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葉癲癇

2021-02-23 安徽省抗癲癇協會

荷蘭著名後印象主義畫家梵谷是一位癲癇患者,在他的傳世作品「星空」中,那巨大的、捲曲旋轉的星雲,一團團誇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輪令人難以置信的橙黃色的明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曾經有一位神經外科專家在有關腦科學研究的學術講座中認為,通過他們的有關枕葉癲癇病人的研究,推斷梵谷也可能患有枕葉癲癇。那麼,什麼是枕葉癲癇?

枕葉癲癇是指致癇灶主要位於枕葉的癲癇或癲癇症候群,過去的研究認為枕葉癲癇並不常見,Gowers於1879年對一名頂枕葉腫瘤的患者首次進行描述,當時稱為「伴有視覺先兆的癲癇樣發作」;1927年Holmes將視覺先兆發作歸結於枕葉病變,其後Penfield和Erickson等通過對枕葉癲癇患者進行皮質刺激誘發出相同先兆發作,枕葉癲癇的特徵基本確定;1982年Gastaut提出了兒童良性枕葉癲癇的概念,對枕葉癲癇的概念進行了補充,其中兒童良性癲癇多見於4-8歲兒童,無器質性損害,發病率較高,但有自愈傾向。隨著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外對枕葉癲癇的報導日益增多。

兒童枕葉癲癇


兒童枕葉癲癇可分為兩型,其中一型是早發性兒童良性癲癇,又稱Panayiotopoulos症候群,多發病於兒童早中期,主要臨床特徵是以嘔吐為主的自主神經症狀性發作及發作持續狀態,多數患兒腦電圖顯示枕區多灶性棘波放電,也可為其他腦區棘波發放;另一型為晚發性兒童枕葉癲癇,此型發病較早型晚,發病年齡3-16歲,主要臨床特徵是以視覺異常等枕葉癲癇發作為主,有時伴偏身或全身性抽搐發作,腦電圖有枕葉陣發性放電。一般認為兒童枕葉癲癇的發病與遺傳有關,預後較好。

枕葉癲癇的臨床表現


①視覺症狀  視覺症狀是枕葉癲癇的常見症狀,表現為視物模糊、黑朦、有色圖形、暗點及視物變形。有文獻報導,兒童枕葉癲癇40%出現發作性視覺異常。枕葉癲癇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初次就診常不易發現;但如能注意到這些症狀,聯繫到枕葉癲癇的臨床表現,再結合腦電圖,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視覺症狀是枕葉癲癇的常見症狀,但只佔部分,所以對於無視覺症狀的癲癇也不能完全排除枕葉癲癇的可能。

②運動症狀  大多表現為繼發性全面性發作,其中偏轉發作對於枕葉癲癇定側具有明確的意義,即病變多位於偏轉對側,有的患者偏轉發作在幻視之後,有的發作開始就表現為偏轉發作,部分患者偏轉發作之後繼發全身性泛化。枕葉癲癇偏轉發作的神經機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是通過視通路擴散到額葉的凝視中樞所致。

③自動症  症狀持續幾十秒至幾分鐘,發作過程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表現為咂嘴、摸索動作、口-消化道症狀。

④不同程度的精神運動發育遲滯  如智力低下、痴呆等,當頭皮腦電圖無陽性結果時,易與精神運動性癲癇發作相混淆。

枕葉癲癇的腦電圖表現


枕葉癲癇的腦電圖(EEG)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枕葉高波幅棘波或棘慢綜合波及雙向尖波。額葉或顳葉癲癇患者中很少在枕葉出現棘波,故額葉或顳葉癲癇患者中如果出現枕葉棘波,考慮可能同時存在枕葉致癇灶。枕葉癲癇的患者有時首次臨床症狀非常典型,但EEG可表現正常,而隨診中EEG可以發現異常放電。發作間期EEG異常可出現在首次發作後很長一段時間,故EEG隨診很重要。對於有嚴重腦損傷病史的患者,發作間期EEG背景活動慢且癇性放電持續存在。

枕葉癲癇的診斷


發作間期EEG中在枕部導聯相應部位有癲癇樣放電,結合伴有枕葉癲癇的其他發作表現,則可診斷枕葉癲癇。若只有視覺症狀而無抽搐等發作,則需要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特別是需要與偏頭痛發作時的幻視區別,以往認為二者相鑑別很難,但如把視覺內容的形狀、色彩、發展速度、持續時間及其他症狀結合起來,加以比較,則可以區別:①枕葉癲癇幻視形狀是點狀、多有色,偏頭痛的幻視多為無色的鋸齒狀曲線形;②枕葉癲癇視覺症狀開始於單側,很快向對側擴展,而偏頭痛開始於視野的中央並向受累視野周邊緩慢擴展;③枕葉癲癇視覺症狀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偏頭痛的幻視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候可以持續20-25min。若兩者共存則鑑別困難更大,有時須結合臨床發作症狀及EEG等綜合判斷。

