人堅持要用,原來有三個妙用
    小夥伴們去博物館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古人睡的枕頭呢?枕頭是睡覺的時候一定需要的工具,古人的瓷器多種多樣,而且在枕頭上面畫畫就會顯得枕頭特別的精緻,因此在瓷枕上作畫也是古人的樂趣之一。小宮一直以來心裡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人睡的枕頭是瓷枕,睡著不難受嗎?現在大家都睡的是柔軟的羽絨枕或棉花枕,大家都習慣了睡在柔軟的枕頭上面高枕無憂的感覺。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一直睡瓷枕能睡著嗎?
  • 古人的枕頭為什麼是又高又硬的瓷枕頭?
    那你知道古人的枕頭為什麼是又高又硬的瓷枕頭嗎?對於睡慣了軟枕頭的現代人,是很難理解古人是怎麼用瓷枕頭來睡覺的。古人為什麼要這樣為難自己呢?這個高的枕頭睡起來已經很不睡服了,而且還硬梆梆,古人是怎麼樣做到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和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枕頭。
  • 瓷枕又冷又硬,為什麼古人還喜歡枕著睡?難道真是進化了?
    但是實際上古代人經常用一種瓷枕,瓷器大家都知道又冷又硬,為什麼古人還喜歡枕著這東西睡呢?難道真的是我們現在進化了,已經不適應那種硬東西了,實際上這並不是什麼進化退化的關係,而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對瓷枕有很大的誤解。
  • 看完這些瓷枕,才發古人真會睡覺!
    該瓷枕質地細膩,釉色白潤如玉,工藝精巧,先使用模具燒製成型,美人身著對襟長衣側臥於花邊臺座之上,雙手枕於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衣紋線條流暢,頭戴髮飾,髮髻高聳,盡顯雍容華貴,周身透露著唐人遺風。 枕上美人的表情定格在春夜望君歸的一幅生動畫面,面部神態恬靜安逸,栩栩如生。想想每夜枕著這些「尤物」睡覺,定會美夢纏綿,古人還真的會享福!
  • 瓷枕又冷又硬,古人為什麼都喜歡睡瓷枕?
    大家逛博物館或者是一些道具考究的影視劇中,往往會發現古人通常使用又冷又硬的瓷枕、石枕、玉枕來作為枕頭。
  • 古人為何那麼喜歡睡硬邦邦的瓷枕?這麼硬枕著不難受嗎?
    但令人費解的是,古代人睡覺時偏偏喜歡用硬邦邦的瓷枕,這可是和正常邏輯不符,腦袋躺上去豈不是會硌得生疼,還如何能睡好?所以這其中難道是有什麼玄妙之處?02某位專家曾這樣解釋,說睡瓷枕的目的正是為了讓自己不貪睡,能及時清醒去做該做的事。
  • 古人為何那麼喜歡睡硬邦邦的瓷枕?馬未都:你翻個身試試再說
    引言瓷枕是我國古代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生活用具,顧名思義,瓷枕就是用陶瓷所燒制的枕頭。宋代詞人晏幾道在《南鄉子·新月又如眉》中寫道:「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還是涼生玉枕時。」其中的「玉枕」便是指瓷枕。
  • 馬未都:這個瓷枕在全世界都非常出名!
    看多了古裝劇的童鞋們一定見過這樣的畫面,劇中角色就寢的時候,鏡頭就給到了他們所枕的枕頭,好多都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瓷枕或者方形枕頭。古人的枕頭,材質非常多,有陶瓷的、玉器的、石頭的、木質的,相信這些材質枕頭從曹操發明"枕頭"一詞以來,大家已經見過很多了,但是其中還是瓷枕最為普遍。中國人睡瓷枕的歷史是從隋代開始的,唐代開始流行,宋代就尤其流行,當時瓷枕遍及大江南北。
  • 佳士得中國古玩網拍熱賣 | 宋朝瓷枕估價29倍成交
    現代人一看,覺得材料這麼硬不可能真的用來睡,很自然認為瓷枕是陪葬用器。瓷枕為宋代、金朝常見瓷器,用途廣泛:既有活人日用的,亦有隨仙人陪葬用的。當時瓷業發達,燒造瓷枕的窯口遍布大江南北:北方以磁州窯、鈞窯、定窯,以及山西等地的窯場為大宗;南方則以景德鎮的青白瓷枕尤為有名。
  • 為什麼古人愛睡硬邦邦的枕頭?他們真能睡得著嗎?
