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部門3代人?識別「彼得原理」,3招打破職場「隔代親」魔咒

2020-12-26 遇見五線譜

小峰近期因為工作上的一個小失誤,不僅深受委屈,還被扣了1000元工資。

公司在5月初錄製了一期針對管理者的培訓視頻,當時負責現場協調的同事,突然生病請了兩天假,小峰因為大三實習時跑過錄製現場,也基本了解布光、提字器等流程,便自告奮勇過去支援。

到了現場小峰才得知,講師是威望極高的副總經理A總,便小心翼翼的打著配合,誰知越謹慎越容易出錯,在結束錄製搬運提字器時,小峰不小心將屏幕摔碎,A總見此非但沒有不高興,還很關切的詢問了小峰是否受傷,並讓助理將小峰送回了家。

第二天,部門經理B經理把小峰叫到會議室,告知碎屏事件需要小峰和公司各承擔50%賠償金,小峰當即提出自己出於好意過去幫忙,每個月就幾千塊工資,希望能爭取少賠償一些。誰知B經理態度很強硬,一直以「這是公司明文規定,損壞公司財物就應照價賠償」等說辭將小峰拒絕了。

小峰感到很鬱悶,自己不小心打碎屏幕,副總經理看起來善解人意,而部門經理卻有些不近人情,在面對普通員工犯錯問題上,不同級別的領導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其實,職場中這種「隔代親」的現象,用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基礎概念「彼得原理」,就可以很好的做解釋。

01、究竟什麼是 「彼得原理」呢? 個人能力跟不上提拔的速度,衍生出職場中的「偏才」

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在各種組織中,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該研究的結論被稱為「彼得原理」。

同時,「彼得原理」也顯現出一個職場規律,許多管理者都是公司「揠苗助長」環境下的產物。

一名金牌銷售員被提拔到管理崗後,無法勝任帶團隊的任務;一名資深的軟體開發工程師,被提升為部門經理後,沒辦法協調好其他工程師;一位傑出的部門總監升任為集團副總時,業績卻非常一般,這就出現了我們所謂的「偏才型領導」。

偏才型領導的產生並非偶然,而是由很多的社會因素造成,我們只有了解了其身後的原因,才能打破「彼得原理」對我們思想的禁錮。

02、正視職場「彼得原理」,它可能成為企業和個人的發展障礙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曾提出: 「君子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意思是,君主對於賢才的審查應該有三個,一是品德與地位是否相稱;二是功勞與俸祿是否相稱;三是能力與官職是否相稱。如果這三個問題沒有處理好,國家的安危就難以確保。由此可見,古人對於人才的評判,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而當今時代,組織中管理不善 、人浮於事的現象依然不可小窺。「彼得原理「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在高速發展時期,需要內部提拔和培養中層骨幹力量,而將員工的過往業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設置的晉升路徑偏重於管理線,當專業級員工被提拔到中層管理時,企業又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培訓體系,造成專業級的員工短時間內,無法在管理職能上勝任。

就如小峰所在的公司,B經理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中層管理,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管理能力有所欠缺,他只能用制度的價值來評判下屬員工,雖然事兒幫公司辦完了,但員工處理的不太得當,長此往復,容易導致員工心生不滿和離職。

而A總有可能是從經理、總監,一步步晉升到了現在的級別,之前已經處理過很多突發事件,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相比來說,視野和格局會更開闊,更容易站在「人」的層面,去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當然,我們也相信,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就具有管理才能,也沒有人隨隨便便就懂得如何掌控大局,遇事處變不驚。因為,每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都是從基層的「樓梯」,一步一步爬上來的。

03、學會與「偏才領導」相處,利用好三個方法,踏上職業發展快車道

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我們無法改變企業管理的規則,也無法通過單純的跳槽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是不斷地迎難而上,見招拆招。在此分享三點給你:

1.利用「DISC理論」,應對不同性格特質的領導

當我問你,你的領導是什麼風格的?你能立馬回答出來嗎?