過去認為枕葉癲癇中,以兒童良性枕葉癲癇多見,隨著神經影像學及病理生理學的發展,原來認為是特發性枕葉癲癇的患者被診斷為症狀性癲癇。因此,單純從臨床症狀和EEG並不能區別良性枕葉癲癇和症狀性枕葉癲癇,如能繼續做其它檢查,可能還能找到一些其他原因。隨著神經影像和神經電生理的發展,枕葉症狀性癲癇更易被診斷。MRI、PET逐漸普及,影像學檢查不僅可以用於枕葉癲癇的診斷,同時可在術前評估中明確致癇灶與病變皮質的關係,對於擬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顯得至關重要。

枕葉癲癇的治療

枕葉癲癇可按部分性癲癇進行治療,對於兒童良性枕葉癲癇患者,藥物治療效果較好,隨著年齡增長,患兒病情可自然緩解,但有部分患者伴有輕度認知或協調功能障礙、學習困難。除了常規的藥物抗癲癇之外,對具有外科治療適應症的枕葉癲癇患者,應積極手術,藥物治療無效的兒童枕葉癲癇患者儘早手術對於智力發育更有意義。枕葉癲癇最主要的手術適應證為致癇灶明確,其次為特發性及隱源性癲癇中診斷為難治性癲癇者。從長期隨訪結果看,手術治療可較好地控制枕葉癲癇發作。手術治療難治性枕葉癲癇,在儘可能切除病灶和致癇灶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視力、視野等腦重要功能區的保護。手術切除病變和致癇灶時,要針對不同的致癇病因,採取不同的方法。對枕葉結構性異常導致的枕葉癲癇,經過嚴格評估,將病灶和致癇灶一併切除後,絕大多數患者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本文版權歸安徽省抗癲癇協會所有,轉載需經安徽省抗癲癇協會的授權,同意後方可轉載。