    所以,我就很想問一問古人,你們到底是怎麼睡得下瓷枕那麼硬的枕頭?「邦邦硬」的枕頭枕著真能睡著覺嗎?智慧的你們為啥不給枕頭做軟一點呢?中國古代的枕頭最早是以天然石塊製作的,以後又逐步擴大到使用木、玉、銅、竹、瓷等材料。大家有沒有發現,枕頭的材料雖然品種不少,但它們似乎都是一樣硬的......
  • 九佳定瓷推薦,祝您新年「一定牛」!
    古語說:「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瓷枕具有保護人腦後枕骨和名目的保健功效之外,同時也是古人夏天消暑納涼的「神器」。「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你看,即使到了初秋重陽,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小姐姐還在貪涼使用瓷枕,也難怪會半夜冷到睡不著了。
  • 欲作高堂夢須憑妙枕歌:古人高枕豈為保髮型,分明也為詩書禮智信
    曾經有朋友在觀賞宋元瓷枕時對古人為何要使用如此堅硬而高聳的瓷器作枕頭而提出疑問。當時聽專家說因為古人的髮型複雜,所以為了睡覺時保持髮型完整要用高高的枕頭將髮型託起;還有專家說,由於古人頭髮濃密夏季悶熱所以要用瓷枕解暑(那麼冬天呢?)
  • 枕著又涼又硬,為什麼古代人用「瓷枕」?看完明白古人大智慧
    時代在進步,現代人很會享受,那麼問題來了;在不這麼發達的古代,人們睡覺時用的枕頭是什麼材質的呢?考古學家發現古代人睡覺用的大都是「瓷枕」,這時大家都會疑惑「瓷枕」那麼硬,枕起來睡覺能舒服嗎?不覺得難受嗎?這些疑惑,專家給出了解答:古代人用「瓷枕」,其實是為了方便女子。
  • 古人為何那麼喜歡睡硬邦邦的瓷枕?專家:你翻個身試試就知道了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瓷枕是我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生活用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枕頭,是輔助人們睡眠的一種工具。枕頭也分為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還是用棉質面料製成的較為柔軟的枕頭,今天所說的這種瓷枕顧名思義是用陶瓷製作的,質地比較硬,而且大家都知道,陶瓷用品不但硬邦邦的,而且還冷冰冰的,這看起來都不夠翻身的瓷枕睡起來能舒服嗎?
  • 如玉美瓷,才是瓷的最高境界
    遠在宋代,影青就是景德鎮瓷器的又一重要產品,它的特點是瓷質極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所以也有人叫它「隱青」或者「罩青」。《竹園陶說》載: 「近來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種碗碟,質薄而色白,微以定,市肆人呼為影青,以其釉色微帶青色也。據言出自江西為宋所制。皇帝也鍾愛,不斷為之寫詩做宣傳。」
  • 方寸之間濃縮歷史精華:唐宋瓷枕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知道睡眠時用石頭將頭部墊高,防止蟲子爬進自己的耳朵、嘴巴和鼻子。相傳,「枕頭」之名為三國曹操所創。某年某月某日,曹操在軍帳中挑燈夜讀,三更時分,睏倦的他往床上一躺,頭枕著幾本木匣兵書就睡了,而且睡得極香。他的書童見此情景,依兵書木匣的形狀,用軟物製作了一種墊頭用具獻給曹操,曹操便將此物命名為「枕頭」。
  • 瓷枕之美
    所以普通人家都是用秸稈之類的來填充。但是到了夏天,天氣熱,悶氣的枕頭就讓人睡著不太舒服了,所以瓷枕就出現了。瓷枕的枕面長度一般不超過20釐米,內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風,四周能透氣,由於瓷器表面有一層冰涼的釉面,很快成為古人夏季首選的寢具。
  • 詩瓷匯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以白瓷著稱的定窯與詩詞的結合,便將這些美與雅推到極致。劉祁的這篇《歸潛志》甚至形容其白色是「顏色天下白」,可見其白瓷世出無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定窯為宋代民窯。始建於唐,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餘年。窯址分布於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裡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