如果不能,我們可以運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博士提出的情緒DISC理論,來了解領導的不同風格,以及應對的方法。

「DISC 理論」根據人們的行為特徵,以兩個維度切入:

l 人物-人際:關注事,還是關注人?l 直接-間接:喜歡單刀直入,還是喜歡委婉過度?

通過這兩大維度馬斯頓博士又將人的性格特徵分成了四種:

1、D(Dominance)指揮者

特質:關注事情,雷厲風行,使命必達。

這種節奏的領導,你一定要注意時效性,並且不能拖拉或者說不,要讓他看到你做事的痕跡,回答要直接。

比如一個D特質很高的領導,他讓小峰去查詢三個電話號碼,小峰接到指示後,立馬去行動了,過了三分鐘,領導追問小峰是否查到,小峰迴復到:「快了,再稍微等一等。」領導又等了三分鐘,小峰還是沒有給到答覆,這時,D特質領導失去耐心,同時認為小峰辦事不利。

而第二次,領導又讓小峰找一個供應商的聯繫方式,如果小峰接到任務,立即回覆:「好的,我在5分鐘內回復您」。初期給到領導明確的時間和周期,讓他有一定的心裡準備,即使結果不如意,D特質的領導也會主動分享,這個事情應該有其他什麼方法、什麼途徑等等。

「這三個方案,領導你選一個最喜歡的;老闆,這樣做,行還是不行,你發表下意見。」D領導最喜歡的是做選擇題和判斷題。

2、I (Influence)影響者

特質:口才好,交際花。善於營造氣氛,以人為主,追求互助。

這種領導,始終信奉「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會對你好「的人生信條,不怕與陌生人在一起溝通,自然也是親和外向型。

他希望下屬講優先級,講信用,給予聲望。因為平易近人,也容易與下屬打成一片,沒有什麼架子,在一些關鍵工作中,希望你能加強給他實際的數據做參考,要幫他頂住一定的壓力。

3、S(Steaddiness)支持者

特質:關注人,設身處地,以步伐為主,追求一致性。堅守信念,容易預測,話不多。在面對壓力時,通常會採取默默忍受的方式,不喜歡參與爭吵和辯論。

希望下屬行事居於固定,誠心感謝、多些思考。講原則是他的驅動力,希望別人提出保證並保持不變,害怕失去保障。

4、C (Compliance)思考者

特質:謹慎,關注事情本身,反覆思考修正型。擅長分析,以程序為主,追求限制。講究邏輯,把事做好是他的動力,但是速度可能會慢半拍。

這種特質的領導對下屬要求比較高,並且極度追求細節。比爾·蓋茨是C體質的代表人物,所有和他工作過的人都會給他兩個評價:一是他很少表揚人;二是他從不吝嗇對其他人的批評。因此,下屬在向這類領導匯報工作時,應該儘量準備充分,提供完整的說明及詳細的數據。

通過「DISC理論」我們知道,如果你面對的領導關注人、關注人際,你就要在任務的事情上做得更細緻,情感上要多考慮對方的立場;如果你面對的領導只談工作、關注事情,你就要拿出實際的步驟和解決方案,給到領導可視的結果。

有的時候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有沒有照顧到不同領導的風格,從而影響了你在TA心目中的評價。

你所面對的人不同,所採用的行為也就不同。你只有知道了怎麼相處,你的工作能力才容易得到提升。

2.利用「ABC情緒理論」,發現難纏領導的優點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他發出光來。這句話啟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獨特的閃光點,需要我們帶著欣賞的眼光,去挖掘出別人深埋的寶藏。

同時,「發現對方的優點」也是一種改變自己對他人看法的心理技術,其原理是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ABC情緒理論」,以了解行為和情緒誘發的根本原因。

ABC情緒理論:A:(Antecedent)代表刺激事件本身;B:(Belief)代表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和信念;C:(Consequence)指這件事帶來的結果,情緒和行為反應。

一般情況下,多數人會認為是由A(刺激事件本身)直接導致了C(這件事帶來的結果),其實,由A會引出什麼樣的C,關鍵是B(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和信念)在起作用。

