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現代詩也要講究句律》一文中指出,句律是民族詩歌韻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格律詩和新詩等現代詩也需要講究句律。現代詩以現代語音為基礎,所以它的句律應該遵從口語的自然節奏,即聲調律。
聲調律是根據現代漢語語音和漢語「自然音步」結構規律①,在分析了口語、民歌和網絡詩聲調配置的情況下總結出的詩句節奏規律。口語自然節奏的聲調搭配規律主要表現在「語句相鄰偶數字聲調不同」,同時也有它的拗救形式。
聲調搭配符合聲調律的詩句稱為聲調律句。聲調律句分為標準句和拗救句兩類。
⑴ 標準句
標準句是偶數字聲調不同的聲調律句。與傳統的平仄律句相似,這種句子的聲調配置也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即詩句相鄰偶數字應該聲調不同,但奇數字的聲調可以根據詩意表達的需要選用。
⑵ 拗救句
如果詩句偶數字聲調相同,參照傳統平仄律句失替的拗救原理,需要使它們之間的奇數字聲調不同。這種相鄰偶數字聲調相同而它們之間的奇數字聲調不同的詩句稱為聲調律句的拗救句。
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順口詩句的聲調搭配直接反映現代口語的自然句律。筆者對《新民歌300首》②所有詩句的聲調節奏進行了分析。在295首新民歌中,四字及四字以上的詩句共1493句,其中聲調律句的標準句1127句,拗救句264句,兩者合計1391句,約佔詩句總數的93.2%。這說明了聲調律是現代漢語自然句律的真實反映。
聲調律句標準句的節奏與拗救句的節奏有一定的差異。標準句的節奏是比較有規律的起伏,拗救句則有一種高低錯落的節奏感。在要寫入某些詞組或追求特定的節奏效果時,拗救句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例如,筆者用聲調律寫的韻律詩③《廣州塔》。
【廣州塔】
日如長戟刺紫霄,
夜舞霓裳也妖嬈。
偉岸婀娜皆得體,
南天一景小蠻腰。
第一句「日持長戟刺紫霄(去陽陽上去上陰)」是拗救句,其他3句是標準句。首句若把「紫霄」改為「雲霄」,就變成標準句「日持長戟剌雲霄(去陽陽上去陽陰)」,可是那種起伏跌宕的節奏感就沒有了。該詩的第一句音效由低向高,第二句音效由高向低,形成大起大落的態勢。這種處理與筆者寫作時的情緒吻合,是情感表達的需要。
要注意的是,口語極少使用以下一些聲調組合,現代詩也應儘量避免。
⑴ 四同調
四同調,指四個同聲調的字在詩句中連續出現。四同調在詩句中跨越了兩個相鄰偶數字,是沒有拗救處理的失律句。四同調使詩句讀起來單調乏味,五同調、六同調更不可取。
⑵ 三同尾
三同尾,指詩句末尾三個字聲調相同。奇數字詩句句末三字同一聲調讀起來單調乏味,破壞了漢語的音樂美;偶數字詩句三同尾則是相鄰偶數字聲調相同且沒有拗救的失律句
如,「河因近夜闊,波借殘陽紅。兒童喜淺水,笑我貪江風。」④
上面四句都是聲調律句標準句,但是每一句讀起來都很彆扭。原因就是它們都是三同尾,三同尾這種情況就是在口語中也很少出現。
⑶ 慎用三同調
三同調,指三個同聲調的字在詩句中連續出現。
當三同調中間一字是詩句偶數字時,其它兩字處於奇數字位置,沒有破壞詩句相鄰偶數字聲調不同的規定。這樣的三同調對詩句的節奏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可以在聲調律句中正常使用。
如「今朝旭日送新晴」,句中「旭日送」三字均為去聲。因為中間字「日」是詩句的偶數字,與它前後的偶數字「朝」和「新」不同聲調。這樣的三同調沒有破壞詩句相鄰偶數字聲調不同的規則。
三同調中間一字是詩句奇數字時,不能在聲調律句中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三同調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在詩句中是相鄰的偶數字,此時詩句就是沒有進行拗救的失律句。
為了保證詩句的節奏和諧,現代詩的詩句應該使用聲調律句,同時要慎用三同調,避免使用四同調和三同尾。
最後說明一下,現代漢語自然句律、聲調律和聲調律句等概念是筆者多年思考的成果,純屬一人之言,並沒有詩界認可的出生證。把這些全新的概念和方法奉獻於眾,一是供使用現代漢語寫詩的詩友參考;二是希望引起詩界的重視和爭論,集思廣益,以推動現代詩的發展。
下一篇[水龍詩說]介紹聲調律與平仄律的關係,請屆時閱讀與批評。
【注釋】
① 馮勝利:《論漢語的「自然音步」》
② 韻律詩是水龍推薦的新詩體,詳見拙作《韻律詩》。
③《新民歌300首》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全民寫詩運動的民歌選集。筆者所持是《詩刊》1959年精選本的缺頁本,只有295首。
④ 筆者把《江晚》一詩進行修改,用來說明三同尾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