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永遠不會告訴你:「餘額不足」用英語怎麼說?
「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諸如「餘額不足,用英語怎麼說?」之類的「這個用英語怎麼說?」,「那個用英語怎麼說?」的基礎語言類的「英語學習」,它們既不是什麼煞費苦心才能懂的「中國特色英語表達」,也不是什麼傷腦筋還能翻譯的高深的漢譯英學習,也就一個動手「探索、發現、求證、分享」的簡單能力問題(當然,也不是說讓你動動手去有道百度之類的中文網站查「漢譯英」,同時還只是一句只要有打電話、付費的實踐就有的共性的語言表達。
但是,就算對於諸如「餘額不足,用英語怎麼說?」之類的基礎「英語學習」,我們的「老師」訓練的,也絕對不是訓練學生如何慢慢地能像老師那樣,從老師的視角,而非從學生「靠等」的角度,自己去「找答案(fish)」的英語能力(fishing),而是繼續維繫著和沿用著上世紀「非老師莫屬」為特徵的非網際網路時代,「讓老師來告訴你答案」,「且聽老師慢慢為你分解」的傳統學習模式和思維。
所以,學生不管跟老師,或自己英語「學習」了多少,多長時間,他的英語除了永遠停留在「治標不治本」外,除了永遠只會「得到」老師永遠「得不完」的fish(答案)外,他永遠不會經過漫長的訓練,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fishing),永遠學不到那個fishing的「治本」之方。
想想又可以理解:老師也要「吃碗飯,住間房」,為了這個道理,這也就是老師絕對秘而不宣」的中國英語教育(if any)的「本質」:不是不給你治病,是不想給你根治,是想辦法讓你的病永遠治不好,讓你永遠只能跟我買藥吃,永遠治標不治本。
一旦有老師把這個學生想問你的「老師,你能不只是給我答案,你能告訴我:你又是怎麼知道這個那個用英語怎麼說的嗎?」,教會徒弟,老師就得「餓死」。
「老師,餘額不足的英語,你不要告訴我答案是什麼,你就直接告訴我'我怎樣才能知道答案'好了」:有老師是否願意「和盤託出」?
收費可以,免費的就真的徹底「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