也就是說,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但是,不同的認知和評價會引發不同的結果。

有天早上,小微在公司茶水間碰到了部門領導,正想打招呼,卻見領導眼都沒抬,拿著茶包轉身走了。小微想起來前兩天開部門會議時,因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當時領導臉色不太好看,所以小微覺得她有意在迴避,這幾天工作上也沒找過小微。小微回到座位後,一直無心工作,並且開始擔心起上個季度的績效評分,領導肯定會給她打很低的分,小微越想越生氣,開始變得消極怠慢,不斷在工作中「摸魚」。

因為太大意,小微將統計錯的數據發給了全體同事,遭到了集團總經理的郵件質疑,這下子闖了大禍了,小微一邊懊悔自己沒有好好檢查,一邊又手足無措。沒想到,直屬領導二話沒說,編輯了很長的一封認錯郵件,將所有責任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事件平息以後,小微找到領導表明歉意,這才知道,近一段時間領導因為家人生病住院,工作上有些心神不寧,疏忽了與團隊的互動。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意思是,人們眼中景物的好壞,與人的態度、心情有很大的關係。

通過這次事件,小微換了一種心境,發現了領導身上以往未察覺到的優點:領導不僅不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還是一位責任感非常強的人。對家人的健康時刻擔憂,對工作的疏漏不斷地反省調整,以及下屬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衝出來承擔責任。

3.利用「木桶理論」,為「偏才」領導補齊短板

用人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著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

埃隆·馬斯克被外界稱為「天才」,但馬斯克並不是一個「全才」。

馬斯克不擅於管理公司,曾兩次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踢出局」;他對產品的想法反覆無常,工程師們被來回折騰,痛苦不堪;他喜歡表現,喜歡說大話,喜歡發布根本連影兒都見不到的產品計劃。

但這些所謂的缺點和短板,並未阻止馬斯克帶領SpaceX,將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翻開人類航天史的新篇章。馬斯克的「偏才」,也正好應用了「木桶理論」,將其夢想得以實現。

「木桶理論」由美國管理學家皮特提出,指的是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圍成木桶的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只有圍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都一樣高,木桶才能盛滿水。只要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就不可能裝滿水。

對於團隊而言,任何人都是木桶裡的木板,在木板與木板緊密貼合、合作無間的情況下,才能裝下更多的水。而對於個人而言,從團隊身上學習到的優勢,正好可以擴充視野和技能,成為補齊自己短板的絕佳方式。

我們的領導之所以晉升到現在的位置,也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假設你的領導擁有出色的演講能力和談判能力,而在營銷方案和PPT上略遜一籌,而你正好細緻入微,擅長各種PPT製作,懂得視覺和數據的完美結合,當一個商業項目推至眼前時,你大可與領導互相學習,強強聯合,將客戶拿下的概率就會變得很高。

有許多塊木頭組成的「木桶」,不僅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以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勢力和競爭力。

結語

想要在職場競爭中變得遊刃有餘,不可或缺,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利用DISC理論,有意識的去識別,你身邊的領導都是什麼類型、什麼風格,提出應對的措施。

同時,你也要學會利用情緒ABC原理,摒棄固有的認知偏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最後,找到一項無可替代的核心本領,成為領導的左膀右臂,在職場中進階,在職場中互相成就。

