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之腰椎前彎與姿勢
第五腰椎與剪力的關係(圖示)
人的脊椎骨從正面看呈一直線,側面看是呈S型,且這個S型的曲線是從 人類二足行走之後才開始的,也被認為是平衡感覺的象徵。
位於薦椎上的第五腰椎,為了取得平衡與水平角成30度,因此站立時第 五腰椎有一個持續往下滑落的力(剪力)在作用,因此第五腰椎與骨盆之間的 韌帶特別發達,但對於第五腰椎的穩定性是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例如一個體 重五十公斤的人,站立時有往垂直方向的力五十公斤,因水平角30度的緣 故,第五腰椎往腹部方向滑落的常態剪力有50 kg X sin30° = 25 kg。這也是第 五腰椎滑脫的好發原因之一。 ,
不良姿勢的凹背與搖擺背,都是因為腰椎前彎增強,大幅增加剪力的作 用,對於椎間關節的負荷增加,導致這個部位產生障礙的下背痛危險性也增加。我時常思索人類為什麼要有腰椎前彎,因為如果沒有的話,脊柱因重力的 關係必須位於身體的中心部,人體的前後徑減少,可能會變得羸弱。事實上,腰椎前彎較小的平背,經常出現在過瘦且體力有問題的女性身上。此外,人類前屈姿勢需求高,預先有腰椎傾斜的人比較有利也說不定,因此並不能以一概 而論前彎是不好的。
影響姿勢的因子:肌肉與足部的位置
姿勢的異常,有可能是發育期骨頭的障礙(Scheuermann病)、骨折、結核性脊椎炎等的後遺症,但主要是由腰椎的形狀異常,或椎間盤高度的變化所引起。此外,肌力的不平衡與足部位置的變化也會影響
O調整姿勢並穩定脊柱的肌肉(圖示)
(①不斷鍛鍊的運動選手也會下背痛。運動選手背肌自然有力,腹肌相對來說較弱(肌力不均衡 的發達),也被認為是下背痛原因。運動選手需做腰椎伸直(挺胸的感覺),特別加強腹肌並伸 展背肌。
②高齡者駝背的人幾乎沒有例外,背肌都很無力。即使做背肌訓練,肌力也難有成效,甚至走 路時駝背到難以行走的程度,此時應在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訓練背肌力。)
不良的姿勢基本上取決於骨盆的傾斜。如果骨盆往前傾,會增加腰椎前彎,變成凹背或搖擺背;而骨盆往後傾,則會減少腰椎前彎,造成平背。這樣的骨盆傾斜,會隨脊椎骨與骨盆附著的肌肉協調變化。
腰椎前彎,是由包圍腰椎的背肌與髂腰肌收縮或攣縮直接影響,或距離腰椎較遠的腓腸肌與腿後肌群短縮的間接影響。背肌位於脊柱兩旁,能使腰椎後屈;髂腰肌從腰椎連到股骨,主要工作是彎曲髖關節,但若髖關節固定在伸直,髂腰肌收縮能將腰椎伸直。腓腸肌是小腿肚的肌肉,腿後肌群是大腿後方屈膝的肌肉。
腰椎前彎也會隨著腹肌與臀肌的作用而減少。腹肌保護腹部,使腹壓上升,減輕腰椎負荷外,也是積極地能夠讓腰椎前彎減少的重要肌肉。臀肌位於臀部,在股骨不動的情況下,能夠減少腰椎前彎。同時臀肌也是站立與舉起重物時非常重要的肌肉。
這些肌肉給脊椎骨外在的穩定力,因此必須充分的鍛鍊,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柔軟度。也就是理想的脊椎,腰薦角必須呈30度的S型曲線,有彈性卻又強韌。為此不僅只有腰椎旁的肌肉,下肢的肌肉也必須特別注意。
影響姿勢的足部位置(圖示)
腓腸肌與腿後肌群等足部的肌肉若短縮,腰椎前彎也會增加。這是因為髖關節伸直時髂腰肌緊張,腰椎伸直的緣故。
例如穿高跟鞋時,腓腸肌即短縮,髖關節伸直,同樣的作用擴及腰椎,使腰椎產生不必要的前彎。相反地,站立時我們如果單腳站在臺階上,髖關節屈曲、髂腰肌放鬆、腰椎前彎減少、附加於腰椎上的壓力也減少。也就是說,彎曲下肢(髖關節與膝關節)能夠減少腰椎的負荷。
近來彎腰走路的高齡者越來越常見,仔細觀察會發現:腰的彎曲跟膝蓋的彎曲相關。因此姿勢想要良好的話,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都需要特別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點擊屏幕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tengtongwang】 新浪微博【@疼痛王】 QQ空間【1516107555】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本院常年舉辦:針刀班,屍體解剖班、(新型、液體膏藥製作班)、多功能液針刀班、三維整脊班、埋線班、浮針等學習班
諮詢熱線:15210526718 QQ諮詢:1516107555(瀏覽空間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