圖文編輯 | 梅小寶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顳葉 枕葉 頂葉 額葉 癲癇發病的區別
    2.枕葉癲癇腦電圖:1.發作性視覺症狀、眼部的非視覺症狀及擴散症狀是診斷枕葉癲癇的重要依據。2.發作期腦電圖(EEG)變化常顯示區域性(常涉及到顳葉和頂葉)而不是局灶性癇樣放電.3.顱內EEG記錄可證實枕葉異常放電的起源。
  • 頂葉癲癇
    頂葉(Parietal lobe)是大腦的一部份,位於額葉、枕葉和顳葉之間
  • 顳葉癲癇附加症是顳葉切除手術失敗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頂葉及顳-頂-枕葉交界區、具有複雜致癇網絡的多腦葉癲癇的特殊類型。從癲癇外科醫師的角度分析,顳葉切除術後仍出現癲癇發作,表明存在部分的癲癇起源灶未被切除,其位置可能位於術側顳葉、對側顳葉或同側顳葉外區域。法國Michallon醫院神經外科的P. Kahane等就曾對TPE進行過綜述,認為它是一種源於顳葉及其周邊結構,包括島葉、側裂上方島蓋部、額眶皮質及顳-頂-枕葉連接部的,具有與TLE相似表現的特殊類型癲癇。
  • 顳葉、枕葉、頂葉、額葉癲癇發病的區別
    2.枕葉癲癇腦電圖:(1)發作性視覺症狀、眼部的非視覺症狀及擴散症狀是診斷枕葉癲癇的重要依據。 (2)發作期腦電圖(EEG)變化常顯示區域性(常涉及到顳葉和頂葉)而不是局灶性癇樣放電。3.顱內EEG記錄可證實枕葉異常放電的起源臨床表現:(1)視覺症狀:主要表現為簡單視幻覺和視錯覺,如發作性盲點、偏盲、黑蒙或者表現為火花、閃光、光幻覺及復視。也可能發生知覺性錯誤,如視物的大小和遠近的變化、物體傾斜或變形等。
  • 精準手術破解島葉癲癇困局 復旦兒科MDT團隊為患兒除頑疾
    人民網上海5月9日電  星星三歲開始就飽受癲癇的折磨,從雙下肢發麻、疼痛,到經常無故跌倒,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病情仍不能完全控制,在當地就診,星星甚至被認為是「中邪」了。
  • 25歲女性,常頭痛,在交通意外後出現癲癇丨讀片會
    出現局限性癲癇,究竟為何?又該如何診斷治療?一起學習一下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AJNR)的臨床推理吧!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當時用leksell頭架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患者,定位沒那麼複雜,術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用頭架做癲癇手術,有很多死角,前額或後枕很難插入電極等等。2017年,我們醫院從廣州三九醫院引進劉興洲教授、張偉主任等團隊,同時引進了ROSA機器人,這是華東地區首家引進ROSA機器人。2017年5月8日我們做了第一臺ROSA機器人輔助手術。
  • 顳葉、枕葉、頂葉 、額葉癲癇發病的區別
    腦電圖:發作性視覺症狀、眼部的非視覺症狀及擴散症狀是診斷枕葉癲癇的重要依據;顱內EEG記錄可證實枕葉異常放電的起源。患者的頭部和眼球轉向癲癇起源的對側,致癇灶對側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曲,其外觀好似患者正在注視自己的手。同側的上下肢強直性外展上肢遠端的動作比下肢遠端更明顯。這種同側上肢向癲癇起源側伸展的臨床表現被描述為「擊劍姿勢」。  2、扣帶回發作:發作形式以複雜部分性伴有發病時複雜的運動手勢自動症,常見自主神經徵,如心境和情感的改變。
  • 診療紀實:一例誤診為癲癇的交感風暴患者
    患者2019年12月22日凌晨3:00許出現嘔吐及言語不清,逐漸出現意識不清,至當地醫院治療曾予以腦血管造影示:基底動脈下段極重度狹窄,基底動脈頂端血栓形成,行顱腦MRI:雙側小腦、腦幹及枕葉等部位新發梗死,治療予以介入取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擴容、清除自由基、抗感染及康復等治療。
  • 都是交感風暴惹的禍 —— 一例誤診為癲癇患者的診療紀實
    患者2019年12月22日凌晨3:00許出現嘔吐及言語不清,逐漸出現意識不清,至當地醫院治療曾予以腦血管造影示:基底動脈下段極重度狹窄,基底動脈頂端血栓形成,行顱腦MRI:雙側小腦、腦幹及枕葉等部位新發梗死,治療予以介入取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擴容、清除自由基、抗感染及康復等治療。
  • 癲癇中的變色龍——顳葉癲癇
    顳葉癲癇(temporallobe epilepsy)是最常見的局灶性癲癇,依據發作起源分為顳葉內側癲癇(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和顳葉外側癲癇(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LTLE),也稱為顳葉新皮質癲癇。
  • 迪麗熱巴《枕上書》糕點西施開業,白衣美若天仙,葉將軍要珍惜
    迪麗熱巴《枕上書》糕點西施開業,拿著木夾子的小九,就像是美麗的早餐店老闆娘,而那縴手盈盈一夾的動作,也是好美,仿佛夾的不是食物,而是一個個精美的藝術品,而此刻,小九服務的客人,只有葉將軍一人,畫面也似乎是在醞釀著愛的氣息。
  • 癲癇密碼
    休學後,每日在家休息調養,失神發作(癲癇小發作)減少為每周發作1~2次。曾前往新華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以及公利醫院求診,均診斷為「疑似癲癇」,但未進行過積極規範的治療,迄今從未服用過治療抗癲癇的西藥。2012年10月30日公利醫院腦電圖檢查:「在雙枕部可見基本節律為8~9hz,50~80mv的α波,調幅佳。
  • 中英癲癇專家聯合會診,打造癲癇國際解決方案
    據健康時報報導,中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約有 900 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70% 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完全控制或者治癒,剩下 30%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中,又有 80% 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由此計算可知,高達 94%(70%+30%×8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手術達到治癒或完全控制。那為什麼在網絡上或者民間,我們還是經常聽說有人癲癇發作呢?
  • 癲癇小發作
    摺疊外出癲癇發作往往突然發生,所以患者不應駕駛汽車,騎自行車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步行時應儘量走人行橫道。家長教育和管理兒童玩耍要遠離水邊、公路和鐵路。養成較為正常的生活習慣。摺疊戒菸戒酒香菸中尼古丁和一些致癌物質對身體的損害是肯定的,是否可以誘發癲癇目前尚無明確的證據,已有醫生發現有些患者的癲癇發作與抽菸有明顯的關係。
  • 腦外傷性癲癇能**嗎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所以癲癇病的發作會給患者以及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對於癲癇的常識,我們要了解,下面跟隨我們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癲癇長期失眠的原因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失眠是很常見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因失眠而深感困擾。
  • 什麼是功能區癲癇?顱內電極在功能區癲癇外科治療中有什麼用處?
    功能區癲癇是指癲癇灶位於功能區,如運動皮層、感覺皮層、視覺皮層、語言皮層等,外科手術切除這些區域的癲癇灶,將導致患者術後語言功能障礙(失語、言語不利、聽不懂別人的話) 、運動感覺功能障礙(肢體無力、偏癱、肢體感覺麻木)、視覺功能障礙(視野缺損)等。
  • 良性癲癇多久發作一次
    核心提示:良性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往常,癲癇已然成為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神經性疾病,也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慢性腦部疾病,由於癲癇是發作於患者腦部神經的,因而,癲癇發作起來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都會形成不同水平的影響。   良性癲癇多久發作一次?
  • 癲癇病人如何飲食調養
    以下咱們就根據癲癇病的病理狀況,精心預備了癲癇患者營養手冊,在兼顧營養的一起,也能進行輔佐醫治。  癲癇患者所需求的熱能和蛋白質與正常人相同,而碳水化合物則無需太多,以每天不超過300克為宜;恰當添加脂肪的供應量,宜佔總熱量的60%左右;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充分供應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制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