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時間觀,重建人生秩序:追求未來的成功,享受當下的幸福

2020-12-23 北方的木棉愛美麗

無論是物理世界還是精神世界,混亂是一種常態,一切本來就是無序的,如果什麼也不做,就會更亂。而我們要做的,不過是在混亂中進行熵減,建立起自己的新秩序。在未來面前,你永遠都有選擇。

01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在寒風凜冽的路上,臉被颳得生疼時,突然想起一首老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夢是 一行李

輕輕回來

不吵醒往事

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

如果相逢

也不必逃避

我終將擦肩而去

天還是天哦雨還是雨

我的傘下不再有你

我還是我哦你還是你

只是多了一個冬季

有些傷感。

是因為回憶中有那麼一個人嗎?

仔細想想,並沒有,而是歌曲流行的那段時光,正值中學,在那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不用為生計憂愁,不用為未來擔憂,每天只是想著,如何在繁忙的學習空檔裡,偷偷看幾眼電視?

而時間一晃,像做夢一樣,人居然已經到了中年。一事無成,時間過去,除了年紀竟一無所獲。內心充斥著空虛。自以為佛系地告誡自己:不要對生活期望過高,這樣就不會失望。

但,這是真的佛系嗎?

02 我們做出的選擇,都是因為時間觀

在趁早行動參加《時間管理100天》的學習,也購買了王瀟-瀟灑姐的《五種時間》這本書,100天行動與讀書,相互輔助。

做津巴多時間觀測試,答完問題算過分值,標在圖表上,連點成線後,發現我的時間觀,與津巴多時間觀的建議組合相比,5個中有4個是背道而馳的。

他建議的理想組合模式是:強烈的積 ji 的過去時間觀,適度的未來時間觀,適度的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弱的消 ji 的過去時間觀,弱的宿命主義的現在時間觀。

而我呢?

過去時間觀:積級和消級的部分分值大致相等,真是矛盾。

現在時間觀:很高宿命主義,很低的享樂主義。這個恐怖的數值說明了什麼?

低水平的未來時間觀,又說明了什麼呢?

這能不能解釋,為什麼我似乎總在努力,實際上卻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是不是我的潛意識認為: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我不能改變我的宿命。是命運讓我不順,讓我不能成功,所以它才總在我以為看到曙光的時候,給我致命的一擊。

我學不會享受當下,我沒有讓自己樂觀好玩,因為我總是擔心未來,所以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的狀態中,以致於未來來的時候,我又錯過了。

如果說津巴多建議理想組合,是健康、平衡、快樂的時間觀配比,那我的時間觀組合,就是病態、失衡、憂傷的。

津巴多教授建議的最佳組合

有心理學觀點認為,如果我們長久的陷入某種模式無法自拔,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根源來自我們的童年。這種模式盤恆不去的原因在於它喚起了我們熟悉的情緒,無論這些情緒,多麼的讓人不舒服,但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

也許根源就在於過去,它紮根在潛意識裡,在我沒有意識到的地方,左右著我。潛意識是矛盾的、衝突的,人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矛盾的、衝突的。

所以,才會「明白了許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曾以為,這是因為沒有把道理落到實處。但更深去看,還是潛意識在做怪——每當努力的時候,它就會偷偷冒出來,用不易察覺的方式,在腦海裡不斷盤旋,低聲誘導:放棄吧,沒用的,命運已經刻入骨髓。你只能沿著既定的道路行走,你的人生註定是失敗的,無論你多麼用力,都不可能成功。

真的是這樣嗎?

有句話說:命運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半兒,應該就是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動。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比我們更相信命運、相信神邸的古人,都能給我們留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把握這一半呢。如果你也和我,有類似的情況,那麼,請向下繼續看。

03 在未來面前,我們永遠可以選擇

我們要做的,是用更加強烈的信念,驅散潛意識中的悲觀。建立起新的人生秩序,新的時間觀,不讓那些負面的觀念,影響自己。

要樂觀,要讓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都相信:只要活著,在未來面前,我們永遠有所選擇。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而這收穫,就是我們的財富,無論它是有形的物質財富,還是無形的精神財富。

怎麼做?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告訴我們:要遵循原則,要建立一套不會更改的,強有力的核心原則,同時不斷追求進步和自我的提升。