相關焦點

  • 《彼得原理》一語道出可悲真相
    彼得原理指的是:只要有足夠的階級和足夠的時間,每一個人都能爬到自己不適合的位置,直到職業生涯結束。舉個例子:張全蛋10年到富土康公司任職,他的入職測驗上,口才分數高於平均值,因而被公司聘用為業務。但他很快就發現了過去的他擅長聽命於他人,而現在的自己卻變成要決定部門走向的主管。他開始驚慌失措,直到他端出《爛主管必勝寶典》,並使用其中的必殺技。第一招,增添不必要的會議。李小超開始花費大量心思在整理文件,並命令下屬做毫無意義的簡報,頻繁參與不相干的會議,做10頁以上的會議記錄。
  • 職場晉升故事:不可不知的彼得原理
    這是一個失敗的職場案例,比較常見,比如:一個稱職的職員被晉升為主管後,卻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中層幹部被提升為公司的高管後,而無所作為;如果你是張軍,你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一下職場晉升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彼得原理。它是指:在各種組織中,僱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 令人尷尬的彼得原理 -為什麼有些平庸領導者不如下屬
    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 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職務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社會等級制度中,在達成共識的思維中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位置。
  • 如何識別職場上的小人?教你3招識人術,一看一個準
    工作場所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戰場,不同於學校裡的天真,職場上因為利益的關係,常常會遇見一些小人,有的人可能比較善良單純,但有些人確是典型的的小人,他們都很會耍花招,而且表面還裝成一副好人的樣子,這往往讓職場上的很多人都吃了大虧不管是男同事還是女同事
  • 職場厚黑學:教你3招,讓你「幹掉」領導,讓自己當領導
    職場厚黑學:教你3招,讓你「幹」掉領導,讓自己當領導。一、領導的能力缺陷,是你晉升的好機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這樣的現象:有很多員工嫌棄領導沒有本事,認為跟著這樣的領導,自己的晉升豈不是會受到影響?
  • 從《櫻桃小丸子》看「隔代親」下的教育:真理是寧可要,不要糟蹋
    這種祖父母對孫一代的感情比他們的後代更大,俗稱「隔代親」。小丸子和祖父是典型的「隔代親」。有些家長很困惑,「為什麼同樣是隔代教育,小丸子爺爺的教育如此優秀?」,秘訣就是這五個字:偏愛,不要寵壞。成年人想成為受歡迎的人,尤其是兒童。小丸子的爺爺喜歡小丸子讓所有人看到,他不沉迷於小丸子。
  • 從彼得原理想到的職場鬥爭套路和組織形態變革
    勞倫斯 彼得是一位美國學者,他提出了著名的彼得原理,那就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如果管理層級足夠多,一個人總會被提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那個層級。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吧,這樣會更形象。你終於被提升到了一個讓你保持平庸的層級。在層級制的管理架構下,基本上所有人都逃不脫彼得原理的預言。在職場之上,彼得原理屢屢應驗,咱們來一起看看這些例子:第1個,職場之上,有的時候為了限制一個管理者的影響力,會把他提升到不能勝任的級別,這樣就達到了既保住職位,又限制行動的目的,也就是把這個管理者架空了。
  • 職場上,如何應對領導使的陰招,這3計教你扭轉乾坤
    一、自省領導對付下屬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陰招,會給你布置很多的工作,無論是不是你的,都讓你做,說是培養你的能力,鍛鍊你,給你畫張大餅,當你做得越多,越容易出錯,然後見機拿錯誤批判你,俗話說老牛都能被累死,更何況你這種基層員工呢?這一般就是領導耍陰招,俗稱「悶聲殺牲口」。
  • 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彼得原理
    現實的人員架構管理中,有個普遍現象:員工在低一級的職位上幹得好,組織就會將其提升帶較高一級的職位上,由此一直到將員工提升到一個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上後,組織才會停止對他的晉升。小明是汽車維修公司一名好學又聰明的學徒,不久被聘為正式的汽修師。
  • 隔代教養家庭的相處
    提到隔代教養家庭,「會養不會教」是常見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刻板印象和隔代教養家庭需要面對的挑戰有關,舉例來說:     1. 祖父母照顧體力不及兒孫,或是另有自身健康問題小孩們好像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喜歡到處跑跳玩耍,有時祖父母可能因為年紀、體力或健康等因素,只能喘籲籲地跟在後頭追趕或維護安全,而較難提供孩子適當的遊戲互動經驗。
  • 換季護膚,玉澤助你打破憔悴「魔咒」