各種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所提倡的原則與核心,本質都是相通的。無論是《7個習慣》中的「以終為始」,還是《五種時間》建議的「終局判斷法」的追悼會策劃,都在告訴我們:要站在結果,站在想要的未來的結果上,回看現在。

在更高的維度,俯瞰自己的人生就會發現,關於當下的錯亂,未來的疑惑,都是可以解決的。當經歷跌宕和情緒崩潰的時候,內心要清楚的知道,這些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它們都會過去,可能有的還會轉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或者寶貴的經驗,甚至是值得珍惜的回憶。

用終局判斷法,回顧前半生和探索後半生,再繪製出自己的命運地圖。當這張地圖展現在眼前,就會發現,未來一定是會來的,而怎麼來,我們自己有著很大的主動權。

繪製好地圖,再撰寫一份使命宣言,就是在地圖上,在沿路插上了一面面紅旗,不忘初心,指引著正確的方向。

定下大目標,再將它分拆成:長期、中期、短期。為實現各類目標,還要列出明確的計劃。然後,把計劃落地執行。關鍵在於,讓每一天的時間,都擁有指向zui終目標的行動。

為什麼我們得不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因為要麼沒有方向和計劃,要麼是模糊地知道方向,也制定了計劃,好似也執行了,卻不夠用心,也不夠有心。

每天快結束的時候,看看自己列的計劃,又沒有做完,我都會鄙視自己,愧疚自責、輾轉反側,無用地嘆息——又一天白白過去。

而愧疚自責,無疑是在告訴潛意識,好吧我真的不行,我接受命運安排,我相信這就是我的宿命。

現在,在這寒風凜冽的冬季,突然意識到這一點,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一切都還不晚。那些有經驗的成功者告訴我們:覺察是di 一步,如果願意,我們還可以覺醒。

認識到執行是自己的弱項,那就專注於執行,刻意練習執行。

不用想那麼多,也不用考慮結果,按照計劃,立刻執行。在執行中,通過不斷反饋,去調整計劃,檢查執行結果,不令它們偏離目標。

去做,直到它成為習慣。

05 按五種時間,分配每一天

按照《五種時間》的理論,可以怎麼做?

首先保證生存時間,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先得先好好活著,才能談其他。

其次,開始沉迷於賺錢時間。於我自己而言,既然決定把寫作當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就開始持續的自我訓練,不斷寫,不斷發布。把閱讀量和點讚評論,當成是反饋,去循環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用輸出倒逼輸入,用不斷地閱讀和學習,去吸收成功者的經驗與營養。看到此文的朋友,也請你們,去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刻意練習。

同時,要專門安排好看時間,健身和注意飲食作息,以呵護好這具已到中年的身體。

另外,還要享樂當下,體驗和創造好玩時間。例如喜歡美食節目,就讓自己把給家人準備的三餐,當成享受,制定食譜,學習擺盤和拍攝。讓食物更加色香味俱全,讓家人吃得更加開心。

心流,既是現在時間觀的,也是未來時間觀的。既然只要進入心流時間,就能體驗幸福,那就去追求實現時間的摺疊。讓自己在追求未來時,依然可以享受當下的快樂。

《七個習慣》的作者,思想巨匠柯維博士說:無論你現狀如何,都要相信,你與你的習慣是兩碼事,你有能力改變不.良舊習,沐浴在新習慣的陽光裡,過上高.效幸福和互信的新.生活。

每天早上,面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認真地說:

我可以改變習慣,我可以改變自己,我可以改變我的生活,我可以改變我的未來。

每到新年,都會定出目標,列出計劃,這一次,將有所不同,因為,即將做出的,是人生的終級目標,是一生的計劃。時間看得見。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一切都會過去,一切也終將到來。

我是@北方的木棉愛美麗,立志終身學習、享受心流、享受幸福當下的心理學愛好者,期待通過提升自己,更好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媽媽,願和你一起成長。我會不斷分享自己在學習中的感悟與收穫,如果喜歡,歡迎關注,也歡迎點讚評論我的文字,未來的時間,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津巴多時間觀|從三個維度改變時間觀,改變你的人生
    宿命主義當下時間觀指的是認為萬事自有定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對待人生的態度比較消極。享樂主義當下時間觀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追求生活的新鮮感,更在意當下的生活狀態和感受。過度的關注過去或未來,會讓我們忽略當下,而當下才是我們每一刻真實存在的樣子。春秋時期有一個圍棋大家,名為秋,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要拜師學藝。
  • 人生苦短,請活在當下,多享受當下之美
    千萬別總是去遺憾過去,抱怨現在,迷茫未來。人生苦短,活在當下,學會去享受。「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過去無需追悔,因為無法彌補,未來無法掌握,我們能做的,就是緊緊抓住當下著一分,這一秒,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 有理想和追求的人 才有可能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我一直渴望著,擁有美好的生活,擁有幸福的未來。而且,在生命的時空中,也一直在努力著,踐行著,思索著。人生之旅,儘管是一個人,可我並不覺得孤單,前行的路上,雖然充滿了荊棘和艱難,可我的心中,一直有陽光,而且是陽光燦爛。
  • 幸福是活在當下,是珍視和享受每一刻當下
    享受幸福每一刻幸福是活在當下,是珍視和享受每一刻當下。年齡在增長,青春在開始飛逝,生命在流走;它給予的短暫的幸福還掌握在我們手裡,而我們卻忽略了享受它!假如世上有幸福的生活,那無疑是他們過的那種生活。可是幸福的手段對於不知運用它們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能夠享受它們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幸福需要慢慢找尋不要在不清楚追求什麼的時候去行動,盡做錯事,不如不做一事。
  • 《五種時間》三個步驟建立時間結構化模型,讓你的人生與眾不同
    人一生最大的資本,不是財富,也不是能力,而是你的時間作者在《五種時間》中告訴了我們答案:用全局思維,未來的視角,站在整個人生規劃的角度來看清當下的行為對我們未來的影響,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並將人生的必需經歷劃分為五種時間,按重要程度劃分時間,重建人生秩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確的事情上,達到高效利用時間
  • 培養均衡時間觀,活在當下
    於是在再次有了機會時,開始反彈式地過於「活在當下」。有人選擇活在當下,有人選擇緬懷過去,有人選擇寄希望於未來。我們持有怎樣的時間觀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時間觀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決策和人生。一個人對時間的看法以及對時間的利用模式,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與幸福程度。
  • 《分手心理學》:重塑自我是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也讓我在重塑自我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其實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成長,而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一書中說:人生的這段脆弱期,是重塑你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的時期。
  • 哈佛幸福課1:四種幸福模型,你是哪種?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的教授—泰勒·本·沙哈爾,用四種模型來解讀人生。第一種,即時享樂型,追求當下的享受,不顧長遠的幸福。這種是比較常見的。第二種,吃苦耐勞型,為了一個長遠的目標,願意犧牲當下的快樂。這種是我們傳統文化鼓勵的,但是很少人能做到。比如「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這種觀念的體現。第三種,感受幸福型,既追求長遠的幸福,也享受當下的快樂。這種我們應該追求的。
  • 視頻 當下即未來:重塑時裝體系
    她說,年輕的一代有著一種新的、未來時尚觀,和以往的時尚理念、價值觀不同。設計師們很擔憂快時尚問題和環境汙染問題,他們也意識到時尚要結合新技術,所以這些年輕一代設計師一直在探索時尚的邊界,挑戰時尚到底可以成為何樣,這是策展人在這個展覽中想要呈現的。荷賽·突尼辛解釋了為何展覽名為「當下即未來"。她認為,新的時尚更加關注人類本身,讓產品更加真實親切,也和本土文化聯繫更為緊密。
  • 2月,不斷追求,無法滿足,三星座珍惜當下,去擁抱眼前的幸福
    人生先沉澱自己,看清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只要願意打開封閉的心,就會比別人活得更富足,更開心。2月,不斷追求,無法滿足,三星座珍惜當下,去擁抱眼前的幸福。
  • 活在當下享受幸福,不崇尚名牌,穿著有如走出森林的自然風格