    換季護膚,你需要來一盒玉澤積雪草安心修護面膜,助你快速打破「憔悴魔咒」,重現元氣活力肌。這款膜布纖維細膩,親膚服貼,接觸時讓人感覺猶如臉部的第二層肌膚,舒適度非常高。別忘了熬夜時來一片,曬後來一片,肌膚不穩定時來一片,那麼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打破「憔悴魔咒」,變回辦公室那個最精緻的OL!
  • 職場潛規則:如何與領導相處,學會這3招,讓你成為職場紅人
    職場潛規則:如何與領導相處,學會這3招,讓你成為職場紅人工作時,我們都會遇到領導,與領導進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能與領導相處愉快,那麼則可以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學會這3招,讓你成為職場紅人。1.領導提問時積極發言當我們剛開始入職的時候,領導會給我們安排培訓。培訓我們的人應該是公司的上層領導,當他開始詢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想要問他的?你可以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因為如果領導提問但是底下的人都採取不回答的態度,領導很容易陷入尷尬的境地。
  • 職場中,退休的領導讓我幫忙,聰明人用這3招拒絕
    職場中,退休的領導讓我幫忙,聰明人用這3招拒絕職場中要是大家遇到了一個已經退休的領導過來找你幫忙的情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呢?小偉是小編大學同學,有一次他和我說了一件事。他們部門之前的領導退休了。退休之後沒想到經常性的和小偉聯繫,但是 這個聯繫還不是明面上就算了的那種客套。而是有很多盲要他幫忙。最開始是一些私事,因為這個領導年紀比較大了,自己的兒女在別的城市發展,很多時候他們老兩口有很多事並不能自己單獨做,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叫小偉過來幫忙。有時候事情小到路由器壞了,房間燈壞了等等。
  • 20世紀最深刻的社會和心理學發現:「彼得原理」
    當時一位著名的記者胡爾對彼得原理很感興趣,他促使彼得博士把天才思想寫成了《彼得原理》一書。但《彼得原理》一書的出版卻頗費周折,彼得博士一共收到14位不稱職編輯的退稿信。於是他決定採用迂迴法,在他的書中稱為「彼得迂迴法」,以促成出版。
  • 教你3招識別,儘早遠離對自己越有利
    教你3招立馬識別,儘早遠離越對自己有利一、光說大話做不到愛逞能,光說大話不做事,做事也還好還做不到,這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都是特虛偽的人,這如果不是開玩笑的範疇內,基本就可以認定是一個虛偽的人了。吊兒郎當,不求上進,光說練假把式,這樣的人最虛偽,通過的平時的行為觀察就可以知道了,倘若你身邊的人有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儘早遠離,這不僅會對你的職場,乃至生活造成不便,要他還死皮賴臉融進你的生活,那就是大麻煩了。
  • 彼得原理-人往高處走,最終難勝任
    他根據成百上千個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案例的分析,歸納出了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其具體內容是:「在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因此指出,每一個員工由於在原有的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臥薪」20年 蘭大這個科研團隊打破學科「魔咒」——3.3納米的...
    「臥薪」20年 蘭大這個科研團隊打破學科「魔咒」3.3納米的剛玉顆粒煉成記李建功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李建功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我」是誰?經過3個多月的反覆思考,他終於下定決心,抱著對科學負責的態度,用自己團隊的成果否定了那位科學家團隊的結論。近日,李建功團隊的評論文章在Science發表,報導該團隊先後開發的三種高效製備方法,製備的剛玉納米顆粒比表面積均高於100㎡/g,也高於對方團隊報導的140㎡/g。
  • 職場被誤會,很委屈?3招解決矛盾,仇人從此是友人
    職場中,每個人作為一個小利益體,組成了職場或企業這樣一個大的利益集合體。這個利益體好比一個漂浮的水珠,水珠不斷波動好像馬上就會分離,又好像會形成一個完美的球形,欲拒還迎。職場中,每個人接收的信息是不一樣的,其中難免會產生誤差。因此導致工作時產生矛盾也不奇怪,比如你以為要做這個,對方以為是要做那個。·表達方式的不對等。每個人由於性格、環境等因素的不同,表達方式是存在不對等的。
  • 哪有隔代親,只是因為愛我,才順便愛了我的小孩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 二喬才是最強JOJO,打破了喬家兩個魔咒:短命和計劃生育
    實際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二喬才是最強JOJO,打破了喬家兩個魔咒:短命和計劃生育。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喬瑟夫作為《JOJO的奇妙冒險》第二部戰鬥潮流當中登場的新一代JOJO,開啟了JOJO漫畫智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