    森女搭配不追求名牌,追求那種清新、自然、悠閒的生活。這就是「森女」。「森女系」的衣服以暗色、長款為主,多以「蕾絲」「刺繡」「娃娃領」作為裝飾。森女系的衣服以棉麻為主,衣型都偏寬大,穿著舒適,森女們偏好被寬鬆衣服包圍的嬌小感。
  • 情感解析《珍愛人生》: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自我重建
    這也是珍愛自我重塑之路的大背景。3、 女主角的自我重塑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唯有自愛,自識自製,指引人生,才能導出神聖的力量。二、 自我重建的意義1、 消除自己的明顯缺點人無完人,每個人生來都帶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受歡迎,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有些人就是令人討厭並且四處遭遇挫折呢?
  • 享受當下,才能享受愛情
    當下,就是結果,這才是我們對愛情應該有的態度。永遠把今天的日子過好,那種「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巍然不動」的氣定神閒不需要一個大英雄帶給我,或者說,只有想明白且已經實踐不需要有任何一個人再給予我什麼安穩,我才能享受當下的輕鬆和快樂。而患得患失的感情,則不是這樣。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儘管現實殘酷,自我已經破碎不堪,但我們要知道,這段時間極為關鍵,因為這是人生的脆弱期,也是重塑自己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時期。千萬不要放棄對平等關係的追求,不要哀求對方複合,因為"求"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愛。當我們做好上述三件事後,就會意識到,生活只要在繼續,未來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美好和愛。
  • 道德經:人生的終極智慧就是活在當下,關注過去與未來毫無意義
    這句話也被好多人所熟知,意思是千裡的遠行都是從腳下一步步實現完成的,這是一種「道」的智慧,也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而順應自然會更容易獲得其成功,而那些違反道而行事的人常常會困於囹圄。我們人生之路漫漫,有的人易困於過去,有的人著眼於未來,而當下常常讓人忽略、遺忘。但是正是當下才是對人們更加重要的,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可追,而未來的事情通常都是由當下所決定的。
  • 泛娛樂化的年代,娛樂至死與奶頭樂,人生追求是什麼?你幸福嗎?
    「然後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閒的生活啦!」「那麼,你看我現在不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嗎?」漁夫的人生追求就是在海灘曬太陽,過著悠閒的生活。而他現在的生活就是這樣,他很滿足,很幸福。富翁的人生追求就是賺錢,於是他的目的就是賺很多錢,賺到錢他就很幸福。追求不一樣,幸福就不一樣。追求清淨或其他,選擇出家 現在仍有一些隱士,隱居終南山。
  • 享受當下——人生舞臺是自己創造的,緊握每一刻「來得及」的時光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讓你抓狂的任何事情都會過去,活在當下,別再為過去懊惱或者憂慮未來。人生舞臺是自己創造的,緊握每一刻「來得及」的時光。佛家給出的答案是:你沒有活在當下,沒有享受當下,所以一輩子就被過去和未來纏心,因而無法享受生活。那麼,到底什麼叫「當下」?簡單地說,「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而「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去接納、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 母親與我們的幸福人生(一)
    我們的一生都在追求快樂與幸福,然而我們的快樂、幸福又總是那麼得不可揣測,不可捉摸。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想要過一個幸福成功的人生,究竟它的源頭能量與奧秘在哪裡?追溯源頭,既是現代科學的精神所在,也是我們東方智慧的傳統所在。回顧我們這或長或短的一生,想像人生的最初,第一份成功,這份成功是什麼?
  • 人生的幸福是什麼
    德國學者萊辛說:「幸福存在於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使人幸福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幸福就像一個萬花筒,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不同的幸福觀。我們大多數人可能聽過富翁和乞丐關於「幸福」對話的故事。
  • 《我在未來等你》:改變當下,未來無憾
    追一部好劇,品百味人生,如同讀一本好書 —— Mr.益舟這段時間,疫情影響無法外出上班,在家辦公之餘,追了幾部劇,今天剛看完《我在未來等你》。劇本是根據劉同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37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對人生不滿,做夢都想回到17歲,人生再來一次。當郝回歸真的回到過去,卻發現自己並沒有重來一次人生,而是成為了自己的高中班主任。那時郝回歸的父母還未離婚,郝回歸尚未改名還叫劉大志,一切都那麼陌生又熟悉。因為生活中有太多遺憾,郝回歸決心改變劉大志和好朋友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